1.本发明属于
虫草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虫草
茶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2.目前,以冬虫夏草等为基本原料制备地同类保健品种类很多,但是一般都选用天然虫草和香菇、灵芝的子实体,粉碎后混合而成;或进行固体发酵,连同培养基一起烘干、粉碎、拣选、造粒、包装;或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将菌体过滤掉,再浓缩发酵液。第一种由于天然资源所限,致使产量低,成本高,难以推广应用,满足市场需求。第二种固体发酵比较原始落后,生物转化率低,污染率高,虽可降低一定成本,但因不能规模生产,易污染且造成损耗,也逐渐被淘汰。第三种深层液体发酵由于将菌体过滤掉,影响天然原料所具有的某些活性成份。
3.在进行虫草加工时,加工后的成品进行冲服后,往往一次送服到口中,肠胃的吸收能力弱,造成效果的降低。
4.因此,发明虫草茶叶加工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虫草茶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虫草茶叶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一:制备虫草
菌丝体发酵
原液,并使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在120-121℃烘干,使其含水量将至5%以下;
8.步骤二:制备茶叶,制备完成后将茶叶经过杀菌处理;
9.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备的茶叶放入发酵罐中,随后将步骤一中制备的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接种到发酵罐中的茶叶上;
10.步骤四:发酵完成的茶叶取出进行灌装后再进行真空包装,即得虫草茶叶。
11.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制备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的过程如下,
12.a.虫草斜面菌种的培养:取天然虫草进行组织分离,在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制得斜面菌种;斜面培养所采用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在23-25℃下培养5-7天;
13.b.液体菌种的制备:取上述培养的斜面固体菌种在液体培养基里培养,制得液体菌种;其中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和重量如下:土豆180-220克,葡萄糖18-22克,蛋白胨2-4克,酵母膏0.5-1.5克,硫酸镁0.4-0.6克,磷酸二氢钾0.5-1.5克,自然ph值,在23-25℃下培养时间36-42小时,其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以1000ml计;
14.c.深层发酵扩大培养:将液体菌种在无菌条件下依次接入盛有经灭菌处理的培养液的一级、二级、三级深层发酵培养器中,经培养得到活体菌液;
15.d.活性菌体细胞破壁;将活体菌液经胶体磨和高压均质机破碎细胞壁,形成混悬
胶液,在32-42℃下保温放置1-2小时,使细胞内物质充分渗出,得到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
16.优选的,所述c过程中的深层发酵扩大培养时的一级、二级、三级深层发酵培养基均相同,组分配比为:小米30-35g,葡萄糖20-25g,白糖1-2g,硫酸二氢钾0.3-1.2g,硫酸镁0.1-0.15g,蛋白胨3-5g,酵母浸膏1-2g,氨基酸0.1-0.2g,维生素vb1 0.005-0.015g,加水至1000ml。
17.优选的,步骤一中所述的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和茶叶,按1:50的重量比例进行接种,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从顶部平铺并覆盖茶叶。
18.优选的,所述深层发酵扩大培养的过程如下:以8-10%接种量接入液体菌种,在22-23℃,通风比1:0.5-0.7以及培养内压为0.03-0.05mpa的条件下,连续发酵36-38小时,此时ph为4.6-4.8,菌丝体自然沉降100%,一级、二级、三级深层发酵的条件均相同。
19.优选的,步骤一中所述的发酵罐包括罐体,罐体侧面贯穿插接有半环板,半环板两端外侧面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插接杆外侧设置有插接管,插接管固定连接在罐体外侧面,半环板的内侧面设置有支撑盘,支撑盘与半环板两端部的内侧面的接触处均设置有能够转动的转轴,转轴与支撑盘固定连接,转轴插接在半环板上,半环板顶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位于支撑盘顶部,支撑盘底部靠近半环板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支撑盘底部开设有嵌入槽,支撑盘顶部设置有凸杆,支撑杆底端与其底部相邻的支撑盘上的凸杆顶端接触时,支撑杆处于竖直状态,用于对支撑盘起到阻止偏转的作用。
20.优选的,所述罐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支撑盘一一对应的支撑筒,支撑筒内部设置有弹簧推动的插杆,插杆顶部设置有抵紧板,抵紧板水平设置,抵紧板与半环板外侧面接触。
21.优选的,所述抵紧板铰接在插杆顶部,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抵紧板上表面设置有滚珠,支撑杆侧面靠近支撑筒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卡槽底部设置有插入槽,插入槽与抵紧板相匹配。
22.优选的,所述插接管和插接杆的长度均不小于支撑盘的直径,支撑杆和凸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支撑盘的直径。
2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4.1、本发明通过制备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并与茶叶一同发酵,在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原有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通过与茶叶的一同发酵,也产生粗多糖和腺苷,对人体有更好的保健效果,同时制备成的虫草茶叶可经过多次冲泡,使人体经过多次吸收,从而使虫草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更好的被人体吸收;
25.2、本发明通过使用发酵罐进行虫草茶叶的发酵,通过拉动半环板,半环板带动支撑盘从罐体内移出,同时插接杆在插接管内移动,移出的过程中,支撑杆被罐体阻挡而转动后嵌入到嵌入槽内,当支撑盘完全从罐体内移出后,在支撑杆的重力作用下,支撑盘发生偏转,此时可预先在罐体外侧放置存放箱,即可使支撑盘表面的发酵后的虫草茶叶落入到存放箱内,收集时速度更快,提高了生产的速度;
26.3、本发明通过弹簧推动插杆上升,推杆和抵紧板先推动支撑盘倾斜一定的角度后,待确认存放箱完全放置好后,此时继续拉动半环板和支撑盘移动,使支撑杆脱离抵紧板后,此时支撑杆受自身重力作用而重新从嵌入槽内移出,在支撑杆的受力不均的作用下,支撑盘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偏转,从而保证虫草茶叶准确落入到存放箱内;
27.4、本发明通过使抵紧板插入到卡槽内,当继续拉动支撑盘移动时,抵紧板的一端插入到插入槽内,此时可停止拉动,此时支撑盘处于倾斜稳定的状态,预设一个比支撑盘直径大的漏斗,根据需要拨动少量的虫草茶叶沿着倾斜的支撑盘滑落,直接在此处进行灌装即可,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30.图2是本发明虫草茶叶加工工艺中使用的发酵罐切除罐体顶端和最顶部的插接杆、差接管后的示意图;
31.图3是本发明中罐体、支撑盘和半环板的位置示意图;
32.图4是本发明中图3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3.图5是本发明中图3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4.图6是本发明中半环板、支撑板、转轴的俯视图。
35.图中:罐体1、半环板2、插接杆3、插接管4、支撑盘5、转轴6、挡板7、支撑杆8、嵌入槽9、凸杆10、支撑筒11、插杆12、抵紧板13、插入槽14。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虫草茶叶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9.步骤一:制备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并使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在120-121℃烘干,使其含水量将至5%以下;
40.步骤二:制备茶叶,制备完成后将茶叶经过杀菌处理;
41.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备的茶叶放入发酵罐中,随后将步骤一中制备的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接种到发酵罐中的茶叶上;
42.步骤四:发酵完成的茶叶取出进行灌装后再进行真空包装,即得虫草茶叶。
43.所述步骤一中制备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的过程如下,
44.a.虫草斜面菌种的培养:取天然虫草进行组织分离,在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制
得斜面菌种;斜面培养所采用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在23-25℃下培养5-7天;
45.b.液体菌种的制备:取上述培养的斜面固体菌种在液体培养基里培养,制得液体菌种;其中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和重量如下:土豆180-220克,葡萄糖18-22克,蛋白胨2-4克,酵母膏0.5-1.5克,硫酸镁0.4-0.6克,磷酸二氢钾0.5-1.5克,自然ph值,在23-25℃下培养时间36-42小时,其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以1000ml计;
46.c.深层发酵扩大培养:将液体菌种在无菌条件下依次接入盛有经灭菌处理的培养液的一级、二级、三级深层发酵培养器中,经培养得到活体菌液;
47.d.活性菌体细胞破壁;将活体菌液经胶体磨和高压均质机破碎细胞壁,形成混悬胶液,在32-42℃下保温放置1-2小时,使细胞内物质充分渗出,得到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
48.所述c过程中的深层发酵扩大培养时的一级、二级、三级深层发酵培养基均相同,组分配比为:小米30-35g,葡萄糖20-25g,白糖1-2g,硫酸二氢钾0.3-1.2g,硫酸镁0.1-0.15g,蛋白胨3-5g,酵母浸膏1-2g,氨基酸0.1-0.2g,维生素vb1 0.005-0.015g,加水至1000ml。
49.步骤一中所述的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和茶叶,按1:50的重量比例进行接种,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从顶部平铺并覆盖茶叶。
50.所述深层发酵扩大培养的过程如下:以8-10%接种量接入液体菌种,在22-23℃,通风比1:0.5-0.7以及培养内压为0.03-0.05mpa的条件下,连续发酵36-38小时,此时ph为4.6-4.8,菌丝体自然沉降100%,一级、二级、三级深层发酵的条件均相同。
51.参照说明书附图2-5,步骤一中所述的发酵罐包括罐体1,罐体1侧面贯穿插接有半环板2,半环板2两端外侧面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杆3,插接杆3外侧设置有插接管4,插接管4固定连接在罐体1外侧面,半环板2的内侧面设置有支撑盘5,支撑盘5与半环板2两端部的内侧面的接触处均设置有能够转动的转轴6,转轴6与支撑盘5固定连接,转轴6插接在半环板2上,半环板2顶部设置有挡板7,挡板7位于支撑盘5顶部,支撑盘5底部靠近半环板2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8,支撑盘5底部开设有嵌入槽9,支撑盘5顶部设置有凸杆10,支撑杆8底端与其底部相邻的支撑盘5上的凸杆10顶端接触时,支撑杆8处于竖直状态,用于对支撑盘5起到阻止偏转的作用,所述插接管4和插接杆3的长度均不小于支撑盘5的直径,支撑杆8和凸杆10的长度之和小于支撑盘5的直径。
52.例如,虫草茶叶加工工艺的步骤三具体为:通过将茶叶放在支撑盘5上,并覆盖一层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后,随即将支撑盘5推入到罐体1中,半环板2对罐体1起到覆盖作用,发酵3天后,拉动半环板2,半环板2带动支撑盘5从罐体1内移出,同时插接杆3在插接管4内移动,移出的过程中,支撑杆8被罐体1阻挡而转动后嵌入到嵌入槽9内,当支撑盘5完全从罐体1内移出后,在支撑杆8的重力作用下,支撑盘5发生偏转,此时可预先在罐体1外侧放置存放箱,即可使支撑盘5表面的发酵后的虫草茶叶落入到存放箱内,收集时速度更快,提高了生产的速度,由上至下,依次将支撑盘5表面的虫草茶叶取出即可。
53.实施例二
54.参照说明书附图2-5,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体1,罐体1侧面贯穿插接有半环板2,半环板2两端外侧面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杆3,插接杆3外侧设置有插接管4,插接管4固定连接在罐体1外侧面,半环板2的内侧面设置有支撑盘5,支撑盘5与半环板2两端部的内侧面的接触处均设置有能够转动的转轴6,转轴6与支撑盘5固定连接,转轴6插接在半环板2上,半环板2
顶部设置有挡板7,挡板7位于支撑盘5顶部,支撑盘5底部靠近半环板2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8,支撑盘5底部开设有嵌入槽9,支撑盘5顶部设置有凸杆10,支撑杆8底端与其底部相邻的支撑盘5上的凸杆10顶端接触时,支撑杆8处于竖直状态,用于对支撑盘5起到阻止偏转的作用,所述罐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支撑盘5一一对应的支撑筒11,支撑筒11内部设置有弹簧推动的插杆12,插杆12顶部设置有抵紧板13,抵紧板13水平设置,抵紧板13与半环板2外侧面接触,所述插接管4和插接杆3的长度均不小于支撑盘5的直径,支撑杆8和凸杆10的长度之和小于支撑盘5的直径。
55.通过抵紧板13的设置,可对半环板2起到阻挡作用,从而可使卡在罐体1侧壁内的半环板2不再移动,提高了支撑盘5的稳定性。
56.例如,在虫草茶叶加工工艺的步骤三中:当需要拉出半环板2时,可通过将抵紧板13下压,使抵紧板13低于半环板2,随后拉动半环板2,当半环板2带动支撑盘5从罐体1内完全移出后,由于抵紧板13将支撑杆8抵紧而始终位于嵌入槽9内,此时支撑盘5无法再由于支撑杆8的重力作用而偏转,可通过弹簧推动插杆12上升,推杆12和抵紧板13先推动支撑盘5倾斜一定的角度后,待确认存放箱完全放置好后,此时继续拉动半环板2和支撑盘5移动,使支撑杆8脱离抵紧板13后,此时支撑杆8受自身重力作用而重新从嵌入槽9内移出,在支撑杆8的受力不均的作用下,支撑盘5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偏转,从而保证虫草茶叶准确落入到存放箱内。
57.实施例三
58.参照说明书附图2-5,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体1,罐体1侧面贯穿插接有半环板2,半环板2两端外侧面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杆3,插接杆3外侧设置有插接管4,插接管4固定连接在罐体1外侧面,半环板2的内侧面设置有支撑盘5,支撑盘5与半环板2两端部的内侧面的接触处均设置有能够转动的转轴6,转轴6与支撑盘5固定连接,转轴6插接在半环板2上,半环板2顶部设置有挡板7,挡板7位于支撑盘5顶部,支撑盘5底部靠近半环板2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8,支撑盘5底部开设有嵌入槽9,支撑盘5顶部设置有凸杆10,支撑杆8底端与其底部相邻的支撑盘上的凸杆10顶端接触时,支撑杆8处于竖直状态,用于对支撑盘5起到阻止偏转的作用所述罐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支撑盘5一一对应的支撑筒11,支撑筒11内部设置有弹簧推动的插杆12,插杆12顶部设置有抵紧板13,抵紧板13水平设置,抵紧板13与半环板2外侧面接触,所述抵紧板13铰接在插杆12顶部,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抵紧板13上表面设置有滚珠,支撑杆8侧面靠近支撑筒11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卡槽底部设置有插入槽14,插入槽14与抵紧板13相匹配,所述插接管4和插接杆3的长度均不小于支撑盘5的直径,支撑杆8和凸杆10的长度之和小于支撑盘5的直径。
59.例如,在虫草茶叶加工工艺的步骤三中:当需要使支撑盘5稳定的倾斜一定角度时,可通过使抵紧板13铰接在插杆12顶部,支撑杆8侧面靠近支撑筒11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卡槽底部设置有插入槽14,插入槽14与抵紧板13相匹配,当拉动半环板2从罐体1内移出后,支撑杆8逐渐在抵紧板13上移动时,当支撑杆8表面的卡槽到达抵紧板13处时,此时抵紧板13插入到卡槽内,当继续拉动支撑盘5移动时,抵紧板13的一端插入到插入槽14内,此时可停止拉动,此时支撑盘5处于倾斜稳定的状态,预设一个比支撑盘5直径大的漏斗,根据需要拨动少量的虫草茶叶沿着倾斜的支撑盘5滑落,直接在此处进行灌装即可,使用更为方便。
6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虫草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并使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在120-121℃烘干,使其含水量将至5%以下;步骤二:制备茶叶,制备完成后将茶叶经过杀菌处理;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备的茶叶放入发酵罐中,随后将步骤一中制备的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接种到发酵罐中的茶叶上;步骤四:发酵完成的茶叶取出进行灌装后再进行真空包装,即得虫草茶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虫草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制备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的过程如下,a.虫草斜面菌种的培养:取天然虫草进行组织分离,在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制得斜面菌种;斜面培养所采用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在23-25℃下培养5-7天;b.液体菌种的制备:取上述培养的斜面固体菌种在液体培养基里培养,制得液体菌种;其中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和重量如下:土豆180-220克,葡萄糖18-22克,蛋白胨2-4克,酵母膏0.5-1.5克,硫酸镁0.4-0.6克,磷酸二氢钾0.5-1.5克,自然ph值,在23-25℃下培养时间36-42小时,其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以1000ml计;c.深层发酵扩大培养:将液体菌种在无菌条件下依次接入盛有经灭菌处理的培养液的一级、二级、三级深层发酵培养器中,经培养得到活体菌液;d.活性菌体细胞破壁;将活体菌液经胶体磨和高压均质机破碎细胞壁,形成混悬胶液,在32-42℃下保温放置1-2小时,使细胞内物质充分渗出,得到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虫草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c过程中的深层发酵扩大培养时的一级、二级、三级深层发酵培养基均相同,组分配比为:小米30-35g,葡萄糖20-25g,白糖1-2g,硫酸二氢钾0.3-1.2g,硫酸镁0.1-0.15g,蛋白胨3-5g,酵母浸膏1-2g,氨基酸0.1-0.2g,维生素vb10.005-0.015g,加水至1000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虫草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和茶叶,按1:50的重量比例进行接种,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从顶部平铺并覆盖茶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虫草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层发酵扩大培养的过程如下:以8-10%接种量接入液体菌种,在22-23℃,通风比1:0.5-0.7以及培养内压为0.03-0.05mpa的条件下,连续发酵36-38小时,此时ph为4.6-4.8,菌丝体自然沉降100%,一级、二级、三级深层发酵的条件均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虫草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发酵罐包括罐体(1),罐体(1)侧面贯穿插接有半环板(2),半环板(2)两端外侧面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杆(3),插接杆(3)外侧设置有插接管(4),插接管(4)固定连接在罐体(1)外侧面,半环板(2)的内侧面设置有支撑盘(5),支撑盘(5)与半环板(2)两端部的内侧面的接触处均设置有能够转动的转轴(6),转轴(6)与支撑盘(5)固定连接,转轴(6)插接在半环板(2)上,半环板(2)顶部设置有挡板(7),挡板(7)位于支撑盘(5)顶部,支撑盘(5)底部靠近半环板(2)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8),支撑盘(5)底部开设有嵌入槽(9),支撑盘(5)顶部设置有凸杆(10),支撑杆(8)底端与其底部相邻的支撑盘上的凸杆(10)顶端接触时,支撑杆(8)处于竖直状态,用于对支撑盘(5)起到阻止偏转的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虫草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支撑盘(5)一一对应的支撑筒(11),支撑筒(11)内部设置有弹簧推动的插杆(12),插杆(12)顶部设置有抵紧板(13),抵紧板(13)水平设置,抵紧板(13)与半环板(2)外侧面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虫草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板(13)铰接在插杆(12)顶部,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抵紧板(13)上表面设置有滚珠,支撑杆(8)侧面靠近支撑筒(11)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卡槽底部设置有插入槽(14),插入槽(14)与抵紧板(13)相匹配。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虫草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4)和插接杆(3)的长度均不小于支撑盘(5)的直径,支撑杆(8)和凸杆(10)的长度之和小于支撑盘(5)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虫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虫草茶叶加工工艺,包括步骤一:制备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并使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在120-121℃烘干,使其含水量将至5%以下;步骤二:制备茶叶,制备完成后将茶叶经过杀菌处理;步骤三:将步骤一中制备的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接种到发酵罐中的茶叶上;步骤四:发酵完成的茶叶取出进行灌装后再进行真空包装,即得虫草茶叶;本发明通过制备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并与茶叶一同发酵,在虫草菌丝体发酵原液原有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通过与茶叶的一同发酵,也产生粗多糖和腺苷,对人体有更好的保健效果,同时制备成的虫草茶叶可经过多次冲泡,使人体经过多次吸收,从而使虫草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更好的被人体吸收。的被人体吸收。的被人体吸收。
技术研发人员:
陈合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大时代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5
技术公布日:
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