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属于有害生物
诱饵投放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性的入侵物种之一,分布广泛,破坏力极大且难以防治。红火蚁可在多方面造成危害,对人畜健康、农林生产、公共设施、生物多样性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红火蚁攻击性极强,在受到侵犯时会主动攻击入侵目标,利用其尾部的毒针叮蛰目标并将毒液注入目标体内,被红火蚁叮咬后会引起皮肤灼伤和瘙痒,并产生荨麻疹、脓包乃至过敏反应,导致发烧、休克甚至死亡。
3.目前红火蚁的主要防治方法化学防治为主,通过投放触杀杀虫剂或诱杀胃毒剂来进行灭杀。然而红火蚁属于社会性昆虫,分布较为复杂,种数量较大,因而更多对其使用毒饵诱杀的方式进行防治。普通的毒饵投放装置无指向性,无差别的杀灭其它蚂蚁,甚至会导致其它非靶标节肢动物的死亡,进而可能会对其它种乃至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4.本实验室先前的研究表明,红火蚁会将颗粒作为工具搬运到其难以接近的表面上,从而减少与这些表面的直接接触,红火蚁具有铺路越障行为,根据调查研究结果,亟需一种专门诱杀红火蚁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能够对火红蚁进行精准防治,精准诱杀,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对其它生物的危害。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包括诱捕器、多个地刺、有毒诱饵和粘胶,
所述诱捕器具有一诱捕口,所述粘胶粘结在靠近所述诱捕口的所述诱捕器内周侧,多个所述地刺
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诱捕器底部,所述有毒诱饵固定在所述诱捕器内远离所述诱捕口的一端。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有毒诱饵固定在诱捕器内,使用粘胶在诱捕器靠近诱捕口处内壁上涂抹一周,将地刺插入地面,固定诱捕器,防治其它环境因素使得诱捕器倾倒,诱捕口紧贴地面,方便火红蚁进入,有毒诱饵散发气味吸引包含火红蚁在内的蚂蚁,由于其它种类蚂蚁不具有火红蚁铺路越障行为,被粘胶站在诱捕口处,使得其它种类被粘住,其它蚂蚁将不会继续前进,而火红蚁会将颗粒作为工具搬运到其难以接近的表面上,从而减少与这些表面的直接接触,不会被粘胶粘住,进入诱捕器内取食有毒诱饵,对火红蚁进行精准防治,精准诱杀,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对其它生物的危害。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进一步,还包括底座,所述诱捕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多个所述地刺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底部。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底座能够提高诱捕器的稳定性,提高诱捕效果。
11.进一步,所述诱捕器为
圆管,所述底座顶部对应所述圆管开设一贯穿其两端的u型槽,所述圆管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所述底座底部开设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地刺对应与多个所述卡槽卡接,所述圆管一端为所述诱捕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粘胶粘结在靠近所述诱捕口的所述圆管内周侧,所述有毒诱饵固定所述圆管内远离所述诱捕口的一端。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圆管安装在u型槽内,轮廓向匹配,结构稳定;多个卡槽与多个地刺卡接,连接方式简单,其它蚂蚁进入诱捕口被粘住,而火红蚁会将颗粒作为工具搬运到其难以接近的表面上,从而减少与这些表面的直接接触,不会被粘胶粘住,进入诱捕器内取食有毒诱饵,对火红蚁进行精准防治,精准诱杀,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对其它生物的危害。
13.进一步,所述粘胶沿所述圆管轴向的宽度为25~35mm。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粘胶沿圆管轴向的宽度为25~35mm,限制其它蚂蚁进入诱捕器的效果更好。
15.进一步,还包括连接板和诱饵放置盒,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圆管内壁上,所述诱饵放置盒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诱饵放置盒顶部开设有放料口,所述有毒诱饵放置在所述诱饵放置盒内。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方便诱饵放置盒固定在圆管内;将有毒诱饵固定在诱饵放置盒内不易掉出诱捕器,且不会污染圆管。
17.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诱饵放置盒的高度低于所述圆管的半径。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方便火红蚁进入诱饵放置盒内取食有毒诱饵。
19.进一步,还包括透气隔网,所述透气隔网可拆卸盖设在所述放料口。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透气隔网能够防止有毒诱饵掉落,并且能够使有毒诱饵气味散发出来,吸引红火蚁。
21.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可拆卸盖设在所述诱捕口上。
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使用前盖好第一密封盖,防止圆管内被污染。
23.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可拆卸盖设在所述圆管远离所述诱捕口的一端。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方便将诱饵放置盒取出。
25.进一步,所述圆管的材料为聚丙烯。
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聚丙烯易获得且环境友好,并且可以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拆除底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的剖视图。
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1.1-诱捕器、2-地刺、3-有毒诱饵、4-粘胶、5-底座、6-连接板、7-诱饵放置盒、8-透气隔网、9-第一密封盖、10-第二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对火红蚁进行精准防治,精准诱杀,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对其它生物的危害。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包括诱捕器1、多个地刺2、有毒诱饵3和粘胶4,诱捕器1具有一诱捕口,粘胶4粘结在靠近诱捕口的诱捕器1内周侧,多个地刺2可拆卸安装在诱捕器1底部,有毒诱饵3固定在诱捕器1内远离诱捕口的一端。
3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将有毒诱饵3固定在诱捕器1内,使用粘胶4在诱捕器1靠近诱捕口处内壁上涂抹一周,将地刺2插入地面,固定诱捕器1,防治其它环境因素使得诱捕器1倾倒,诱捕口紧贴地面,方便火红蚁进入,有毒诱饵3散发气味吸引包含火红蚁在内的蚂蚁,由于其它种类蚂蚁不具有火红蚁铺路越障行为,被粘胶4站在诱捕口处,使得其它种类被粘住,其它蚂蚁将不会继续前进,而火红蚁会将颗粒作为工具搬运到其难以接近的表面上,从而减少与这些表面的直接接触,不会被粘胶4粘住,进入诱捕器1内取食有毒诱饵3,对火红蚁进行精准防治,精准诱杀,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对其它生物的危害。
37.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5,诱捕器1安装在底座5上,多个地刺2可拆卸安装在底座5底部。
38.底座5能够提高诱捕器1的稳定性,提高诱杀效果。
39.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诱捕器1为圆管,底座5顶部对应圆管开设一贯穿其两端的u型槽,圆管安装在u型槽内,底座5底部开设多个卡槽,多个地刺2对应与多个卡槽卡接,圆管一端为诱捕口,另一端封闭,粘胶4粘结在靠近诱捕口的圆管内周侧,有毒诱饵3固定圆管内远离诱捕口的一端。
40.圆管安装在u型槽内,轮廓向匹配,结构稳定;多个卡槽与多个地刺2卡接,连接方式简单,其它蚂蚁进入诱捕口被粘住,而火红蚁会将颗粒作为工具搬运到其难以接近的表面上,从而减少与这些表面的直接接触,不会被粘胶4粘住,进入诱捕器1内取食有毒诱饵3,对火红蚁进行精准防治,精准诱杀,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对其它生物的危害。
41.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粘胶4沿圆管轴向的宽度为25~35mm。
42.粘胶4沿圆管轴向的宽度为25~35mm,限制其它蚂蚁进入诱捕器1的效果更好。
43.优选的,粘胶4沿圆管轴向的宽度为30mm。
44.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板6和诱饵放置盒7,连接板6固定在圆管内壁上,诱饵放置盒7与连接板6固定连接,诱饵放置盒7顶部开设有放料口,有毒诱饵3放置在诱饵放置盒7内。
45.结构简单,方便诱饵放置盒7固定在圆管内;将有毒诱饵3固定在诱饵放置盒7内不易掉出诱捕器1,且不会污染圆管。
46.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板6和诱饵放置盒7的高度低于圆管的半径。
47.方便火红蚁进入诱饵放置盒7内取食有毒诱饵3。
48.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透气隔网8,透气隔网8可拆卸盖设在放料口。
49.透气隔网8能够防止有毒诱饵3掉落,并且能够使有毒诱饵3气味散发出来,吸引红火蚁。
50.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盖9,第一密封盖9可拆卸盖设在诱捕口上。
51.使用前盖好第一密封盖9,防止圆管内被污染。
52.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密封盖10,第二密封盖10可拆卸盖设在圆管远离诱捕口的一端。
53.方便将诱饵放置盒7取出,优选的,第二密封盖10为圆锥状,造型美观。
54.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圆管的材料为聚丙烯。
55.聚丙烯易获得且环境友好,并且可以回收利用。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器(1)、多个地刺(2)、有毒诱饵(3)和粘胶(4),所述诱捕器(1)具有一诱捕口,所述粘胶(4)粘结在靠近所述诱捕口的所述诱捕器(1)内周侧,多个所述地刺(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诱捕器(1)底部,所述有毒诱饵(3)固定在所述诱捕器(1)内远离所述诱捕口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5),所述诱捕器(1)安装在所述底座(5)上,多个所述地刺(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5)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1)为圆管,所述底座(5)顶部对应所述圆管开设一贯穿其两端的u型槽,所述圆管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所述底座(5)底部开设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地刺(2)对应与多个所述卡槽卡接,所述圆管一端为所述诱捕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粘胶(4)粘结在靠近所述诱捕口的所述圆管内周侧,所述有毒诱饵(3)固定所述圆管内远离所述诱捕口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4)沿所述圆管轴向的宽度为25~3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6)和诱饵放置盒(7),所述连接板(6)固定在所述圆管内壁上,所述诱饵放置盒(7)与所述连接板(6)固定连接,所述诱饵放置盒(7)顶部开设有放料口,所述有毒诱饵(3)放置在所述诱饵放置盒(7)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和所述诱饵放置盒(7)的高度低于所述圆管的半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气隔网(8),所述透气隔网(8)可拆卸盖设在所述放料口。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盖(9),所述第一密封盖(9)可拆卸盖设在所述诱捕口上。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盖(10),所述第二密封盖(10)可拆卸盖设在所述圆管远离所述诱捕口的一端。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的材料为聚丙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包括诱捕器、多个地刺、有毒诱饵和粘胶,诱捕器具有一诱捕口,粘胶粘结在靠近诱捕口的诱捕器内周侧,多个地刺可拆卸安装在诱捕器底部,有毒诱饵固定在诱捕器内远离诱捕口的一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红火蚁诱杀装置,能够对火红蚁进行精准防治,精准诱杀,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对其它生物的危害。其它生物的危害。其它生物的危害。
技术研发人员:
吕海龙 王偲 贾彩娟 杜澄举 易聪 李琳 马涛 温秀军 杨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