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即重复充电使用的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状态。自从锂电池被发明后,经过了近30年时间的研究和发展,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已逐渐成熟。随着传统燃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由此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与此同时,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
3.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加、长时间搁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在电池内部反应产生的微量气体或其它气体,从而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鼓胀,鼓胀到承压能力,为了释放内部压力,电池轻则破裂漏液,重则爆炸并起火,极有可能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排出气体的防鼓胀圆柱电池。
5.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包括底部空腔内固定设置有电池芯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固定设置封闭片,所述封闭片上开设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设置封闭柱,所述封闭柱的外壁设置用于与通孔内壁配合封闭的封闭凸缘。
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在开口的顶部固定设置包覆环,所述封闭片的边缘与包覆环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片的上方固定设置顶帽,所述顶帽上开设若干个排气孔,所述顶帽和封闭柱之间设置用于封闭柱复位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帽和封闭柱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封闭柱的底部设置用于增大与气体接触面的底部凸缘。
9.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设置外密封圈。
10.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凸缘为内密封圈。
11.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芯的顶部与正极引出片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引出片的顶端与封闭片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设置负极引出片,所述负极引出片的顶端与电池芯的底部相连接,负极引出片的底端与壳体底端连接。
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当电池内部没有气体时,
封闭柱外壁的封闭凸缘与通孔内壁相互配合封闭;当电池内部有气体时,气体会把封闭柱向上推,封闭凸缘与通孔内壁就不能相互配合形成封闭,壳体内的气体就可以排向大气,以保护壳体不鼓胀,气体排出后弹簧将推动封闭柱回到原位,又形成原先密闭状态,电池可继续使用,排气-复位的动作可重复进行。相比传统采用一次性的防爆铝片或防爆膜的电池,其泄压后不能重复使用,而本实用新型在泄压后依然可以重复使用,避免了电池资源的浪费,对环保做出贡献。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5.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
16.图3为图2在b处的放大图。
17.其中:1、包覆环;2、封闭片;201、通孔;202、外密封圈;3、顶帽;301、排气孔;4、弹簧;5、封闭柱;501、底部凸缘;502、内密封圈;6、正极引出片;7、电池芯;8、负极引出片。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19.参见附图1~图3,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包括底部空腔内固定设置有电池芯7的壳体,壳体的顶部设置开口,壳体在开口的顶部固定设置包覆环1,封闭片2的边缘与包覆环1固定连接,封闭片2上开设一个通孔201,通孔201的内壁固定设置外密封圈202,外密封圈202内滑动设置封闭柱5,封闭柱5的底部设置用于增大与气体接触面的底部凸缘501,封闭柱5的外壁设置用于与外密封圈202配合封闭的内密封圈502;封闭片2的上方固定设置顶帽3,顶帽3上开设若干个排气孔301,顶帽3和封闭柱5之间设置用于封闭柱5复位的弹簧,弹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帽3和封闭柱5固定连接;电池芯7的顶部与正极引出片6的底端固定连接,正极引出片6的顶端与封闭片2固定连接;壳体的底部固定设置负极引出片8,负极引出片8的顶端与电池芯7的底部相连接,负极引出片8的底端与壳体底端连接。
20.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列进行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上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的修改或参数变更,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空腔内固定设置有电池芯(7)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固定设置封闭片(2),所述封闭片(2)上开设若干个通孔(201),所述通孔(201)内滑动设置封闭柱(5),所述封闭柱(5)的外壁设置用于与通孔(201)内壁配合封闭的封闭凸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开口的顶部固定设置包覆环(1),所述封闭片(2)的边缘与包覆环(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片(2)的上方固定设置顶帽(3),所述顶帽(3)上开设若干个排气孔(301),所述顶帽(3)和封闭柱(5)之间设置用于封闭柱(5)复位的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帽(3)和封闭柱(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柱(5)的底部设置用于增大与气体接触面的底部凸缘(5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1)的内壁固定设置外密封圈(20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凸缘为内密封圈(50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芯(7)的顶部与正极引出片(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引出片(6)的顶端与封闭片(2)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设置负极引出片(8),所述负极引出片(8)的顶端与电池芯(7)的底部相连接,负极引出片(8)的底端与壳体内部底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鼓胀圆柱电池,包括底部空腔内固定设置有电池芯的壳体,壳体的顶部设置开口,开口固定设置封闭片,封闭片上开设若干个通孔,通孔内滑动设置封闭柱,封闭柱的外壁设置用于与通孔内壁配合封闭的封闭凸缘。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排出气体的防鼓胀圆柱电池。气体的防鼓胀圆柱电池。气体的防鼓胀圆柱电池。


技术研发人员:

范叶平 华春忠 杨敏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无锡市明杨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2/12/9

本文发布于:2022-12-15 06:49: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36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电池   鼓胀   壳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