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沉井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沉井是修筑深基础和地下构筑物的一种施工工艺,多适用于工业建筑的深坑(料坑、铁皮坑、翻车机室等)、设备基础、水泵房、桥墩、顶管的工作井、深地下室、取水口等工程施工。沉井施工的工艺优点是:可在场地狭窄情况下施工较深(可达50余米)的地下工程,并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可在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区施工;施工不需复杂的机具设备;与大开挖相比,可减少挖运和回填的土方量。
3.目前,沉井施工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在地下结构的施工中,尤其是涉及地下排水管道的建造。排水管道一般是指汇集和排放污水、废水和雨水的管渠及其附属设置所组成的系统。因为城市化建设的力度逐渐增大,所以对于城市排水管道的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不影响施工区域周围道路街区的正常使用和稳定程度,需要在施工井内设置防护支撑结构,从而实现对施工区域的保护。然而,由于沉井内的施工范围有限,传统的防护支撑结构在井内的架设或拆卸工作较为麻烦,且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灵活程度欠佳,较难同时满足不同长度或管径的排水管道的敷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拆装使用灵活便捷、适用程度更高的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包括沉井道、顶进隧道和顶管,还包括顶进机构和导轨
组件;
6.
所述顶进机构包括顶进组件、后背墙、钢制立板,所述后背墙固定在所述沉井道的一侧井壁上,所述钢制立板安装在所述后背墙上,所述顶进组件至少具有两组,分别上下滑动可调地间隔安装在所述钢制立板上;
7.所述导轨组件置于所述沉井道的井底,并抵触至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的所述沉井道的另一侧井壁,所述顶管可在所述顶进组件的顶进作用下,沿所述导轨组件掘进至所述顶进隧道内。
8.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的
水平导向滑台和斜梯导向滑台;
9.所述水平导向滑台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提供送料平台的弧形内凹滑槽,所述斜梯导向滑台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提供上料平台的斜坡内凹滑槽,多个所述水平导向滑台一一首尾拼接相连,构成呈线性的水平滑台,所述水平滑台的后端抵压至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的所述井壁,所述斜梯导向滑台抵压至所述水平滑台的前端。
10.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的水平导向滑台、斜梯导向滑台以及至少两个的连接件;
11.所述水平导向滑台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提供送料平台的弧形内凹滑槽,所述斜梯导向滑台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提供上料平台的斜坡内凹滑槽,所述连接件安插在相邻两个所述水平导向滑台之间,多个所述水平导向滑台与多个所述连接件逐一拼接相连,构成呈线性的水平滑台,所述水平滑台后端设有的所述水平导向滑台抵压至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的所述井壁,所述斜梯导向滑台安插至所述水平滑台前端设有的所述连接件。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多根并排间隔而设的安装棒以及至少两个的固定排扣,所述固定排扣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棒的卡槽,多个所述固定排扣分别横向间隔安装在多根所述安装棒的底部;
13.所述水平导向滑台正面和背面的底端以及所述斜梯导向滑台背面的底端分别间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棒与所述安装孔安插匹配。
14.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内凹滑槽、斜坡内凹滑槽的离地高度分别与所述顶进隧道的离地高度相等。
15.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护框板,所述防护框板抵触至井底并固定在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的所述井壁上;
16.所述顶进隧道位于掘进口的位置处围设有加强顶进口,所述加强顶进口镶嵌在所述井壁上,所述防护框板贴合至所述加强顶进口。
17.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框板包括围护框架、环形架、加强筋和斜撑板,所述环形架居中固定在所述围护框架的内部,所述环形架由多个呈同心圆结构的圈架构成,位于内心的所述圈架的直径与所述加强顶进口的直径大小匹配,所述加强筋具有多组,分别连接在所述围护框架与所述环形架之间,所述斜撑板具有多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围护框架的四角。
18.进一步地,所述顶进组件包括工字滑块和水平千斤顶,所述工字滑块包括间隔固定呈工字型结构的内滑板和外滑板,且所述外滑板的截面长度大于所述内滑板的截面长度,所述水平千斤顶横向固定在所述外滑板的正面,且活塞指向所述顶进隧道,所述钢制立板的内部纵向开通有t字槽,所述内滑板滑动插接在所述t字槽内,所述外滑板滑动贴合至所述钢制立板的正面,且所述钢制立板的背面开设有与所述工字滑块上的锁紧件锁紧配合的滑槽。
19.进一步地,所述顶进机构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可拆卸安装在多个所述水平千斤顶的活塞的正面,所述顶板可在多个所述水平千斤顶的同步驱动作用下,推动所述顶管滑上所述导轨组件并顶进至所述顶进隧道内。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2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由顶进机构和导轨组件构成的简单支护支撑结构,顶管在顶进机构的推动作用下可顺利向前掘进,顶进机构具有至少两组上下滑动可调的顶进组件,以便在施工时上下滑动调整间距来满足不同管径大小的顶管,顶管在导轨组件的支撑作用下可顺利向前滑动,导轨组件具有长度可调的拼装形态,以便在施工时为不同长度大小的顶管提供稳固支撑,拆装使用灵活便捷、适用程度更高。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配有顶进机构的沉井道内部结构透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沉井顶进施工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整体沉井顶进施工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轨组件轴侧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轨组件轴侧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平导向滑台轴侧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件轴侧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护框板正视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制立板轴侧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顶进组件轴侧图。
32.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沉井道;101、井壁;102、井底;2、路面;3、顶进隧道;301、加强顶进口;4、防护框板;401、围护框架;402、环形架;403、加强筋;404、斜撑板;5、顶进机构;6、顶进组件;7、后背墙;8、钢制立板;801、t字槽;802、滑槽;9、工字滑块;901、内滑板;902、外滑板;903、锁紧件;10、水平千斤顶;11、顶板;12、顶管;13、导轨组件;14、水平导向滑台;15、斜梯导向滑台;16、连接件;1601、安装棒;1602、固定排扣;1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多个”指两个以上。
34.参见图1-图10。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包括沉井道1、顶进隧道3和顶管12,还包括顶进机构5和导轨组件13;
36.所述顶进机构5包括顶进组件6、后背墙7、钢制立板8,所述后背墙7固定在所述沉井道1的一侧井壁101上,所述钢制立板8安装在所述后背墙7上,所述顶进组件6至少具有两组,分别上下滑动可调地间隔安装在所述钢制立板8上;
37.所述导轨组件13置于所述沉井道1的井底102,并抵触至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3的所述沉井道1的另一侧井壁101,所述顶管12可在所述顶进组件6的顶进作用下,沿所述导轨组件13掘进至所述顶进隧道3内。
38.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由顶进机构和导轨组件构成的简单支护支撑结构,顶管在顶进机构的推动作用下可顺利向前掘进,顶进机构具有至少两组上下滑动可调的顶进组件,以便在施工时上下滑动调整间距来满足不同管径大小的顶管,顶管在导轨组件的支撑作用下可顺利向前滑动,导轨组件具有长度可调的拼装形态,以便在施工时为不同长度大小的顶管提供稳固支撑,拆装使用灵活便捷、适用程度更高。
3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组件13包括至少两个的水平导向滑台14和斜梯导向滑台15;
40.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12提供送料平台的弧形内凹滑槽,所述斜梯导向滑台15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12提供上料平台的斜坡内凹滑槽,多个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一一首尾拼接相连,构成呈线性的水平滑台,所述水平滑台的后端抵压至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3的所述井壁101,所述斜梯导向滑台15抵压至所述水平滑台的前端。这样设计,为适用于长度较短的所述顶管12,所述导轨组件13具有可拼接呈较短长度的形
态,便于所述顶管12在所述顶进机构5的推动作用下,轻松顺利地沿着所述导轨组件13滑动输送至顶进隧道3内,避免所述顶管12直接接触所述井底102而产生磨损。
4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组件13包括至少两个的水平导向滑台14、斜梯导向滑台15以及至少两个的连接件16;
42.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12提供送料平台的弧形内凹滑槽,所述斜梯导向滑台15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12提供上料平台的斜坡内凹滑槽,所述连接件16安插在相邻两个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之间,多个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与多个所述连接件16逐一拼接相连,构成呈线性的水平滑台,所述水平滑台后端设有的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抵压至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3的所述井壁101,所述斜梯导向滑台15安插至所述水平滑台前端设有的所述连接件16。这样设计,为适用于长度较长的所述顶管12,所述导轨组件13具有可拼接呈较长长度的形态,便于所述顶管12在所述顶进机构5的推动作用下,轻松顺利地沿着所述导轨组件13滑动输送至顶进隧道3内,避免所述顶管12直接接触所述井底102而产生磨损。
4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6包括多根并排间隔而设的安装棒1601以及至少两个的固定排扣1602,所述固定排扣160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棒1601的卡槽,多个所述固定排扣1602分别横向间隔安装在多根所述安装棒1601的底部;
44.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正面和背面的底端以及所述斜梯导向滑台15背面的底端分别间设有多个安装孔17,所述安装棒1601与所述安装孔17安插匹配。这样设计,所述固定排扣1602起到连接并增强所述连接件16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同理,所述连接件16起到连接并增强所述水平滑台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
4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内凹滑槽、斜坡内凹滑槽的离地高度分别与所述顶进隧道3的离地高度相等。这样设计,免除高度差,得以保证所述顶管12顺利掘进至所述顶进隧道3内。
46.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护框板4,所述防护框板4抵触至井底102并固定在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3的所述井壁101上;
47.所述顶进隧道3位于掘进口的位置处围设有加强顶进口301,所述加强顶进口301镶嵌在所述井壁101上,所述防护框板4贴合至所述加强顶进口301。这样设计,所述加强顶进口301与所述防护框板4均起到对所述顶进隧道3的支撑防护作用,防止在所述顶管12掘进的过程中发生坍塌形变的事故。
4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框板4包括围护框架401、环形架402、加强筋403和斜撑板404,所述环形架402居中固定在所述围护框架401的内部,所述环形架402由多个呈同心圆结构的圈架构成,位于内心的所述圈架的直径与所述加强顶进口301的直径大小匹配,所述加强筋403具有多组,分别连接在所述围护框架401与所述环形架402之间,所述斜撑板404具有多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围护框架401的四角。这样设计,所述顶管12穿过所述环形架402掘进至所述顶进隧道3内,所述环形架402起到对所述加强顶进口301的加固防护作用,所述斜撑板404起到加固所述围护框架401的作用,所述加强筋403起到连接并加强所述围护框架401和环形架402的作用。
4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进组件6包括工字滑块9和水平千斤顶10,所述工字滑块9包括间隔固定呈工字型结构的内滑板901和外滑板902,且所述外滑板902的截面长度大于所
述内滑板901的截面长度,所述水平千斤顶10横向固定在所述外滑板902的正面,且活塞指向所述顶进隧道3,所述钢制立板8的内部纵向开通有t字槽801,所述内滑板901滑动插接在所述t字槽801内,所述外滑板902滑动贴合至所述钢制立板8的正面,且所述钢制立板8的背面开设有与所述工字滑块9上的锁紧件903锁紧配合的滑槽802。这样设计,所述沉井道1挖设在路面2下,所述钢制立板8固定在所述后背墙7上,所述后背墙7固定在所述沉井道1的井壁101上,多组所述顶进组件6在实际施工时,可沿着所述钢制立板8上下滑动调整间距从而满足不同管径大小的所述顶管12使用。
5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进机构5还包括顶板11,所述顶板11可拆卸安装在多个所述水平千斤顶10的活塞的正面,所述顶板11可在多个所述水平千斤顶10的同步驱动作用下,推动所述顶管12滑上所述导轨组件13并顶进至所述顶进隧道3内。这样设计,利用所述顶板11可以增大与所述顶管12的接触面积,便于顺利稳定地推动所述顶管12。
51.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例子和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它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包括沉井道(1)、顶进隧道(3)和顶管(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进机构(5)和导轨组件(13);所述顶进机构(5)包括顶进组件(6)、后背墙(7)、钢制立板(8),所述后背墙(7)固定在所述沉井道(1)的一侧井壁(101)上,所述钢制立板(8)安装在所述后背墙(7)上,所述顶进组件(6)至少具有两组,分别上下滑动可调地间隔安装在所述钢制立板(8)上;所述导轨组件(13)置于所述沉井道(1)的井底(102),并抵触至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3)的所述沉井道(1)的另一侧井壁(101),所述顶管(12)可在所述顶进组件(6)的顶进作用下,沿所述导轨组件(13)掘进至所述顶进隧道(3)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13)包括至少两个的水平导向滑台(14)和斜梯导向滑台(15);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12)提供送料平台的弧形内凹滑槽,所述斜梯导向滑台(15)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12)提供上料平台的斜坡内凹滑槽,多个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一一首尾拼接相连,构成呈线性的水平滑台,所述水平滑台的后端抵压至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3)的所述井壁(101),所述斜梯导向滑台(15)抵压至所述水平滑台的前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13)包括至少两个的水平导向滑台(14)、斜梯导向滑台(15)以及至少两个的连接件(16);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12)提供送料平台的弧形内凹滑槽,所述斜梯导向滑台(15)上开设有用于为所述顶管(12)提供上料平台的斜坡内凹滑槽,所述连接件(16)安插在相邻两个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之间,多个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与多个所述连接件(16)逐一拼接相连,构成呈线性的水平滑台,所述水平滑台后端设有的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抵压至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3)的所述井壁(101),所述斜梯导向滑台(15)安插至所述水平滑台前端设有的所述连接件(1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6)包括多根并排间隔而设的安装棒(1601)以及至少两个的固定排扣(1602),所述固定排扣(160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棒(1601)的卡槽,多个所述固定排扣(1602)分别横向间隔安装在多根所述安装棒(1601)的底部;所述水平导向滑台(14)正面和背面的底端以及所述斜梯导向滑台(15)背面的底端分别间设有多个安装孔(17),所述安装棒(1601)与所述安装孔(17)安插匹配。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内凹滑槽、斜坡内凹滑槽的离地高度分别与所述顶进隧道(3)的离地高度相等。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框板(4),所述防护框板(4)抵触至井底(102)并固定在开设有所述顶进隧道(3)的所述井壁(101)上;所述顶进隧道(3)位于掘进口的位置处围设有加强顶进口(301),所述加强顶进口(301)镶嵌在所述井壁(101)上,所述防护框板(4)贴合至所述加强顶进口(30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板(4)包括围护框架(401)、环形架(402)、加强筋(403)和斜撑板(404),所述环形架(402)居中固定在所述围护框架(401)的内部,所述环形架(402)由多个呈同心圆结构的圈架构成,位于
内心的所述圈架的直径与所述加强顶进口(301)的直径大小匹配,所述加强筋(403)具有多组,分别连接在所述围护框架(401)与所述环形架(402)之间,所述斜撑板(404)具有多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围护框架(401)的四角。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进组件(6)包括工字滑块(9)和水平千斤顶(10),所述工字滑块(9)包括间隔固定呈工字型结构的内滑板(901)和外滑板(902),且所述外滑板(902)的截面长度大于所述内滑板(901)的截面长度,所述水平千斤顶(10)横向固定在所述外滑板(902)的正面,且活塞指向所述顶进隧道(3),所述钢制立板(8)的内部纵向开通有t字槽(801),所述内滑板(901)滑动插接在所述t字槽(801)内,所述外滑板(902)滑动贴合至所述钢制立板(8)的正面,且所述钢制立板(8)的背面开设有与所述工字滑块(9)上的锁紧件(903)锁紧配合的滑槽(802)。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进机构(5)还包括顶板(11),所述顶板(11)可拆卸安装在多个所述水平千斤顶(10)的活塞的正面,所述顶板(11)可在多个所述水平千斤顶(10)的同步驱动作用下,推动所述顶管(12)滑上所述导轨组件(13)并顶进至所述顶进隧道(3)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井顶管顶进用灵活支撑结构,包括沉井道、顶进隧道和顶管,还包括顶进机构和导轨组件;所述顶进机构包括顶进组件、后背墙、钢制立板;所述顶管可在所述顶进组件的顶进作用下,沿所述导轨组件掘进至所述顶进隧道内。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由顶进机构和导轨组件构成的简单支护支撑结构,顶管在顶进机构的推动作用下可顺利向前掘进,顶进机构具有至少两组上下滑动可调的顶进组件,以便在施工时上下滑动调整间距来满足不同管径大小的顶管,顶管在导轨组件的支撑作用下可顺利向前滑动,导轨组件具有长度可调的拼装形态,以便在施工时为不同长度大小的顶管提供稳固支撑,拆装使用灵活便捷、适用程度更高。适用程度更高。适用程度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
代松松 陶志远 石无勇 王虎 丁丽芳 田欢欢 洪伟 吕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6
技术公布日:
20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