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掀式
座垫结构,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一般的自行车座垫没办法且没必要掀起,然而由于现今电动自行车的蓬勃发展,其所置放电池的位置恰置于座垫下方;因此,如欲更换或充电须将座垫的固定螺丝拆卸下来,使座垫与座管分离,以避免座垫阻挡电池,再将电池取出以进行充电,然而该,现有结构因操作步骤过于繁杂且操作不易,因而造成使用上的极度不便,因此自行车座垫的可掀起结构应运而生;目前
有一种现有改良结构,如地区公告第355479号《自行车可掀启椅垫构造》,其于椅垫下方设底板,该底板底部设锁接件,与自行车座杆锁结,该锁接件包含凸块、基座、提供枢结底板与座杆的枢接板以及供固定椅垫的活动杆,座杆顶部形成一缩管部,于其侧边设一穿孔其面为圆弧面并设有二嵌槽,使弹片嵌设于嵌槽上,使枢接板的耳座及基座的耳片座套固于缩管部上,该活动杆一端为板手,其中段设有轴管,二扭力弹簧设于轴管两侧,并通过插销将与扭力弹簧枢接于枢接板上,该活动杆末端具有一勾部,使该勾部得以勾置于座杆的插销上者。
3.然而,该现有结构的组成构件过多,导致组装以及生产上的成本相对增加。再者,该现有结构为勾合式的设计,因此,较易颠簸路段骑乘时,造成活动杆的勾部脱离固定插销,并受到弹簧的回复力的压迫使椅垫弹出,因而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有待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掀式座垫结构,其操作容易、结构简化且较为稳定,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掀式座垫结构,其座垫在其底部至少并列有两根支杆,该座垫利用一联结装置以及两夹座固定于一自行车的座管顶部,该两夹座分别将该两支杆夹制,并透过一固定组件将该两夹座固定于该联结装置,以构成该座垫与该座管的结合;该联结装置具有一定位组件以及相互枢接的一
块体及一
组接座,该块体位于该座管顶部,而该组接座则用以固定该两夹座,该定位组件配置于该块体与该组接座之间用以改变两者的枢接角度,该定位组件具有一控制柄、固定杆以及第一、第二槽道,该第一、第二槽道分别位于该块体与该组接座,而该固定杆常态位于该第二槽道内,且该控制柄可控制该固定杆选择性伸入于该第一槽道内。
6.优选的,该组接座相对于该第二槽道处横向开设有一第一槽孔,该第一槽孔横向设置于该第二槽道并与其相通,且该控制柄并设有与该第一槽孔相对应的第二槽孔,另有一掣动杆穿过该第一、第二槽孔并横向穿设固定于该固定杆。
7.优选的,该固定杆横向开设有一穿孔,以供穿设固定该掣动杆。
8.优选的,该第一槽孔设为长形结构。
9.优选的,该定位组件进一步设有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配置于该第二槽道内并与该固定杆接触,提供一作用力使该固定杆常态伸入于该第一槽道内。
10.优选的,该块体与该组接座间设有一枢接组件。
11.优选的,该块体朝该组接座下方延伸有一抵部,可供该组接座抵掣定位。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展现,当固定杆伸入于该第一槽道内时,该块体与该组接座两者处于一固定枢接状态,亦即该块体与该组接座通过该定位组件达固定效果,此时,座垫可供骑乘者乘坐;而当固定杆脱离于该第一槽道内时,该块体与该组接座两者处于非固定状态,亦即该组接座可带动该座垫往上翻掀至所需角度,让该块体与该组接座之间形成不同枢接角度。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创作可掀式座垫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15.图2是本创作可掀式座垫结构的结构立体分解图。
16.图3是本创作可掀式座垫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17.图4是本创作可掀式座垫结构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创作可掀式座垫结构的使用状态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创作可掀式座垫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座垫11在其底部至少并列有两根支杆12,该座垫11利用一联结装置20以及两夹座31固定于一自行车的座管13顶部,该两夹座31分别将该两支杆12夹制,并透过一固定组件(可设为相锁固的第一、第二锁固件321、322)将该两夹座31固定于该联结装置20,以构成该座垫11与该座管13的结合。
20.本创作的重点在于:该联结装置20具有一定位组件以及相互枢接的一块体21及一组接座22,该块体21位于该座管13的顶部,而该组接座22则用以固定该两夹座31,该块体21与该组接座22间设有一枢接组件(可设为相锁固的第一、第二锁固件231、232),且该块体21朝该组接座22下方延伸有一抵部211,可供该组接座22抵掣定位,该定位组件配置于该块体21与该组接座22之间用以改变两者的枢接角度,请同时参阅如图3所示,该定位组件具有一控制柄241、固定杆242以及第一、第二槽道243、244,该第一、第二槽道243、244分别位于该块体21与该组接座22,而该固定杆242常态位于该第二槽道244内,且该控制柄241可控制该固定杆242选择性伸入于该第一槽道243内与否。
21.本创作实施例中,该组接座22相对于该第二槽道244处横向开设有一第一槽孔221,该第一槽孔221横向设置于该第二槽道244并与其相通,该第一槽孔221设为长形结构,其长边平行于该第二槽道244,且该控制柄241 并设有与该第一槽孔221相对应的第二槽孔222,另有一掣动杆245穿过该第一、第二槽孔221、222并横向穿设固定于该固定杆242,且该固定杆242 横向开设有一穿孔246,以供穿设固定该掣动杆245,该定位组件另设有一弹性组件247,该弹性组件247配置于该第二槽道244内并与该固定杆242 接触,提供一作用力使该固定杆242常态伸入于该第一槽道243内;本案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组件247设为弹簧。
22.本创作在组装时,于该第二槽道244内依序放置该弹性组件247以及该固定杆242,
且让该固定杆242的该穿孔246对应于该第一槽孔221,再将该第一、第二槽孔221、222相互对应至相通位置处,并将该掣动杆245依序穿过该第二槽孔222、第一槽孔221以及该穿孔246最后由另一侧的该第二槽孔222穿出并利用一固定片248固定,以将该控制柄241固定于该组接座22,且可该控制柄241可以该掣动杆245为轴心往上旋动;再将该固定杆 242相对于该弹性组件247的另一侧伸入于该第一槽道243,并利用该第一、第二锁固件231、232所构成的枢接组件穿设于该块体21与该组接座22之间,以将该块体21与该组接座22相互枢接定位,且该组接座22抵接定位于该组接座22上;最后利用两夹座31分别将该两支杆12夹制,并利用第一、第二锁固件321、322所构成的固定组件将该两夹座31固定于该组接座22,以构成该座垫11与该座管13的结合。
23.当该固定杆242伸入于该第一槽道243内时,该块体21与该组接座22 两者处于一固定枢接状态,亦即该块体21与该组接座22通过该定位组件达固定效果,如图3所示,该组接座22抵掣定位于该块体21的该抵部211上,此时,座垫可供骑乘者乘坐;而当施力于该控制柄241以该掣动杆245为轴心往上旋动时,使该掣动杆245于该第一槽孔221横移并带动该固定杆242 往第二槽道内244压缩该弹性组件247,进而使该固定杆242脱离于该第一槽道243,如图4和图5所示,此时,该块体21与该组接座22两者处于非固定状态,亦即该组接座22可带动该座垫11往上翻掀至所需角度,让该块体21与该组接座22之间形成不同枢接角度,或者,该块体21与该组接座 22间形成一特定角度的夹角配置,且该座垫11往上翻掀时可让设置于座垫下方的零件(例如电池)露出,因此,当须取出电池时,使用者的手部较不易碰触到该座垫,也不须将座垫与座管分离,因此,本创作相对现有勾合式设计,不易会有脱离的危险,使本创作具有操作容易、结构简化且较为稳定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掀式座垫结构,其座垫在其底部至少并列有两根支杆,该座垫利用一联结装置以及两夹座固定于一自行车的座管顶部,该两夹座分别将该两支杆夹制,并透过一固定组件将该两夹座固定于该联结装置,以构成该座垫与该座管的结合;其特征在于:该联结装置具有一定位组件以及相互枢接的一块体及一组接座,该块体位于该座管顶部,而该组接座则用以固定该两夹座,该定位组件配置于该块体与该组接座之间用以改变两者的枢接角度,该定位组件具有一控制柄、固定杆以及第一、第二槽道,该第一、第二槽道分别位于该块体与该组接座,而该固定杆常态位于该第二槽道内,且该控制柄可控制该固定杆选择性伸入于该第一槽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掀式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接座相对于该第二槽道处横向开设有一第一槽孔,该第一槽孔横向设置于该第二槽道并与其相通,且该控制柄并设有与该第一槽孔相对应的第二槽孔,另有一掣动杆穿过该第一、第二槽孔并横向穿设固定于该固定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掀式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杆横向开设有一穿孔,以供穿设固定该掣动杆。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掀式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槽孔设为长形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掀式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组件进一步设有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配置于该第二槽道内并与该固定杆接触,提供一作用力使该固定杆常态伸入于该第一槽道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掀式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块体与该组接座间设有一枢接组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掀式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块体朝该组接座下方延伸有一抵部,可供该组接座抵掣定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掀式座垫结构,该座垫利用一联结装置以及两夹座固定于一自行车的座管顶部,该联结装置具有一定位组件以及相互枢接的一块体及一组接座,该块体位于该座管顶部,而该组接座则用以固定该两夹座以固定该座垫,该定位组件配置于该块体与该组接座之间用以改变两者的枢接角度,该定位组件具有一控制柄、固定杆以及第一、第二槽道,该第一、第二槽道分别位于该块体与该组接座,而该固定杆常态位于该第二槽道内,且该控制柄可控制该固定杆选择性伸入于该第一槽道内与否,以构成一操作容易、结构简化且较为稳定的可掀式座垫。结构简化且较为稳定的可掀式座垫。结构简化且较为稳定的可掀式座垫。
技术研发人员:
廖学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6.1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