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电池盖双锁扣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终端比如手机、遥控器、掌上电脑、手持读码器等,在将电池安装于其壳体内部后,会在壳体上设置一电池盖以覆盖电池,并且将电池盖与壳体配合固定,防止电池脱落,以保证电池盖的防水性能。
3.一般情况下,电池盖都是便于拆卸的,以利于更换电池。现有技术中固定电池盖的方式通常可以采用插销方式或者螺丝固定方式;其中,插销方式主要通过推动电池盖依靠插销插入或者脱离壳体来固定或开启电池盖,但是这种方式紧固性和可靠性较差,比如在意外跌落的情况下容易使插销失效;另外一种的螺丝固定方式是采用螺丝固定或开启电池盖,这种方式相比于插销方式紧固性较好,但是其缺点是需要使用专用工具例如螺丝刀才能转动螺丝,不易拆卸,不能快速更换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盖双锁扣机构,能够快速更换电池且紧固性和可靠性较好。
5.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包括:
7.后壳;
8.盖体,与
所述后壳滑动连接,所述盖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槽;
9.一级锁扣,包括第一
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后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卡钩,所述第一本体的后端为按压端,所述卡钩与所述卡槽选择性卡合;
10.二级锁扣,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的后端设置有止动凸起,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覆盖于所述按压端且通过所述止动凸起与所述后壳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本体转动。
11.其中,所述一级锁扣还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轴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12.其中,所述第二本体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支撑轴穿设于所述导向槽。
13.其中,所述导向槽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布于所述安装孔的两侧。
14.其中,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支撑轴的端部插入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用于固定所述支撑轴。
15.其中,所述一级锁扣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后壳之间。
16.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本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后壳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
起。
17.其中,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面设置有防滑凸起。
18.其中,所述第一本体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本体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限位凸起选择性抵接。
19.其中,所述后壳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置槽滑动配合,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在锁紧状态下,卡钩卡合于卡槽内,第二本体覆盖于按压端且通过止动凸起与后壳抵接以限制第一本体转动,此时无法转动第一本体,因此盖体被锁紧,通过卡钩和卡槽的卡合以及止动凸起与后壳抵接形成的双重限位,使得盖体锁紧稳固,即使意外跌落的情况下也不容易使锁紧失效;在需要拆卸盖体时,向前滑动第二本体,使得第一本体的按压端露出,此时通过按压第一本体的按压端,可以使得卡钩与卡槽脱离,盖体可以滑开。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的主视图,此时一级锁扣和二级锁扣都锁紧;
27.图6是图5的a-a向剖视图;
28.图7是图6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的主视图,此时一级锁扣锁紧且二级锁扣解锁;
30.图9是图8的b-b向剖视图;
31.图10是图9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图8的c-c向剖视图;
33.图12是图1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4.图中:
35.10、后壳;11、安装槽;12、压块;13、第二定位凸起;14、容置槽;15、限位槽;
36.20、盖体;21、卡槽;22、限位条;
37.31、第一本体;311、卡钩;312、按压端;313、安装孔;314、第一定位凸起;315、滑槽;316、限位凸起;32、支撑轴;33、弹簧;
38.41、第二本体;411、止动凸起;412、导向槽;413、限位孔;414、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43.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盖双锁扣机构,通过双锁扣锁紧后壳10和盖体20,盖体20与后壳10滑动连接,盖体20的一端与后壳10之间通过双锁扣锁紧。因此,盖体20具有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
44.双锁扣包括一级锁扣和二级锁扣,在锁紧状态下,一级锁扣和二级锁扣同时锁紧;在解锁状态下,一级锁扣和二级锁扣同时解锁;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还存在过渡状态,在过渡状态下,一级锁扣锁紧同时二级锁扣解锁。
45.一级锁扣包括第一本体31、支撑轴32和弹性件。
46.第一本体31与后壳10转动连接,第一本体31的前端设置有卡钩311,第一本体31的后端为按压端312。盖体20的一端设置有卡槽21,卡钩311与卡槽21选择性卡合。在锁紧状态下,卡钩311卡合于卡槽21内。
47.支撑轴32与后壳10固定连接,第一本体31上开设有安装孔313,支撑轴32穿设于安装孔313。第一本体31能够绕支撑轴32转动,卡钩311和按压端312分别位于支撑轴32的两侧,当按压按压端312时,卡钩311抬起,使得卡钩311与卡槽21脱离。
48.后壳10上设置有安装槽11,支撑轴32的端部插入安装槽11中,安装槽11内设置有压块12,压块12用于固定支撑轴32。压块12可以是弹性块,在插入安装槽11时发生弹性变形以抵紧支撑轴32并与安装槽11固定;压块12与安装槽11之间也可以是螺纹连接,压块12抵紧支撑轴32并与安装槽11固定。
49.弹性件位于第一本体31与后壳10之间,当松开按压端312时,第一本体31能够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且由于弹性件的作用,第一本体31的卡钩311不会被轻易打开,保证锁紧稳固。具体地,弹性件可以是套设在支撑轴32上的扭簧,也可以是设置于按压端312与后壳10之间的弹簧33。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33,弹簧33位于第一本体31的后端与后壳10之间,当按压按压端312时,弹簧33被压缩。
50.二级锁扣包括第二本体41,第二本体41与第一本体31滑动连接,第二本体41的后端设置有止动凸起411,第二本体41能够覆盖于按压端312且通过止动凸起411与后壳10抵接以限制第一本体31转动。具体地,第二本体41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向后滑动处于锁紧状
态,此时第二本体41覆盖于按压端312且通过止动凸起411与后壳10抵接以限制第一本体31转动。在需要拆卸盖体20时,向前滑动第二本体41,使得第一本体31的按压端312露出,此时通过按压第一本体31的按压端312,那个使得卡钩311与卡槽21脱离,盖体20可以滑开。
51.第一本体31上平行且间隔设置有两条滑槽315,第二本体4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止动凸起411,止动凸起411穿过滑槽315,两个滑槽315之间的部位对第二本体41进行限位,使得第二本体41搭接在第一本体31上,且第二本体41能够沿滑槽315移动。
52.第二本体41上开设有导向槽412,支撑轴32穿设于导向槽412。在第二本体41滑动过程中,导向槽412与支撑轴32发生相对滑动,导向槽412与支撑轴32配合,对第二本体41起到限位作用。导向槽412设置有两条,两条导向槽412分布于安装孔313的两侧。两条导向槽412以保证第二本体41滑动平稳。
53.第二本体41的顶面设置有防滑凸起414。在滑动第二本体41时增大摩擦力,便于操作第二本体41滑动。
54.第一本体31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凸起316,第二本体41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孔413,限位孔413与限位凸起316选择性抵接。在锁紧状态下,第二本体41覆盖于按压端312,此时限位孔413与限位凸起316抵接,向前滑动第二本体41,使得第一本体31的按压端312露出,此时限位孔413与限位凸起316脱离。限位凸起316能够对第二本体4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二本体41过度滑动。
55.参见图5至图7,盖体20处于锁紧状态,一级锁扣和二级锁扣同时锁紧,此时,卡钩311卡合于卡槽21内,第二本体41覆盖于按压端312且通过止动凸起411与后壳10抵接以限制第一本体31转动,此时无法转动第一本体31,因此盖体20被锁紧,通过卡钩311和卡槽21的卡合以及止动凸起411与后壳10抵接形成的双重限位,使得盖体20锁紧稳固,即使意外跌落的情况下也不容易使锁紧失效。
56.参见图8至图10,盖体20处于过渡状态,一级锁扣锁紧且二级锁扣解锁。此时,第二本体41向前滑动,使得第一本体31的按压端312露出,止动凸起411与后壳10脱离,解除对按压端312的锁定;通过按压第一本体31的按压端312,能够使得卡钩311与卡槽21脱离,盖体20可以滑开。
57.第一本体31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314,后壳1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13,弹簧3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定位凸起314和第二定位凸起13。第一定位凸起314和第二定位凸起13对弹簧33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弹簧33不会脱落。
58.参见图1、图11和图12,盖体20与后壳10滑动连接。具体地,后壳10上开设有容置槽14,盖体20与所述容置槽14滑动配合,容置槽14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5,盖体20上设置有限位条22,限位条22与限位槽15滑动配合。通过限位条22与限位槽15配合,对盖体20的周向进行限位,使得盖体20与后壳10之间连接更稳固,且盖体20不会变形翘起。
59.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10);盖体(20),与所述后壳(10)滑动连接,所述盖体(20)的一端设置有卡槽(21);一级锁扣,包括第一本体(31),所述第一本体(31)与所述后壳(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31)的前端设置有卡钩(311),所述第一本体(31)的后端为按压端(312),所述卡钩(311)与所述卡槽(21)选择性卡合;二级锁扣,包括第二本体(41),所述第二本体(41)与所述第一本体(3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41)的后端设置有止动凸起(411),所述第二本体(41)能够覆盖于所述按压端(312)且通过所述止动凸起(411)与所述后壳(10)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本体(31)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锁扣还包括支撑轴(32),所述支撑轴(32)与所述后壳(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本体(31)上开设有安装孔(313),所述支撑轴(32)穿设于所述安装孔(3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41)上开设有导向槽(412),所述支撑轴(32)穿设于所述导向槽(4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412)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导向槽(412)分布于所述安装孔(313)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0)上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支撑轴(32)的端部插入所述安装槽(11)中,所述安装槽(11)内设置有压块(12),所述压块(12)用于固定所述支撑轴(3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锁扣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31)与所述后壳(1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33),所述第一本体(31)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314),所述后壳(1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13),所述弹簧(3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314)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13)。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41)的顶面设置有防滑凸起(414)。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31)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凸起(316),所述第二本体(41)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孔(413),所述限位孔(413)与所述限位凸起(316)选择性抵接。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0)上开设有容置槽(14),所述盖体(20)与所述容置槽(14)滑动配合,所述容置槽(14)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5),所述盖体(20)上设置有限位条(22),所述限位条(22)与所述限位槽(15)滑动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盖双锁扣机构,其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后壳、盖体、一级锁扣和二级锁扣,盖体与后壳滑动连接,盖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槽;一级锁扣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与后壳转动连接,第一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卡钩,第一本体的后端为按压端,卡钩与卡槽选择性卡合;二级锁扣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滑动连接,第二本体的后端设置有止动凸起,第二本体能够覆盖于按压端且通过止动凸起与后壳抵接以限制第一本体转动。在锁紧时,通过卡钩和卡槽的卡合以及止动凸起与后壳抵接形成的双重限位,使得锁紧稳固;在需要拆卸时,向前滑动第二本体,第一本体的按压端露出,按压按压端,使卡钩与卡槽脱离,盖体可滑开。盖体可滑开。盖体可滑开。
技术研发人员:
何习全 梅连 田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8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