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活性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活性炭活化
烟气冷却
装置。
背景技术:
2.活性炭在环境保护、工业与民用方面己被大量使用,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然而活性炭在吸附饱合后会被更换。更换后的废弃活性炭可以采用高温蒸汽将使用过的活性炭内之杂质进行脱附,并使其恢复原有之活性,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然而,在对废弃活性炭进行再生处理的时候,需通过急冷设备对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冷却降温,以防止二噁英在高温下二次合成,现有的急冷设备急冷效果差,且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
5.一种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包括
圆柱收容腔体、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水液雾化装置及水液回收装置,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内且靠近圆柱收容腔体顶部,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的进烟口外露在圆柱收容腔体外,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位于圆柱收容腔体内部分为不闭合的
环状管且与圆柱收容腔体内壁固定连接,环状管靠近环状管中垂线的面上均匀开设排烟孔;水液雾化装置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的顶部且水液雾化装置的雾化端伸入圆柱收容腔体内,且位于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的环状管中心,水液雾化装置的雾化端通过旋转方式将水水甩出以形成向圆柱收容腔体底部运行的水雾,水液雾化装置的雾化端甩出的水雾带动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从排烟孔排出的烟气向圆柱收容腔体底部运行,并利用水雾对烟气进行降温;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开设有供降温后的烟气排出的排烟口,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上的排烟口靠近圆柱收容腔体的底部,水液回收装置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内,且靠近圆柱收容腔体的底部,水液回收装置设置与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上的排烟口相靠近,水液回收装置通过叶片方式阻碍水随降温的烟气从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上的排烟口排出,并收集与烟气脱离的水。
6.优选的,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的环状管的与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的进烟口连通的第一端高于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的环状管的第二端;且环状管的横截面的面积自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
7.优选的,环状管的横截面为矩形。
8.优选的,水液雾化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及雾化端,雾化端为倒圆台状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中空且侧壁及底面都均匀开设有雾化孔,驱动电机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的顶部,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入圆柱收容腔体中,且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入雾化组件,且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雾化组件的下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雾化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水雾运动引导隔板,且所述水雾运动引导隔板倾斜设置。
10.优选的,水液回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叶片、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的第一收集仓、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的第二收集仓;每个连接叶片的一端与圆柱收容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连接叶片的另一端与第一收集仓外壁固定连接,以将第一收集仓固定在圆柱收容腔体内,第二收集仓的靠近上开口的侧壁与圆柱收容腔体的内壁接触且固定连接,且第二收集仓位于第一收集仓的下方。
11.优选的,连接叶片与圆柱收容腔体的横截面不平行且不垂直。
12.优选的,所述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维修口,维修口位于第二收集仓的下侧。
13.上述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中,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位于圆柱收容腔体内部分为不闭合的环状管且与圆柱收容腔体内壁固定连接,环状管的排烟孔将高温烟气均匀的引导至水液雾化装置,水液雾化装置的雾化端通过旋转方式将水甩出以形成向圆柱收容腔体底部运行的水雾,水液雾化装置的雾化端甩出的水雾带动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从排烟孔排出的烟气向圆柱收容腔体底部运行,且能够保证烟气与水雾的有效混合,利用水雾对烟气进行有效降温,水液回收装置通过叶片方式阻碍水随降温的烟气从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上的排烟口排出,并收集与烟气脱离的水,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的的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的其他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该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10、圆柱收容腔体20、排烟口21、维修口22、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30、进烟口31、环状管32、排烟孔33、水液雾化装置40、雾化端41、驱动电机42、驱动轴420、雾化孔43、水雾运动引导隔板44、水液回收装置50、连接叶片51、第一收集仓52、第二收集仓53、阀门54。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看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10,该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10包括圆柱收容腔体20、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30、水液雾化装置40及水液回收装置50,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30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20内且靠近圆柱收容腔体20顶部,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30的进烟口31外露在圆柱收容腔体20外,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30位于圆柱收容腔体20内的部分为不闭合的环状管32且环状管32与圆柱收容腔体20内壁固定连接,环状管32靠近环状管的中垂线的面上均匀开设排烟孔33;水液雾化装置40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20的顶部且水液雾化装置40的雾化端41伸入圆柱收容腔体20内,且位于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30的环状管所围区域的中心,水液雾化装置40的雾化端41通过旋转方式将水甩出以形成向圆柱收容腔体20底部运行的水雾,水液雾化装置40的雾化端41甩出的水雾带动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30从排烟孔33排出的烟气向圆柱收容腔体20底
部运行,并利用水雾对烟气进行降温;圆柱收容腔体20的侧壁开设有供降温后的烟气排出的排烟口21,圆柱收容腔体20的侧壁上的排烟口21靠近圆柱收容腔体20的底部,水液回收装置50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20内,且靠近圆柱收容腔体20的底部,水液回收装置50设置与圆柱收容腔体20的侧壁上的排烟口21相靠近,水液回收装置50通过叶片方式阻碍水随降温的烟气从圆柱收容腔体20的侧壁上的排烟口21排出,并收集与烟气脱离的水。
20.进一步的,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30的环状管32的与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30的进烟口连通的第一端高于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30的环状管的第二端;且环状管32的横截面的面积自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管32的横截面为矩形。当大量的高温烟气从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30的进烟口31进入,由于环状管32盘旋设置形成一个圆圈,如此可通过出气孔将烟气均匀分散至环状管32所围成的圆圈内,且受到环状管32的管道内径由大变小及又上向下的结构影响,使得扩散的高温烟气也具有向圆柱收容腔体20的底部扩散的趋势,此时设置在环状管32圆圈中间的雾化件41在驱动件42的带动下将冷却水喷出,位于环状管32所围成的圆圈内的水液雾化装置40的雾化端41喷出的水雾与高温烟气快速混合,以达到急速降温,将500℃至600℃的高温烟气快速冷却至200℃至300℃,并通过水雾来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
21.进一步的,水液雾化装置40包括驱动电机42及所述雾化端41,雾化端41为倒圆台状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中空且侧壁及底面都均匀开设有雾化孔43,雾化组件的上端开口,供水管60从圆柱收容腔体20的顶部穿入后从雾化组件的上端开口将水输送至雾化组件内,驱动电机42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20的顶部,驱动电机42的驱动轴420穿入圆柱收容腔体20中,且驱动电机42的驱动轴420穿入雾化组件,且驱动电机的驱动轴420与雾化组件的下面固定连接。其中,雾化组件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水雾运动引导隔板44,且所述水雾运动引导隔板44倾斜设置,在驱动电机42带动雾化端41旋转时,所述水雾运动引导隔板44提供向圆柱收容腔体20下端运动的风力,如此可以有效的保证水雾及烟气向圆柱收容腔体20下端运动运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驱动电机42的驱动轴420与雾化端41之间的稳定性,也可以设置加强筋将驱动轴420于雾化组件的侧壁固定连接。
22.进一步的,水液回收装置50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叶片51、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的第一收集仓52、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的第二收集仓53;每个连接叶片51的一端与圆柱收容腔体20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连接叶片51的另一端与第一收集仓52外壁固定连接,以将第一收集仓52固定在圆柱收容腔体20内,第二收集仓53的靠近上开口的侧壁与圆柱收容腔体20的内壁接触且固定连接,且第二收集仓53位于第一收集仓52的下方。其中,连接叶片51与圆柱收容腔体20的横截面不平行且不垂直。与水雾混合的烟气与连接叶片51接触碰撞后,将烟气中的水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烟气从与圆柱收容腔体20的侧壁上的排烟口21排出,水和其它颗粒杂质汇集在第二收集仓53。第二收集仓53底部开口设置有阀门54,需要排出水液及颗粒杂质时,打开阀门54即可。
23.进一步,所述圆柱收容腔体20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维修口22,维修口22位于第二收集仓53的下侧。为了安全,可在维修口22上设置有密封安全门,需要打开第二收集仓53底部开口的阀门时,可打开密封安全门。
2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
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收容腔体、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水液雾化装置及水液回收装置,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内且靠近圆柱收容腔体顶部,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的进烟口外露在圆柱收容腔体外,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位于圆柱收容腔体内部分为不闭合的环状管且与圆柱收容腔体内壁固定连接,环状管靠近环状管中垂线的面上均匀开设排烟孔;水液雾化装置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的顶部且水液雾化装置的雾化端伸入圆柱收容腔体内,且位于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的环状管中心,水液雾化装置的雾化端通过旋转方式将水甩出以形成向圆柱收容腔体底部运行的水雾,水液雾化装置的雾化端甩出的水雾带动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从排烟孔排出的烟气向圆柱收容腔体底部运行,并利用水雾对烟气进行降温;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开设有供降温后的烟气排出的排烟口,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上的排烟口靠近圆柱收容腔体的底部,水液回收装置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内,且靠近圆柱收容腔体的底部,水液回收装置设置与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上的排烟口相靠近,水液回收装置通过叶片方式阻碍水随降温的烟气从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上的排烟口排出,并收集与烟气脱离的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的环状管的与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的进烟口连通的第一端高于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的环状管的第二端;且环状管的横截面的面积自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环状管的横截面为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液雾化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及雾化端,雾化端为倒圆台状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中空且侧壁及底面都均匀开设有雾化孔,驱动电机设置在圆柱收容腔体的顶部,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入圆柱收容腔体中,且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入雾化组件,且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雾化组件的下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雾化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水雾运动引导隔板,且所述水雾运动引导隔板倾斜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液回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叶片、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的第一收集仓、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的第二收集仓;每个连接叶片的一端与圆柱收容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连接叶片的另一端与第一收集仓外壁固定连接,以将第一收集仓固定在圆柱收容腔体内,第二收集仓的靠近上开口的侧壁与圆柱收容腔体的内壁接触且固定连接,且第二收集仓位于第一收集仓的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叶片与圆柱收容腔体的横截面不平行且不垂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维修口,维修口位于第二收集仓的下侧。
技术总结
一种废弃活性炭活化烟气冷却装置,包括圆柱收容腔体、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水液雾化装置及水液回收装置,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位于圆柱收容腔体内部分为不闭合的环状管且与圆柱收容腔体内壁固定连接,环状管的排烟孔将高温烟气均匀的引导至水液雾化装置,水液雾化装置的雾化端通过旋转方式将水甩出以形成向圆柱收容腔体底部运行的水雾,水液雾化装置的雾化端甩出的水雾带动高温烟气引流分散装置从排烟孔排出的烟气向圆柱收容腔体底部运行,且能够保证烟气与水雾的有效混合,利用水雾对烟气进行有效降温,水液回收装置通过叶片方式阻碍水随降温的烟气从圆柱收容腔体的侧壁上的排烟口排出,并收集与烟气脱离的水,降低水资源的浪费。资源的浪费。资源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
俞建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俞建新
技术研发日:
2022.05.20
技术公布日:
20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