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
反射透镜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7年7月7日,申请号为201710552693.9,发明名称为“透镜”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反射透镜。
背景技术:
3.现行投影机的架构主要包括照明系统、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其中照明系统用以提供照明光束,而光阀用以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投影镜头则用以将影像光束投影于屏幕上,以于屏幕上形成影像画面。在投影机的照明系统中,通常会在入射光的传递路径上配置多个透镜,用以提升入射光的利用效率。由于入射光会因为不同介质间的折射率的差异及入射角等因素,导致会有一部分的光因为全反射的现象而损失。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已发表各种在透镜上制作微
结构以增加透镜抗反射效果的技术,举例而言,以光刻电铸模造制程(liga)或是电子束制程(e-beam)来进行为微结构模仁的加工。然而,上述加工微结构模仁的制程除了加工成本昂贵外,且仅能在平面或平缓的
曲面上进行微结构的制作,因此,透过上述制程所制作出来的透镜在抗反射效果的效益不佳。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善,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抗反射透镜,包括一曲面及复数个锥型结构。复数个锥型结构设于曲面上,且每一锥型结构设有至少三个实质平面。p为其中两个锥型结构之间的最大节距,h为每一锥型结构与曲面的最大垂直距离,p小于等于350纳米,h小于等于350纳米,且p/h的值小于0.5。抗反射透镜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制成。本发明实施例之透镜的曲面具有渐变折射率(graded index),进一步增加透镜的曲面的抗反射效果,有效降低透镜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进而增加光线的利用率。
6.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7.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锥型结构矩阵的示意图。
8.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透镜的示意图。
9.图2为图1b所示的每一锥型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图1b所示的区域z的放大示意图。
11.图4为图3所示的每一锥型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12.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锥型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6为图1b至图4所示的锥型结构与其它抗反射结构的反射率比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15.请参照图1a、图1b至图3,图1a分别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锥型结构层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透镜的示意图。图2为图1b所示之每一锥型结构1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b所示之区域z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b所示,本实施例为一投影机,设置有一照明光源100以及设置在其光线行进路径的透镜1。本发明所谓的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由至少部分透明或至少部分透射的材料所制成,例如是塑胶或玻璃。于本例中,透镜系由塑胶以射出成型制程制造而成。
16.透镜包括至少一个能让至少部分光线通过的曲面。而本发明的光源100系指雷射光源或是发光二极体光源或其他例如是电热光源的任一者。而于本例中,光源为复数枚经封装且可分别发出不同颜的发光二极体模组。
17.在本实施例中,透镜1具有靠近光源100的入光面101、远离光源100的出光面102以及连接入光面101及出光面102的侧沿103。于本例中,入光面101、出光面102及侧缘103均分别为一曲面。而于本例中,抗反射结构层至少由复数个以矩阵排列的锥型结构11所组成。入光面101上的曲面上系形成有一抗反射结构层。但就抗反射结构层的位置,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除了设置在入光面101外,抗反射结构层亦可设于出光面102上,亦即出光面102亦可形成有复数个锥型结构11。又或者,只有出光面102设有抗反射结构层亦可。另外,抗反射结构层亦可以形成在前述各种设计中的侧缘上,或是只形成在侧缘上亦可。
18.此外,请参照图1a,举例来说,于本例中,透镜上例如是入光面101的曲面上包括有一组以矩阵排列的复数个锥型结构11,各锥型结构11底部为矩型,如图2所绘述者,即为一例。而当以a-a为剖面线时,其形状的示意图可参酌图3及图4所绘述者。
1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透镜1的每一锥型结构11设有至少三个实质的平面(简称实质平面)r以及邻接于这些实质平面r之间的底部b,底部b连接于例如是入光面101的曲面处。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锥型结构11例如是设有四个实质平面r1~r4且底部b的形状呈多边型的角锥结构。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这些实质平面r1~r4是朝彼此倾斜的斜面,且锥型结构11的底部b例如是四边型,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每一锥型结构11也可以仅设三个实质平面r,且锥型结构11的底部b例如是三角型。
20.更明确的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一锥型结构11的每一实质平面r1~r4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斜边l1与第二斜边l2,且每一实质平面r的第一斜边l1与相邻之实质平面r的第二斜边l2彼此连接。而于本例中,各实质平面依序顺时针方向为第一实质平面r1、第二实质平面r2、第三实质平面r3及第四实质平面r4。而第一实质平面r1的第一斜边l1与第四实质平面r4的第二斜边l2连接。
21.由图4可见,第一实质平面r1与第三实质平面r3之间具有最小夹角θ,且最小夹角θ大于等于5度且小于等于120度。而当最小夹角θ小于100度时,例如是90度,其抗反射效果较佳。而当最小夹角θ小于50度时,例如是45度,其效果更佳。而当最小夹角θ小于25度时,其效果最佳。而于本例中,最小夹角约为45度。
22.此外,上述每一锥型结构11的最大高度与每一锥型结构11的最大宽度的比值(亦即每一锥型结构11的高宽比或者aspect ratio)介于0.5至100之间。于高宽比大于等于0.5时,例如是0.5,其高度为宽度的0.5倍,已有基本的抗反射效果;在高宽比大等于2时,其效果较佳。在高宽比介于2至10时,其效果更佳。而当高宽比介于10至100时,其效果最佳。举例而言,在本例中,每一锥型结构11的高度与每一锥型结构11的宽度的比值约为2.41。
23.需特别说明的是,本例中,每一锥型结构11为具有四个实质平面r1~r4且底部b的形状呈多边型的角锥结构仅为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例,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每一锥型结构11a包括连接于曲面的底部b以及与底部相对的头部t,这些实质平面r位于底部b与头部t之间,且每一锥型结构11a的头部t为平坦表面,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锥型结构11a例如是底部b的形状呈多边型的锥台结构(也可以称之为平截头体结构)。
24.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透镜1的各个锥型结构11中二相邻的锥型结构11之间设有节距p,节距p为二相邻的锥型结构11的头部的尖端处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且每一锥型结构11与例如是入光面101的曲面之间设有最大垂直距离h,也就是每一锥型结构11的头部至其底部(假设为平面)的垂直距离,即锥型结构11的高度。本发明的锥型结构11的最大垂直距离h在500纳米以下时,有基本的抗反射效果;当h在400纳米以下时,其效果较佳,而当h小于350纳米时,其效果较佳。而节距p亦然,节距p在小于500、400及350纳米时,其分别具有基本、较佳及最较的改善效果。而于本例中,节距p及最大垂直距离分别约为400余纳米及约500纳米。值得一提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两个相邻的锥型结构11之间的节距p以及每一锥型结构11与曲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h可以依照实际情况的需求来进行调整,当节距p与最大垂直距离h的比值小于三时,亦即锥型结构11与另一锥型结构之间的距离为锥型结构11高度的三倍,其已有基本的抗反射效果。而当比值小于1.5时,其效果较佳,而当比值小于0.5时,其效果最佳。而于本例中,p/h之比值约为0.8。而当各锥型结构的最小夹角均为90度且为相连时,考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其p/h值接近1。
25.另外,如图1b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各锥型结构11分别具有朝远离其所处表面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方向,且这些延伸方向彼此实质平行。举例而言,这些锥型结构11的其中之一(如图3所示右边第一个锥型结构)具有朝远离曲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方向d1,这些锥型结构11的其中之另一(如图3所示右边第二个锥型结构)具有朝远离曲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方向d2,且第一延伸方向d1平行于第二延伸方向d2。而于本例中,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与锥型结构11所处平面的法向量方向非为平行。
26.利用上述形成于透镜1的曲面上的这些锥型结构11能够于透镜1的曲面上形成渐变折射率(graded index),进一步增加透镜1的曲面的抗反射效果,有效降低透镜1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使得大部分的光线l能够从透镜1的出光面102出射,进而增加光线l的利用率。以下再针对本实施例的透镜1的这些锥型结构11的详细构造做更一步的描述。
27.如图1b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透镜1例如是以车刀于模仁的曲面上车出多个金字塔型结构,再以具有多个金字塔型结构的模仁进行射出成型制程,藉以制作出具有这些锥型结构11的透镜1,也就是说,这些锥型结构11与透镜1的曲面为相同材料的单一元件形式,换言之,这些锥型结构11与透镜本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one piece formed),意即,本实施例的这些锥型结构11并非以例如是膜层的形式黏着配置于透镜1的各个曲面上的。需特别
说明的是,上述这些锥型结构11与透镜1的曲面为相同材料的单一元件形式仅为本发明的其中之一实施例,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于另一实施例中,锥型结构11是以例如是膜层的形式黏着配置于透镜1的各个曲面上的。
28.请参照图6,其为图1b至图4所示的锥型结构与其它抗反射结构的反射率比较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表上的曲线1000代表本实施例所述之位于透镜1的曲面上且尺寸为300nm*300nm的这些锥型结构11于特定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曲线2000代表尺寸为300nm*300nm的v沟微结构(v-groove)于特定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曲线3000代表未经加工的超精平面于特定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从图6所示之图表可知,本实施例之这些锥型结构11于可见光波长范围400nm~700nm内的反射率为0.8%~2.75%;v沟微结构(v-groove)于可见光波长范围400nm~700nm内的反射率为17.4%~26.1%;未经加工的超精平面于可见光波长范围400nm~700nm内的反射率为32.2%~46.4%,由此可知,在相同的可见光波长范围下,本实施例之这些锥型结构11的反射率(0.8%~2.75%)明显低于v沟微结构的反射率(17.4%~26.1%)以及未经加工的超精平面的反射率(32.2%~46.4%)。
29.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其中一实施例的透镜能够于透镜的曲面形成渐变折射率(graded index),进一步增加透镜的曲面的抗反射效果,有效降低透镜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使得大部分的光线能够从透镜的出光面出射,进而增加光线的利用率。
30.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抗反射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曲面;复数个锥型结构,设于该曲面上,每一该锥型结构设有至少三个实质平面;其中,p为其中两个锥型结构之间的最大节距,且p小于等于350纳米;h为每一该锥型结构与该曲面的最大垂直距离,且h小于等于350纳米;该抗反射透镜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制成,并且满足以下条件:p/h的值小于0.5。2.一种抗反射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曲面,及设置在该曲面上的多个锥型结构,且所述多个锥型结构中,每个锥型结构至少包括三个平面;其中,两个锥型结构之间的最大节距,除以所述锥型结构与该曲面的最大垂直距离的值,小于0.5;且所述锥型结构与该曲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等于500纳米;同时,该抗反射透镜是以射出成型方式所制造而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反射透镜,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锥型结构具有介于2至100之间的高宽比,且该高宽比为每一该锥型结构的最大高度与最大宽度的比值。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反射透镜,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锥型结构为平截头体。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反射透镜,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锥型结构具有一多边形的底部。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反射透镜,其特征在于,该些锥型结构分别具有朝一远离该曲面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方向,且该些锥型结构的延伸方向彼此实质平行。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反射透镜,其特征在于,该些平面分别包括一第一斜边与一相对应的第二斜边,且该些平面的该第一斜边分别与另一平面的第二斜边连接。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反射透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锥型结构与该曲面为相同材料的单一组件形式。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反射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该入光面设置有该曲面。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反射透镜,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锥型结构的任二平面之最小夹角大于5度且小于25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露了一种抗反射透镜,包括一曲面及复数个锥型结构。复数个锥型结构设于曲面上,且每一锥型结构设有至少三个实质平面。P为其中两个锥型结构之间的最大节距,H为每一锥型结构与曲面的最大垂直距离,P小于等于350纳米,H小于等于350纳米,且P/H的值小于0.5。抗反射透镜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制成。本发明实施例之透镜的曲面具有渐变折射率(Graded Index),进一步增加透镜的曲面的抗反射效果,有效降低透镜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进而增加光线的利用率。的利用率。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
刘世璋 黄智俊 胡凯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17.07.07
技术公布日:
20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