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龙头固定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台盆龙头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用于台盆的龙头通常有机械式和电磁感应式两种,不论哪一种,都包括一龙头壳体1’,龙头壳体下端部固定于台盆上表面,进水管由台盆下方向上穿过台盆连接于龙头壳体下端部,龙头壳体上端部设有出水口,龙头壳体内装有与出水口、进水管相连的水阀,该水阀可以是机械式的或电磁感应式的,根据不同需要而定。
3.如图1所示,现有的龙头壳体与台盆的固定结构通常包括中心螺杆3'、固定于龙头壳体下部的龙头固定座2’以及位于台盆下方的
垫片4'、中心螺母5',龙头壳体下端的龙头固定座置于台盆上表面,中心螺杆穿过台盆,其上端配合于前述固定座的螺纹孔中,其下端穿设有垫片并通过中心螺母由下向上旋紧而固定于台盆下表面。
4.现有的龙头固定装置存以下缺点:
5.1.如图2所示,垫片设有偏心
圆孔,圆孔到圆周各处的距离不相同,最远距离大于半径。当圆孔处受到螺母的挤压时,圆孔受力向外分散,通过受力分析,距离圆孔越近压强越大,距离圆孔越远压强越小,由于偏心圆孔到圆周各处的距离不同,使得垫片圆周各处的受力不均,易发生弯折变形,从而导致使龙头和台盆之间连接不稳定,此外,垫片变形损坏还需要经常更换,费材费力。
6.2.水阀设置在龙头壳体的内部,水阀和龙头壳体的固定方式是通过螺栓穿过龙头壳体的侧面与水阀侧面固定在一起。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盆龙头的固定装置,垫片受力均匀不易发生变形,以增加龙头与台盆连接的稳固性,而且将水阀底部与龙头固定座位固定,使水阀不易发生倾斜,能有效避免龙头漏水的情况。
8.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台盆龙头的固定装置,包括龙头壳体、水阀、龙头固定座、中心螺杆、垫片和中心螺母;
9.
所述垫片的圆心开设圆孔,所述垫片的一侧边向内凹陷形成深度不超过圆孔的凹陷部,并在凹陷部两端沿圆周延伸形成支撑臂,所述中心螺杆的上端与所述水阀底部连接,所述中心螺杆的下端穿过所述垫片的圆孔,所述中心螺母螺纹连接在中心螺杆的下端并压紧垫片;
10.所述龙头固定座中部下凹形成凹槽供所述水阀放置,所述龙头固定座在凹槽外周开设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水阀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龙头固定座连接。
11.进一步,所述水阀底部的中心设有供中心螺杆连接的中心螺孔。
12.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凹槽外周环形均布。
13.进一步,所述龙头固定座呈方形或圆形。
14.进一步,所述龙头固定座的对角处开设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所述龙头壳体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龙头固定座连接。
15.进一步,所述龙头固定座的中心开设有通孔供所述中心螺杆穿过。
16.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案将圆孔设置在圆心,当圆孔处受到螺母压力,并向外分散时,圆周各处受力均匀,使两端的支撑臂不易发生弯折变形,在减少垫片的损耗的同时保证了龙头与台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区别于现有的将水阀与龙头壳体从侧面固定的方式,本案采用将水阀底部固定在龙头固定座上的方式,使水阀受力时不易发生倾斜,避免龙头漏水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17.图1是现有龙头固定装置的装配图;
18.图2是现有龙头固定装置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龙头固定座的俯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水阀与固定装置连接状态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龙头壳体示意图。
24.标号说明:
25.1、龙头壳体;2、水阀;21、中心螺孔;3、龙头固定座;31、第一安装孔;32、第二安装孔;33、凹槽;34、通孔;4、中心螺杆;5、垫片;51、圆孔;52、支撑臂;53、凹陷部;6、中心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盆龙头的固定装置,如图5、6、7所示,包括龙头壳体1、水阀2、龙头固定座3、中心螺杆4、垫片5和中心螺母6。
28.龙头壳体1以及其内部的水阀2均固定在龙头固定座3上端,龙头固定座3置于台盆上表面,中心螺杆4穿过台盆,通过与下端的垫片5和中心螺母6配合将龙头壳体1固定在台盆的上表面。
29.如图3所示,垫片5的圆心开设供圆孔51,垫片5的一侧边向内凹陷形成深度不超过圆孔51的凹陷部53,并在凹陷部53两端延伸形成支撑臂52,凹陷部53让位于供水管路。中心螺杆4的上端与水阀2底部连接,中心螺杆4的下端穿过垫片5的圆孔51和中心螺母6,中心螺母6由下向上旋紧将垫片5压紧。
30.垫片5的作用是增大陶瓷台盆下表面与中心螺母6表面的接触面积,缓解金属龙头表面与陶瓷台盆的压力,防止陶瓷台盆表面被磨坏,以保护陶瓷台盆,同时能防止中心螺母6的松动,起到保护的作用。
31.本案对垫片5的结构进行改进,具体如下:如图3所示,与现有的垫片4’结构相比,本案垫片5的圆孔51设置在圆心的位置,圆孔51到圆周各处的距离均为半径的大小。当圆孔处受到螺母的挤压时,圆孔51受力向外分散,且距离圆孔51越远受力越小,由于圆孔51到圆周各处距离相同,因此圆周各处的受力均匀,即垫片5两端支撑臂52与圆周其他部位的受力
均匀,不易发生弯折变形。
32.本案也对水阀的固定方式做出了改进,如图4所示,本案的龙头固定座3中部下凹形成与水阀2底部向匹配的凹槽33供水阀2底部抵靠,且凹槽33的中心设有供中心螺杆4穿过的通孔34,凹槽33外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1,第一安装孔31与紧固件配合将水阀2固定在龙头固定座3上,第一安装孔3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凹槽33外周,这样使水阀2与龙头固定座3连接更牢固。本案中,水阀2不仅与龙头安装座固定连接,水阀2底部的中心开设有中心螺孔21,中心螺杆4自下而上穿过台盆面和龙头固定座3与水阀2底部的中心螺孔21连接,配合中心螺母6将水阀2进一步锁紧,以此进行二次固定,避免由于水阀2安装不稳而导致的龙头漏水的问题。
33.龙头固定座3在对角线处开设第二安装孔32,第二安装孔3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一安装孔31与紧固件的配合将龙头壳体1固定在龙头固定座3上。优选的,龙头固定座3的形状可为圆心、方形等具有对称性以及良好稳定性的形状。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台盆龙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壳体、水阀、龙头固定座、中心螺杆、垫片和中心螺母;所述垫片的圆心开设圆孔,所述垫片的一侧边向内凹陷形成深度不超过圆孔的凹陷部,并在凹陷部两端沿圆周延伸形成支撑臂,所述中心螺杆的上端与所述水阀底部连接,所述中心螺杆的下端穿过所述垫片的圆孔,所述中心螺母螺纹连接在中心螺杆的下端并压紧垫片;所述龙头固定座中部下凹形成凹槽供所述水阀放置,所述龙头固定座在凹槽外周开设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水阀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龙头固定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盆龙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阀底部的中心设有供中心螺杆连接的中心螺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盆龙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凹槽外周环形均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盆龙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固定座呈方形或圆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盆龙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固定座的对角处开设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所述龙头壳体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龙头固定座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盆龙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固定座的中心开设有通孔供所述中心螺杆穿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台盆龙头的固定装置,包括龙头壳体、水阀、龙头固定座、中心螺杆、垫片和中心螺母,垫片的圆心开设圆孔,垫片的一侧边向内凹陷形成深度不超过圆孔的凹陷部,并在凹陷部两端沿圆周延伸形成支撑臂,中心螺杆的上端与水阀底部连接,中心螺杆的下端穿过垫片的圆孔,中心螺母螺纹连接在中心螺杆的下端并压紧垫片,龙头固定座中部下凹形成凹槽供水阀放置,龙头固定座在凹槽外周开设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水阀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龙头固定座连接。本案通过改变垫片的,使其两端的支撑臂不易发生弯折变形,保证了龙头与台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水阀底部与龙头固定座固定,使水阀不易发生倾斜,避免龙头漏水情况的发生。生。生。
技术研发人员:
陆洋 王新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厦门市英艾博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9
技术公布日:
20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