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车辆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辆用灯具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关于汽车自动驾驶的标志灯较为缺失,汽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下,外界车辆无法得知本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同时,由于外部环境光线会影响灯光效果,例如白天和黑夜的灯光亮度不同,因此,如果只是简单地采用单一亮度显示标志灯,容易导致外界车辆的驾驶员无法看清标志灯,导致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缺少自动驾驶标志灯且无法根据外部环境光线调整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系统及车辆。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系统,包括:灯、控制
单元、自动驾驶模块以及光线传感器,
所述自动驾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灯的开关控制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灯的亮度控制端通信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灯的开关控制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灯的亮度控制端通信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灯包括导光件、
外壳、灯罩、电路板、散热片以及接插件通信线,所述外壳具有开口,所述导光件沿第一方向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灯罩沿第一方向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并封闭所述外壳的所述开口,所述电路板沿第二方向与所述散热片连接固定,并沿第二方向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接插件通信线一端从所述外壳插入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8.更进一步地,所述灯还包括橡胶塞,所述接插件通信线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橡胶塞以及所述外壳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橡胶塞插入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外壳过盈配合固定。
9.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插件通信线为防水接插件通信线。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的外边缘开有密封圈容置槽,所述密封圈容置槽内放置有密封橡胶圈。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灯罩上套有防水橡胶圈。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灯罩与所述外壳超声波焊接固定。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两端与所述外壳卡扣连接,所述导光件的中间位置与所述散热片螺栓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如前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所述灯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车身外饰罩内。
15.进一步地,所述灯与所述车身外饰罩内壁通过防水橡胶圈过盈配合。
1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自动驾驶标志灯的机构,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该标志灯点亮,可使得外界车辆看到该标志灯并得知本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保持安全车距减小安全隐患,可补充市面上汽车自动驾驶标志灯的机构缺失空白。同时,光线传感器检测外界环境光线,自动调整标志灯亮度,保证外界车辆的驾驶员能够及时清楚地了解车辆的自动驾驶状况。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车辆用灯具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灯的爆炸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灯的俯视图;
20.图4为图3的a-a截面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身外饰罩与灯的装配示意图。
22.标记说明
23.1-灯;11-导光件;12-外壳;13-灯罩;14-电路板;15-散热片;151-密封圈容置槽;16-接插件通信线;17-橡胶塞;18-密封橡胶圈;19-防水橡胶圈;110-螺钉;2-控制单元;3-自动驾驶模块;4-光线传感器;5-车身外饰罩;6-车身激光雷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5.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车辆用灯具系统的系统原理图,包括:灯1、控制单元2、自动驾驶模块3以及光线传感器4,所述自动驾驶模块3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一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4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灯1的开关控制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灯1的亮度控制端通信连接。
26.具体来说,本实施例应用于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控制单元2的第一输出端与灯1的开关控制端通信连接,根据控制单元2的第一输入端的信号,控制第一输出端的信号,从而控制灯1的开启或关闭。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出端与灯1的亮度控制端通信连接,根据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入端的信号,控制第二输出端的信号,从而控制灯1的亮度。
27.其中,自动驾驶模块3为现有的自动驾驶模块,其输出端输出车辆是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可以采用高电平表示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也可以采用低电平表示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光线传感器4的输出端可以输出外部环境光线的亮度信号,也可以输出外部环境光线是否超过预设亮度阈值的信号。
28.优选地,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时,控制单元2接收自动驾驶模块3发出的自动驾驶状
态,由控制单元2向灯1的开关控制端输出开启信号,驱动点亮灯1,其余状态灯1熄灭。开关控制端可以为高边驱动电路。控制单元2可以通过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控制灯1开启或关闭。
29.作为一个例子,高边驱动电路采用场效应管实现灯1的开启关闭。场效应管的源极接电源端,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灯1的导光件的电源端电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作为灯1的开关控制端。场效应管在栅极接收到高电平时导通闭合,在栅极为低电平时截止关断。因此,当控制单元2输出高电平,则场效应管闭合导通,灯1的导光件得电导通开启,当控制单元2输出低电平,则场效应管截止断开,灯1的导光件失电关闭。
30.控制单元2可以为单片机、微控制器等控制器。优选地,控制单元2为左域控制器(left body control model,bcml)。控制单元2也可以采用逻辑电路实现,例如如果自动驾驶状态的信号与控制灯1的信号一致,则可以将第一输入端的信号直接输出到第一输出端,或者如果自动驾驶状态的信号与控制灯1的信号相反,则将第一输入端的信号通过非门转换后输出到第一输出端。
31.光线传感器4的输出端可以输出外部环境光线的亮度信号,控制单元2对第二输入端接收的信号与预设的亮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第二输入端接收得到信号大于预设亮度阈值,则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标识白天的模式控制信号,如果第二输入端接收得到信号小于等于预设亮度阈值,则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标识黑夜的模式控制信号。
32.光线传感器4的输出端可以输出外部环境光线是否超过预设亮度阈值的信号,当控制单元2第二输入端接收的信号为外部环境光线超过预设亮度阈值的信号,则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标识白天的模式控制信号,如果第二输入端接收的信号为外部环境光线小于等于预设亮度阈值的信号,则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标识黑夜的模式控制信号。
33.控制单元2可以为单片机、微控制器等控制器。优选地,控制单元2为bcml。控制单元2也可以采用逻辑电路实现,例如光线传感器4的输出端输出外部环境光线的亮度信号,则可以将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入端的信号与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预设的阈值电压电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二如果光线传感器4的输出端可以输出外部环境光线是否超过预设亮度阈值的信号,则可以将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入端的信号直接或者通过非门输出到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出端。
34.作为一个例子,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硬线使能与灯1的亮度控制端通信连接,向灯1输出模式控制信号。其中,高边驱动为“黑夜”,悬空为“白天”,灯1根据硬线使能脚调节灯亮度。
35.作为一个例子,高边驱动电路采用场效应管实现灯1的亮度调节。场效应管的源极接电源端,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灯1的导光件的亮度调节端电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作为灯1的亮度控制端。场效应管在栅极接收到高电平时导通闭合,在栅极为低电平时截止关断。因此,当控制单元2输出高电平,则场效应管闭合导通,灯1的导光件的亮度控制端接收高电平调高导光件的亮度,当控制单元2输出低电平,则场效应管截止断开,灯1的导光件的亮度控制端悬空,降低导光件的亮度。
36.导光件的亮度控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3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自动驾驶标志灯的机构,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该标志灯点亮,可使得外界车辆看到该标志灯并得知本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保持安全车
距减小安全隐患,可补充市面上汽车自动驾驶标志灯的机构缺失空白。同时,光线传感器检测外界环境光线,自动调整标志灯亮度,保证外界车辆的驾驶员能够及时清楚地了解车辆的自动驾驶状况。
3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一种车辆用灯具系统,包括:灯1、控制单元2、自动驾驶模块3以及光线传感器4,所述自动驾驶模块3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一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4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灯1的开关控制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灯1的亮度控制端通信连接;
39.所述灯1包括导光件11、外壳12、灯罩13、电路板14、散热片15、接插件通信线16、橡胶塞17、密封橡胶圈18以及防水橡胶圈19,所述外壳12具有开口,所述导光件11沿第一方向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外壳12内并与所述外壳12固定连接,所述灯罩13沿第一方向固定在所述外壳12上并封闭所述外壳12的所述开口,所述灯罩13上套有防水橡胶圈19,所述灯罩13与所述外壳12超声波焊接固定,所述电路板14沿第二方向与所述散热片15连接固定,并沿第二方向与所述外壳12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15的外边缘开有密封圈容置槽151,所述密封圈容置槽151内放置有密封橡胶圈18,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导光件11两端与所述外壳12卡扣连接,所述导光件11的中间位置与所述散热片15螺栓连接,所述接插件通信线16一端从所述外壳12插入并与所述电路板14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2电连接;
40.优选地,所述接插件通信线16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橡胶塞17以及所述外壳12后与所述电路板14电连接,所述橡胶塞17插入所述外壳12并与所述外壳12过盈配合固定,所述接插件通信线16为防水接插件通信线。
41.具体来说,如图2至图4所示,灯1包括导光件11、外壳12、灯罩13、电路板14、散热片15、接插件通信线16、橡胶塞17、密封橡胶圈18以及防水橡胶圈19,装配方式如下:
42.1、将导光件11沿图2的x向装配到外壳12内,装配固定方式为:导光件11的长端两侧为卡扣与外壳12扣合固定,中间位置为最后与散热片15叠加螺钉110固定。
43.2、将灯罩13沿图2的x向贴合到外壳12上,采用超声波焊接固定,灯罩13上连接固定有防水橡胶圈19,防水橡胶圈19与灯罩13通过双注塑。
44.3、将电路板14沿图2的y向装配到散热片15上,装配固定方式为:2个定位孔定位,3颗螺钉固定,电路板14优选为铝基板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散热片15优选为散热铝片。
45.4、将接插件通信线16一端穿过橡胶塞17过孔,并穿过外壳12过孔,此时暂不固定,接插件通信线16优选为防水接插件甩线。
46.5、将接插件通信线16一端焊接在电路板14上固定,另一端通过车身线束转接到bcml。
47.6、将散热片15与电路板14沿图2的y向与外壳装配,装配方式为:外轮廓定位,采用4颗螺钉110固定(其余一颗为步骤1中与导光件11件叠加的螺钉110),并采用密封橡胶圈18在散热片15的密封圈容置槽151密封。密封圈容置槽151为散热片15的夹层。散热片15与外壳12采用密封橡胶圈18过盈配合实现密封。
48.7、将接插件通信线16拉直,避免接插件通信线16在外壳内缠绕,然后将橡胶塞17
与外壳12过盈配合固定。
49.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自动驾驶标志灯的机构,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该标志灯点亮,可使得外界车辆看到该标志灯并得知本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保持安全车距减小安全隐患,可补充市面上汽车自动驾驶标志灯的机构缺失空白。同时,光线传感器检测外界环境光线,自动调整标志灯亮度,保证外界车辆的驾驶员能够及时清楚地了解车辆的自动驾驶状况。同时,本实施例的灯自身密封严实,其中灯罩与外壳采用超声波焊接,散热片与外壳采用橡胶密封圈过盈配合,插件通信线与外壳采用橡胶塞过盈配合,且插件通信线选用型号为防水接插件通信线。本实施例的灯,本身可保证防水等级达到ipx6。最后,本实施例灯中的电路板为散热能力强的铝基板,且自带散热铝片,可满足车身在高温条件下(95℃)加载工作。
5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如前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所述灯1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车身外饰罩5内。
51.如图3所示,灯1固定连接在车身外饰罩5内。车辆用灯具系统的自动驾驶模块3为车辆的自动驾驶模块。光线传感器4可以安装在车身上,例如安装在车身外部,获取车辆外部的环境光线。控制单元2可以固定在车身上。优选地,车身外饰罩5为车身顶部外饰罩。
5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1与所述车身外饰罩5通过防水橡胶圈过盈配合。
53.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灯1与车身外饰罩5的内壁前端通过防水橡胶圈19过盈配合。车身外饰罩5内还可以设有车身激光雷达6。
54.本实施例将用于标识自动驾驶标志的灯装配到车身外饰罩上,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该标志灯点亮,可使得外界车辆看到该标志灯并得知本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保持安全车距减小安全隐患,可补充市面上汽车自动驾驶标志灯的机构缺失空白。同时,光线传感器检测外界环境光线,自动调整标志灯亮度,保证外界车辆的驾驶员能够及时清楚地了解车辆的自动驾驶状况。同时,灯与车身外饰罩前端为防水橡胶圈过盈配合可满足车身此区域的防水要求(防水等级≥ipx6)。
5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灯(1)、控制单元(2)、自动驾驶模块(3)以及光线传感器(4),所述自动驾驶模块(3)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一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4)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灯(1)的开关控制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灯(1)的亮度控制端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1)包括导光件(11)、外壳(12)、灯罩(13)、电路板(14)、散热片(15)以及接插件通信线(16),所述外壳(12)具有开口,所述导光件(11)沿第一方向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外壳(12)内并与所述外壳(12)固定连接,所述灯罩(13)沿第一方向固定在所述外壳(12)上并封闭所述外壳(12)的所述开口,所述电路板(14)沿第二方向与所述散热片(15)连接固定,并沿第二方向与所述外壳(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接插件通信线(16)一端从所述外壳(12)插入并与所述电路板(14)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2)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1)还包括橡胶塞(17),所述接插件通信线(16)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橡胶塞(17)以及所述外壳(12)后与所述电路板(14)电连接,所述橡胶塞(17)插入所述外壳(12)并与所述外壳(12)过盈配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通信线(16)为防水接插件通信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5)的外边缘开有密封圈容置槽(151),所述密封圈容置槽(151)内放置有密封橡胶圈(18)。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13)上套有防水橡胶圈(19)。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13)与所述外壳(12)超声波焊接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11)两端与所述外壳(12)卡扣连接,所述导光件(11)的中间位置与所述散热片(15)螺栓连接。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所述灯(1)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车身外饰罩(5)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灯(1)与所述车身外饰罩(5)内壁通过防水橡胶圈过盈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辆用灯具系统及车辆,车辆用灯具系统包括:灯、控制单元、自动驾驶模块以及光线传感器,自动驾驶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通信连接,光线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通信连接,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灯的开关控制端通信连接,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灯的亮度控制端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自动驾驶标志灯的机构,可使得外界车辆看到该标志灯并得知本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保持安全车距减小安全隐患,可补充市面上汽车自动驾驶标志灯的机构缺失空白。同时,光线传感器检测外界环境光线,自动调整标志灯亮度,保证外界车辆的驾驶员能够及时清楚地了解车辆的自动驾驶状况。够及时清楚地了解车辆的自动驾驶状况。够及时清楚地了解车辆的自动驾驶状况。
技术研发人员:
王海龙 鲁绍健 高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1
技术公布日:
20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