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
炫目灯具。
背景技术:
2.在led灯的使用过程中,led灯通常光亮刺眼,容易对用户视力造成干扰,产生炫目,十分影响使用体验。
3.在现有技术中,设置内部具有折射功能的防炫目灯罩,然后防炫目灯罩将led灯包裹起来,并且在灯罩上面涂上防炫目涂层,进而起到防炫目的效果。
4.但在前述的现有技术中,在防炫目涂层和折射功能的作用下,大大减弱了光照强度,若在较暗的环境下,用户无需使用防炫目功能时,无法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光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炫目灯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防炫目涂层和折射功能的作用下,大大减弱了光照强度,若在较暗的环境下,用户无需使用防炫目功能时,无法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光亮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炫目灯具,包括
壳体、led灯和切换组件,
所述led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方;
7.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电
推杆、两个第二电推杆和防炫目灯罩,两个所述第一电推杆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防炫目灯罩与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具有开槽和两个滑槽,所述开槽与所述防炫目灯罩相互适配,两个所述滑槽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推杆的输出端相互适配,所述防炫目灯罩与所述led灯相互适配。
8.其中,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两个所述支撑座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推杆的下方固定连接。
9.其中,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推杆固定连接。
10.其中,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杆,多个所述限位杆均与所述防炫目灯罩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防炫目灯罩的上方,所述壳体还具有多个限位孔,每个所述限位杆均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相互适配。
11.其中,所述防炫目灯具还包括封闭组件,所述封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12.其中,所述封闭组件包括两个第三电推杆、连接块和封闭板,两个所述第三电推杆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三电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还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开槽连通,所述封闭板与所述凹槽相互适配。
13.其中,所述防炫目灯具还包括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壳体的上方。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炫目灯具,两个所述第一电推杆带动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推杆移动,所述第二电推杆带动所述防炫目灯罩上下移动,使其穿过所述开槽,所述第一电推杆再收缩,此时所述第二电推杆的输出端将在所述滑槽内滑动,进而使得所述防炫目灯罩移动至所述led灯的下方,最后所述第二电推杆收缩,即可使所述防炫目灯罩完全罩住所述led灯,实现防炫目的作用,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对所述防炫目灯罩进行自动安装和拆卸,从而在防炫目和增加光照之间切换,同时用户可以自由控制是否开启防炫目功能,更加便于用户使用,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和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线剖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b-b线剖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c-c线剖视图。
22.101-壳体、102-led灯、103-第一电推杆、104-第二电推杆、105-防炫目灯罩、106-开槽、107-滑槽、108-支撑座、109-连接杆、110-限位杆、111-限位孔、112-安装块、201-第三电推杆、202-连接块、203-封闭板、20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第一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线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b-b线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炫目灯具,包括壳体101、led灯102、切换组件和两个安装块112,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电推杆103、两个第二电推杆104、防炫目灯罩105、两个支撑座108、连接杆109和多个限位杆110,所述壳体101具有开槽106和两个滑槽107,所述壳体101还具有多个限位孔111。
26.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当需要进行防炫目时,启动两个所述第一电推杆103,带动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104移动,进而将所述防炫目灯罩105移动至所述开槽106的上方,此时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104带动所述防炫目灯罩105穿过所述开槽106,然后所述第一电推杆103收缩,同时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104的输出端在所述滑槽107内移动,最终将所述防炫目灯罩105位于所述led灯102的下方,最后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104收缩,使得多个所述限位
杆110进入对应的所述限位孔111,完成对所述防炫目灯罩105的安装,使得所述led灯102具备防炫目的效果,若用户觉得灯光较暗,无需防炫目时,则反向进行上述操作,即可将所述防炫目灯罩105收回进行存放。
27.其中,所述led灯102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电推杆103均与所述壳体101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所述壳体101的内侧壁,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104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推杆1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防炫目灯罩105与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1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01具有开槽106和两个滑槽107,所述开槽106与所述防炫目灯罩105相互适配,两个所述滑槽107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推杆104的输出端相互适配,所述防炫目灯罩105与所述led灯102相互适配。通过所述壳体101对所述切换组件具有作用,通过所述led灯102可以发出光亮,两个所述第一电推杆103带动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推杆104移动,所述第二电推杆104带动所述防炫目灯罩105上下移动,穿过所述开槽106后,所述第一电推杆103收缩,此时所述第二电推杆104的输出端将在所述滑槽107内滑动,进而使得所述防炫目灯罩105移动至所述led灯102的下方,最后所述第二电推杆104收缩,即可使所述防炫目灯罩105完全罩住所述led灯102,实现防炫目的作用。
28.其次,两个所述支撑座108的一端均与所述壳体101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所述壳体101的内底壁,两个所述支撑座108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推杆103的下方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座108将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推杆103进行加固支撑。
29.同时,所述连接杆109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推杆10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9加强了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104之间的连接,使其移动更加稳定。
30.另外,多个所述限位杆110均与所述防炫目灯罩105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防炫目灯罩105的上方,所述壳体101还具有多个限位孔111,每个所述限位杆110均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111相互适配。当所述防炫目灯罩105向上罩住所述led灯102时,多个所述限位杆110将进入对应的所述限位孔111,进而完成安装限位,防止所述防炫目灯罩105进行晃动,提升了安装后的稳定性。
31.最后,两个所述安装块112均与所述壳体101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壳体101的上方。两个所述安装块112可以对整个所述防炫目灯具进行安装。
32.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防炫目灯具时,当需要进行防炫目时,启动两个所述第一电推杆103,带动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104移动,进而将所述防炫目灯罩105移动至所述开槽106的上方,此时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104带动所述防炫目灯罩105穿过所述开槽106,然后所述第一电推杆103收缩,同时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104的输出端在所述滑槽107内移动,最终将所述防炫目灯罩105位于所述led灯102的下方,最后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104收缩,使得多个所述限位杆110进入对应的所述限位孔111,完成对所述防炫目灯罩105的安装,使得所述led灯102具备防炫目的效果,若用户觉得灯光较暗,无需防炫目时,则反向进行上述操作,即可将所述防炫目灯罩105收回进行存放,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对所述防炫目灯罩105进行自动安装和拆卸,使得用户可以自由控制是否开启防炫目功能。
33.第二实施例:
34.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5和图6,其中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c-c线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炫目灯具,还包括封闭组件,所述封闭组件包括两个第三电推杆201、连接块202和封闭板203,所述壳
体101还具有凹槽204。
35.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当所述防炫目灯罩105收回在所述壳体101内时,启动所述第三电推杆201,带动所述连接块202移动,进而所述封闭板203带出所述凹槽204,将所述开槽106关闭,防止灰尘沾染所述防炫目灯罩105,同时对其进行保护。
36.其中,所述封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01上。所述封闭组件对所述开槽106进行封闭,防止大量灰尘进入所述壳体101内部。
37.其次,两个所述第三电推杆201均与所述壳体101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壳体101的下方,所述连接块202与所述第三电推杆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20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01还具有凹槽204,所述凹槽204与所述开槽106连通,所述封闭板203与所述凹槽204相互适配。所述第三电推杆201带动所述连接块202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封闭板203在所述凹槽204内移动,最终封闭所述开槽106。
38.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防炫目灯具时,当所述防炫目灯罩105收回在所述壳体101内时,启动所述第三电推杆201,带动所述连接块202移动,进而所述封闭板203带出所述凹槽204,将所述开槽106关闭,防止灰尘沾染所述防炫目灯罩105,同时对其进行保护,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在所述防炫目灯罩105不使用时可以对其进行保护,并且对所述开槽106进行封闭,防止进入灰尘造成污染。
3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或多种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炫目灯具,包括壳体和led灯,所述led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电推杆、两个第二电推杆和防炫目灯罩,两个所述第一电推杆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防炫目灯罩与两个所述第二电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具有开槽和两个滑槽,所述开槽与所述防炫目灯罩相互适配,两个所述滑槽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推杆的输出端相互适配,所述防炫目灯罩与所述led灯相互适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炫目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两个所述支撑座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推杆的下方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炫目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推杆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炫目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杆,多个所述限位杆均与所述防炫目灯罩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防炫目灯罩的上方,所述壳体还具有多个限位孔,每个所述限位杆均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相互适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炫目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炫目灯具还包括封闭组件,所述封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炫目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包括两个第三电推杆、连接块和封闭板,两个所述第三电推杆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三电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还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开槽连通,所述封闭板与所述凹槽相互适配。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炫目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炫目灯具还包括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壳体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炫目灯具,包括壳体、LED灯和切换组件,LED灯设置于壳体的下方,切换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电推杆、两个第二电推杆和防炫目灯罩,两个第一电推杆均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依次位于壳体的内侧壁,两个第二电推杆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电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防炫目灯罩与两个第二电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壳体具有开槽和两个滑槽,开槽与防炫目灯罩相互适配,通过第一电推杆将防炫目灯罩移动至开槽上方,然后第二电推杆使其下移,穿过开槽,然后第一电推杆收缩,将防炫目灯罩位于LED灯下方,最后第二电推杆收缩,进行安装,由此可以在不使用时自动拆下防炫目灯罩,十分便于用户使用。十分便于用户使用。十分便于用户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
张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帅品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9
技术公布日:
20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