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隧道渗漏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公路建设蓬勃发展,大量隧道工程应运而生。在隧道的运营过程中,衬砌渗漏水是其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隧道衬砌布置了大量的通讯、通风、照明等机电设施线路,渗漏水易造成路线老化,且冬季更有可能在出现“挂冰”现象,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3.当前公路隧道渗漏水处理方法中,排水引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开槽+埋设“半圆管”引流的方法有一定的缺陷,一是开槽的表面凹凸不平,半圆管边缘难以与其紧密固定,导致引流效果较差且容易失效;另外在隧道衬砌上开槽会降低隧道结构受力完整性,且工时耗费较大,长时间封闭交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运营隧道施工工期十分紧张,迫切需要一种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满足快速处理渗漏水病害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包括电伴热结构、环向引水带、集水箱、插入式密封板、出水管、过滤器。所述电伴热结构沿隧道环向布设,所述环向引水带沿电伴热结构布设,所述集水箱置于隧道电缆沟盖板上并与环向引水带相通,所述插入式密封板可对集水箱进行密封或观察,所述过滤器位于集水箱底部,所述出水管与集水箱相通。
7.进一步地,所述电伴热结构沿渗水裂缝长度方向布置在隧道衬砌上,并间隔1m设置u型卡扣固定,从拱顶延伸至隧道电缆沟盖板上方,通过隧道电箱接通电源。
8.进一步地,所述环向引水带为橡胶材质,厚度3mm,设置“一大二小”3个引水通道,为纵向半开式引水带,内、外粘贴面并通过环氧树脂固定于隧道衬砌,外粘贴面边缘使用柔性密封胶密封,并间隔0.5m设置卡扣固定于隧道衬砌表面。
9.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箱为塑料泡沫材质,厚度为3cm,在顶部设置引水带入口与插入板凹槽,其中引水带入口大小与环向引水带横截面大小相同,环向引水带通过此入口与集水箱相通,集水箱内部设置过滤器固定装置,过滤器安装位置设置集水箱出水口。
10.进一步地,所述插入式密封板与集水箱材质相同,厚度为3cm,可将密封板插入集水箱凹槽密封集水箱顶部,拔出此密封板可对集水箱内部进行观察。
11.进一步地,过滤器可插入集水箱内部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施工人员可视情况对其进行更换。
12.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为“l型”外包海绵的pvc管,内径为16mm,海绵包裹外层贴有反光片,外径与集水箱出水口大小相同,水平端口通过环氧树脂固定于集水箱出水口,沿电
缆沟侧壁垂直向下出水,出水管口位于隧道排水边沟上方。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
14.1.本渗漏水快速处理装置结构设计简单,所用材料为普通材料,处理渗漏水时不需要采用传统的开槽方法,施工方法简便,大大节省施工工期,达到快速处治的目的。
15.2.本渗漏水快速处理装置设置的“一大二小”3个引水通道,可避免因引水带与隧道衬砌局部粘贴不牢导致的渗漏水流入隧道路面。
16.3.本渗漏水快速处理装置设置的电伴热结构、泡沫集水箱等保温措施,避免冬季隧道内发生冻胀、挂冰病害,保证行车安全。渗漏水流多携带泥沙,集水箱设置过滤器可将泥沙阻于集水箱中,避免泥沙沉淀于排水边沟造成拥堵。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环向引水带的横截面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水箱的内部示意图。
20.其中:
21.1-电伴热结构;2-环向引水带;3-集水箱;4-插入式密封板;5-出水管;6-过滤器;
22.21-主引水通道;22-辅助引水通道;23-内粘贴面;24-外粘贴面;25-柔性密封胶;
23.31-引水带入口;32-观察口;33-过滤器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特别适合针对环向裂缝渗水、施工渗水的隧道渗漏水病害处治,不需要采用传统的开槽方法,施工方法简便,大大节省施工工期;相比传统的埋入半圆管排水法,本装置避免了半圆管边缘难以与开槽表面紧密固定的问题,且“一大二小”3个引水通道解决了因引水带与隧道衬砌局部粘贴不牢导致的渗漏水流入隧道路面的问题,设置的电伴热结构、泡沫集水箱等保温措施避免冬季隧道内发生冻胀、挂冰病害,大大提升了渗漏水处治成功率;渗漏水经引流过滤后可直接排入排水边沟,养护人员定期清理集水箱中的沉淀泥沙并更换过滤器即可,大大减少了养护工作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6.参考图1至图3,其中,
27.电伴热结构1沿渗水裂缝长度方向布置在隧道衬砌上,并间隔1m设置u型卡扣固定,从拱顶延伸至隧道电缆沟盖板上方,通过隧道电箱接通电源,可避免冬季水流在引水带内结冰膨胀。
28.环向引水带2为橡胶材质,厚度3mm,设置“一大二小”3个引水通道,其中引水道21为主通道,主通道21覆盖电伴热结构1,引水道22为辅助通道,辅助通道可解决因内粘贴面23与隧道衬砌局部粘贴不牢导致的水流渗出问题,分别设置内粘贴面23与外粘贴面24,在内粘贴面23与外粘贴面24上涂刷环氧树脂固定于隧道衬砌,外粘贴面24边缘使用柔性密封胶密封,并间隔0.5m设置卡扣将引水带固定于隧道衬砌表面。
29.集水箱3放置于电缆沟盖板上,为塑料泡沫材质,厚度为3cm,可避免冬季水流在集
水箱内结冰造成水路堵塞,在顶部设置引水带入口31与观察口32,观察口32设置凹槽,其中引水带入口31形状与环向引水带横截面相同,环向引水2带通过此入口与集水箱3相通,集水箱3 内部设置过滤器固定装置33,过滤器6安装后出水位置与集水箱出水口相通。
30.插入式密封板4与集水箱3材质相同,可将密封板插入集水箱观察口31凹槽密封集水箱顶部,拔出此密封板4可对集水箱3内部进行观察,定期清理集水箱中的沉淀泥沙或更换过滤器。
31.出水管5为“l型”外包海绵的pvc管,可避免冬季水流在管内内结冰造成水路堵塞,内径为16mm,海绵包裹外层贴有反光片,外径与集水箱出水口大小相同,水平端口通过环氧树脂固定于集水箱出水口,沿电缆沟侧壁垂直向下出水,出水管口位于隧道排水边沟上方。
32.过滤器6可插入集水箱内部固定装置33进行固定,对水流中的泥沙进行过滤,施工人员可视情况对其进行更换。
33.实施例
34.(1)沿隧道环向对渗漏水裂缝周围衬砌进行清理,将表面灰尘、混凝土碎屑清理,并用高压吹风机将周围细小灰尘清理干净。
35.(2)沿渗水裂缝长度方向环向布置电伴热结构1,并间隔1m设置u型卡扣固定,从拱顶延伸至隧道电缆沟盖板上方,在冬季通过隧道电箱接通电源。
36.(3)衬砌环向涂刷环氧树脂胶,将环向引水带2的主引水通道21覆盖电伴热结构1布设于隧道环向,在内粘贴面23与外粘贴面24上涂刷环氧树脂胶,粘贴于隧道衬砌表面,外粘贴面24边缘使用柔性密封胶密封,从拱顶延伸至隧道电缆沟盖板上方,并间隔0.5m设置卡扣将引水带固定于隧道衬砌表面。
37.(4)将集水箱3放置于电缆沟盖板上,将环向引水带2插入引水带入口31,实现引水带与集水箱的连通,将插入式密封板4从观察口拔出,将过滤器6插入集水箱内部固定装置33,将出水管5水平端口通过环氧树脂固定于集水箱出水口,插入密封板4。养护人员可定期拔出密封板4观察集水箱内部,视情况清理集水箱中的沉淀泥沙并更换过滤器。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伴热结构(1)、环向引水带(2)、集水箱(3)、插入式密封板(4)、出水管(5)和过滤器(6),其中:所述电伴热结构(1)沿隧道环向布设,所述环向引水带(2)沿电伴热结构(1)布设,所述集水箱(3)置于隧道电缆沟盖板上并与环向引水带(2)相通,所述插入式密封板(4)用于对集水箱进行密封或观察,所述出水管(5)与集水箱(3)出水口相通,所述过滤器(6)位于集水箱底部且与集水箱出水口相通;所述电伴热结构(1)沿渗水裂缝长度方向布置在隧道衬砌上,并间隔设置u型卡扣固定,从拱顶延伸至隧道电缆沟盖板上方,通过隧道电箱接通电源;环向引水带(2)为橡胶材质,设置3个引水通道,其中一条主通道大于其它两条通道的通量,其中主引水通道覆盖电伴热结构(1),在内粘贴面与外粘贴面上涂刷环氧树脂固定于隧道衬砌,外粘贴面边缘使用柔性密封胶密封,并间隔设置卡扣将引水带固定于隧道衬砌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箱(3)放置于电缆沟盖板上,为塑料泡沫材质,在顶部设置引水带入口与观察口,观察口设置凹槽,其中引水带入口形状与环向引水带横截面相同,环向引水带(2)通过此入口与集水箱(3)相通,集水箱(3)内部设置过滤器固定装置,过滤器(6)安装后出水位置与集水箱出水口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插入式密封板(4)与集水箱(3)材质相同,将密封板插入集水箱观察口凹槽密封集水箱顶部,拔出此密封板(4)用于对集水箱(3)内部进行观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管(5)为l型外包海绵的pvc管,海绵包裹外层贴有反光片,外径与集水箱出水口大小相同,水平端口通过环氧树脂固定于集水箱出水口,沿电缆沟侧壁垂直向下出水,出水管口位于隧道排水边沟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6)插入集水箱内部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运营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快速处理装置,包括:电伴热结构、环向引水带、集水箱、插入式密封板、出水管、过滤器。电伴热结构沿渗水裂缝长度方向布置在隧道衬砌上,环向引水带设置一大二小3个引水通道,内、外粘贴面并通过环氧树脂固定于隧道衬砌,外粘贴面边缘使用柔性密封胶密封,集水箱顶部设置引水带入口与插入板凹槽,内部设置过滤器固定装置,出水管为L型外包海绵的PVC管,水平端口通过环氧树脂固定于集水箱出水口,沿电缆沟侧壁垂直向下出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场地适应性强且保障安全的优点。全的优点。全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刘斌 姚广 王保生 郭震山 宿钟鸣 赵果萍 靳云梅 张川川 赵雪峰 门杰 何信 赵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08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18:2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0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隧道   集水   渗漏水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