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
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2.为配合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综合利用等政策要求,大量火电机组逐步向热电联产运行方式靠拢,扩大供热规模的同时也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国内多数供热机组选择实施低压缸零出力或低压缸光轴改造。为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的发展需要,以及峰谷差的日益增大,燃煤发电机组参与调峰的次数及对其品质的要求均大幅提高,电网要求电厂提升供热季的调峰能力。无论是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或者低压缸光轴高背压运行模式,都面临这一定程度的热电耦合特性。
3.随着城市发展需要及周边燃煤小锅炉的逐步关停,火电厂需要肩负供热、调峰的双重压力。常规的低压缸零出力或低压缸光轴供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该系统在响应系统调峰需求的同时,提升机组在各种负荷区间的供热能力。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包括锅炉、高压缸、主
蒸汽出口旁路、再热蒸汽出口旁路、中压缸及低压缸;
6.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高压缸的入口相连通,主蒸汽出口旁路的一端与锅炉的主蒸汽出口相连通,主蒸汽出口旁路的另一端与锅炉的再热蒸汽入口相连通,高压缸的排汽口与锅炉的再热侧入口相连通,锅炉的再热蒸汽出口与中压缸的入口相连通,再热蒸汽出口旁路的一端与锅炉的再热蒸汽出口相连通,再热蒸汽出口旁路的另一端与外接的热网加热器相连通,中压缸的排汽口分为三路,其中第一路与外接的热网加热器相连通,第二路经第一
阀门与低压缸的入口相连通,第三路经第二阀门与低压缸的入口相连通。
7.所述第一阀门为调节阀。
8.所述第二阀门为蝶阀。
9.高压缸、中压缸及低压缸同轴布置。
10.中压缸的排汽口通过第三阀门与外接的热网加热器相连接。
11.再热蒸汽出口旁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及低压旁路减温器。
12.还包括与低压旁路减温器相连通的加温水管道。
13.主蒸汽出口旁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及高压旁路减温器。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在具体操作时,非调峰时段,当机组供热负荷较小时,机组采用抽凝的运行方式,高低压旁路均不工作,
使得中压缸排汽主要进入低压缸做功;调峰时段,当机组供热较小时,通过调整高压旁路减温器与低压旁路减温器,使得锅炉再热器在不发生超温的情况,利用高低压旁路满足热网加热器系统需求;调峰时段,随着机组供热负荷的逐渐增加,在高低压旁路满出力的前提下,使得低压缸零出力运行,以进一步提升机组供热和调峰能力,结构简答,操作方便,运行灵活,使得机组在全负荷均可满足调峰与供热的多样化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1为锅炉、2为高压缸、3为中压缸、4为低压缸、5为高压旁路减温器、6为低压旁路减温器、7为第一阀门、8为第二阀门、9为第三阀门、10为第四阀门、11为第五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19.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包括锅炉1、高压缸2、主蒸汽出口旁路、再热蒸汽出口旁路、中压缸3及低压缸4;锅炉1的主蒸汽出口与高压缸2的入口相连通,主蒸汽出口旁路的一端与锅炉1的主蒸汽出口相连通,主蒸汽出口旁路的另一端与锅炉1的再热蒸汽入口相连通,高压缸2的排汽口与锅炉1的再热侧入口相连通,锅炉1的再热蒸汽出口与中压缸3的入口相连通,再热蒸汽出口旁路的一端与锅炉1的再热蒸汽出口相连通,再热蒸汽出口旁路的另一端与外接的热网加热器相连通,中压缸3的排汽口分为三路,其中第一路与外接的热网加热器相连通,第二路经第一阀门7与低压缸4的入口相连通,第三路经第二阀门8与低压缸4的入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阀门7为调节阀,所述第二阀门8为蝶阀,高压缸2、中压缸3及低压缸4同轴布置。
20.中压缸3的排汽口通过第三阀门9与外接的热网加热器相连接;再热蒸汽出口旁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11及低压旁路减温器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低压旁路减温器相连通的加温水管道。
21.主蒸汽出口旁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0及高压旁路减温器5。
2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为:
23.非调峰时段,当机组供热负荷较小时,关闭第四阀门10、第五阀门11及第二阀门8,打开第一阀门7及第三阀门9,机组处于抽凝运行模式,通过调整第一阀门7及第三阀门9的开度,使得中压缸3少部分排汽进入热网加热器系统,大部分排汽进入低压缸4中做功;
24.非调峰时段,随着机组供热负荷的逐渐增加,提升锅炉1的负荷,并逐渐关小第一阀门7的开度,增加第三阀门9的开度,直至第一阀门7全关,调节第二阀门8的开度,机组实现低压缸4零出力运行,最大限度满足供热需求;
25.调峰时段,当机组供热较小时,保持第一阀门7全开,关闭第三阀门9,打开并调整第四阀门10及第五阀门11开度,调节高压旁路减温器5的开度,降低锅炉1主蒸汽出口处旁路蒸汽温度至与高压缸2排汽温度基本相同后,然后再进入锅炉1的再热侧中吸热,调节低压旁路减温器6的开度,降低锅炉1再热蒸汽出口处旁路蒸汽的温度至与热网加热器需求温度基本相同后进入热网加热器系统,使得低压旁路减温器6输出的蒸汽总热负荷满足供热需求;
26.调峰时段,随着机组供热负荷的逐渐增加,提升锅炉1的负荷,并逐渐关小第一阀门7的开度,增加第三阀门9的开度,直至第一阀门7全关,调节第二阀门8的开度,机组实现低压缸4零出力运行,可进一步提升机组供热和调峰能力。
27.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满足多种匹配程度的调峰与供热需求,该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灵活,使得机组在全负荷实现调峰与供热的多样化。
技术特征:
1.一种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1)、高压缸(2)、主蒸汽出口旁路、再热蒸汽出口旁路、中压缸(3)及低压缸(4);锅炉(1)的主蒸汽出口与高压缸(2)的入口相连通,主蒸汽出口旁路的一端与锅炉(1)的主蒸汽出口相连通,主蒸汽出口旁路的另一端与锅炉(1)的再热蒸汽入口相连通,高压缸(2)的排汽口与锅炉(1)的再热侧入口相连通,锅炉(1)的再热蒸汽出口与中压缸(3)的入口相连通,再热蒸汽出口旁路的一端与锅炉(1)的再热蒸汽出口相连通,再热蒸汽出口旁路的另一端与外接的热网加热器相连通,中压缸(3)的排汽口分为三路,其中第一路与外接的热网加热器相连通,第二路经第一阀门(7)与低压缸(4)的入口相连通,第三路经第二阀门(8)与低压缸(4)的入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7)为调节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8)为蝶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高压缸(2)、中压缸(3)及低压缸(4)同轴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压缸(3)的排汽口通过第三阀门(9)与外接的热网加热器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4)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蒸汽出口旁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0)及高压旁路减温器(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再热蒸汽出口旁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11)及低压旁路减温器(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低压旁路减温器相连通的加温水管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低压旁路联合低压缸零出力的宽负荷供热系统,锅炉的主蒸汽出口与高压缸的入口相连通,主蒸汽出口旁路的一端与锅炉的主蒸汽出口相连通,主蒸汽出口旁路的另一端与锅炉的再热蒸汽入口相连通,高压缸的排汽口与锅炉的再热侧入口相连通,锅炉的再热蒸汽出口与中压缸的入口相连通,再热蒸汽出口旁路的一端与锅炉的再热蒸汽出口相连通,再热蒸汽出口旁路的另一端与外接的热网加热器相连通,中压缸的排汽口分为三路,其中第一路与外接的热网加热器相连通,第二路经第一阀门与低压缸的入口相连通,第三路经第二阀门与低压缸的入口相连通,该系统在响应系统调峰需求的同时,提升机组在各种负荷区间的供热能力。提升机组在各种负荷区间的供热能力。提升机组在各种负荷区间的供热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
雒青 王宏武 杨荣祖 谢天 翟鹏程 穆祺伟 于龙文 王汀 王耀文 张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4.20
技术公布日:
20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