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探测器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探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升机探测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飞机探测是利用飞行工具针对人类不能涉足的区域进行科学探测的形式。一般情况下是利用专用科学探测飞机携带探测设备进行高空对地面的探测,主要以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探测、矿产资源探测、水文信息探测、重灾区探测、化学探测等方面;以飞行器、专用科考飞机等搭载科学仪器对高危、高海拔、人类难以涉及的区域进行探测及信息获取的方式。通畅应用于核辐射区域及高危险度区域的高空探测形式。
3.现有技术的直升机探测器,存在如下缺点:拆装结构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探测器通常是固定安装的,直升机在着陆时或遇到气流产生颠簸时,探测器会发生剧烈抖动,容易导致其内部电子元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直升机探测器固定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直升机探测器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壳体、直升机安装面和探测器本体;固定壳体与直升机安装面固定连接;固定壳体的一侧为开口设置,固定壳体的内壁上粘接有第一缓冲垫;探测器本体上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壳体的底端开设有供连接柱活动的u形孔;邻近固定壳体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的侧面上粘接有第二缓冲垫,密封板的两端均垂直连接有限位滑板,两侧的限位滑板分别滑动安装在固定壳体的前后侧面上,固定壳体上远离密封板的一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l形限位插杆,两个l形限位插杆均滑动安装在固定壳体上,且两个l形限位插杆之间连接有弹性组件,两个限位滑板上均开设有供l形限位插杆端部插入的限位插孔。
6.优选的,还包括夹装件,夹装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夹持板,两个弧形夹持板上均连接有转动板,两个转动板之间转动连接,且两个转动板之间连接有弹簧a;连接柱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绕线槽,绕线槽呈螺旋上升的结构。
7.优选的,两个弧形夹持板的内侧面上均粘接有橡胶垫。
8.优选的,弹性组件包括滑杆、弹簧b和两个限位块,滑杆活动贯穿两个l形限位插杆,两个限位块分别固定在滑杆的两端,弹簧b套设在滑杆上。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对探测器本体进行安装时,首先将与探测器本体连接的固定块插入到固定壳体的内侧,随后向内挤压两个l形限位插杆并推动密封板移动到限定的位置,接着松开两个l形限位插杆,在弹簧b的弹力作用下,挤压两个l形限位插杆向外移动,且此时l形限位插杆的端部插入到限位插孔中,由此实现了对限位滑板进行固定,同时,固定块的外表面被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包裹起来,从而可对整个探测器本体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
便于对探测器本体进行拆装工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很好的减震缓冲的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3.附图标记:1、固定壳体;101、u形孔;2、直升机安装面;3、探测器本体;401、限位滑板;4011、限位插孔;402、密封板;5、固定块;6、连接柱;601、绕线槽;701、第一缓冲垫;702、第二缓冲垫;801、弧形夹持板;802、转动板;9、弹簧a;10、橡胶垫;11、l形限位插杆;121、滑杆;122、弹簧b;123、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4.实施例一
15.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直升机探测器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壳体1、直升机安装面2和探测器本体3;固定壳体1与直升机安装面2固定连接;固定壳体1的一侧为开口设置,固定壳体1的内壁上粘接有第一缓冲垫701;探测器本体3上固定有连接柱6,连接柱6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壳体1的底端开设有供连接柱6活动的u形孔101;邻近固定壳体1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板402,密封板402的侧面上粘接有第二缓冲垫702,密封板402的两端均垂直连接有限位滑板401,两侧的限位滑板401分别滑动安装在固定壳体1的前后侧面上,固定壳体1上远离密封板402的一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l形限位插杆11,两个l形限位插杆11均滑动安装在固定壳体1上,且两个l形限位插杆11之间连接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滑杆121、弹簧b122和两个限位块123,滑杆121活动贯穿两个l形限位插杆11,两个限位块123分别固定在滑杆121的两端,弹簧b122套设在滑杆121上,两个限位滑板401上均开设有供l形限位插杆11端部插入的限位插孔4011。
16.实施例二
17.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直升机探测器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壳体1、直升机安装面2和探测器本体3;固定壳体1与直升机安装面2固定连接;固定壳体1的一侧为开口设置,固定壳体1的内壁上粘接有第一缓冲垫701;探测器本体3上固定有连接柱6,连接柱6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壳体1的底端开设有供连接柱6活动的u形孔101;邻近固定壳体1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板402,密封板402的侧面上粘接有第二缓冲垫702,密封板402的两端均垂直连接有限位滑板401,两侧的限位滑板401分别滑动安装在固定壳体1的前后侧面上,固定壳体1上远离密封板402的一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l形限位插杆11,两个l形限位插杆11均滑动安装在固定壳体1上,且两个l形限位插杆11之间连接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滑杆121、弹簧b122和两个限位块123,滑杆121活动贯穿两个l形限位插杆11,两个限位块123分别固定在滑杆121的两端,弹簧b122套设在滑杆121上,两个限位滑板401上均开设有供l形限位插杆11端部插入的限位插孔4011。
18.还包括夹装件,夹装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夹持板801,两个弧形夹持板801的内侧面上均粘接有橡胶垫10,两个弧形夹持板801上均连接有转动板802,两个转动板802
之间转动连接,且两个转动板802之间连接有弹簧a9;连接柱6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绕线槽601,绕线槽601呈螺旋上升的结构;将传感器本体3上的连接线绕设在连接柱6上,再按压两个转动板802从而可将两个弧形夹持板801撑开,使连接柱6置于两个弧形夹持板801之间,随后松开转动板802,在弹簧a9的弹力作用下,可挤压两个弧形夹持板801对连接柱6上缠绕的线缆进行压紧固定。
19.本使用新型的安装流程及工作原理如下,在对探测器本体3进行安装时,首先将与探测器本体3连接的固定块5插入到固定壳体1的内侧,随后向内挤压两个l形限位插杆11并推动密封板402移动到限定的位置,接着松开两个l形限位插杆11,在弹簧b122的弹力作用下,挤压两个l形限位插杆11向外移动,且此时l形限位插杆11的端部插入到限位插孔401中,由此实现了对限位滑板401进行固定,同时,固定块5的外表面被第一缓冲垫701和第二缓冲垫702包裹起来,从而可对整个探测器本体3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2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直升机探测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壳体(1)、直升机安装面(2)和探测器本体(3);固定壳体(1)与直升机安装面(2)固定连接;固定壳体(1)的一侧为开口设置,固定壳体(1)的内壁上粘接有第一缓冲垫(701);探测器本体(3)上固定有连接柱(6),连接柱(6)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壳体(1)的底端开设有供连接柱(6)活动的u形孔(101);邻近固定壳体(1)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板(402),密封板(402)的侧面上粘接有第二缓冲垫(702),密封板(402)的两端均垂直连接有限位滑板(401),两侧的限位滑板(401)分别滑动安装在固定壳体(1)的前后侧面上,固定壳体(1)上远离密封板(402)的一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l形限位插杆(11),两个l形限位插杆(11)均滑动安装在固定壳体(1)上,且两个l形限位插杆(11)之间连接有弹性组件,两个限位滑板(401)上均开设有供l形限位插杆(11)端部插入的限位插孔(4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升机探测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装件,夹装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夹持板(801),两个弧形夹持板(801)上均连接有转动板(802),两个转动板(802)之间转动连接,且两个转动板(802)之间连接有弹簧a(9);连接柱(6)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绕线槽(601),绕线槽(601)呈螺旋上升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升机探测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弧形夹持板(801)的内侧面上均粘接有橡胶垫(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升机探测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组件包括滑杆(121)、弹簧b(122)和两个限位块(123),滑杆(121)活动贯穿两个l形限位插杆(11),两个限位块(123)分别固定在滑杆(121)的两端,弹簧b(122)套设在滑杆(12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升机探测器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壳体、直升机安装面和探测器本体;固定壳体与直升机安装面固定连接;固定壳体的一侧为开口设置,固定壳体的内壁上粘接有第一缓冲垫;探测器本体上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块;邻近固定壳体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的两端均垂直连接有限位滑板,两侧的限位滑板分别滑动安装在固定壳体的前后侧面上,固定壳体上设置有两个L形限位插杆,且两个L形限位插杆之间连接有弹性组件,两个限位滑板上均开设有供L形限位插杆端部插入的限位插孔。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对探测器本体进行拆装工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很好的减震缓冲的效果,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

徐国青 贺少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北同诚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8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15:3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27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壳体   探测器   两个   直升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