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
管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善电动转向管柱晃动的管管导套。
背景技术:
2.对于电动转向管柱,在整车上工作时,方向盘在人力晃动情况下是不允许出现明显间隙的,即需要上柱管与下柱管之间不发生晃动,管管导套便起到了这个作用。
3.原有的管管导套具有小凸台结构,小凸台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给管柱在碰撞溃缩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持续力。而在实际样件装配和整车驾评过程中发现,原有管管导套与上柱管和下柱管之间的配合状态并不足以起到稳定管柱的作用,仍然出现一定的间隙量和晃动感;并且原有的管管导套并没有考虑到装配后会产生变形的情况,装配后管管导套的凸台偏离了
中心线,对于改善晃动的效果并不是最佳的设计位置。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改善电动转向管柱晃动的管管导套,在改善晃动的同时,能够避免装配变形带来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改善电动转向管柱晃动的管管导套,在改善晃动的同时,能够避免装配变形带来的影响。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电动转向管柱晃动的管管导套,包括导套
本体,导套本体的后表面下端设有连接片,凸台设置在连接片上,凸台靠近导套本体与连接片的连接位置,且凸台与上柱管中心线之间设置有偏移
夹角。
7.所述的偏移夹角为1.8度。
8.所述的导套本体安装在上柱管与下柱管之间。
9.所述的连接片与导套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10.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在导套本体的上表面增设凸台,且凸台与上柱管中心线之间设置有偏移夹角,装配变形后凸台位置在中心线的上方,处于最佳间隙补偿的位置,改善上下柱管晃动,实现电动转向管柱整体稳定,提升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配简单、对已有零件及零件成本影响较小、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台装配前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凸台装配后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16.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电动转向管柱晃动的管管导套,包括导套本体,导套本体1的后表面下端设有连接片3,凸台2设置在连接片3上,凸台2靠近导套本体1与连接片3的连接位置,且凸台2与上柱管中心线之间设置有偏移夹角。其中,连接片3与导套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
17.参见图2、图3,考虑到了管管导套装配到上柱管的时候,会往左侧产生变形偏移,为了解决这个变形偏移,设置了偏移夹角,偏移夹角优选为1.8度。在装配后,设置了偏移夹角的凸台2能正好在上柱管中心线的上方,由于管柱晃动是正上正下的晃动,凸台位于中心线正上的位置,对补偿间隙的效果最佳,即设置了偏移夹角的凸台2对于改善管管之间的间隙晃动最为有效。
18.凸台2的设置使导套本体1与上下柱管之间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配合稳定性,同时由于增大了接触面积,也会增大管柱轴向调节力,对于此,可以通过减小导套本体1未增加凸台部分的整体面积来规避,具体的面积尺寸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确定。
19.参见图4,导套本体1安装在上柱管5与下柱管4之间。在产线装配时,导套本体1首先与上柱管5装配,导套本体1装配进上柱管5的内壁,且通过导套本体1的外壁突出特征进行定位,导套产生一定的变形量,凸台2正好位于中心线上方,凸台2与上柱管5的内壁接触;接着样件流入到下一工位,装配好导套本体1的上柱管5与下柱管4装配,下柱管4的外壁与导套本体1的内壁接触装配在一起。管管导套在上下柱管之间起到了连接作用,凸台2增加上柱管5与下柱管4之间的支撑点,并且处于最佳补偿间隙的位置,起到了稳定整个电动转向管柱的效果。
20.本实用新型在导套本体的上表面增设凸台且凸台与上柱管中心线之间设置有偏移夹角,装配变形后凸台位置在中心线的上方,处于最佳间隙补偿的位置,改善上下柱管晃动,实现电动转向管柱整体稳定,提升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配简单、对已有零件及零件成本影响较小、可靠性高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电动转向管柱晃动的管管导套,包括导套本体,其特征在于:导套本体(1)的后表面下端设有连接片(3),凸台(2)设置在连接片(3)上,凸台(2)靠近导套本体(1)与连接片(3)的连接位置,且凸台(2)与上柱管中心线之间设置有偏移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电动转向管柱晃动的管管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移夹角为1.8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电动转向管柱晃动的管管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套本体(1)安装在上柱管(5)与下柱管(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电动转向管柱晃动的管管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片(3)与导套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管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善电动转向管柱晃动的管管导套,包括导套本体,导套本体的后表面下端设有连接片,凸台设置在连接片上,凸台靠近导套本体与连接片的连接位置,且凸台与上柱管中心线之间设置有偏移夹角。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在导套本体的上表面增设凸台,且凸台与上柱管中心线之间设置有偏移夹角,装配变形后凸台位置在中心线的上方,处于最佳间隙补偿的位置,改善上下柱管晃动,实现电动转向管柱整体稳定,提升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配简单、对已有零件及零件成本影响较小、可靠性高的优点。靠性高的优点。靠性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王俊 汪家林 杨星 丁李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