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水文地质》试题(含答案)
PAGE
陶瓷滤波器 给排水工程《供水水文地质》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选择一项最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当某种岩石由两种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且粗大颗粒之间的孔隙完全为细小颗粒所充填时,则此岩石的孔隙度(A)由粗颗粒和细颗粒单独组成时的岩石的孔隙度的乘积。
A.小于B.大于C.等于
2.大气压力的升高有时可以引起承压含水层钻井或测压孔中水位(B)。 A.升高B.降低C.不变
3.潜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流动时,通常是从(C)的地方运动。 A.水力梯度大的地方向水力梯度小
B.地形坡度大的地方向地形坡度小
C.地形高的地方向地形低
4.决定地下水流动方向的是(C)。
A.压力的大小B.位置的凹凸C.水头的大小
5.有入渗补给时或蒸发排泄时潜水面可以看做(C)。 A.流面B.等水头面C.既非a也非b
6.地下水按(B)分类,可以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A.埋藏条件B.含水介质类型C.化学成分的形成
7.包气带岩层的渗透系数随包气带含水量的降低而(B)。
A.增大B.减小C.不变
8.高矿化度地下水中的阳离子组分通常以(A)为主。
A.Na+B.Mg2+C.Ca2+
9.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沿着河流纵剖面而有所变化。一般说来,在山前洪冲积扇,河流(A)地下水。
家用电视天线
A.补给B.排泄C.既非a也非b
10.地下水的实际流速通常(A)地下水的渗透流速。
A.大于B.等于C.小于
11.接受同等强度的降水补给时,砂砾层的地下水位变幅(A)细砂层的地下水位变幅。
A.大于B.小于C.等于
12.水对某种盐类的溶解能力随该盐类浓度的增加而(C)。
A.加强B.不变C.减弱
13.山区地下水全部以大泉形式集中排泄时,可以认为泉流量(C)地下水的补给量。
A.小于B.大于C.等于
14.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目的之一是可以防止(B)。
A.地下水污染B.地面塌陷C.海水入侵
15.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A)的多寡。
A.降水量B.蒸发量C.地表径流量
对等网线 二、名词解释
1、地下水:广义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包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石空隙中的水均属之。
狭义的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水。
2、孔隙度: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假设以n表示岩石的孔隙度,V表示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n表示岩石中孔隙的体积,则:
3、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系指单位流域面积F(km2)上平均产生的流量,以L/s·km2为单位,计算式为:
ar台 4、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饱水岩石柱体中在重力作用下给出的水的体积。给水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性、初始地下水位埋深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
小便冲洗阀 5、水力梯度:水力梯度〔I〕为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途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也可以将水力梯度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6、弱含(透)水层:所谓弱透水层是指那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在一般的供排水中它们所能提供的水量微不够道,似乎可以看作隔水层;但是,在发生越流时,由于驱动水流的水力梯度大且发生渗透的过水断面很大(等于弱透水层分布范围),就不能当成隔水层,这样的岩层称为弱透水层。
声波驱蚊
7、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8、渗透系数:渗透系数为水力梯度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渗透系数K的因次与渗透流速相同,一般采纳m/d或cm/s为单位。
9、总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矿化度(总溶解固体),以每公升中所含克数(g/L)表示。
10、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S042-还原为H2S:S042-+2C+2H2O—H2S+2HCO3-,结果使地下水中S042-减少以至消失,2HCO3-增加,pH值变大,这种作用称为脱硫酸作用。
三、简答题
1、简述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答:〔1〕上层滞水:指赋存于包气带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基本特征为:1〕无压性,2〕补、径、排特征,补给: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径流: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排泄:存在流向局部隔水层边沿的径流排泄与蒸发排泄两种排泄方式,且蒸发排泄较潜水更强,由于更接近地表。3〕
动态特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最大,动态最不稳定〔在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三者之中〕此外,水循环积极,易于恢复;由于规模小,缺乏多年调节性。正由于上层滞水规模小,动态变化又大,难以确保稳定供水,故只能作为暂时性供水水源。4〕水质特征:水质最易遭受污染。
〔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潜水含水层〕中的水。其基本特征为:1)无压性:潜水面上无稳定隔水层存在,直接与大气接触,具有自由水面,属无压水,即潜水的自由水面不承受大气压强以外的任何附加压强〔水文地质学中衡量压强的基准点是大气压强〕。2)补、径、排特征,补给:在其分布范围内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或凝结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径流:由潜水位高处流向潜水位低处。排泄:存在两种排泄方式:径流排泄:即以泉或泄流等方式排向地表或排入地表水体。蒸发排泄:即以蒸发或蒸腾的形式排入大气。3)动态特征,潜水动态不稳定,其水位、水质、水量等显然受控于气象、水文等因素,具有显然的季节变化特点。潜水参加水循环积极,易于恢复。含水层较薄时往往缺乏多年调节性。
(3)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间含水层中的水〔注意:“充满〞二字,否则叫无压层
间水〕,中间的含水层就叫承压含水层。其基本特征为:1〕承压性: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时,承压水会沿钻孔上升到高出含水层顶面某一高度才静止下来。其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上覆隔水层对下部含水层中地下水施加了重压。2〕补、径、排特征,补给:主要的补给方式有:含水层于地表出露处直接获得补给;通过连通于地表的导水断裂获得补给;上下含水层的越流补给等〔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径流:由测压水位高处流向测压水位低处。排泄:径流排泄为主〔以泉或泄流的方式排出地表,或排入地表水体或以越流方式排入其它含水层〕。3〕动态特征,由于承压水存在上覆稳定的隔水层使其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影响较小,由此决定了:承压水动态较潜水更为稳定。此外,承压水循环缓慢,难于恢复,常具一定规模,具多年调节性。4〕水质特征,埋深浅、含水层规模越小,水循环积极,有利于形成淡水;相反埋深大,含水层规模越大,易于形成含盐量高的水。与潜水相比,水质更不易遭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