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型号钢丝绳重量计算公式 | ||||||||||||||||||||||||||||||||||||||||||||||||||||||||||||||||||||||
| ||||||||||||||||||||||||||||||||||||||||||||||||||||||||||||||||||||||
常见型号钢丝绳破断拉力计算公式 钢丝绳破断拉力数据在钢丝绳日常使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每种结构、每种规格的钢丝绳都有其规定的拉力系数,下表列出的就是常见的钢丝绳破断拉力计算方法。 当然另外还要除以相应的安全系数才是正常使用中的安全破断拉力数据,点此查看钢丝绳安全系数标准 | |||||||||||||||||||||||||||||||||||||||||||||||||||||||||||||||||||
| |||||||||||||||||||||||||||||||||||||||||||||||||||||||||||||||||||
丝绳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率,提高工作效率! |
钢丝绳放绳方法 | |
1.对于有绳轮的钢丝绳,在放绳时应将绳轮置于可使绳轮转动的支架之上,然后拽引钢丝绳端部,使其平 直伸展。如果不按此操作,极易引起打结从而造成钢丝绳的损坏。 | |
带绳轮钢丝绳正确解绳 | 带绳轮钢丝绳错误解绳 |
2.对于无绳轮的钢丝绳卷,在放绳时应将绳卷立起,沿绳端部的反方向直线滚动,来达到放绳的目的,切忌直接拽拉绳端,这样也会造成钢丝绳打结而导致钢丝绳损坏。 | |
无绳轮钢丝绳正确解绳 | 无绳轮钢丝绳错误解绳 |
钢卡头使用方法 | ||||||||||||||||||
1、钢卡头的布置:钢卡头正确布置方法应按图一所示把夹座扣在钢丝绳的工作段上,u形螺栓扣在钢丝绳子的尾段上,钢卡头不得在钢丝绳上交替布置。 2、钢卡头的数量:对于符合标准规定的适用场合,每一连接处所需钢卡头的最少数,推荐按表一中所示数量使用。 3、钢卡头的距离:钢丝绳子夹间的距离a等于6-7倍钢丝绳子直径。 4、绳夹间固定处的强度:卡头固定处的强度决定于绳夹在钢丝绳上的正确布置,以及绳夹固定和夹紧的谨慎和熟练程度。不恰当的紧固螺母或钢卡头数量不足就可能使绳子端在承载时,一开始就产生滑动。 如果绳夹严格按推荐数量,正确布置和夹紧,并且所有的绳夹将夹座置于钢丝绳的较长部分,而u形螺置于钢丝较短部分或尾段,那么固定处的强度为钢丝自身强度的80%。绳夹在实际使用中,受载一、二次以后就作检查,离套环最远处的绳夹不得首先单独紧固。离套环最近处的夹绳(第一个绳头)应尽可能尽靠环,但仍需保证绳夹的正确拧紧,不得损坏钢丝绳的外层钢丝。 | ||||||||||||||||||
| ||||||||||||||||||
钢丝绳绳径正确测量方法 | |
图(一)所示为正确的测量绳径的方法 | 图(二)所示为错误的测量绳径的方法 |
钢丝绳分卷、倒盘方法 | |
正确的倒盘分卷方法: 主盘和分盘上的钢丝绳缠绕方向、滚动方向应一致。 | |
错误的倒盘分卷方法: | |
钢丝绳与绳槽的正确搭配 |
1.绳槽的正确尺寸对于钢丝绳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绳槽必须大于钢丝绳的公称直径,底部必须光滑、 呈圆形、无凹凸,并且两边要有完整均匀侧边。 2.绳槽不能阻止钢丝绳的侧边变形,因此它的直径必须始终比钢丝绳的直径大。 3.正确的绳槽计算方法如下: 新绳槽的最小直径=钢丝绳直径×1.06, 新绳槽的最大直径=钢丝绳直径×1.10, 新绳槽的建议直径=钢丝绳直径×1.08, 4.钢丝绳的侧边开角应该在30°和60°之间,比倾角的值要大。 如图所示:分别标示了窄绳槽、宽绳槽与钢丝绳的正确和错误搭配 |
钢丝绳直径与卷筒直径的正确搭配 | ||||||||||||||||||||||||||||||||||||||||||||||||||||||||||||
卷筒和滑轮的直径对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有直接影响,因为卷筒或滑轮的直径太小,钢丝绳在卷筒和 滑轮处的弯曲度就会很大,在起重机工作过程中,钢丝绳会反复受到这种大幅度的弯曲拉伸作用,损 坏也就很快。所以为了使钢丝绳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要求卷筒、滑轮直径与钢 丝绳直径的比值不能小于规定的要求。 此外,在确定卷筒直径时,还要考虑卷筒的长度,因为卷绳量一定时,卷筒直径小,卷筒的长度就要 大,这对卷筒的受力很不利。因此卷筒直径通常比滑轮直径要大些。 | ||||||||||||||||||||||||||||||||||||||||||||||||||||||||||||
| ||||||||||||||||||||||||||||||||||||||||||||||||||||||||||||
本文发布于:2023-08-21 23:1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2267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