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则
将所有血液和体内物质(口腔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血液、精液、伤口分泌物或引流物)都视为传染性,必须实施标准预防隔离措施。
1. 特殊感染病人与普通病人分开,必要时住隔离间。
2. 接触病人体内物质及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
3. 当可能出现污染时应使用口罩、眼罩、隔离衣。
4. 空针及锐利物品使用后弃之于耐刺容器内或利器盒内。
5. 接触病人、病人体内物质后,均应严格洗手或手的消毒。
6. 标本:采用适当、安全的方法操作,保持容器洁净 干燥、盖子严实,防泄漏。
7. 废弃物和用过的布单、其他污物,应置于防渗漏的污物袋内,进一步按消毒规范严格处理。
8.设备:洗手设施(与洗涤池分开)、消毒池、隔离车等。
9.普通物品消毒采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消毒。 耐药菌的消毒与隔离
1.医院应提供人、财、物的支持,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医务人员应接受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危险及预防措施的教育和训练,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的策略和措施。
3.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减少耐药菌以及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筛选。
4. 应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病例监测制度。
(1) 微生物实验室应使用标准的实验室方法,确定目标微生物,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ESBLS介导的多重耐药肠杆菌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和铜绿甲单胞菌[MDR(PDR)-PA]、产碳青烯酶KPC的肺炎克雷伯菌
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以及新出现的如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葡萄球菌[VISA(VRSA)]等多重耐药菌。
(2) 微生物实验室保存所选择(特殊)的多重耐药菌以便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从而可验证是否存在医疗机构中的传播或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
(3) 微生物实验室每季度向临床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
(4) 各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定植)病例的监测工作.
5.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 临床医生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耐药菌报告后,立即开床边隔离医嘱,护士在患者床边挂醒目的蓝隔离标志,并通报全科医务人员,以防止耐药菌的交叉传播。
(2)应严格实现接触隔离,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 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包括护工和保洁人员。
(4) 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摘手套后立即洗手及卫生手消毒。
金属棒(5) 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当班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擦拭消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
(6) 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
(7) 患者标本连续2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
(8) 在有流病学证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环境来源相关时,对环境如物体表面、公用设施进行采样培养。
(9) 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和评估。
恒功率直流电源
美工刀片结核分枝杆菌的消毒与隔离
1.做好个人防护。
2.物品的消毒,污染的物品采用含有效率1000mg/L浸泡消毒30分钟。
3.手或其他部位皮肤污染有分枝杆菌需随时进行消毒,采用0.5%碘伏或75%乙醇擦拭消毒,而一般不采用苯扎溴铵和氯已定进行消毒。
4.痰、血、排泄物及分泌物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直接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5.内镜消毒,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45分钟
肝炎病毒的消毒与隔离
siv 0111.被带有肝炎病毒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应严格按照“消毒—彻底清洗—再消毒”或灭菌处理程序。
2. 被污染的医疗器械首先采用含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60分钟进行预处理,然后再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3.普通物品表面消毒可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进行擦拭消毒。
4.病人的血液或残剩血性物品、体液、分泌物等必须放入感染医疗垃圾袋,双层包装,进行无害化处理。
5.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病人前后要进行洗手。
HIV病毒的消毒与隔离
1. 医疗器械消毒,血污性物品必须按消毒、清洗或消毒、清洗、灭菌处理程序进行,消毒方法可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2. 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采用500mg/L有效氯的清洗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怕腐蚀的物体表面可用75%乙醇溶液擦拭2遍,也可用2%酸性戊二醛溶液擦拭2遍,作用20分钟后再用清水将残余戊二醛擦干净。
3. 内镜的消毒,在2%强化戊二醛消毒液浸泡60分钟以上,再进行仔细刷洗,然后晾干,活检钳和阀门再经过压力蒸气灭菌处理。
4. 妇科检查之前可以用2000mg/L有效碘的碘伏溶液冲洗或擦拭会阴部和阴道,阴道镜用后可用5000mg/L的碘伏浸泡30分钟以上再进行清洗。
5. 产道消毒预防母婴传播,产妇入院后每隔4硬质合金车刀小时可用稀释碘伏溶液蘸棉球擦拭直至婴儿出生,可用2000mg/L有效碘的碘伏溶液擦拭阴道对产道进行清洁消毒,当胎儿露出时,用2000mg/L碘伏擦拭消毒会阴部及宫颈外口和胎先露部位,胎儿分娩后无菌蒸馏水配制的500~100mg/L碘伏擦洗全身。
朊病毒的消毒与隔离
朊病毒是迄今为止对理化因子抵抗力最强的病原生物因子,对朊病毒污染物推荐使用20000mg/L有效氯次氯酸钠或优氯净水溶液浸泡60分钟以上,也可使用1mol/L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60分钟以上,消毒后各种医疗器械清洗干燥后经134~136℃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18分钟或132℃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30分钟。死亡尸体应立即消毒,以浸有1mol/L的
NaOH液棉球将口、鼻、肛门、阴道等开放处堵塞;并以浸有上述浓度消毒液的被单包裹尸体后装入不透水的塑料袋内,密封就近焚烧。
的消毒与隔离
1. 医疗器具的消毒:
1) 桌、椅、柜、门(门把手)、窗、病历夹、医用仪器设备(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等物体表面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 呼吸装置使用前应当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当在使用后立即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然后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3) 每个病房备单独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即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2‰过氧乙酸擦拭。
2.手消毒:疫区接触病原的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手均可用5000mg/L碘伏消毒剂或快速手消
毒剂擦拭消毒;病人和其他接触的人员(病人家属及探视者)一般用肥皂仔细刷洗即可,密切接触污染物者也可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 空气的消毒:注意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天1—2次。
4. 室内表面消毒:1000 mg/L有效氯溶液对各种表面、地面、墙壁进行喷雾消毒,以均匀喷湿而不流水为准;喷雾消毒时按规定作好个人防护,首先从脚下开始向内喷出一条通道,然后自上而下、从左到右顺序喷雾。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不易喷到的地方可用消毒液进行擦拭,作补充消毒,可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遍。
5. 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尿液和水样粪便及呕吐物可与含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以体积1:2混合均匀,作用120分钟即可;比较粘稠的粪便和呕吐物可与含有效氯50000 mg/L消毒剂溶液以等体积相混合并搅拌均匀,作用120分钟即可。
6. 餐饮具及水果蔬菜消毒:家庭内餐饮具可进行煮沸消毒,残剩污染食物可按排泄物要求处理;水果蔬菜可用1000 mg/L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或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水溶液浸
泡30分钟处理,然后清洗干净即可。集体用餐的餐具可用流通蒸汽或其他加热处理方法消毒处理,亦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处理。
7. 厕所及卫生洁具消毒:病人大小便不应直接入便池,应先入便盆消毒处理后再入便池排放,如此卫生洁具消毒可用含氯清洗消毒剂刷洗或浸泡消毒。
8. 书籍文件纸币等消毒:可丢弃的书籍文件一律焚烧,需要消毒的怕热怕湿物品只有用环氧乙烷熏蒸方可确保效果和无损。
9. 衣物及卧具消毒:污染有弧菌的棉纺织品可用加热90℃~100℃处理30分钟;不耐热的纺织品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处理;均可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处理。
10. 病逝者尸体及交通工具消毒:病死者尸体应作相应消毒处理后进行火化,可用棉纱布沾湿10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并堵塞死者自然排泄通道口,然后运送火化。
禽流感的消毒与隔离
vsel
消毒工作应严格掌握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和消毒器械的操作方法,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
(1)地面用有效氯含量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50-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溶液拖地或喷洒,每天2~3次;病人痰液及遗弃物污染地面应及时用有效氯含量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处理60分钟。
(2)物体表面用有效氯含量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50-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溶液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每天1~2次。
病人使用物品及病人分泌物消毒
⑴病人使用的物品做到固定专用。使用后的物品如雾化器等可回收,用有效氯含量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病人使用的被服类,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有效氯含量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清洗。病人转隔离单元后,床垫、被褥、枕心等要用病床单位消毒器进行消毒,室内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⑵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尽可能吐在吸水纸上,并放入加盖的痰具内。痰具内加入有效氯含量3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以上,经消毒后的呼吸道分泌物可倒入有通往污水处理设备的下管道内。痰具每天用有效氯含量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