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座椅舒适性设计指导

阅读: 评论:0

座椅舒适性设计指导书
目录
第1章舒适性介绍 (4)
1.1.座椅舒适性是什么 (4)
1.2.与舒适性相关的影响因素 (4)
1.3.主观评价 (4)
1.3.1.外观评价 (4)
1.3.2.乘坐评价 (5)
1.4.座椅试验评价 (5)鼓芯
1.5.感性工程学 (5)
第2章全球人体数据 (6)
2.1.人体百分位划分 (6)
2.2.数据统计组织 (6)
2.3.欧美及亚洲人体尺寸比较 (6)
第3章人机工程学 (7)
3.1.概述 (7)
3.2.人体姿态 (7)
3.3.座椅尺寸 (8)
第4章舒适性设计 (10)
4.1.舒适性设计流程 (10)
4.2.座椅系统舒适性主要设计准则 (10)
4.3.舒适性设计布置图 (11)
第5章静态舒适性 (14)
5.1.座椅压力分布 (14)
5.1.1.测试设备 (14)
5.1.2.测量方法 (14)
5.1.3.评价准则 (14)
5.1.4.结果控制 (15)
5.2.座椅H点测量 (15)
5.2.1.测试设备 (15)
5.2.2.座椅测试前预处理 (15)
5.2.3.记录数据 (15)
5.2.4.评价准则 (17)
5.2.5.结果控制 (17)
第6章动态舒适性 (18)
6.1.振动技术基础 (18)
6.2.振动特性(B-LAH 190.1 4.2 ) (19)
6.3.振动特性(VR 600.1) (20)
6.4.振动特性(EP 84.300.42) (21)
第7章泡沫特性数据 (23)
7.1.泡沫块压应力-形变(CLD) (23)
7.2.泡沫垫压入硬度(ILD) (24)
7.3.前座椅总成的舒适性值 (26)
第8章护面的舒适性相关的技术要求 (29)
8.1.护面材料要求 (29)
8.1.1.织物(VW 50105) (29)
8.1.1.1.延伸率 (29)
8.1.1.2.耐磨性 (29)
8.1.1.3.透气性 (31)
8.1.1.4.触感 (31)
8.1.1.5.温、湿度特性 (31)
8.1.2.真皮(TL52064) (31)
8.1.2.1.油脂含量 (31)
8.1.2.2.弯曲刚度 (31)
8.1.2.3.耐汗性 (32)
8.1.2.4.水蒸汽渗透性 (32)
8.1.2.5.延伸率 (32)
8.2.护面松紧度 (32)
8.2.1.沟槽深度(LAH.000.881.F) (32)
8.2.2.护面固定位位置 (34)
8.3.重要部位尺寸(如:TAB.026.175.FL) (34)
8.4.护面对舒适性影响综合评价 (35)
附录A、奥迪评价流程 (36)
(一)评价因素 (36)
(二)Audi座椅舒适性认可流程 (37)
(三)X77座椅舒适性认可举例 (37)
ktkp-073(四)Audi护面开发流程(鞠琳完善) (39)
(五)X77护面开发流程举例(鞠琳完善) (39)
(六)注意事项: (41)
附录B、FJC舒适性评价表格 (42)
附录C、FJC舒适性测试设备 (43)
(一)H点测量假人 (43)
(二)H点测量关节臂 (43)
(三)体压分布测量垫 (44)
(四)振动测试平台 (45)
第1章舒适性介绍
1.1.座椅舒适性是什么
汽车座椅是人与汽车之间的连接部件,它应当是能够让驾驶员不受限制地完成其驾驶任务,当刹车时以及快速变换方向时,驾驶员能坐稳,并在较长时间的行驶中尽可能少的感到疲劳。汽车座椅要使人获得舒适并且避免持续对人体造成损害。
舒适就是缺少不舒适。指的是主观上感觉好,非常喜欢,心情高兴愉快。人坐在座椅感觉不到疼痛感或刺激,是难以测量的。
座椅舒适性可分为静态舒适性、动态舒适性以及操作舒适性三方面内容。
静态舒适性是指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座椅提供给人体的舒适特性,主要与座椅尺寸参数、材质、调节特性等有关。
指路器
动态舒适性是指汽车在行驶状态下座椅通过座椅骨架以及坐垫将振动传递到人体后给人的舒适特性;还包含车辆在急加速、急减速过程中其所体现出来的对人员的姿态保持性能。
操作舒适性主要是指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操作的舒适特性。如操作空间满足调节要求,操作力及操作行程刚好,调节过程无噪声等。
按照乘坐时间的不同,座椅舒适性有可以分析短期舒适性和长期舒适性两种。短期舒适性是人坐在座椅上开始的几分钟人体感受,如造型风格、材料质地、空间等。长期舒适性是指人坐在座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对舒适性的感受,此时通常车辆处于运动行驶中,通常为45分钟以上的时间。座椅需要具有隔振的能力,并且行驶中对驾驶者或乘员姿态的保持起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常满足长期舒适要求的座椅也同样具备短期舒适性,那些不具备长期舒适性的座椅通常也不具有短期舒适性。
1.2.与舒适性相关的影响因素
与舒适性相关的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
人:如年龄、文化传统、体型。
主观感知:身体状况,生理方面特点,心理。
压力分布:局部硬点将减少血液的流通导致周五组织的不舒服。
乘坐姿势、热舒适性、隔振效果、人机工程、车辆类型及布置。
客观因素包括:
护面:质地、延伸率、沟槽布局。
泡沫:密度、硬度、压缩量。
结构:操作位置、空间、行程。
造型:表面风格、包裹性、轮廓尺寸。
1.3.主观评价
座椅舒适性的评价通常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所谓主观评价即人通过视觉、感官、听觉、操纵、乘坐去感受舒适性好坏,分为外观评价、乘坐评价。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座椅的舒适性。
1.3.1.外观评价
不同的座椅造型、颜搭配及面料的采用对不同人有不同的视觉冲击。出的座椅会给人感官的舒适感,继而带来一种乘坐的渴望。
通常外观评价会关注点以下几个方面:
●造型美观程度。
例如:座椅的芯部和侧翼,靠背和坐垫及头枕比例是否均衡对称;各部分是否美观统一。
●做工感觉精致程度。
例如:缝隙是否均匀程度;头枕导套,面套侧面和操作手柄,不同的坐垫和靠背等各个零件间是否紧接并很好地配合程度;紧固件(螺钉,夹子或孔)是否可见;紧固件与部件是否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四氢呋喃除水●用材优质程度。
●表面感官清洁程度。
1.3.
2.乘坐评价
隐藏的信息
通过对座椅的驾驶乘坐从而获得的主观判断结果,可以支持和补充物理实验获得的测试结果。为了获得有说服力的主观评价,应当有足够多的各种各样的人参与评价。特别轻或特别重的人,在汽车里能够遇到舒适性的问题,所以在选择试验参与者的时候,应当注意充分考虑这两种极端情况。
乘坐评价通常关注的评价内容如下:
- 入座感觉:座椅软硬度是否合适,如过硬或过软等。
- 压力分布:如臀部范围,大腿范围是否存在硬点等情况发生。
- 侧面支承:座椅、靠背是否体现一定的包裹性。
- 大腿支承:靠背支撑面积是否适合。
- 腰椎范围的后背支承
- 振动特性:体现的是座椅对来自地板的振动的隔振性能。
- 出入的方便性:上车、下车。
- 调节机构:包括力大小、位置、行程及噪声。
- 头枕的位置和形状:如人体头部距头枕距离。
- 头部的活动灵活性:例如在向后行驶时人回看时视野开阔性。
- 总体舒适性印象
关于FJC评价座椅的舒适性的方法,可参见附录B。
1.4.座椅试验评价
在进行主观评价的同时,座椅整椅及泡沫、护面等部件自身性能还必须满足客户的一些要求。通常开展的舒适性试验包括成品试验和材料试验两大部分。合成氨催化剂
整椅:坐垫及靠背刚度,传递率,压力分布,H点
材料:气味,泡沫硬度,护面透气性等性能
1.5.感性工程学
感性工程学是介于艺术设计学、工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日本筑波大学研究室院感性认知与神经科学部主席、艺术设计学院原田昭认为,这种综合与交叉涉及艺术科学,心理学、基
础医学、运动生理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

本文发布于:2023-08-20 05:2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2244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座椅   评价   是否   人体   操作   乘坐   主观   特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