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栅曹总宽度B:
B=S(n-1)+b×n
S—栅条宽度,m;
b—栅条净间隙,m;
n—栅条间隙数。
栅条间隙数n可由下式决定:
h—栅前水深,m;
u—污水流经格栅的速度,一般取0.6~1.0m/s; α—格栅安装倾角;—经验修正系数。
转椅底盘格栅框架内的栅条数目为n-1
2、过栅水头损失h2:
ζ—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如下表;
g—9.81m/s2;
k—系数,一般为3。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为0.08~0.15m。
栅条断面形状 | 计算公式 | 说明 |
锐边矩形 | | =2.42 |
迎水面为半圆形矩形 | =1.83 |
圆形 | =1.79 |
迎水、背水面均为半圆形的矩形 | =1.67 |
正方形 | | =0.64 |
| | |
H=h+h1+h2
式中:h1—格栅前渠道超高,一般取h1=0.3m;
4、格栅的总长度L
L=L1+L2+0.5+1+
式中:L1—进水渠道宽度,L1化学镀镍磷合金=,B1为进水渠道宽度,为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展开角度;
L2—格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位的长度,一般取L2=0.5L1;
H1—栅前槽高。
5、每日栅渣量W
式中:W1—单位体积污水栅渣量,,一般取0.1~0.01,细格栅取值大,粗格栅取值小;
Kz—二联件污水总量变化系数。
图中L3=
1、平流式沉砂池
1、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1)污水在池内的最大流速为0.3m/s,最小流速应不小于0.15m/s;
(2)最高时流量时,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不应小于30s,一般取30~60s;
(3)有效水深不应大于1.2m,一般采用0.25~1.0m,每格宽度不宜小于0.6m;
(4)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当设置除啥设备时,可根据除砂设备的要求确定池底的形状。
2、平流式沉砂池设计
(1)沉砂部分的长度L:
式中:—最大设计流量时的速度,m/s:
t—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s。
(2)水流断面面积A
式中:—最大设计流量,m3/s。
(3)池总宽度B
式中:—设计有效水深,m。
(4)贮砂斗所需容积V:
式中:X—城镇污水的沉沙量,一般采用0.03L/m3;
T—排砂时间的间隔,d。
(5)贮砂斗各部分尺寸计算:
设贮砂斗底宽b1=0.5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则贮砂斗的上口宽b2为:
贮砂斗的容积V1:
式中:—贮砂斗高度,m;
S1,S2—分别为贮砂斗下口和上口的面积。
(6)贮砂室的高度h3
假设采用重力排砂,池底设6%坡度坡向砂斗,则:
(7)池总高度H:
式中:—为超高;
—为有效水深。
(8)核算最小流速:
2、曝气沉砂池
1、曝气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1)水平流速可取0.08~0.12m/s,一般取0.1m/s;
(2)最大时流量污水再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2~4min,处理雨天合流污水时为1~3min。如同时作为预曝气池使用,停留时间可取10~30min。
(3)池的有效水深宜为2.0~3.0m。池宽与池深比为1~1.5,池的长宽比可达5,当池长宽比大于5时,可考虑设置横向挡板。
(4)曝气沉砂池多采用穿孔管曝气,穿孔径为2.5~6.0mm,距池底约0.6~0.9m,每组穿孔曝气管应有调节阀门。
(5)每立方米污水所需曝气量宜为0.1~0.2m3(空气),或每平方米池表面积曝气量为3~5m3/h。
2、曝气沉砂池设计
(1)总有效容积V:
式中:t—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s。
(2)池断面面积A:
(3)池总宽度B:
式中:H—有效水深。
(4)池长L:
(5)所需曝气量q:
式中:D—单位体积污水需要曝气量,m3/m3(污水)。
3、旋流沉砂池
停留时间不应小于30s,设计水力表面负荷宜为150~200m3/(m2 • h),有效水深宜为1.0~2.0m,池径与池深比宜为2.0~2.5。
类型 | 在处理工艺中的作用 | 沉淀时间 h | 表面水力负荷 m3/m2 • h | 每人每日污泥量 g/人•d | 污泥含水率 % | 固体负荷Kg/m2d |
初沉池 | 单独沉淀处理 | 1.5~2.0 | 1.5~2.5 | 16~36 | 95~97 | — |
| 生物处理前 | 0.5~1.5 | 2.0~4.5 | 14~26 | 95~97 | — |
二沉池 | 生物膜法后 | 1.5`4.0 | 1.0~2.0 | 10~26 | 96~98 | ≤150 |
| 活性污泥法后 | 1.5~4.0 | 0.6~1.5 | 12~32 | 99.2~99.6 | ≤150 |
| | | | | | |
✧ 沉淀池设计参数
1、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有效水深宜用2.0~4.0m;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用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坡向泥斗的地板坡度,平流式沉淀池不宜小于0.01,辐流式沉淀池不宜小于0.05。
2、一般采用堰流,堰口应保持水平。初沉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L/(s · m);二沉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 · m).
3、贮泥斗的容积,初沉池一般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采用机械排泥的污泥斗可按4h污泥量计算;活性污泥法处理后二沉池的污泥区体积,宜按不超过2小时贮泥时间计算,生物膜法处理后二沉池的污泥区体积,宜按4小时的污泥量计算。
4、沉淀池一般采用净水压力排泥,初沉池排泥静水头不应小于1.5m;生物膜法的二沉池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不应小于0.9m;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1、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入流出的挡板,一般高出池水水面0.15~0.2m,挡板的浸没深度应不少于0.25m,一般
用0.5~1.0m,挡板距流入槽0.5~1.0m。
(1)沉淀区的表面积A:
式中:q—表面水力负荷,m3/(m2 • h),通过沉淀实验取得,或参照上表。
(2)沉淀区有效水深h2:
式中:t—沉淀时间,初沉池一般取化学膨胀螺栓0.5~2.0h;二沉池一般取1.5~4.0h预制箱梁。
沉淀区的有效水深通常取2.0~4.0m。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4)沉淀区长度L:
式中:—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一般不大于5mm/s。
(5)沉淀区总宽度B:
(6)沉淀池的数量n:
式中:b—每座或每格沉淀池的宽度,m;受长宽比的影响,同时与选用的刮泥机有关。
(7)污泥区的容积:
对生活污水:
式中:S—每人每日产生的污泥量,L/(人•天),可参考上表;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排泥时间间隔,初沉池按2天考虑,活性污泥法后二沉池按2小时考虑,机械排泥初沉池和生物膜法后二沉池按4小时设计计算。
如果已知污水悬浮固体浓度与去除率,污泥区的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沉淀池进水和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mg/L;
—污泥容重,Kg/,含水率在95%以上时,可取1000Kg/;
—污泥含水率,%;
T—两次排泥时间间隔。
(8)沉淀池总高度H:
式中:—沉淀池超高,一般取0.3m;
—缓冲层高度,无机械刮泥设备时为0.5m,有机械刮泥设备时,其上缘应高出刮板0.3m
—污泥区高度;
—贮泥斗高度;
—梯形部分的高度。
(9)贮泥斗的容积V1
(10)贮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2
式中:—为体形上下底边长,m。
2、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池径不宜过大,一般采用4~7m,不大于10m。竖流式沉淀池的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一般不大于3。
(1)中心管截面积与直径:
式中:—每组沉淀池最大设计流量,;
—中心管内流速,。
(2)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的间隙高度:
式中:—间隙流出速度;
—喇叭口直径。
(3)沉淀池面积和直径D:
式中:q—表面水力负荷;
A—沉淀池面积(含中心管面积)。
其余各部分设计与平流沉淀池相似。
3、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辐流沉淀池是一种大型沉淀池,池径最大可达100m,池州水深1.5~3.0m。
(1)每座沉淀池的表面积A1和池径D:
式中:n—池数;
—表面水力负荷。
(2)沉淀池有效水深:
式中:t—沉淀时间,h。
(3)沉淀池总高度H:
式中:—沉淀池超高,一般取0.3m;
—有效水深;
—缓冲层高度;
—沉淀池底坡落差;
—污泥斗高度。
4、斜板(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1)沉淀池表面积A:
(2)池内停留时间t:
价格搜索式中:—斜板(管)上部清水区高度,一般取0.7~1.0m;
—斜板(管)自身垂直高度,一般为0.866~1.0m。
1、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有效容积(即填料体积)(V)
式中:Q—设计污水处理量,。
—进水、出水BOD5,mg/L。
Lv—填料容积负荷,KgBOD5/[m3(填料)· d]。
无试验资料时,城镇污水碳氧化处理一般取2.0~5.0KgBOD5/(m3· d),碳氧化/硝化一般取0.2~2.0KgBOD5/(m3· d)。
2、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总面积(A)和池数(N)
式中:—填料高度,一般采用3.0m。
3、池深h:
式中:—超高,0.5~0.6m;
—填料层上水深,0.4~0.5m;
—填料至池底的高度,一般采用0.5m。
生物接触氧化池池数一般不少于2个,并联运行,每池由二级或二级以上氧化池组成。
4、有效停留时间(t)
5、供气量(D)和空气管道系统计算
式中:—1污水需气量,。值宜大于10,一般取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