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

阅读: 评论:0

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正在推动行业应用的落地。这种融合主要包括5G在电力、制造、港口和油田等垂直行业的应用。在国内,电力和工厂制造等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示范成果,涉及的业务种类主要包括工业控制、质量监测和环境监测等。
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也促进了通用型应用的发展,其中包括5G与工业AR/VR、超高清视频、无人机和机器人等领域的结合。在国内,已经取得的示范性应用成果包括信息监测、视频回传、物流等业务。水晶面膜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成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依托、重要途径和全新生态。而5G作为工业互联的通讯管道,具备超大带宽、海量数据、超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等特性,契合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业务需求,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目前,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已经衍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如远程控制、资产跟踪、工业摄
像头、工业智能传感器、生产设备实时监控和云端机器人等。在应用方面,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已经促进了通用型应用的发展,其中包括工业VR/AR、超高清视频、无人机和机器人等领域的结合。在国内,已经取得的示范性应用成果包括信息监测、视频回传和物流等业务。典型的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工厂、机器视觉、远程运维和远程控制等。
1.智慧工厂:5G技术可实现工厂内全生产要素、全流程互联互通,包括设备、人员、工装、刀具、物料、产品等,实时跟踪全生命周期数据,并在云平台进行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全连接工厂实时生产优化。
2.机器视觉:利用5G实现快速传输检测数据,结合超高清视频对材料进行监控,通过人工智能对不同检测案例的训练,实现产品智能化检测。
3.远程运维:5G时代可利用VR/AR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远程专家和一线运维人员同时在现场,提升设备装配效率。
j biol chem
4.远程控制:5G以大带宽、低时延特性实现工程机械远程操控,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保障操作人员安全,助力企业生产施工的降本增效,提升自动化港口的运营效率。
ofp002面临挑战:
1.供需对接问题:5G在工业互联网的行业应用面临需求难匹配、行业有壁垒、回报不确定等问题,需要建立跨行业沟通平台和创新体制机制。
2.关键技术问题:网络切片技术、边缘计算技术、融合网络架构、工业网络安全体系、工业网络监测体系、工业网络标准化等关键技术问题有待研究。
3.产业链不完善:缺乏工业5G终端设备和端到端解决方案,工业自主开发平台与运营商开放性平台缺乏对接。
4.商业模式有待探索:电信运营商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演进策略。
n2200五、发展节奏:需要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链建设,积极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
锡渣分离机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正处于初期的孵化和探索阶段,但一些应用已经逐步成熟。不同的应用发展节奏取决于场景设备与5G融合的难度、5G相关终端模组的发展程度以及应
窑链用场景涉及的工业生产环节等多种因素。其中,5G与超高清视频的融合应用改造难度较低,将成为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第一批应用;5G+机器视觉、远程运维、移动巡检等应用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经济价值逐渐显现,未来1-2年将成为主流;5G+智能物流、预测性维护、设备状态检测等应用由于5G与工业设备的深度融合及5G模组的发展尚未成熟,还需等待产品进一步发展,未来2-3年将有较快发展;5G+远程控制、移动控制等控制类业务目前还处于探索期,需要进一步的实际验证。
在制造业中,创新是核心,主要发展方向包括精益生产、数字化、工作流程以及生产柔性化。传统模式下,制造商依靠有线技术来连接应用,而近年来,Wi-Fi、蓝牙和WirelessHART等无线解决方案也已经在制造车间得到应用,但这些无线解决方案在带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对于最新最尖端的智慧制造应用,灵活、可移动、高带宽、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通信(uRLLC)是最基本的要求,目前来看,5G是实现该方式的最佳选择。

本文发布于:2023-08-19 02:02: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2229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工业   应用   融合   互联网   发展   实现   远程   包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