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路面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与其他类型的公路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往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还具有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多方面的优势。但由于混凝土本身是由水泥、骨料等成分构成的,在特定的湿度与温度条件下,其很容易出现体积变形,最终导致水泥石粘结面和骨料之间产生一些裂缝。为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风险,不仅需要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遵循抗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法则:即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适当水灰比、最大骨料堆积密度,还有活性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的双掺等,还要对浇筑完工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
3.在对现浇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时,需要在混凝土表层罩塑料薄膜,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保温保湿养护,有些施工单位会在混凝土表层上铺设草垫或毛毡垫,并向草垫或毛毡垫上洒水,以保持草垫或毛毡垫湿润,湿润的草垫或毛毡垫可对现浇的混凝土路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保温保湿养护是防止混凝土路面干燥起砂、裂缝的良好办法,根据施工要求,现有的对混凝土路面的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七天。当遇到高温晴热天气时,毛毡垫上的水分蒸发迅速,如若人工无法及时向毛毡垫上洒水养护,则会导致混凝土路面干燥起砂,进而产生裂缝;如若人工向毛毡垫上洒水时,毛毡垫上的水分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路面局部积水多,从而导致混凝土路面局部强度低,进而使得混凝土路面整体的受力强度分布不均匀,使得混凝土路面容易发生沉降,进而导致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故而当混凝土路面上的水分不足或分布不均匀时,都会导致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从而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混凝土路面易产生裂缝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模板,清理路基上的碎石垃圾,在路基上搭建模板;s2.首次浇筑混凝土,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并进行摊铺、振捣,形成顶层混凝土层;s3.首次铺设防裂网,使用铺布装置牵引防裂网平铺在顶层混凝土层上;s4.再次浇筑混凝土,向防裂网上浇筑混凝土,并进行摊铺、振捣,再次形成顶层混凝土层;s5.再次铺设防裂网,使用铺布装置牵引防裂网从顶层混凝土层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使得防裂网再次被平铺在顶层混凝土层上;
s6.表面修整,在混凝土终凝前对路面表面进行抹平修整;s7.保温保湿养护,将毛毡平铺在修整后的混凝土路面上,并向毛毡内间歇注水,保持毛毡内的湿度。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对路基上的碎石和垃圾进行清理,并在路基上搭建模板,然后向搭建的模板的空腔内注入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平铺在路基上,同时对路基上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将混凝土内的空气排出,形成顶层混凝土层;接着在顶层混凝土层固化前使用铺布装置牵引防裂网平铺在顶层混凝土层上,使得防裂网粘附在顶层混凝土层上;再向防裂网上平铺、振捣混凝土,形成新的顶层混凝土层,此时防裂网被浸泡在混凝土中,防裂网可有效降低混凝土固化后产生的裂纹;在顶层混凝土层固化之前,再使用铺布装置牵引防裂网从顶层混凝土层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使得防裂网平铺在新的顶层混凝土层上,交替重复混凝土浇筑和防裂网的铺设步骤。由于防裂网是绕设在顶层混凝土层上的,故而防裂网在竖直方向上可有效预防混凝土层产生的隆起和凹陷,进一步降低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8.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在顶层混凝土层固化之前对混凝土层的表面进行抹平修整;最后将毛毡铺设在混凝土路面上,并向毛毡内间歇注水,保持毛毡内的湿度,从而对混凝土路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通过将防裂网往复绕设在混凝土层内,同时保持毛毡内的湿度,实现对混凝土路面的持续养护,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毛毡包括保湿层和防水层,所述保湿层与所述防水层之间设置有多个导水管,所述导水管靠近所述保湿层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溢流孔,相邻两个所述导水管之间连通设置有柔性的连接管,其中一个所述导水管上连通设置有输水管。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毛毡铺设在混凝土路面上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时,保湿层与混凝土路面接触,防水层位于保湿层远离混凝土路面的一侧,防水层可有效降低保湿层内水分的蒸发速度。当保湿层内的水分含量不足以对混凝土路面进行保湿养护时,可通过输水管向其中一个导水管内注入水,水经由连接管流向各个导水管中,导水管内的水通过溢流孔流出,并对保湿层进行浸润,被浸润后的保湿层平铺在混凝土路面上,进而实现对混凝土路面的保湿养护。由于导水管设置有多个,每个导水管上的溢流孔也设置有多个,有效解决保湿层内局部含水量较大的问题,使得保湿层上的水分较为均匀的分布,从而提高对混凝土路面的保湿养护效果,进而降低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毛毡的一端设置有收卷壳,所述收卷壳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槽口,所述收卷壳内转动设置有收卷筒,所述毛毡的一端穿设所述槽口与所述收卷筒固接,所述收卷壳外设置有输水系统,所述输水系统通过所述输水管向所述毛毡内输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毛毡对混凝土路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时,转动收卷筒,并将毛毡远离收卷筒的一端朝远离收卷壳的方向牵引,使得毛毡被舒展开并铺设在混凝土路面上。接着启动输水系统,输水系统将水通过输水管输送至毛毡内,实现对毛毡的自动补水处理,使得毛毡可对混凝土路面进行持续保温保湿养护。当不需要使用毛毡时,转动收卷筒,收卷筒对毛毡进行收卷,使得毛毡被收卷至收卷壳中,从而实现对毛毡的收纳规整。
13.可选的,所述保湿层与所述防水层之间设置有湿度感应器,所述湿度感应器与所述输水系统电控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湿度感应器设置在保湿层和防水层之间,使得湿度感应器可对保湿层内的湿度进行监测,从而控制输水系统的启停,使得输水系统可对保湿层进行适时的供水润湿,保障了保湿层内水分的含量,尽可能避免保湿层内的含水量不足以对混凝土路面进行保湿养护,也尽可能避免了保湿层内因水分含量大从而导致混凝土路面产生积水,进而影响了混凝土路面的强度。
15.可选的,所述收卷壳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保湿层进行清洗的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位于所述槽口处,且所述清洗组件位于所述保湿层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保湿层与混凝土路面直接接触,当保湿层平铺在混凝土路面上时,部分未固化的混凝土会附着在保湿层远离防水层一侧的端面上。在将毛毡收卷进收卷壳之前,启动清洗组件,清洗组件对保湿层上附着的混凝土进行清洗,尽可能保障经由槽口进入收卷壳内的保湿层部分的清洁程度,从而避免了因混凝土固化并附着在保湿层上而影响保湿层内的水分向混凝土路面浸润的速度。
17.可选的,所述防裂网包括中间网层、端部网层和两个端部网带,所述端部网层的一端与所述中间网层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端部网带的一端均与所述中间网层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端部网带沿所述中间网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端部网带位于所述端部网层的两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铺布装置牵引防裂网进行铺设时,可先将中间网层铺设在混凝土层上,并向中间网层上浇筑混凝土,此时端部网层和端部网带分别位于混凝土层的两端,两个端部网带分别位于端部网层的两侧。接着使用铺布装置牵引端部网层从混凝土层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使用铺布装置牵引端部网带从混凝土层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端部网层和两个端部网带交错设置,使得端部网层和两个端部网带对新浇筑的混凝土层的顶面和侧壁进行包裹贴附,有效预防混凝土层在竖直方向产生的隆起和凹陷,降低了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19.可选的,所述铺布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板、滑移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之间的第一放卷辊和分别滑移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上的两个第二放卷辊,所述第一放卷辊与所述第二放卷辊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放卷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放卷辊的两端,且均位于所述第一放卷辊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端部网层卷绕设置在所述第一放卷辊上,两个所述端部网带分别卷绕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放卷辊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安装板分别放置在路基的两侧,第一放卷辊将端部网层滑移架设在两个安装板之间,两个第二放卷辊分别将两个端部网带滑移架设在两个安装板上。当需要牵引端部网层从混凝土层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时,只需要驱使第一放卷辊在安装板上滑移,从而实现对端部网层的快速放卷与铺设;当需要牵引两个端部网带从混凝土层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时,只需要驱使两个第二放卷辊分别在两个安装板上滑移,从而实现对两个端部网带的快速放卷与铺设,提高了端部网层和端部网带的铺设效率。
21.可选的,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二者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两个安装板分别放置在路基的两侧,第一放卷辊通过两个安装板滑移架设在路基上。在安装铺布装置时,可先根据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宽度启动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调节两个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两个安装板可适配于不同宽度尺寸的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使得两个安装板可被稳定放置在路基的两侧,进而使得第一
放卷辊可被稳定滑移架设在路基上,达到提高铺布装置的通用性的目的。
23.可选的,所述第一放卷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板的宽度方向一致,两个所述安装板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模板抵接设置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所述安装板平行设置,所述夹持板朝靠近/远离所述安装板方向可调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铺布装置进行安装时,先将两个安装板分别放在路基的两侧,然后调节夹持板朝靠近同侧的模板方向移动,使得夹持板抵紧在模板上,此时安装板在夹持板的作用下平行同侧的模板放置。第一放卷辊和第二放卷辊沿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使得端部网带和端部网层可张紧且平整地附着在混凝土层上,尽可能避免端部网带/端部网层在铺设的过程中产生褶皱折叠,从而未达到张紧的状态,进而影响防裂网对混凝土层的包覆效果。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湿度感应器对保湿层内的湿度进行监测,从而控制输水系统的启停,使得输水系统可对保湿层进行适时的供水润湿,保障了保湿层内水分的含量,使得毛毡平铺在混凝土路面上后可对混凝土路面进行持续地保温保湿养护,降低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纹的可能性;2.端部网层和两个端部网带交错设置,使得端部网层和两个端部网带对新浇筑的混凝土层的顶面和侧壁进行包裹贴附,有效预防混凝土层在竖直方向产生的隆起和凹陷,降低了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纹的可能性;3.在将毛毡收卷进收卷壳之前,启动清洗组件,清洗组件对保湿层上附着的混凝土进行清洗,尽可能保障经由槽口进入收卷壳内的保湿层部分的清洁程度,从而避免了因混凝土固化并附着在保湿层上而影响保湿层内的水分向混凝土路面浸润的速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板、铺布装置、防裂网、调节组件和夹持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板、第一放卷辊、第二放卷辊、中间网层、端部网层、端部网带和夹持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湿层、导水管、连接管和湿度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水层、输水管、收卷壳、收卷筒和清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输水管、收卷壳、收卷筒、冲水管、喷头和毛刷板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1、模板;2、铺布装置;20、安装板;21、第一放卷辊;22、第二放卷辊;23、外侧导轨;24、内侧导轨;25、第一滑移座;26、第二滑移座;27、第一连接辊;28、第二连接辊;31、保湿层;32、防水层;4、导水管;5、连接管;6、输水管;7、收卷壳;8、槽口;9、收卷筒;101、储水箱;102、水泵;103、旋转接头;11、湿度感应器;12、清洗组件;121、冲水管;122、喷头;123、毛刷板;13、防裂网;131、中间网层;132、端部网层;133、端部网带;14、调节组件;141、螺杆;142、螺纹筒;143、导向筒;144、导向杆;145、刻度线;15、夹持板;16、连接筒;17、连接杆;18、锁止件;19、耳板;30、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参照图1,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模板1,清理路基上的碎石垃圾,在路基上搭建模板1;s2.首次浇筑混凝土,向模板1内浇筑混凝土,并进行摊铺、振捣,形成顶层混凝土层;s3.首次铺设防裂网13,使用铺布装置2牵引防裂网13平铺在顶层混凝土层上;s4.再次浇筑混凝土,向防裂网13上浇筑混凝土,并进行摊铺、振捣,再次形成顶层混凝土层;s5.再次铺设防裂网13,使用铺布装置2牵引防裂网13从顶层混凝土层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使得防裂网13再次被平铺在顶层混凝土层上;s6.表面修整,在混凝土终凝前对路面表面进行抹平修整;s7.保温保湿养护,将毛毡平铺在修整后的混凝土路面上,并向毛毡内间歇注水,保持毛毡内的湿度。
36.为进一步提高防裂网13对混凝土层的包覆防裂效果,参照图2和图3,防裂网13包括中间网层131、端部网层132和两个端部网带133,中间网层131、端部网层132和两个端部网带133均一体成型设置,端部网层132的一端与中间网层131的一端连接,两个端部网带133的一端均与中间网层131的另一端连接,且两个端部网带133沿中间网层13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端部网带133分别位于端部网层132的两侧,且端部网层132的宽度与两个端部网带133的宽度之和等于中间网层131的宽度,中间网层131的宽度与浇筑的混凝土路面宽度相同。
37.在铺设防裂网13时,先将中间网层131铺设在混凝土层上,并向中间网层131上浇筑混凝土,此时端部网层132和端部网带133分别位于混凝土层的两端,两个端部网带133分别位于端部网层132的两侧。接着使用铺布装置2牵引端部网层132从混凝土层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使用铺布装置2牵引端部网带133从混凝土层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端部网层132和两个端部网带133交错设置,使得端部网层132和两个端部网带133对新浇筑的混凝土层的顶面和侧壁进行包裹贴附,有效预防混凝土层在竖直方向产生的隆起和凹陷,降低了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38.为实现对防裂网13的快速铺设,参照图2和图3,铺布装置2包括两个安装板20、滑移设置在两个安装板20之间的第一放卷辊21和分别滑移设置在两个安装板20上的两个第二放卷辊22。两个安装板20平行设置,且两个安装板20上均设置有外侧导轨23和内侧导轨24,内侧导轨24位于两个安装板20相互靠近的一侧,外侧导轨23位于两个安装板20相互远离的一侧,内侧导轨24与外侧导轨23平行设置,且内侧导轨24与外侧导轨23均沿安装板20长度方向布设。
39.参照图2和图3,两个安装板20上均设置有第一滑移座25和第二滑移座26,第一滑移座25通过外侧导轨23滑移连接在安装板20上,第二滑移座26通过内侧导轨24滑移连接在安装板20上。两个第一滑移座25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辊27,第一连接辊27的长度方向与两个安装板20的布设方向一致,第一连接辊27延其长度方向为可伸缩设置,且两个第一滑移
座25分别与第一连接辊27的两端转动连接。第一放卷辊21通过法兰同轴套设并固接定位在第一连接辊27的中部,端部网层132卷绕设置在第一放卷辊21上。
40.参照图2和图3,两个第二滑移座26上均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接辊28,第二连接辊28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辊27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两个第二连接辊28均位于两个第二滑移座26之间。两个第二放卷辊22与两个第二连接辊28一一对应,两个第二放卷辊22分别位于第一放卷辊21的两端,且两个第二放卷辊22均位于第一放卷辊21靠近安装板20的一侧。两个第二放卷辊22分别同轴套设并固接定位在对应的第二连接辊28上,两个端部网带133分别卷绕设置在对应的第二放卷辊22上。
41.在进行防裂网13的铺设时,先将两个安装板20分别放置在路基的两侧,并驱使第一滑移座25和第二滑移座26朝向相反的方向滑移,此时中间网层131铺设在混凝土层上,端部网层132和端部网带133分别位于路基的两端。然后向中间网层131上铺设混凝土,并驱使第一滑移座25牵引端部网层132从混凝土层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第二滑移座26牵引端部网带133从混凝土层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重复上述施工步骤,使得端部网层132和两个端部网带133对新浇筑的混凝土层的顶面和侧壁进行包裹贴附,有效预防混凝土层在竖直方向产生的隆起和凹陷,降低了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42.由于不同的施工场所,浇筑的混凝土路面宽度不同,为使得铺布装置2可对不同宽度尺寸的混凝土路面进行铺设施工,参照图2和图3,两个安装板20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二者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14,调节组件14包括两个螺杆141、螺纹筒142、导向筒143和导向杆144,两个螺杆141均通过螺钉分别垂直固接在两个安装板20相互靠近的端面上,且两个螺杆141的螺纹旋向相反。螺纹筒142位于两个螺杆141之间,且两个螺杆14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螺纹连接在螺纹筒142内。
43.参照图2和图3,导向筒143和导向杆144均通过螺钉分别垂直固接在两个安装板20相互靠近的端面上,且导向筒143滑移套设在导向杆144上。导向筒143与螺杆141分别位于安装板20的两端。为实现对两个安装板20之间距离的快速调节,导向杆144上均匀刻设有多个刻度线145,多个刻度线145沿导向杆14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4.当需要调整两个安装板20之间的距离时,只需要转动螺纹筒142,螺纹筒142通过螺纹驱使两个螺杆141朝相互靠近/远离的方向运动,同时导向杆144在导向筒143内滑移,从而实现对两个安装板20之间的距离调整。
45.当完成对两个安装板20之间的距离调整后,需要对安装板20进定位,使得安装板20与同侧的模板1平行设置,故参照图3和图4,两个安装板20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模板1抵接设置的夹持板15,夹持板15与安装板20平行设置。安装板20与夹持板15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筒16和多个连接杆17,多个连接筒16与多个连接杆17一一对应,且多个连接杆17沿夹持板15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连接杆17的一端通过螺钉垂直固接在夹持板15靠近安装板20的端面上,连接筒16滑移套设在连接杆17远离夹持板15的一端上,连接筒16远离连接杆17的一端通过螺钉垂直固接在安装板20上。夹持板15在连接筒16和连接杆17的共同作用下可朝靠近/远离安装板20的方向滑移设置。连接筒16上贯穿开设有锁止孔,连接筒16于锁止孔处设置有锁止件1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锁止件18设置为锁止螺栓。锁止孔设置为螺纹孔,锁止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且锁止螺栓的端部与连接杆17周壁活动抵接。
46.当完成对两个安装板20之间的距离调整后,转动锁止螺栓,使得锁止螺栓不再与
连接杆17抵接,此时朝靠近模板1方向移动夹持板15,使得夹持板15抵紧在模板1上。最后转动锁止螺栓,锁止螺栓在螺纹孔的驱使下朝靠近连接杆17的方向运动并抵紧在连接杆17上。此时两个安装板20在调节组件14和两个夹持板15的共同作用下被稳定定位在混凝土路面上,且安装板20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路面的长度方向一致,使得防裂网13可被平整地铺设在混凝土层上。
47.在完成对混凝土路面的浇筑后,需要对混凝土路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故参照图5和图6,毛毡包括保湿层31和防水层32,防水层32由pe材质制成,保湿层31由棉麻材质制成,防水层32通过防水胶粘接并附着在保湿层31的一侧。保湿层31与防水层32之间设置有多个导水管4,多个导水管4沿毛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导水管4的长度方向与毛毡的宽度方向一致,导水管4的两端均为闭合设置。
48.参照图5和图6,导水管4靠近保湿层3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溢流孔,导水管4中的水可通过溢流孔浸润至保湿层31中。相邻两个导水管4之间连通设置有柔性的连接管5。
49.参照图6和图7,毛毡的一端设置有收卷壳7,收卷壳7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槽口8,收卷壳7两端均焊接有耳板19,两个耳板19将收卷壳7稳定架设在地面上。收卷壳7内同轴且转动设置有收卷筒9,收卷筒9的两端均穿设收卷壳7设置,毛毡的一端穿设槽口8与收卷筒9固接,收卷筒9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收卷筒9的手轮30。
50.参照图6和图7,靠近收卷筒9一端的导水管4通过支管与收卷筒9连通,收卷筒9远离手轮30的一端通过旋转接头103连通有输水管6,输水管6通过收卷筒9和支管与毛毡上其中一个导水管4连通。
51.参照图5和图7,输水管6远离收卷筒9的一端设置有输水系统,输水系统位于收卷壳7外,输水系统包括储水箱101和水泵102,水泵102的一端与储水箱101连接、另一端与输水管6连接。保湿层31与防水层32之间设置有湿度感应器11,湿度感应器11设置有多个,多个湿度感应器11均匀嵌设在保湿层31中,湿度感应器11与水泵102电控连接。湿度感应器11可对保湿层31内的湿度进行监测,从而控制输水系统的启停,使得输水系统可对保湿层31进行适时的供水润湿,保障了保湿层31内水分的含量。
52.由于保湿层31与混凝土路面直接接触,当保湿层31平铺在混凝土路面上时,部分未固化的混凝土会附着在保湿层31远离防水层32一侧的端面上,进而影响保湿层31中的水向混凝土路面上浸润,故参照图6和图7,收卷壳7外侧设置有用于对保湿层31进行清洗的清洗组件12,清洗组件12位于槽口8处,且清洗组件12位于保湿层31远离防水层32的一侧。清洗组件12包括架设在两个耳板19之间的冲水管121、多个均匀布设在冲水管121上的喷头122和架设在两个耳板19之间的毛刷板123,冲水管121、喷头122和毛刷板123均位于槽口8下方,且冲水管121和喷头122均位于毛刷板123远离收卷壳7的一侧。
53.当通过手轮30转动收卷筒9时,先将冲水管121与水源连接,毛毡的保湿层31先与冲水管121上的喷头122接触,喷头122向保湿层31上喷水,实现对保湿层31上混凝土的冲刷。被冲刷后的毛毡部分在收卷筒9的牵引下运动至毛刷板123处,毛刷板123对保湿层31上的混凝土进行刮扫,从而实现对保湿层31上混凝土的清理。被清理后的毛毡通过收卷筒9卷绕存储在收卷壳7内。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先对路基上的碎石和垃圾
进行清理,并在路基上搭建模板1,然后将铺布装置2架设安装在路基上,并使得夹持板15与模板1抵紧。接着向搭建的模板1的空腔内注入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平铺在路基上,同时对路基上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将混凝土内的空气排出,形成顶层混凝土层;在顶层混凝土层固化前使用铺布装置2牵引防裂网13平铺在顶层混凝土层上,使得中间网层131粘附在顶层混凝土层上,此时端部网带133和端部网层132分别位于混凝土层的两端。再向防裂网13上平铺、振捣混凝土,形成新的顶层混凝土层,此时中间网层131被浸泡在混凝土中。
55.在顶层混凝土层固化之前,使用铺布装置2牵引端部网层132从混凝土层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使用铺布装置2牵引端部网带133从混凝土层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端部网层132和两个端部网带133交错设置,使得端部网层132和两个端部网带133对新浇筑的混凝土层的顶面和侧壁进行包裹贴附。接着向端部网层132和端部网带133上浇筑混凝土,并进行振捣,形成新的顶层混凝土层,并重复上述端部网层132和端部网带133的布设以及混凝土的浇筑,以此形成混凝土路面。
56.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在顶层混凝土层固化之前对混凝土层的表面进行抹平修整。然后将带有毛毡的收卷壳7通过耳板19架设放置在混凝土路面的一端,并牵引毛毡的一端使得毛毡展开并平铺在混凝土路面上,此时毛毡的保湿层31与混凝土路面接触。湿度感应器11对保湿层31内的湿度进行监测,从而控制输水系统的启停,使得输水系统可对保湿层31进行适时的供水润湿,保障了保湿层31内水分的含量,使得毛毡平铺在混凝土路面上后可对混凝土路面进行持续地保温保湿养护,降低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57.完成对混凝土路面的保温保湿养护后,通过手轮30转动收卷筒9,同时启动清洗组件12,清洗组件12对保湿层31上的混凝土进行冲刷清洗,收卷筒9将清洗后的毛毡收卷存储在收卷壳7中,即可完成对抗裂混凝土路面的施工。
5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模板(1),清理路基上的碎石垃圾,在路基上搭建模板(1);s2.首次浇筑混凝土,向模板(1)内浇筑混凝土,并进行摊铺、振捣,形成顶层混凝土层;s3.首次铺设防裂网(13),使用铺布装置(2)牵引防裂网(13)平铺在顶层混凝土层上;s4.再次浇筑混凝土,向防裂网(13)上浇筑混凝土,并进行摊铺、振捣,再次形成顶层混凝土层;s5.再次铺设防裂网(13),使用铺布装置(2)牵引防裂网(13)从顶层混凝土层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使得防裂网(13)再次被平铺在顶层混凝土层上;s6.表面修整,在混凝土终凝前对路面表面进行抹平修整;s7.保温保湿养护,将毛毡平铺在修整后的混凝土路面上,并向毛毡内间歇注水,保持毛毡内的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毡包括保湿层(31)和防水层(32),所述保湿层(31)与所述防水层(32)之间设置有多个导水管(4),所述导水管(4)靠近所述保湿层(3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溢流孔,相邻两个所述导水管(4)之间连通设置有柔性的连接管(5),其中一个所述导水管(4)上连通设置有输水管(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毡的一端设置有收卷壳(7),所述收卷壳(7)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槽口(8),所述收卷壳(7)内转动设置有收卷筒(9),所述毛毡的一端穿设所述槽口(8)与所述收卷筒(9)固接,所述收卷壳(7)外设置有输水系统,所述输水系统通过所述输水管(6)向所述毛毡内输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层(31)与所述防水层(32)之间设置有湿度感应器(11),所述湿度感应器(11)与所述输水系统电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壳(7)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保湿层(31)进行清洗的清洗组件(12),所述清洗组件(12)位于所述槽口(8)处,且所述清洗组件(12)位于所述保湿层(31)远离所述防水层(32)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裂网(13)包括中间网层(131)、端部网层(132)和两个端部网带(133),所述端部网层(132)的一端与所述中间网层(131)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端部网带(133)的一端均与所述中间网层(131)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端部网带(133)沿所述中间网层(13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端部网带(133)位于所述端部网层(132)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布装置(2)包括两个安装板(20)、滑移设置在两个安装板(20)之间的第一放卷辊(21)和分别滑移设置在两个安装板(20)上的两个第二放卷辊(22),所述第一放卷辊(21)与所述第二放卷辊(22)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放卷辊(2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放卷辊(21)的两端,且均位于所述第一放卷辊(21)靠近所述安装板(20)的一侧,所述端部网层(132)卷绕设置在所述第一放卷辊(21)上,两个所述端部网带(133)分别卷绕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放卷辊(22)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板(20)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二者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14)。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卷辊(21)
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板(20)的宽度方向一致,两个所述安装板(20)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模板(1)抵接设置的夹持板(15),所述夹持板(15)与所述安装板(20)平行设置,所述夹持板(15)朝靠近/远离所述安装板(20)方向可调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0)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抗裂路面的施工方法,涉及路面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模板,清理路基上的碎石垃圾,在路基上搭建模板;S2.首次浇筑混凝土,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顶层混凝土层;S3.首次铺设防裂网,使用铺布装置牵引防裂网平铺在顶层混凝土层上;S4.再次浇筑混凝土,向防裂网上浇筑混凝土,形成顶层混凝土层;S5.再次铺设防裂网,使用铺布装置牵引防裂网从顶层混凝土层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使得防裂网再次被平铺在顶层混凝土层上;S6.表面修整,在混凝土终凝前对路面表面进行抹平修整;S7.保温保湿养护,将毛毡平铺在修整后的混凝土路面上,保持毛毡内的湿度。本申请具有改善混凝土路面易产生裂缝的效果。请具有改善混凝土路面易产生裂缝的效果。请具有改善混凝土路面易产生裂缝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解勇 肖星 余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永铭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10:5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22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混凝土   所述   路面   两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