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二)
二OO七年一月
二、××井套铣筒卡钻事故
三、××井试井钢丝及油管落井事故
四、××井深井泵衬套落井事故
五、××井铅模卡钻事故
六、××井管串喷出地面事故
七、××井铣锥除垢卡钻事故
八、维修检泵井返工案例剖析
××井活塞通不过封隔器检泵返工案例
××井管式泵倒下返工案例
××井油管漏失返工案例
××井抽油杆被磁化返工案例
电价查询九、作业现场着火案例剖析
案例一:××井静电引起着火案例
案例二:××井清蜡剂着火案例
一、某井挤水泥固油管事故
某井为光油管挤水泥钻具,作业队按设计要求替完水泥浆后即开始挤,最高压力达25MPa,挤完后上提管串欲反洗井就已卡死,此时,从配水泥浆起时未超过水泥浆的初凝时间(初凝时间为1小时25分,作业用的水和水泥均合格)。 <一>、原因分析
高压下挤水泥会缩短水泥初凝时间,泵压25MPa加液柱压力16MPa,则作用于井底的压力为41MPa之多,再加温度高,水质变化,水泥浆初凝时间缩短一半多。
附:压力变化对水泥初凝时间的影响表。
压力变化对水泥初凝时间的影响表 |
压力(MPa) | 初凝时间 |
10 | 比一个大气压时缩短 10% |
20 | 铣刀头 比一个大气压时缩短15~20% |
30 | 比一个大气压时缩短35~40% |
40 | 比一个大气压时缩短45~50% |
50 | 比一个大气压时缩短55~60% |
说明:适用于0.1MPa时初凝时间为1.30小时条件 |
| |
此外,打水泥固死油管的事故原因有五:
一是整个作业过程因设备或生产组织不当致使作业时间超过水泥浆的初凝时间;
二是井下管串因故脱落造成落井油管固死;
三是套管破损光油管挤水泥时水泥浆上返进入破漏段;
四是带上封挤水泥时因管外串通或下带直嘴孔径过大,故嘴损压力小致使封隔器座封不严导致水泥浆上串到封隔器以上;
五是油管本身有破裂之处造成液体分流加之油管未起出水泥浆外。
本井属第六种原因,既当地面加压25MPa时,井底压力相当于41MPa,故水泥浆初凝时间缩短55%左右,加之井下管串未提出水泥面,故而造成水泥固死油管的事故。
<二>、预防措施
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阴极保护防腐1、参考在施工井的温度和施工压力条件下水泥浆的初凝、终凝时间数据;
2、要保证施工用设备完好运转;
3、要做好施工准备、反洗井前的施工时间不得超过水泥浆初凝时间的70%;
4、在反洗井前及时上提井下管串至预计水泥面以上;
5、要在下钻过程中随时观察指重表并要在挤水泥施工前试提井下管串校核、对比悬重;
6、要在光油管挤封井上先套管漏证实套管完好程度,防止水泥浆上移而固死油管;
7、在单上封的井施工要保证封隔器座封完好;
8、在多层井挤水泥前要有验串资料;
9、下入井的油管要完好无损
二、××井套铣筒卡钻事故
<一>、基本数据
人工井底1647.82m,射孔段Y9:1561.0-1563.0m。
<二>、事故过程
1、根据地质方案要求该井上修进行解堵除垢作业。
2、用三牙轮钻头除垢时一个牙轮落井,用一把抓打捞,起出打捞钻具发现落物未捞上,一把抓八个爪子全部弯曲。
3、用套铣筒钻磨除垢进尺5.56m,在接单根时大绳跳槽循环中断,垢粒沉积套铣筒卡死。
<三电视机模具>、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在接单根过程中由于大绳跳槽不能及时循环导致卡钻,大绳整改后上提480KN活动解卡无效,400型水泥车憋压40Mpa循环不通,垢粒沉积套铣筒外围填充堵死,将套铣筒卡死。
阳光天井
<四>、防范措施:
1、套铣筒在套铣过程中,水质要清洁,钻压不可过大,停止循环时要洗井至少一周待井水质清洁后方可停泵。
2、除垢时应选用铣锥、磨鞋等,不宜选用套铣筒除垢。
3、接单根时准备工作要充分,动作要迅速。
蒸汽吹灰器三、××井试井钢丝及油管落井事故
<一>、基本数据
人工井底1858.80m,射孔段Y9:1784.0-1792.0m,1796.0-1802.0m。
<二>、事故过程
1、修井队接到检串方案后上修施工,起出原注水钻具时,发现下配水器上接头带出来,其余掉入井内。
2、下捞矛捞上之后,上提至980m时,发现卡钻,经活动解卡,未成功,上提最大拉力2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