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涉及于玩具车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


背景技术:



2.玩具车是一类受驱动能够直线或转弯行驶的玩具,现有的玩具车为了降低重心、增加在转弯时车身的稳定性和轮胎的抓地力,通常采用调整轮胎的角度,使轮胎形成外倾角的方式实现。然而形成外倾角的轮胎在直线行驶状态下,其加速性能和抓地力均有所下降,且容易加剧轮胎的磨损、减少轮胎寿命。现有技术中的玩具车底盘的车轮倾斜角度多为不可调节的结构,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使其能够依据行驶环境(如多直行道或多弯道等)及时调整车轮的倾斜角,以实现增加车轮的适用性、保障车轮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解决现有的玩具车底盘的车轮倾斜角难以即时调整或调整难度大、操作不便利的缺点,使玩具车底盘能够依据行驶环境(如多直行道或多弯道等)及时调整车轮的倾斜角,以实现增加车轮的适用性、保障车轮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4.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车轮,
5.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调节杆,其中所述调节杆包括连接件和连接杆,所述连接件枢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连接杆可伸缩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6.所述车轮包括轮体和定位块,所述轮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定位块上,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壁相对凸伸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轮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块转动连接。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本体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孔。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壁还向外凸伸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与所述限位杆转动连接。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三连接块均具有呈圆球状设置的端部。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车轮两两对应形成一前车轮组和一后车轮组,且所述本体还包括一驱动组件和一转向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后车轮
组的轮体驱动相连,所述转向组件与所述前车轮组的限位杆转动相连。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第一电机和齿轮组,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齿轮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后车轮组的轮体之间。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齿轮组包括一过渡齿组、一驱动齿和两个转动杆,所述过渡齿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转轴上,所述过渡齿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齿啮合;所述驱动齿相对的两侧分别向外凸伸有一连接头,每一所述连接头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滑槽;每一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对应于一所述连接头滑动连接于其滑槽内,每一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车轮组的轮体固定。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连杆组,其中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转动相连,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上,且所述第三连杆分别与所述前车轮组的限位杆相连;当所述第三连杆受控转动时,所述第三连杆带动所述前车轮组的限位杆在其延伸方向上移动。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杆包括柱体、分别凸伸于所述柱体外壁上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其中所述柱体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呈垂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前车轮组的两个限位杆。
16.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在底盘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可翻转伸缩的调节杆,同时在车轮的定位块上凸伸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通过使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孔活动连接,使第二连接块与调节杆可分离地连接的方式,实现对车轮倾斜角的调整。具体的,当需要调整车轮的倾斜角时,分离调节杆和第二连接块,在将第一连接块转动一定角度后,伸缩调节杆并重新连接第二连接块和调节杆,即可完成对车轮倾斜角的调整,使车轮倾斜或回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玩具车底盘能够依据行驶环境(如多直行道或多弯道等)及时调整车轮的倾斜角,而且操作方便快捷,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辅助工具,还可增加车轮的适用性、保障车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玩具车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玩具车底盘在调整车轮倾斜角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4为图1中驱动组件与后车轮组连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中驱动组件与后车轮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图1中转向组件和前车轮组连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玩具车底盘;10-本体;10a-连接板;11-第一连接孔;10b-调节杆;12-连接件;13-连接杆;131-第二连接孔;10c-驱动组件;14-安装座;15-第一电机;16-齿轮组;161-过渡齿组;162-驱动齿;1621-连接头;1622-滑槽;163-转动杆;10d-转向组件;17-第二电
机;18-连杆组;181-第一连杆;182-第二连杆;183-第三连杆;1831-柱体;1832-第一摆臂;1833-第二摆臂;20-车轮;21-轮体;22-定位块;221-第一连接块;222-第二连接块;223-第三连接块;23-限位杆;201-前车轮组;202-后车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仅仅是为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25.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术语是基于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所示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殊的方向或位置关系,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第二”等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殊的顺序,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6.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1,包括本体10和连接于本体上的四个车轮20,其中四个车轮20两两对应形成一前车轮组201和一后车轮组202。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车轮20的数量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为四个,其数量也可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以上等。
27.本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四个连接板10a和四个调节杆10b。其中,四个连接板10a对应于四个车轮20向外凸伸于本体10上,且每一连接板10a的一端枢接于本体10上,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第一连接孔11内活动连接有部分车轮20。需要说明的是,将连接板10a枢接于本体10上,当底盘1颠簸或跌撞时,连接板10a能够随之发生摆动,降低因底盘1颠簸或跌撞而引起的连接板10a损坏的情况。四个调节杆10b对应于四个车轮20连接于本体10上,且每一调节杆10b包括连接件12和连接杆13。连接件12枢接于本体10上,连接杆13可伸缩移动地连接于连接件12上,且连接杆13朝向车轮20的端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1,第二连接孔131内可分离地连接有部分车轮20。
28.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板10a和调节杆10b的数量与车轮20的数量相同,也可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以上等。本体10上也可不设置有连接板10a,此时可直接在本体10上开设第一连接孔11。
29.本实施例中,每一车轮20包括轮体21、定位块22和限位杆23,其中轮体221转动连接于定位块22上。定位块22大致呈圆环体设置,且定位块22的外侧壁向外凸伸有第一连接块221、第二连接块222和第三连接块223。第一连接块221和第二连接块222相对设置,且第一连接块221与第一连接孔11活动连接,第二连接块222可分离地与第二连接孔131连接。第
三连接块223朝限位杆23的方向延伸并与限位杆转动相连。限位杆2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本体10上,其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块223转动连接,用以使定位块22和轮体21能够较为稳定地连接于本体10上。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一车轮20上也可不设置有限位杆23,此时定位块22上可不设置有第三连接块223。
3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块221、第二连接块222和第三连接块223均具有呈圆球状设置的端部,所述圆球状端部有利于第一连接块221与第一连接孔11间的活动连接,从而使定位块22能够带动轮体21在连接板10a上转动一定角度。所述圆球状端部还有利于第二连接块222与第二连接孔131间的可分离地连接,以及第三连接块223与限位杆23间的转动连接。
31.定位块22、第一连接孔11和调节杆10b的连接结构设置,能够快速便捷地调整车轮20相对于本体10的倾斜角。具体的,当需要调整车轮20的倾斜角时,使第二连接孔131和第二连接块222分离,在将第一连接块221(于第一连接孔11内)转动一定角度后,相对连接件12伸缩移动连接杆13,以重新连接第二连接孔131和第二连接块222,即可完成对车轮20倾斜角的调整,使车轮20倾斜或回正(如图2和图3所示)。
32.本实施例中,本体10还包括一个驱动组件10c和一个转向组件10d,其中,驱动组件10c与后车轮组202的轮体21驱动相连,用于驱动车轮20转动从而使底盘1能够在支撑面上移动。转向组件10d与前车轮组201的限位杆23转动相连,用于转动以带动前车轮组201随之发生转向,从而使底盘1能够在支撑面上转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本体10上也可不设置有驱动组件10c和/或转向组件10d。
33.驱动组件10c包括安装座14、第一电机15和齿轮组16,其中安装座14固定于本体10上,第一电机15和齿轮组16安装于安装座14上,齿轮组16传动连接于第一电机15和后车轮组202之间。
34.可以理解的是,齿轮组16包括一过渡齿组161、一驱动齿162和两个转动杆163。过渡齿组16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电机15转轴上,过渡齿组161的另一端与驱动齿162啮合。驱动齿162相对的两侧分别向外凸伸有一连接头1621,每一连接头1621呈空心圆柱状设置,且本实施例中,每一连接头162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滑槽1622,用于滑动连接一转动杆163。每一转动杆163的一端对应连接于一连接头1621内,且所述端通过一轴柱滑动连接于连接头1621的滑槽1622内,每一转动杆163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座14并与后车轮组202的其中一个轮体21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滑槽1622与转动杆163的连接结构设置,使转动杆163能够在车轮20的角度发生变化时,随之在滑槽1622内轴向滑动,从而确保车轮20的角度可调整。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一连接头1621中滑槽1622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为一个或两个以上等。
35.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10c的工作原理大致为:启动第一电机15,此时过渡齿组161将第一电机15的转动力矩传动至驱动齿162,驱动齿162转动带动两个转动杆163随之转动,从而驱动与转动杆163连接的轮体21转动。
36.转向组件10d包括第二电机17和连杆组18,其中连杆组18包括第一连杆181、第二连杆182和第三连杆183。第一连杆181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电机17的转轴上,第一连杆18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82的一端转动相连,第二连杆18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183转动相连,第三连杆183转动连接于本体10上,且第三连杆183分别与前车轮组201的限位杆23转动相连,
当第三连杆183受控转动时,将带动前车轮组201摆动以实现转向。
37.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连杆183包括柱体1831、分别凸伸于柱体1831外壁上的第一摆臂1832和第二摆臂1833。其中柱体1831转动连接于本体10上,第一摆臂1832和第二摆臂1833呈垂直方向设置,且第一摆臂1832与第二连杆182转动连接,第二摆臂1833上分别转动连接有前车轮组201的两个限位杆23。
38.需要说明的是,转向组件10d的工作原理大致为:启动第二电机17以使其转轴正转或反转一定角度,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杆181转动带动第二连杆182往复移动,以通过第一摆臂1832推动柱体1831正转或反转,此时第二摆臂1833随之正转或反转,并带动连接于第二摆臂1833上的两个前车轮组201的限位杆23在其延伸方向上移动,从而驱动前车轮组201的两个轮体21朝同一方向摆动,实现转向。
3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包含”和词语“具有/包括”及其变形,用于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值、步骤、件或它们的组合。为清楚起见,本实用新型在单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单个实施例中使用。而且,在单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形式在子组合中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调节杆,其中所述调节杆包括连接件和连接杆,所述连接件枢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连接杆可伸缩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车轮包括轮体和定位块,所述轮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定位块上,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壁相对凸伸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块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壁还向外凸伸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与所述限位杆转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三连接块均具有呈圆球状设置的端部。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车轮两两对应形成一前车轮组和一后车轮组,且所述本体还包括一驱动组件和一转向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后车轮组的轮体驱动相连,所述转向组件与所述前车轮组的限位杆转动相连。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第一电机和齿轮组,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齿轮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后车轮组的轮体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一过渡齿组、一驱动齿和两个转动杆,所述过渡齿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转轴上,所述过渡齿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齿啮合;所述驱动齿相对的两侧分别向外凸伸有一连接头,每一所述连接头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滑槽;每一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对应于一所述连接头滑动连接于其滑槽内,每一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车轮组的轮体固定。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连杆组,其中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转动相连,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上,且所述第三连杆分别与所述前车轮组的限位杆相连;当所述第三连杆受控转动时,所述第三连杆带动所述前车轮组的限位杆在其延伸方向上移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包括柱体、分别凸伸于所述柱体外壁上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其中所述柱体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呈垂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
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前车轮组的两个限位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车轮倾斜角的玩具车底盘,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车轮,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调节杆,其中所述调节杆包括连接件和连接杆,所述连接件枢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连接杆可伸缩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车轮包括轮体和定位块,所述轮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定位块上,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壁相对凸伸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玩具车底盘能够依据行驶环境及时调整车轮的倾斜角,操作方便快捷,无需额外的辅助工具,还可增加车轮的适用性、保障车轮的使用寿命。保障车轮的使用寿命。保障车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

余志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汕头市兰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05

技术公布日:

2022/9/29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09:4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20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车轮   连杆   本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