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聚乳酸薄膜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bopla)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透明性好,并兼具生物基可降解的特点。使用bopla上胶后制成的压敏胶粘带,满足替代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在胶带薄膜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邮政快递行业对于不可降解胶带的替换需求。由于bopla薄膜产品的初始电晕值为37达因,大于bopp的表面电晕值(<30达因),与胶水的亲和附着力较好,因此在制成胶带使用时,胶带剥离力较大,并且胶层容易转移在胶带背面。
3.目前主要采用涂布的方式引入一层材料来克服胶水粘黏的问题,如申请号为200710055983.9(公开日为2008年3月5日)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在低温下操作的聚乳酸胶带专用隔离剂及其制备方法,隔离剂由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自由基引发剂、交联促进剂和烷烃溶剂组成,以涂布的方式将隔离剂干燥成膜。
4.又如申请号为202010415595.2(公开日为2020年9月4日)的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全生物降解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分别称取pbat、pla、填料和助剂;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并挤出造粒并成膜加工;涂上离型层并使之固化;涂覆胶黏剂;干燥、冷却并切割、收卷。
5.再如申请号为202022428228.4(2021年2月5日)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胶带的结构,该胶带结构依次包括离型层、纤维素膜基材层、隔水胶膜层、胶粘层。通过涂布加工离型层来避免胶水粘黏的问题。
6.但采用涂布的方式引入一层材料来满足抗胶水粘黏,会增加工序会提高产品成本,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涂布的方式引入一层材料来满足抗胶水粘黏,会增加工序会提高产品成本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其包括抗胶水反粘表层和聚乳酸抗黏连层,以及位于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和所述聚乳酸抗黏连层之间的聚乳酸树脂层;
8.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抗胶水反粘母料,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抗粘结剂和爽滑剂;
9.所述聚乳酸树脂层的原料为聚乳酸树脂;
10.所述聚乳酸树脂抗黏连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功能母料,所述功能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抗粘结剂和爽滑剂。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乳酸树脂的左旋光学纯度≥97%,熔点为160~180℃,在190℃、2.16kg下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中的所述聚乳酸树脂与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的质量比为92~98:2~5;
13.所述聚乳酸树脂抗黏连层中的所述聚乳酸树脂和所述功能母料的质量比为94~98:2~6。
14.在一实施例中,按重量份计,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包括聚乳酸树脂87~95份、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2~5份、抗粘结剂2~5份和爽滑剂1~3份。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具有以下重复结构单元:
[0016][0017]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乙基硅氧烷、甲基乙烯基硅油、环聚二甲基硅氧烷、苯基硅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8]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的运动粘度(25℃)范围为5~1200cst,相对分子质量700~30000。
[0019]
在一实施例中,按重量份计,所述功能母料包括聚乳酸树脂80~96份、抗粘结剂2~10份、爽滑剂2~8份。
[002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抗粘结剂为滑石粉、二氧化硅、碳酸钙中的一种,且颗粒分布中位尺寸为2~6um;所述爽滑剂为硅酮、乙撑双硬脂酰胺、油酸酰胺中的一种。
[002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
将各层组分分别进行熔融、共挤获得未拉伸的铸片;
[0023]
将所述未拉伸的铸片进行双向拉伸,得到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
[0024]
所述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至少包括由抗胶水反粘表层、聚乳酸树脂层和聚乳酸抗黏连层组成的三层结构,
[0025]
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抗胶水反粘母料,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抗粘结剂和爽滑剂;
[0026]
所述聚乳酸树脂层的原料为聚乳酸树脂;
[0027]
所述聚乳酸树脂抗黏连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功能母料,所述功能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抗粘结剂和爽滑剂。
[0028]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抗胶水反粘特性,省去涂布加工工序,适合于传统bopp胶带涂布线使用,同时析出转移量少,特别适合用于双向聚乳酸压敏胶粘带的应用。
附图说明
[002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
[0032]
10抗胶水反粘表层
ꢀꢀꢀꢀꢀ
20聚乳酸树脂层
ꢀꢀꢀꢀꢀꢀ
30聚乳酸抗黏连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下文将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各个组分。
[0035]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请参考图1,所述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包括至少三层结构,该三层结构分别为抗胶水反粘表层10和聚乳酸抗黏连层30,以及位于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10和所述聚乳酸抗黏连层30之间的聚乳酸树脂层20;
[0036]
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10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抗胶水反粘母料,且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抗粘结剂和爽滑剂;
[0037]
所述聚乳酸树脂层20的原料为聚乳酸树脂;
[0038]
所述聚乳酸树脂抗黏连层30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功能母料,且所述功能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抗粘结剂和爽滑剂。
[0039]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乳酸树脂的左旋光学纯度≥97%,熔点为160~180℃,在190℃、2.16kg下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
[0040]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中的所述聚乳酸树脂与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的质量比为92~98:2~5;
[0041]
所述聚乳酸树脂抗黏连层中的所述聚乳酸树脂和所述功能母料的质量比为94~98:2~6。
[0042]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包括聚乳酸树脂87~95份、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2~5份、抗粘结剂2~5份和爽滑剂1~3份。
[0043]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具有以下重复结构单元:
[0044][0045]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乙基硅氧烷、甲基乙烯基硅油、环聚二甲基硅氧烷、苯基硅油中的至少一种。
[0046]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的运动粘度(25℃)范围为5~1200cst,相对分子质量700~30000。
[0047]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母料包括聚乳酸树脂80~96份、抗粘结剂2~10份和爽滑剂2~8份。
[0048]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抗粘结剂为滑石粉、二氧化硅、碳酸钙中的一种,且颗粒分布中位尺寸为2~6um。
[0049]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爽滑剂为硅酮、乙撑双硬脂酰胺、油酸酰胺中的一种。
[0050]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1]
将各层组分分别进行熔融、共挤获得未拉伸的铸片。
[0052]
将所述未拉伸的铸片进行双向拉伸,得到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
[0053]
所述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至少包括由抗胶水反粘表层、聚乳酸树脂层和聚乳酸抗黏连层依次组成的三层结构。
[0054]
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抗胶水反粘母料,且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抗粘结剂和爽滑剂。
[0055]
所述聚乳酸树脂层的原料为聚乳酸树脂。
[0056]
所述聚乳酸树脂抗黏连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功能母料,且所述功能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抗粘结剂和爽滑剂。
[0057]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8]
s1.将上述原料充分干燥至200ppm以下,将对应三层的材料投入相应的挤出机,在180~200℃下加热熔融;
[0059]
s2.将辅挤出机和主挤出机的熔体在三层t型模头中汇合后挤出后,得到混合熔体,三层t型模头的温度为205℃;
[0060]
s3.将挤出的混合熔体通过气刀贴敷在激冷辊表面形成铸片,其中激冷辊温度为32℃;
[0061]
s4.将铸片经62℃纵向预热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倍率为3.2倍,纵向拉伸温度为65℃,然后再进入52℃的纵向拉伸定型区;
[0062]
s5.将经纵向拉伸后的片材经81℃横向预热后,进行横向拉伸,横向拉伸倍率为3.5倍,横向拉伸温度83℃,随后进入120℃的横向拉伸定型区;
[0063]
s6.将热定型后的薄膜经电晕处理(c面)、收卷、熟化、分切得到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
[0064]
其中,功能母料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乳酸树脂、抗粘结剂和爽滑剂按比例混合并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165~175℃挤出造粒得到,备用。
[0065]
抗胶水反粘母料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乳酸树脂、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抗粘结剂和爽滑剂按比例混合并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160~170℃挤出造粒得到,备用。
[0066]
为了对本发明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以及对比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0067]
实施例1
[0068]
(1)功能母料的制备:
[0069]
以重量份数计,将2份芥酸酰胺、4份碳酸钙(粒径分布中位尺寸4.5um)、94份聚乳酸树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165~175℃挤出造粒得到备用;
[0070]
(2)抗胶水反粘母料的制备:
[0071]
以重量份数计,将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运动粘度100cst,25℃)、2份芥酸酰胺、4份碳酸钙(粒径分布中位尺寸4.5um)、89份聚乳酸树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160~170℃挤出造粒得到备用。
[0072]
(3)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制备:
[0073]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依次排列的三层结构,其中自上而下依次为抗胶水反粘表层10、聚乳酸树脂层20、聚乳酸抗黏连层30;
[0074]
以重量份数计:
[0075]
聚抗胶水反粘表层10的组分由96.5份聚乳酸树脂和3.5份抗胶水反粘母料z组成;
[0076]
聚乳酸树脂层20的组分为100份聚乳酸树脂;
[0077]
聚乳酸抗黏连层30的组分由98份聚乳酸树脂和2份功能树脂y;
[0078]
其中,三层结构的厚度自上而下依次为3um/20um/2um。
[0079]
本实施例1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80]
s1.将上述原料充分干燥至200ppm以下,将对应三层的材料投入相应的挤出机,在180~200℃下加热熔融;
[0081]
s2.将辅挤出机和主挤出机的熔体在三层t型模头中汇合后挤出后,得到混合熔体,三层t型模头的温度为205℃;
[0082]
s3.将挤出的混合熔体通过气刀贴敷在激冷辊表面形成铸片,其中激冷辊温度为32℃;
[0083]
s4.将铸片经62℃纵向预热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倍率为3.2倍,纵向拉伸温度为65℃,然后再进入52℃的纵向拉伸定型区;
[0084]
s5.将经纵向拉伸后的片材经81℃横向预热后,进行横向拉伸,横向拉伸倍率为3.5倍,横向拉伸温度83℃,随后进入120℃的横向拉伸定型区;
[0085]
s6.将热定型后的薄膜经电晕处理(c面)、收卷、熟化、分切得到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
[0086]
实施例2
[0087]
(1)功能母料的制备:
[0088]
采用实施例1功能母料方案;
[0089]
(2)抗胶水反粘母料的制备:
[0090]
以重量份数计,将3.5份甲基乙烯基硅油(运动粘度400cst,25℃)、1.5份芥酸酰胺、4份碳酸钙(粒径分布中位尺寸4.5um)、91份聚乳酸树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160~170℃挤出造粒得到备用;
[0091]
(3)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制备:
[0092]
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依次排列的三层结构,其中自上而下依次为抗胶水反粘表层10、聚乳酸树脂层20、聚乳酸抗黏连层30;
[0093]
以重量份数计:
[0094]
聚抗胶水反粘表层10的组分由98份聚乳酸树脂和2份抗胶水反粘母料z组成;
[0095]
聚乳酸树脂层20的组分为100份聚乳酸树脂;
[0096]
聚乳酸抗黏连层30的组分为98份聚乳酸树脂和2份功能树脂y;
[0097]
其中,三层结构的厚度自上而下依次为2.5um/24um/1.5um;
[0098]
本实施例2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99]
s1.将上述原料充分干燥至200ppm以下,将对应三层的材料投入相应的挤出机,在180~200℃下加热熔融;
[0100]
s2.将辅挤出机和主挤出机的熔体在三层t型模头中汇合后挤出后,得到混合熔体,所述三层t型模头的温度为205℃;
[0101]
s3.将挤出的混合熔体通过气刀贴敷在激冷辊表面形成铸片,所述激冷辊温度为32℃;
[0102]
s4.将铸片经61℃纵向预热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倍率为2.8倍,纵向拉伸温度为64℃,然后再进入52℃的纵向拉伸定型区;
[0103]
s5.将经纵向拉伸后的片材经80℃横向预热后,进行横向拉伸,横向拉伸倍率为3.5倍,横向拉伸温度82℃,随后进入125℃的横向拉伸定型区;
[0104]
s6.将热定型后的薄膜经电晕处理(c面)、收卷、熟化、分切得到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
[0105]
实施例3
[0106]
(1)功能母料的制备:
[0107]
采用实施例1功能母料方案;
[0108]
(2)抗胶水反粘母料的制备:
[0109]
以重量份数计,将2份苯基硅油(运动粘度1000cst,25℃)、1.5份芥酸酰胺、4份碳酸钙(粒径分布中位尺寸4.5um)、92.5份聚乳酸树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160~170℃挤出造粒得到备用;
[0110]
(3)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制备:
[0111]
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依次排列的三层结构,其中自上而下依次为抗胶水反粘表层10、聚乳酸树脂层20、聚乳酸抗黏连层30;
[0112]
以重量份数计:
[0113]
聚抗胶水反粘表层10的组分由93份聚乳酸树脂和4份抗胶水反粘母料z组成;
[0114]
聚乳酸树脂层20的组分为100份聚乳酸树脂;
[0115]
聚乳酸抗黏连层30的组分为94份聚乳酸树脂和3份功能树脂y;
[0116]
其中,三层结构的厚度自上而下依次为2.5um/24um/1.5um;
[0117]
本实施例2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118]
s1.将上述原料充分干燥至200ppm以下,将对应三层的材料投入相应的挤出机,在180~200℃下加热熔融;
[0119]
s2.将辅挤出机和主挤出机的熔体在三层t型模头中汇合后挤出后,得到混合熔体,所述三层t型模头的温度为205℃;
[0120]
s3.将挤出的混合熔体通过气刀贴敷在激冷辊表面形成铸片,所述激冷辊温度为32℃;
[0121]
s4.将铸片经61℃纵向预热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倍率为2.8倍,纵向拉伸温
度为64℃,然后再进入52℃的纵向拉伸定型区;
[0122]
s5.将经纵向拉伸后的片材经80℃横向预热后,进行横向拉伸,横向拉伸倍率为3.5倍,横向拉伸温度82℃,随后进入125℃的横向拉伸定型区;
[0123]
s6.将热定型后的薄膜经电晕处理(c面)、收卷、熟化、分切得到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
[0124]
对比例1
[0125]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为抗胶水反粘表层10的抗胶水反粘母料等质量替换为实施例1中的功能母粒,其余组分、制备方法和薄膜厚度均相同。
[0126]
对比例2
[0127]
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为抗胶水反粘表层10中的抗胶水反粘母料的添加量改为8份,聚乳酸树脂改为92份,其余组分、制备方法和薄膜厚度均相同。
[0128]
对比例3
[0129]
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为抗胶水反粘母料的制备组分比例不同,其余组分、制备方法和薄膜厚度均相同;
[0130]
具体地,对比例3的抗胶水反粘母料的制备组分如下:
[0131]
以重量份数计,将1份甲基乙烯基硅油(运动粘度400cst)、1.5份芥酸酰胺、4份碳酸钙(粒径分布中位尺寸4.5um)、93.5份聚乳酸树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160~170℃挤出造粒得到备用。
[0132]
对比例4
[0133]
对比例4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为抗胶水反粘母料的制备组分比例不同,其余组分、制备方法和薄膜厚度均相同;
[0134]
具体地,对比例4的抗胶水反粘母料的制备组分如下:
[0135]
以重量份数计,将7份甲基乙烯基硅油(运动粘度400cst)、1.5份芥酸酰胺、4份碳酸钙(粒径分布中位尺寸4.5um)、87.5份聚乳酸树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160~170℃挤出造粒得到备用。
[0136]
对比例5
[0137]
对比例5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抗胶水反粘母料制备组分中的苯基硅油的运动粘度为1500cst(25℃),其余组分、制备方法和薄膜厚度均相同。
[013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或一些常用试剂,为本发明构思下的具体实施例或优选实施例,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及保护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外,若无特殊说明,所采用的原料可以为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或者由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得到。
[0139]
将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制备得到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进行如下测试,测试标准如下:
[0140]
(1)薄膜拉伸强度测试
[0141]
根据gb/t 1040.3进行薄膜拉伸强度测试。
[0142]
(2)润湿张力测试
[0143]
将膜卷放置4周,根据gb/t 14216-2008进行薄膜a面和c面的润湿张力测试。
[0144]
(3)180
°
剥离强度测试
[0145]
将普通压敏胶粘带贴在薄膜a面上,根据gb/t 2792进行180
°
剥离强度测试,并观察a面反粘情况。
[0146]
其中,上述a面为抗胶水反粘表层10所在的表面,c面为聚乳酸抗黏连层30所在的表面。
[0147]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148]
表1
[0149][0150]
表2
[0151][0152]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在保持良好的薄膜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引入抗胶水反粘母料后,a面的润湿张力下降,使a面的180
°
剥离强度下降明显,并且无胶水残留。同时a面与c面在4周的卷绕堆叠时,a面对c面的薄膜润湿张力下降影响较小,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此外,从对比例3至对比例5可以看出,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的添加比例和运动粘度的大小对薄膜抗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0153]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抗胶水反粘表层、聚乳酸树脂层、聚乳酸抗黏连层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015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胶水反粘表层和聚乳酸抗黏连层,以及位于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和所述聚乳酸抗黏连层之间的聚乳酸树脂层;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抗胶水反粘母料,且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抗粘结剂和爽滑剂;所述聚乳酸树脂层的原料为聚乳酸树脂;所述聚乳酸树脂抗黏连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功能母料,且所述功能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抗粘结剂和爽滑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树脂的左旋光学纯度≥97%,熔点为160~180℃,在190℃、2.16kg下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中的所述聚乳酸树脂与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的质量比为92~98:2~5;所述聚乳酸树脂抗黏连层中的所述聚乳酸树脂和所述功能母料的质量比为94~98:2~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包括聚乳酸树脂87~95份、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2~5份、抗粘结剂2~5份和爽滑剂1~3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乙基硅氧烷、甲基乙烯基硅油、环聚二甲基硅氧烷、苯基硅油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的运动粘度(25℃)范围为5~1200cst,相对分子质量700~3000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功能母料包括聚乳酸树脂80~96份、抗粘结剂2~10份和爽滑剂2~8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粘结剂为滑石粉、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中的一种,且颗粒分布中位尺寸为2~6u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爽滑剂为硅酮、乙撑双硬脂酰胺和油酸酰胺中的一种。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各层组分分别进行熔融、共挤获得未拉伸的铸片;将所述未拉伸的铸片进行双向拉伸,得到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所述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至少包括由抗胶水反粘表层、聚乳酸树脂层和聚乳酸抗黏连层依次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抗胶水反粘表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抗胶水反粘母料,且所述抗胶水反粘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抗粘结剂和爽滑剂;所述聚乳酸树脂层的原料为聚乳酸树脂;所述聚乳酸树脂抗黏连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功能母料,且所述功能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抗粘结剂和爽滑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包括抗胶水反粘表层和聚乳酸抗黏连层,以及位于抗胶水反粘表层和聚乳酸抗黏连层之间的聚乳酸树脂层;抗胶水反粘表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抗胶水反粘母料,且抗胶水反粘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抗粘结剂和爽滑剂;聚乳酸树脂层的原料为聚乳酸树脂;聚乳酸树脂抗黏连层的原料包含聚乳酸树脂和功能母料,且功能母料的组分包括聚乳酸树脂、抗粘结剂和爽滑剂。该薄膜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抗胶水反粘特性,省去涂布加工工序,适合于传统BOPP胶带涂布线使用,同时析出转移量少,特别适合用于双向聚乳酸压敏胶粘带的应用。胶粘带的应用。胶粘带的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

吴腾达 魏婕 李智尧 陈曦 郑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08:5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20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胶水   聚乳酸   所述   树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