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
按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及耳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目前按键领域的发展,人们对按键的美观度有进一步的追求;有的按键在底部增加按键光,但是透光按键在结构和工艺上都有许多难点,很难保证按键透光的亮度和透光的均匀性能够满足要求。
3.现有的键帽通常是采用
透明或半透明的硬胶壳体,并且采用在硬胶壳体下增加按压件以实现按键功能,其不能有效控制按键的透光程度,存在按键辨识度不高的问题,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按键以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满足市场使用发展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键及耳机,旨在提高按键的辨识度并能有效控制按键的透光程度。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键,其包括基壳和透明软胶套;
所述透明软胶套上设置有按键部,所述按键部包括遮光区和透光区;所述基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透明软胶套设置在所述基壳上,且所述按键部与所述通孔正对,以使得发光源的光线能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透光区透出。
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按键中,所述按键部凸起设置于所述透明软胶套的上表面。
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按键中,所述基壳边沿一周围设有朝远离所述透明软胶套方向延伸的底边沿,所述透明软胶套边沿一周围设置有套接沿;所述套接沿套设在所述底边沿上。
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按键中,所述底边沿的底部周沿设置有朝外凸设的限位凸肋,所述限位凸肋的上表面与所述套接沿的下底面抵接。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按键中,所述按键部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所述按键部之间的所述透明软胶套上凹设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贯穿所述透明软胶套;对应的,所述基壳凹设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嵌置于所述第二凹腔中。
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按键中,所述第一凹腔的边沿凹设有一凹槽。
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按键中,所述第二凹腔的底部贯穿有多个第一通孔。
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按键中,所述遮光区上设置有遮光层;或所述遮光区上设置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上设置有漆层。
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按键中,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按键部朝向所述基壳的一面上;或所述遮光层和所述漆层位于所述按键部朝向所述基壳的一面上。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耳机包括
上述的按键。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按键及耳机,通过在透明软胶套上设置有按键部,并且在基壳上开设有通孔,通过按键部的透光区与通孔正对,使得发光源的光线能穿过通孔和透光区透出;并且,按键部利用遮光区遮挡发光源发散出多余的光线,用户可以通过透光区直接辨认按键的标识;本技术的按键采用透明的透明软胶套增加了按键整体的辨识度,按键的形状、构造和视觉效果独特。
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的剖视图;
2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的分解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00、按键;10、基壳;11、通孔;12、底边沿;121、限位凸肋;13、第二凹腔;131、第一通孔;20、透明软胶套;21、按键部;211、遮光区;212、透光区;22、套接沿;23、第一凹腔;2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按键100,其包括基壳10和透明软胶套20;该透明软胶套20上设置有按键部21,该按键部21包括遮光区211和透光区212;该基壳10上开设有通孔11,该透明软胶套20设置在基壳10上,且该按键部21与通孔11正对,以使得发光源的光线能穿过通孔11和透光区212透出。在本实施例中,该透明软胶套20由透明软胶材料注塑得到,光线能透过该透明软胶套20向外界透出光线;该透光区212所显示的区域为某种图
案,如开关图案或蓝牙图案,对应按键100所实现的功能,增加按键100整体的辨识度;其次,该基壳10是由硬胶材料注塑结合在透明软胶套20上,使用者使用按键100时,向下按压透明软胶套20的按键部21,即可穿过基壳10的通孔按压连接耳机电路板的开关或蓝牙按钮,按键100构造简单。
2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键部21凸起设置于透明软胶套20的上表面,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按键100时可以通过触感确定按键部21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按键部21为圆形。
27.示例性的,该基壳10边沿一周围设有朝远离所述透明软胶套20方向延伸的底边沿12,该透明软胶套20边沿一周围设置有套接沿22;该套接沿22套设在底边沿12上,使得透明软胶套20完全套设在基壳10的外表面,防止外部液体或灰尘等穿过基壳10的通孔11落入到内部电路中,影响内部电路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底边沿12的底部周沿设置有朝外凸设的限位凸肋121,该限位凸肋121的上表面与套接沿22的下底面抵接,使得透明软胶套20与基壳10在平面上抵接,增强按键100的密闭性。
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部21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所述按键部21之间的所述透明软胶套20上凹设有第一凹腔23,所述第一凹腔23贯穿所述透明软胶套20;对应的,所述基壳10凹设有第二凹腔13,所述第一凹腔23嵌置于所述第二凹腔13中;在第一凹腔23与第二凹腔13围构凹腔中安装功能零部件,使得按键100能实现其它功能,如音量调节键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腔23的边沿凹设有一凹槽231,凹槽231符合人手指腹弧度,使用者可以通过凹槽231将功能零部件安装于第一凹腔23中,或便于拆除设置于第一凹腔23中的功能零部件;第二凹腔13的底部贯穿有多个第一通孔131,可以通过第一通孔131将功能零部件与内部电路连接,如将音量调节键于内部电路连接,实现调节耳机音量的功能。
2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遮光区211上设置有遮光层;或该遮光区211上设置有遮光层,该遮光层上设置有漆层,使得遮光区211能通过遮光层(或遮光层和漆层)实现遮挡发光源发散出多余的光线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该透光区212通过在透明软胶套20上镭射激光去除遮光层(或遮光层和漆层)得到。
30.其中,遮光层位于按键部21朝向所述基壳10的一面上;或所述遮光层和所述漆层位于所述按键部21朝向所述基壳10的一面上,在使用按键100时可以避免人手指腹会触碰到遮光层,防止遮光层或漆层长时间使用后磨损脱落,同时又能使得遮光区211具有遮挡光线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喷射于按键部21朝向所述基壳10的一面上;或所述漆层喷射于按键部21朝向所述基壳10的一面上,遮光层喷射于该漆层朝向所述基壳10的一面上;其中,该漆层包括有漆;该遮光层包括黑漆,深漆更有利于遮挡光线。
31.基于上述的按键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图中未示),该耳机包括上述的按键100,通过将按键100安装于耳机的内部电路上,人手按压按键100对应的功能键即可控制调节耳机的功能。
32.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按键100及耳机至少具有一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透明软胶套20上设置有按键部21,并且在基壳10上开设有通孔11,通过按键部21的透光区212与通孔11正对,使得发光源的光线能穿过通孔11和透光区212透出;并且,按键部21利用遮光区211遮挡发光源发散出多余的光线,用户可以通过透光区212直接辨认按键100的标识;本技术的按键100采用透明的透明软胶套20增加了按键100整体的辨识度,按键100的透光区212所
显示的区域为某种图案,即对应耳机所实现的功能图案,按键100的透明软胶套20与基壳10配合的形状、构造和实现的透光视觉效果独特。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壳和透明软胶套;所述透明软胶套上设置有按键部,所述按键部包括遮光区和透光区;所述基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透明软胶套设置在所述基壳上,且所述按键部与所述通孔正对,以使得发光源的光线能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透光区透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部凸起设置于所述透明软胶套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边沿一周围设有朝远离所述透明软胶套方向延伸的底边沿,所述透明软胶套边沿一周围设置有套接沿;所述套接沿套设在所述底边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边沿的底部周沿设置有朝外凸设的限位凸肋,所述限位凸肋的上表面与所述套接沿的下底面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部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所述按键部之间的所述透明软胶套上凹设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贯穿所述透明软胶套;对应的,所述基壳凹设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嵌置于所述第二凹腔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腔的边沿凹设有一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腔的底部贯穿有多个第一通孔。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区上设置有遮光层;或所述遮光区上设置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上设置有漆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按键部朝向所述基壳的一面上;或所述遮光层和所述漆层位于所述按键部朝向所述基壳的一面上。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按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键及耳机,其包括基壳和透明软胶套;所述透明软胶套上设置有按键部,所述按键部包括遮光区和透光区;所述基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透明软胶套设置在所述基壳上,且所述按键部与所述通孔正对,以使得发光源的光线能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透光区透出;并且,按键部利用遮光区遮挡发光源发散出多余的光线,用户可以通过透光区直接辨认按键的标识;本申请的按键采用透明的透明软胶套增加了按键整体的辨识度,按键的形状、构造和视觉效果独特。果独特。果独特。
技术研发人员:
彭久高 吴海全 曾炳严 师瑞文 张志军 张传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肇庆德庆冠旭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