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随着建筑工程日新月异的发展,模板支撑架的种类从最初的木竹架,转变到钢管架。在高层建筑和公共建筑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多种类、多型式的脚手架应运而生,诸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等等,这些新产品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并形成了有效的规范和标准。近年来轮扣式钢管支撑架因其运输、储存、搭设、拆除方便快捷等特点逐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使用,虽然广东等地区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标准,但是其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仍未系统形成。由于轮扣式钢管支撑架无规范标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施工没有依据的难题,汽研中心项目在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不断探索,通过工程实践,对轮扣式模板支撑体系技术积累了成功施工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部通过对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形成本工法,随着工法技术的逐渐成熟,该工法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工法特点
本工法对轮扣式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进行全面、具体的阐述,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安全可靠度高,施工便捷,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实施效果好。
轮扣式模板支撑体系是一种新型的便捷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它有点类似碗扣式又优于碗扣式,其主要特点是:
2.1具有高功效:构造简单、拆装简便、快速,完全避免了螺栓作业和零散扣件的丢损,接头拼装拆速度比常规块6-8倍以上,拼拆快速省力。 2.2具有承载力大:立杆连接是同轴心承插,节点在框架平面内,接头具有抗弯、抗剪、抗扭力学性能,结构稳定,承载力大。 2.3产品标准化包装,维修少、装卸快捷、运输方便、易存放。 2.4轮扣式使用寿命比扣件式高很多,一般可以用10年以上,由于抛弃了螺栓连接。构件经碰耐磕.就算锈蚀不影响拼拆使用。 2.5具有早拆功能:横杆可提前拆下周转,节省材料,节省木方,节省人工。真正做到节能环保,经济、实用。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工业、民用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
4.工艺原理
轮扣式脚手架是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直插式新型钢管脚手架,主要构件为立杆和横杆,盘扣节点结构合理,立杆轴向传力,使脚手架整体在三维空间结构强度高、整体稳定性好,并具有可靠的自锁功能,能有效提高脚手架的整体稳定强度和安全度,能更好的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5.1.1搭设施工工艺流程
架体基础处理→安放立杆底座→竖立杆、安放扫地杆→安装第一步横杆→安装上层立杆→安装横杆→重复下层安装工序→安装立杆顶部可调托座→设置竖向、水平剪刀撑→安装托梁(主龙骨)→安装次楞(次龙骨)→安装模板→支撑体系验收。 5.1.2拆除施工工艺流程
轮扣式模板支撑体系拆除施工工艺流程与搭设顺序逆方向。
5.2操作要点
5.2.1架体基础处理
1、模板支撑体系的地基与基础处理措施应满足设计计算要求,并应清除搭设场地杂物,确保排水畅通。当模板支架设在楼板、挑台等结构上部时,应对该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
2、一般架体基础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1)回填土应先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回填,回填土施工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并采用振动打夯机夯压密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回填土基础上应设置通长脚手板。现场支撑脚手架每跨底部必须设有明沟排水措施,排水沟的尺寸为200mm×200mm,间距5m,沟底向外3‰坡,并与外脚手架排水沟相连232,保证有水立即排出。
2)设置脚手板垫板,垫板要求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必须中心承载。木脚手板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中Ⅱ级材质的规定,两端各设10#镀锌铁丝两道,木脚手板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厚度不应小于
50mm,腐朽的脚手板不得使用。
3干衣柜)当模板支架设在混凝土结构上时可直接设置木垫板和钢底座。
5.2.2安放立杆底座
1、架体基础经验收合格后,按照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的要求在基础面上放线定位。
2、立杆底座可以采用规定或可调底座,可调底座的调节高度应≤200mm。
3、同一侧底座应在一条直线上,并保持底座在同一水平线上,少量高差可用可调底座调整。
5.2.3竖立杆、安放扫地杆
1、立杆应采用不同长度交错放置,底部扫地杆严禁拆除。
2、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在立柱底距地面350mm高处,沿纵横向水平方向设扫地杆。
5.2.4安装第一步横杆
1、底层纵横向横杆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350mm,严禁拆除。
2、第一步纵横向水平杆应拉线或用水准仪平,水平杆端部插头应紧贴立杆插入中,并安装牢固。
5.2.5安装上层立杆
按要求将上层立杆插入到下层立杆上,接立杆时必须用吊线坠或经纬仪检查其垂直度,防止立杆偏心受力。
5.2.6安装横杆
1、横杆水平杆端部插头插入立杆时应使叶片紧贴立管,并安装牢固。
2、施工中应及时检查水平杆的水平度,及时调整。
5.2.7安装立杆伯胺顶部可调托座
1、应采用与立杆直径配套的可调托座。
2、模板支撑架立杆顶层横杆至模板支撑点的高度不应大于650mm,丝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300mm,可调托撑插入立杆长度不应小于150mm,模板支撑架可调底座调节丝杆外露长度不宜大于200mm。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调节螺母啮合长度不得小于5扣。
3、可调顶托设在调节杆上部,可用于微调梁底下托梁标高以及大跨度粱底起拱度。
5.2.8设置竖向、水平剪刀撑
1、模板支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剪刀撑,采用扣件式钢管搭设剪刀撑:
1)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4.5m设置一道纵扫雪滚刷安装、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剪刀撑的宽度为4描图纸m~6m,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º~60º之间,底端与地面顶紧,并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拉杆或立杆扣接固定。剪刀撑的双向杆件应分开设置在立杆两侧,并保证与每步立杆扣接。
2)模板支撑体系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在底部扫地杆与顶端封顶杆有竖向剪刀撑的部位分别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每隔4.8m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2、现场施工时,应在架体周围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m~9m、竖向间距2m~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5.2.9安装托梁(主龙骨)
1、托梁(主龙骨)可采用工字钢、槽钢、钢管或方木。
2、托梁(主龙骨)应在托座中居中放置。
5.2.10安装梁(板)底小楞(次龙骨)
1、梁(板)底小楞(次龙骨)采用方木。
2、梁(板)底小楞(次龙骨)布置方向、间距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
5.2.11安装模板风叶
1、按设计间距要求整齐铺好方木,随即铺设梁底模,铺设时先与柱头对接好并钉牢,并用方木条作立档及立档支撑,用约30mm宽、15mm厚模板做压脚压紧侧模底部。之后吊直侧
模,用斜杆顶撑固定。当梁高超过750mm时,考虑到侧模斜撑的作用力减弱,需在梁高的中间增加φ14对拉螺杆。另外,当梁跨度大于4m时,跨中梁底处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为了保证梁不出现下沉变形等质量事故,在大梁底模中间加一排立杆与排架相连接。
2、安装完主、次龙骨后铺楼面模板,用长40mm铁钉钉牢,如果楼板宽度不合模板模数时,补板要求补在梁、柱边。板缝用胶带纸粘好。
3、模板第一排次楞木方需紧靠柱边模,模板与模板之间拼接缝小于2mm,否则用腻子封条。
4、根据板跨度大小,决定板模板起拱大小:<4m 开间不考虑起拱,4m≤L<6m起拱10mm,≥6m的起拱15mm。
5、板纵横格栅用压刨刨成同样规格,并拉通线平。特别是四周的格栅,弹线保持在同一标高上,板与格栅用50mm长钉子固定,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平。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
6、铺完楼面模板后,要对边梁模板加固。按照轴线控制好边模位置,用方木顶牢,禁止顶到外架钢管上。并拉通线检查是否平直。
5.2.12模板支撑体系验收
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
5.2.13模板支架拆除
1、拆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混凝土强度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