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的拼装,把施工现场大量高强度的作业移向现代化厂房,借助自动化流水线和智能装备进行现代化的生产,改善工人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构件生产精度,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湿作业建筑垃圾,大大提升绿施工水平。
注重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生产质量管理,就是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最终质量。对装配式建筑PC构件进行严格的生产质量管理,有利于建立健全其生产工艺标准,明确生产企业的生产责任,并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规范,保证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整个工艺流程始终处于受
控制的状态,从而能够保证生产的高效性、低能耗性,同时能够为建筑施工提供质地优良的装配式建筑PC构件,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以及施工的安全性。装配式建筑PC构件在生产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质量上的缺陷,如果不严格加强生产质量管理,有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盲目的追求生产速度以及生产量,而忽视对生产过程当中的质量管理,这将会对建筑施工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应用装配式建筑PC构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关注其生产质量是否过关合格。
2目前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高硅铝合金
佳迪达化工 本文以某构件厂为例进行分析,该工厂为四跨车间,其中两条自动化生产线,一条钢筋加工生产线和一条固定模台生产线,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均为综合生产线,可同时满足叠合楼板、夹心保温外墙和内墙板等多种平板类构件的生产制作。
但实际生产经验表明,各类平板类预制构件生产工艺和生产节拍差别较大。夹心保温外墙板是一种中间为XPS保温板两侧为混凝土结构的复合墙板,需要二次布料、构件厚、生产工艺复杂、养护时间长、生产节拍慢。叠合楼板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构件薄,养护时间短,生产节拍快。如使用综合生产线兼顾各类构件的生产制作,势必影响流水线的 流畅性和生产效率,同时造成部分生产设备的冗余和浪费。
由于叠合板和墙板等预制构件使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建议将两条综合生产线分别更改为叠合板专用生产线和墙板专用流水线,其余类型构件多为异型构件,可在固定模台区生产制作,从而提高产能、节省厂房空间和减少设备投入。
3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线工艺优化
3.1细化生产流程与质量标准
油泵法兰 对装配式建筑PC构件进行严格的生产质量管理,首先要对其质量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PC构件常见的质量缺陷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包括钢筋尺寸出现偏差、混凝土的强度不满足要求、以及预埋线出现尺寸偏差等等非常多的情况,这些都属于装配式建筑PC构件在生产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那么就要求生产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细化管理。比如说,对所有参与生产的职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且按部就班的分配工人,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工作。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要对每一位职工进行技能等级的考核,并且将考核成果直接与工人工资挂钩,这样一来就能够
使工人提升对于生产质量的重视程度,做这样的精细化作业有效的消除质量缺陷。除此以外,质量标准进行细化,也是加强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质量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作为生产依据,才能够真正使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生产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性质应用范围等等对其进行分类,分别制定质量检查流程表,在生产过程当中以及生产工作完成之后要严格执行质量指标,对各种构件成品进行严格细致的质量检查。
3.2叠合板生产线优化
原综合生产线共37个工位,养护窑仓位39个,构件养护时间为8h,则根据养护窑仓位计算流水线节拍为12.3min。目前叠合板生产工序中组模、布筋、预埋和布料工位工作量大,作业人员密集,存在工作瓶颈,同时养护窑仓位和堆垛机工作效率制约生产线节拍,故叠合板生产线优化思路如下。1)因叠合板构件只需静停即可拉毛,不需要高温预养护,故将预养护窑取消,叠合板构件不需要赶平工位,也将其取消,降低设备投入。2)叠合板构件不需要保温板铺设和二次预埋,将其取消,减短生产线长度。3)为解决组模、布筋、布料工位瓶颈,增加一条模台流转,由原来的3条变为4条模台并行,用于组模、布筋和预
埋。4)两个布料工位同时进行布料,提高布料效率。5)目前每层养护窑层高为1000mm,因叠合板厚度薄,可将养护窑单层仓位高度降低,模台与叠合板总高度为450mm以内,考虑到流转轮的尺寸,将养护窑层高降低至600mm即可满足叠合板生产需要,在养护窑总高度保持不变、保证行车可以通过的前提下,可将养护窑下沉2层,养护窑层数可由原来的7层增加为14层。6)根据设备厂家所提供参数,抓模式堆垛机相比托举式堆垛机工作效率可提高1倍以上,故将原方案中托举式堆垛机更改为抓模式堆垛机。7)原方案拆模工位在生产叠合板时较为富裕,在此基础上增加2个工位即可实现拆模效率翻倍。通过上述优化,养护窑有效仓位由原来的39个增加为81个;组模、布筋和预埋工位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0个;原综合生产线生产叠合板时布料工位只用到1台,现2台同时使用;堆垛机更改为抓模式后效率将提升一倍以上;通过对以上工位和设备的优化调整,生产节拍可由原来的12.3min缩短至6.2min,同时生产线长度由179.6m减少为139.3m,缩短40.3m,有效节省车间面积。
3.3墙板生产线优化
试衣 墙板分为三明治夹心外墙和内墙板,青岛地区三明治夹心外墙较多,内墙板很少,所
以墙板生产线将以生产三明治夹心外墙为主,兼顾内墙板生产。墙板生产工艺复杂,节拍慢,需要至少3次抹光收面,且间隔时间长,总时间至少2h,墙板生产线设计的生产节拍为15min,则抹光工序至少需要8个工位,原方案只有2个工位,严重不足;原工艺规划方案为使用预养护窑养护后进行收面,但混凝土状态很难控制;此外,养护窑仓位和堆垛机效率也制约生产线节拍,故墙板生产线优化思路如下。1)因墙板厚度大,养护窑层高1000mm保持不变,在保持总高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养护窑下沉的方式增加养护窑层数。2)原方案预养护窑作用是加快构件初凝,故只有加热功能,没有加湿功能,可以对预养护窑增加加湿功能,改进后,6个预养护窑工位可作为养护窑使用。3)墙板生产线如增加抹光工位将增加厂房长度,投入较大。现考虑将预养护窑高度由原来的1.4m增加至2m,人员可以进入预养护窑进行抹面处理,增加抹面工位。4)夹心保温外墙中的内叶板钢筋不便绑扎,影响生产节拍,为加快钢筋绑扎,可在预养护窑上制作钢构平台,充分利用生产线的上部空间,将内叶板模具和钢筋提前在钢构平台上绑扎。通过上述优化,养护窑由原来的39个有效仓位(共42个仓位,其中3个为通道)增加为53个有效仓位;在预养护窑上部的钢构平台上提前进行布模和钢筋绑扎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抹光工位由原来的2个工位增加为8工位,通过对以上工位和设备的优化调整,根据实际生产经验,生产节拍可由原来的15min缩短至11min左右,生产效率提高26.6%。
结论
以上对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质量管理的主要注意要点进行了分析,总之,在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过程当中,要严格完善质量标准,落实质量管控措施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加强对生产职工的培训,从各个方面保障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韩楠.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质量监管对策与建议[J].住宅科技,2019(11).
[2]宋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质量控制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13-15.
[3]张大治.徐明高速公路装配式管型涵洞预制构件质量控制要点[J].建材世界,2019(05).
[4]季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质量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20).
y字裤>背光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