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输变电设备智能运维建设方案

阅读: 评论:0

电网输变电设备智能运维建设方案
2019.10
一、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1)输变电设备专业管理方面
一是传统运检模式难以适应电网发展及体制变革要求。虽然智能技术和装备发展迅速,但是其在XX电网推广应用程度还不够高,现场设备巡视、状态监测、数据抄录及分析工作仍然主要以人工为主,信息获取方式传统,来源单一,管理机制尚待完善,精益化管理要求难以落实,运维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电网不断提升的安全需求与专业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专业管理和运检人员严重不足,XX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而人员没有同步增加,导致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试验检测等工作压力剧增,且智能化自动化运维技术应用极少,员工运维检修、施工试验的整体水平提升缓慢;与此同时,电网本质安全的要求不断提提升,引起大面积停电的因素长期存在,电网不断提升的安全需求与专业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坡度板
手持gps怎么量测鼓芯(2)设备本质安全方面
一是设备管控不到位。设备及其状态检测体系选型设计不合理,部分典设不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建设标准偏低,设备到场、安装、调试、投运、检修等关键环节质量把控不严,在线监测产品应用层面较浅,设备全流程管控未有效开展。
二是部分设备运维检修不到位。受人员数量少、装备不齐全等因素影响,部分电网设备未修、失修情况长期存在,部分检修试验项目未按规程开展。部分区域设备状态检测手段较为单一,现有在线监测装置不足且稳定性差,无法有效掌握设备状态。
(3)智能运检技术方面
造纸废水处理工艺一是信息化手段不足、实用化水平不高。现有运检新技术未能充分发挥优势和效能,生产现场的可视化、互动化水平有限,限制了对生产现场的远程管控和技术支持能力,各类状态感知终端等难以实现数据实时自动上传生产管理系统等系统平台,难以在生产现场实时查询各系统数据,制约了生产现场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同时,输变电专业信息化系统未开展顶层设计,现有的生产管理系统各模块功能不完善,管理功能缺失,各变电站状态感知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实用的输变电设备智能精益化管控平台。时效处理设备
二是输变电设备监测体系尚不完善。已安装的少许设备,时间不长、普及率较低、维护工难度大、使用效果无法体现;输变电设备监测手段缺乏,设备的各重要状态参量在线监测技术仍未实现全面突破;设备与传感器集成度不高,建设改造难度大;技术规范不完善,未能有效对装置质量、安装规范性、运行可靠性开展验收和评估等问题,在线监测系统实用化和运维水平亟待提升,导致现有带电检测和监测技术手段单一,配置标准不足,应用率低,难以及时发现缺陷,难以满足现场应用要求。
四是现有状态检测手段不足。随着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发展,国网南网已应用了大量的状态检测手段,XX电网只开展了少量设备在线监测、带电检测工作,检测项目也主要集中在红外检测、油气检测,检测设备主要为变压器、GIS,远远无法代替传统的定期停电试验,特别是对近年来通过少量的在线监测、带电检测发现潜伏性缺陷的能力严重不足,设备故障时有发生,运检人员疲于事后应对。
五是移动终端、无人机、巡检机器人的应用还需进一步普及。现场设备巡视、红外测温、数据抄录及分析工作仍然主要通过人工巡视及抄录,人员的精力主要用在数据采集上,反而弱化了数据分析。据不完全统计,现场人员每月常规花费在数据抄录、数据统计上的时
间约为165小时。因此急需投入移动终端、无人机、巡检机器人用以代替人工巡检勘察,提高巡检效率。
六是“大云物移”技术尚未开展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尚未开展。XX电网的无纸化办公、移动作业、物联网建设、大数据分析应用及云计算仍处于起步阶段,体系架构尚不完善状态感知体系缺失、智能分析手段薄弱,运检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甲烷制氢

本文发布于:2023-07-20 17:5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847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设备   检测   状态   数据   电网   现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