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顶尖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团农路建设工程 (康阳大道至二线海塘)
管
道
沟
槽
土
方
开
挖
钢
板
桩
支
护
施
工
专
项
方
案
浙江诚通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2018年3月10日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团农路建设工程(康阳大道至二线海塘)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团农路是杭州湾上虞滨海新城的一条南北向城市次干道,团农路贯穿整个滨海新城,南起康阳大道,北至二线海塘现状桥梁,全长3.2KM。道路分上下两幅,分别为堤顶路和堤底路,堤顶路为慢行系统,主要为自行车骑行,堤底路为机动车道,单侧(东侧)布置人行道。道路全线线型为直线,
桥梁设计:全线共4座桥梁:在K0+456位置的堤顶路设置实腹式半圆拱桥rj45防水接头一座;在K0+456.5位置的堤底路设置5×13.0m预应力梁桥一座。
道路设计:道路宽度24m,断面布置为5m堤顶路(慢行系统)+0.5m土路肩+7m绿化护坡+9m堤底路机动车道+2.5m人行道。
排水设计:管材及接口: d300~d1200,雨水管均采用HDPE缠绕B型结构壁管,管道接口采用电熔接口,管道环刚度≥8KN/m²。管道覆土及基础:槽底至管顶以上50cm原土回填,HDBE管管道胸腔采用中砂回填,两侧压实不低于90%。HDBE管基础采用砂基础。当管道位于车行道下管顶覆土不足0.7m和人行道、绿化带下管顶覆土不足0.6m时采用C20混凝土方包加固。
建设单位:绍兴市上虞杭州湾滨海新城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核工业金华工程勘察院
设计单位: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浙江华康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浙江诚通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合同造价:4574.7727万元
合同工期:300日历天
质量目标:合格
(一)建设地点、自然环境及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土层自上而下主要为:第(1-0)层为杂填土,层厚1~1.4m,结构较松散,均匀性差,第(1-1)层为素填土,层厚1.1~5m,结构较松散,均匀性差,第(1-2)层为冲填土,层厚1~5.3m,压缩性较高,第(2-1)层为粘质粉土,厚度2.6~8.3m,中压缩性,土质较均匀,是较好的路基持力层,第(2-2)层为砂质粉土,厚度3.7~8.4m,属中(稍偏低)压缩性土,是较好的路基持力层。设计提底路为新建道路,路基土层1-1,2-1,1-2冲填土压缩性较高,且层厚较厚,容易产生沉降,需进行强夯处理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该场地浅部地下水埋藏较浅,钻孔内地下水稳定水位在0.30m~5.80m之间,其标高在2.5m~5.42m之间,地下水位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水位变化幅度一般在不大于3.0m。
二、编制依据
2.1《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团农路建设工程(康阳大道至二线海塘)施工图设
计》
2.2《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团农路建设工程(康阳大道至二线海塘)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09-03-027)
2.3《施工组织设计》
2.4主要的法律、法规
序号 | 光栅单元 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名称 | 文号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令第70 号 |
2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国务院令第253 号 |
3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 国务院令第279 号 |
4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国务院令第393 号 |
5 |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 国务院令第397 号 |
6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 国务院令第493 号 |
7 |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 建设部令第13 号 |
| | |
2.5、主要国家标准、规范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1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 假山的堆叠GB50497-2009 |
2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50010-2010 |
3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2-2015 |
4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4-2015 | 铜工艺
5 |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 2013 年版 |
6 |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规范》 | GB50108-2008 |
7 |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 GB 50208-2011 |
| | |
2.6主要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1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JGJ120-2012 |
2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JGJ94-2008 |
3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JGJ46-2005 |
| | |
2.7地方标准及相关文件
次氧化锌序号 | 标准名称 | 编号 |
1 | 浙江省《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 DB33/T1096-2014 |
2 | 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DB33/1001-2003 |
4 | 《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DBJ08-236-2006 |
| | |
三、编制目的及支护、支撑结构选型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范围的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砂质粉土,地质条件差,同时管道基坑深度较大。管道开挖及检查井基槽深度约在3.00米至4.5米之间,为顺利完成管道施工,特编制此专项施工方案。
四、沟槽及检查井基坑支护
管位布置图
钢板打设平面布置图
结合施工现状及施工规范要求,管道沟槽支护采用钢板桩支护施工,钢板桩支护主要用于检查井施工砌筑安装段基坑围护及管道焊接接口施工处基坑围护。均采用6米槽钢支护,槽钢中心间距约0.5米。
钢板桩布置数量:1、在检查井基坑两侧各打设15根槽钢钢板桩。2、在管道焊接接口段两侧各打设10根槽钢钢板桩。
本工程主管道线长约3100m,检查井约97只,采用分段施工。支护采用6m长槽钢钢板桩支护,槽钢打入基坑底以下约2.0米,采用平行组织流水作业。钢板桩支护段打拔采用挖掘机打设,每个作业面挖掘机2台。
1、钢板桩施工的一般要求
(1)板桩的设置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基础施工,即在基础最突出的边缘外留有施工作业面。
(2)基坑护壁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以便标准板桩的利用和支撑设置,各周边尺寸尽量符合板桩模数。
(3)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吊运、管道安装等施工作业中,严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在支撑上搁置重物。
2、板桩施工的顺序
板桩准备→板桩打设→偏差纠正→拔桩。
3、板桩的检验、吊装、堆放
(1)板桩的检验
对板桩,一般有材质检验和外观检验,以便对不合要求的板桩进行矫正,以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困难。
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头矩形比、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