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讯礼仪

阅读: 评论:0

声音定位系统
课  题
§8-3通讯礼仪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具
授课班级
2012级1班
2012级2班
授课日期
(12)月(7)日周(五)第(1、2)节
(12)月(7)日周(五)第(3、4)节
1.了解电话礼仪、传真礼仪
2.理解与掌握电话礼仪、传真基本礼仪规范、提高商务通讯礼仪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
3.思想教育:认识商务通讯礼仪对职场形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电话与手机基本礼仪规范
教学难点
电话与手机基本礼仪规范
  手机礼仪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无论是在社交场所还是工作场合放肆地使用手机,已经成为礼仪的最大威胁之一,手机礼仪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外,如澳大利亚电讯的各营业厅就采取了向顾客提供“手机礼节”宣传册的方式,宣传手机礼仪。所以,学习电子通讯礼仪是很有必要的。
教  学  过  程
作业点评
提出疑问:在所以场合中都能用手机吗?
          不同场合手机应该如何使用?
教  学  内  容
备注
§8-3通讯礼仪
一、必须遵守的礼仪
    1.要选择对方方便的时间
(1)不要在他人的休息时间内打电话,每天上午7点之前、晚上10点之后、午休和用餐时间都不宜打电话。
(2)打电话前要搞清地区时差以及各国工作时间的差异,不要在休息日打电话谈生意,以免影响他人休息。即使客户已将家中的电话号码告诉你,也尽量不要往家中打电话。
(3)打公务电话,不要占用他人的私人时间,尤其是节假日时间。
(4)非公务电话应避免在对方的通话高峰和业务繁忙的时间段内拨打。
2.声音和语言礼仪——先说“你好”
3.前应做哪些准备?
在打电话之前,要将所讲事情的要点写在纸上,准备好相关资料,避免在打电话时有所遗忘。为了告知自己忘记说的事情,又重新打电话给对方,会多次打断对方的工作,给对方带来麻烦。
4.时的礼仪
(1)要长话短说 ——“三分钟原则”
    打电话时,拨打者应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每次通话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内,尽量不要超过这个限定。对通话时间的基本要求是:以短为佳,宁短勿长,不是十分重要、紧急、烦琐的事务一般不宜通话时间过长。
    (2)规范内容
a.通话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最好把对方的姓名、电话号码、通话要点等内容列出一张清单。这样可以避免在谈话时出现缺少条理、现说现想的问题。
b. 内容简明扼要。电话接通后,除了首先问候对方外,别忘记自报单位、职务和姓名。请人转接电话,要向对方致谢。电话中讲话一定要务实,最忌讳吞吞吐吐、含糊不清。寒暄后,就应直奔主题。
c.适可而止。要说的话已说完,就应果断终止通话,不要话已讲完,仍然反复铺陈、絮叨。那样的话,会让对方觉得你做事拖拉,缺少素养。
(3)注意举止
a. 打电话时,不要把电话夹在脖子上,也不要趴着、仰着、坐在桌角上,更不要把双腿高架在桌子上。
b.不要以笔代手去拨号。糖果制造
c.话筒与嘴的距离保持在3厘米左右,嘴不要贴在话筒上。
d.挂电话时应轻放话筒,不要用力一摔,这样很可能会引起对方不快。
e.不要骂骂咧咧,更不要采用粗暴的举动拿电话撒气。
(4)谁先挂电话?
    a.地位高者先挂
b.先打先挂
c.被求者先挂
二、接听电话礼仪
1.接听电话最重要的是注意三点
一是要及时接听,铃响不要超过三声;
废盐酸回收二是要有礼貌,要自报家门,并向对方问候;
三是要有耐心,对打错电话者不要训斥
2.接听电话时还有以下一些方面的礼仪需要注意。
(1)注意语调
用清晰而愉快的语调接电话,能显示出说话人的职业风度和可亲的性格。虽然对方无法看到你的面容,但你的喜悦或烦躁仍会通过语调流露出来。打电话时语调应平稳柔和,这时如能面带微笑地与对方交谈,可使你的声音听起来更为友好热情。千万不要边打电话边嚼口香糖或吃东西。
(2)分清主次
接听电话时不要与其他人交谈,也不能边听电话边看文件、电视,甚至是吃东西。
在会晤重要客人或举行会议期间有人打来电话,可向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并承诺稍后联系。
接听电话时,千万不要不理睬另一个打进来的电话。可向正在通话的一方说明原因,要其稍候片刻,然后立即去接另一个电话。待接通之后,先请对方稍候,或过一会儿再打进来,随后再继续刚才正在接听的电话。
(3)及时回复
  在商业投诉中,投诉不能及时回电话是最为常见的。为了不丧失每一次商务机会,有的公司甚至作出对须在一小时之内答复的规定。一般应在24小时之内对给予答复,如果回电话时恰遇对方不在,也要留言,表明你已经回过电话了。如果自己确实无法亲自回电,应托付他人代办。
  3.代接电话
(1)代接电话要细心
在工作场合接听来电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接听电话的人不在,自己成为代接者。代接、代转电话时,要注意以礼相待、尊重隐私、传达及时等问题。
  代接电话时,首先要告诉打来电话的人,他要的人不在,然后才可以问他是何人,所为何事,这个顺序绝对不能颠倒。
(2)尊重隐私
  代接电话时,不要询问对方与所之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对方要的人离自己较远,不要大声召唤。别人通话时,不要旁听,不要插嘴。当对方希望转达某事给某人时,千万不要把此事随意扩散。
  (3)记忆准确
  对方要的人不在时,应向其说明,询问对方是否需要代为转达。如对方有此请求时,应照办。对方要求转达的具体内容,最好认真做好笔录。对方讲完后,应重复验证一遍,以免误事。记录的电话内容包括通话者单位、姓名、通话时间、通话要点、是否要求回电话以及回电话的时间等等。
三、拨打手机礼仪
随时的沟通,随时的礼仪
使用手机时,更应讲究礼仪。
1.别把手机当饰物
  携带移动通信工具,应将其放在适当的位置,总的原则是既要方便使用,又要合乎礼仪。
2.手机放置的常规位置
(1)可以放在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内。
(2)可以放在上衣口袋内,尤其是上衣内袋中,但注意不要影响衣服的整体外观。
(3)不要在不使用时将其握在手里,或是将其挂在上衣口袋外面。
3. 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时,注意不要给他人带来“听觉污染。”
(1)不要在公共场合,尤其是楼梯、电梯、路口、人行道等人来人往处旁若无人地大声讲话。
  (2)在开会、会见等聚会场合,不能当众使用手机,以免给别人留下用心不专、不懂礼貌的坏印象。
4.使用手机的安全问题
使用手机时,会产生电磁波,在某些地方必须牢记安全准则。
(1)开车时,不要使用手机通话或查看信息。
(2)不要在加油站、面粉厂、油库等处使用手机,免得手机所发出的电磁波引起火灾、爆炸。
(3)不要在病房内使用手机,以免手机信号干扰医疗仪器的正常运行,或者影响病人休息。
(4)不要在飞机飞行期间使用手机,以免给航班带来危险。
  (5)最好不要在手机中谈论商业秘密或国家安全事项等机密事件,因为手机容易出现信息外漏,产生不良后果。
5.何时应关闭手机?
在要求“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如音乐厅、美术馆、影剧院等处参观展览或观看演出时等,应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设置为静音状态。
双片糊箱机四、收发传真的礼仪
1.传真的完整性
在发送传真时,应检查是否注明了本公司的名称、发送人姓名、发送时间以及自己的联络电话。同样地,应为对方写明收传真人的姓名、所在公司、部门等信息。所有的注释均应写在传真内容的上方,可以参考以下规范格式。
2.传真的清晰度
发送传真时应尽量使用清晰的原件,避免发送后出现内容看不清楚的情况。
3.传真内容的限制
传真一般不适用于页数较多的文件,成本较高,且占用传真机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其他工作人员的使用。
4.传真的使用时间
如果没有得到对方的允许,不要将发送时间设定在下班后,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5.关于回复问题
如果传真机设定在自动接受的状态,发送方应尽快通过其他方式与收件人取得联系,确认其是否收到传真。收到传真的一方也应给予及时回复,避免因任何的疏漏造成传真丢失。在重要的商务沟通中,任何信息丢失都可能造成时间的延误甚至影响到合作业务的成败,这样的细节不可轻视。
结合实例讲解
问题:你平时是否规范地使用手机?
1、打电话礼仪
2、接电话礼仪
曲柄销3、手机使用礼仪
布置作业
麻将纸牌P235题3
§8-3通讯礼仪
、必须遵守的礼仪                              三、拨打手机礼仪
1.要选择对方方便的时间                                1.别把手机当饰物
2.声音和语言礼仪——先说“你好”                      2.手机放置的常规位置
3.前应做哪些准备?                            3.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
4.时的礼仪                                    4.使用手机的安全问题         
5.何时应关闭手机?
二、接听电话礼仪                                    四、传真礼仪 
1.接听电话最重要的是注意三点                          1.传真的完整性         
2.接听电话时还有以下一些方面的礼仪需要注意。          2.传真的清晰度             
  3.代接电话                                            3.传真内容的限制   
4.传真的使用时间
5.关于回复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7-16 16:1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793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手机   电话   礼仪   对方   传真   使用   时间   通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