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IPR(P3):表示生产井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即流入动态曲线
2、采油指数(P3):它是反映有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数值上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产量。
3、滑脱现象(P18):气液两相管流中,由于气液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淌的现象,称为滑脱现象。 4、泵效(P96):指油井的实际产液量Q一般小于泵的理论排量Qt,二者比值为泵效。
5、机械采油(人工举升P43):当油层能量不足时,人为地利用机械设备给井内液体补充能量地点法。 6、有杆泵(P68):一般是指利用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所驱动地柱塞式抽油泵。
7、充满系数:泵的充满系数指泵在工作过程中被液体充满的程度。
8、吸水指数(P181):表示注水井在单位井底压差下地日注水量,表征油层吸水能力的大小。
比吸水指数(米吸水指数):单位油层厚度的吸水指数。
9、视吸水指数(P181):日注水量与井口压力的比值。油管注水,井口取套压,油套环空注水,井口取油压。 10、相对吸水量(P181):小层吸水量与全井吸水量的比值。
11、(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P220):指支撑剂在储层闭合压力作用下通过或输送储层流体的能力,支撑裂缝渗透率Kf*裂缝宽度Wf
12、增产倍比(P236/P281):指相同生产条件下压裂后与压裂前的日产水平或采油指数之比。
13、酸液有效作用距离(P276):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4、基质酸化(P258):是在低于地层破裂压力条件下将配方酸液注入储层孔隙(晶间、孔穴或微裂缝)
二、填空题
1、油井生产的三个子系统:从油藏到井底流淌的油层中渗流;从井底到井口的井筒中流淌;从井口到计量站分离器流淌的 在地面管线中的水平或倾斜管流 。(P1)
2、通过油井从油层中开采原油的方法按油层能量是否充足,分为自喷和机械采油两大类;人工举升方法按其人工补充能量的方式分为 气举 和 深井泵抽油 两大类。(P43)
3、节点能够分为一般节点和 函数节点 (或)。(P43)
4 、气举按注气方式可分为 连续气举 和 间歇气举 两大类,常用的单管气举管柱结构要紧有 开式 、 半闭式 、 闭式 ,三种。(P50)
5、典型的有杆泵抽油装置要紧由 抽油机 、 抽油泵 、 抽油杆柱 三部分组成。(68)
6、依照结构形式,不同游梁式抽油机分为 常规型 、 异相型 、 前置型、
异型 等类型,其中 常规性 和 前置型 是游梁式抽油机的两种基本形式。(P68)
7、无杆泵的要紧类型有 潜油电泵 、 螺杆泵 、 水力活塞泵 、 水力射流泵 。
8、水力活塞泵的安装方式可分为 固定插入式 、 套管固定式 、 平行自由式 和 套管自由式 。(P148)
9水质的要紧操纵指标按油层渗透率大小分为高中低三类,要紧是操纵 悬浮物颗粒直径 、 悬浮固体含量 、 含油量 、 平均腐蚀率 、 SRB 、 铁细菌 、腐生菌 、 点腐蚀 8项指标。(P169)
10、作为注水用的水源要紧有 地下水 、 地表水 、 含油污水 、 海水 (P171)
11、水处理的措施要紧有 沉淀 、 过滤 、 杀菌 、 脱气 、 除油 、 曝晒 六项。
12、注入系统的组成要紧包括 注水站 、 配水间 、 注水井 、 相连管网 。(P178
13、阻碍酸岩反应速度的要紧因素有 温度 、 酸液浓度 、 岩石类型 、 同离子效应 、 酸液类型 、 酸——岩系统的面容比 、 酸液流速及压力 。(P273)
三、推断题
1、射流泵没有运动部件,适合处理腐蚀和含砂流体。P155 (T )
2、关于干渗透地层或存在裂缝带,地层破裂时井底压力并不是明显的峰201T
3、压裂浮现垂直裂缝时最小主应力方向为水平方向;浮现水平裂缝时最小主应力方向为垂直方向。P206 (T )
4、PKN模型垂直剖面为椭圆形,相比CGD模型,其裂缝长而窄。(T )
hmm事件
5、嘴流是油井生产流淌的基本流淌过程之一。P1 (T )
6、多层油藏有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是各层流入动态曲线的线性叠加。P12(T )
7、滑脱现象是由于两相物性差异所致。P18 (T )
8、“三抽”是指抽油机、抽油泵和抽油杆。P65 (T )
9、杆式泵与管式泵相比更适合用于产量较低的深井。P73 (T )
10、三向主应力状态下,垂直主应力最小时产生水平裂缝。P206 (T )
11、压裂液注入时期为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P208 (T )
12、压裂液的滤失系数可分为静态滤失系数和动态滤失(P216调和平均法)T
13、注水指示曲线右移说明地层吸水能力变弱。(反)P188 ( F )
15、动、静液面之差即为生产压差。(T )
16、下冲程过程中,液柱载荷作用在抽油杆上。(T )
17、随流压下降含水率下降,说明油层静压大于水层静压。(T)
四、简答题
1、垂直管气液两相流流型有哪些?每类流型有什么特点?(注意是五种流型
图哈,可参照课件,先画出示意图再做阐述)P20
1)泡状流:气体为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要紧阻碍混合物密度,
对摩阻阻碍不大,滑脱现象比较严峻。
2)段塞流:气体段塞形象炮弹,其中携有液体颗粒。气液两相间的相对运动较泡流小,滑脱也小。举升效率最高
3)过渡流:混杂的、振荡式的液体运动,液相从连续相过度到分散相,气相从分散相过渡到连续相,气体连续向上流淌并举升液体。
led日光灯灯座
saba-0184)环雾流:当含气率更大时,气弹汇合成气柱在观众流淌,通常总有点液体被夹带,以小液滴形式分布在气柱中。液体沿着管壁成为一个流淌的液环,管壁上有一层液膜。
5)纯液流:管内流淌的是均质液体,流体密度最大,压力梯度最大,力分布曲线为直线。
2、简述节点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小标题即可)P44
1)建立油井模型并设置节点2)解节点的抉择
3)计算解节点上游的供液特征4)计算解节点下游的排液特征
5)确定生产协调点6)进行动态拟合7)程序应用
3、试比较常规型抽油机、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前置型抽油机各自的结构点。
1)常规型抽油机:支架位于游梁的中部,驴头和曲柄连杆分别位于游梁的两端,曲柄轴中心基本位于游梁尾轴承的正下方,上下冲程运行时刻相等。
2)异相型抽油机:曲柄轴中心与游梁尾轴承存在一定的水平距离;曲柄平衡重臂中心线与曲柄中心线存在偏移角。使得上冲程的曲柄转角明显大于下冲程,从而降低了上冲程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和动载荷,达到减小抽油机载荷、延长抽油杆寿命和节能的目的。
门窗幕墙胶条3)前置型抽油机:支架位于游梁的一端,驴头和曲柄连杆同位于另一端,在相同曲柄半径下,前置
型的冲程长度明显大于常规型,抽油机的规格尺寸较常规型小巧。T上冲>T下冲,从而降低了上冲程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和动载荷。(P68)
4、简述抽油泵的工作原理。(从上、下冲程的工作过程作答)P71
1)上冲程(吸液进泵)
抽油杆柱带动柱塞向上运动,游动阀关闭(井口排液),泵内压力下降,固定阀打开(泵内吸液)。吸入条件:泵内压力低于沉没压力。控油杆加载伸长,油管柱卸载缩短。
2)下冲程(排液出泵)
抽油杆柱带动柱塞向下运动,泵内压力升高,固定阀关闭(停止吸液),游动阀打开,柱塞下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面,排除液体。排液条件:泵内压力高于诸塞以上的液柱压力。油管柱卸载缩短,抽油杆卸载缩短。
5、试分析阻碍泵效的因素有哪些?P96
1)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变形对柱塞冲程Sp的阻碍。
2)气体和泵充不满的阻碍
3)漏失的阻碍
4)经地面脱气和冷却后液体体积收缩的阻碍
6、简述提高泵效的措施有哪些。(可依照小标题做适当阐述)P101
1)使用油管锚减少冲程损失2)抉择合理的下泵深度
3)抉择合理的泵径4)适当加深沉没深度
5)选用大冲程6)减小防冲距7)安装气锚,减小进泵气量
7、试阐述“气体和充不满”时对示功图的阻碍(加图说明)P111
1)气体对示功图的阻碍
①上冲程:泵内压力因气体的膨胀而不能很快降低,固定阀打开滞后,加载变缓
②下冲程:游动阀打开滞后,卸载变缓,泵的余隙越大,进入泵内的气量越多,DD’线越长,“刀把”越明显远程调压阀
2)充不满(供液不足)对示功图的阻碍
下冲程:悬点载荷不能急忙减小,只有当柱塞接触到液面时,才会迅速卸载,卸载线较气体阻碍的卸载线陡而直。
8、试将潜油电泵和螺杆泵作比较P125
1)潜油电泵
全称电动潜油离心泵,简称电泵或电潜泵。特点:排液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非自喷高产井、高含水井和海上油田。系统组成:电动机、爱护器、气液分离器、多级离心泵及其他附属部件。核心组成为井下多级离心泵。
工作原理:叶轮旋转后离心力的作用使叶轮流道中的液体增压和加速,从叶轮流道出口排出,叶轮旋转机械能转变为流体的压能和动能。流体进入下一级叶轮,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后来一级叶轮。
2)螺杆泵
特点:无阀、运动件少、流道简单、过流面积大、油流扰动小、抗磨蚀及容积效率高。适用于开采高粘度、高含砂和含气量较大的原油及稠油出砂冷采、聚合物驱油的油田。系统组成:电动机、爱护器、螺杆泵。
工作原理:当螺杆在衬套内偏心旋转时,形成一系列密封腔,流体就是通过密封腔从泵吸入口到排出口。当泵吸入端第一个密封腔的容积增大时,压力下降,流体进入那个腔室,随着螺杆转动,那个腔室开始封闭,并向排出口移动,流体通过密封腔压力不断上升。
3)水力活塞泵
要紧组成:地面动力液罐、三柱塞泵、操纵管汇、井口操纵阀、井下泵。
与潜油泵的区别:铌高
①传输和连接装置不同,潜油电泵是电力传输,水力活塞泵是液压传动
②核心部件和机理不同,水力活塞是三柱塞泵,潜油电泵是离心泵
9、水源的抉择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171
1)有充足的水量,且供水量稳定2)有良好的水质,且水处理工艺相对简单或水处理经济技术可行3)含油污水优先,以减少环境污染
4)考虑水的二次或多次利用,减少资源白费
10、试阐述各类注水指示曲线的形态和特征。(结合图形描述)P187
①直线递增式:反映油层的吸水规律
②垂直式:油层渗透性极差,测试故障,水嘴堵死
③递减式:不正常曲线,仪表、设备有问题
④曲折式:仪器设备有问题
⑤上翘式:仪表、操作、设备、油层性质有关,油层条件差,连续性不好
⑥折线式:新油层开始吸水,油层产生微小裂缝
11、是结合注水指示曲线分析油层吸水能力的变化。P188
①指示曲线右移,斜率变小:吸水指数变大,吸水能力变好
②指示曲线左移,斜率变大:吸水指数变小,吸水能力变差
③指示曲线平行上移,斜率不变:吸水能力不变,油层压力升高
④指示曲线平行下移,斜率不变:吸水能力不变,油层压力下降
12、水力压裂的增产增注机理有哪些?P201
1)沟通非均质性构造油气储集区,扩大供油面积
2)将原来的径向流改变为线性流和拟径向流,从而改善近井地带的油气渗流条件3)解除近井地带污染
13、简述压裂液必须满足哪些性能。(答上小标题后的内容)P209
1)粘度高。能有效地悬浮和输送支撑剂到裂缝深部(悬砂能力强)
2)配伍性好。不与地层岩石和地下流体反应
3)滤失少。取决于它地粘度和造壁性
4)摩阻低。摩阻越小,用于造缝的有效功率越大
5)低残渣、易返排。能降低对生产层的污染和对填砂裂缝渗透率的阻碍6)热稳定性和抗剪切稳定性好
7)经济有效性
14、简述控缝高技术的原理。P243
在前置液中加入上浮式或下沉式导向剂,通过前置液将其带入裂缝,浮式导向剂和沉式导向剂分别上浮和下沉聚拢在人工裂缝顶部和底部,形成压实的低渗透人工隔层,阻止裂缝中压力向上或向下传播,达到控缝高的目的。15、对比阐述酸化和水力压裂增产基本原理的异同点。P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