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
1.钻井:不断破碎井底岩石而逐渐钻进,由此形成通达地下地层的通道。 3.静液压力:液柱自身重量引起的压力。
4.上覆岩层压力:地层某处的上覆岩层压力指该处地层以上地层岩石基质和孔隙中液体重量的总和。
5.射流:指通过管嘴或孔口过水断面周界不与固体壁接触的液流。
6.井深:从井口到井眼轴线任一点的井的轴线长度。
7.井斜角:井眼切线与铅垂方向的夹角。
8.井斜方位角:井眼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9.欠平衡压力钻井:在有效地控制地层压力和维持井壁稳定的前提下,井底有效压力小于地
层压力的条件下进行钻井作业。
10.井喷:井涌的进一步发展,地层流体失控喷出地面。
11.注水泥:从井口经过套管柱将水泥浆注入井壁与套管柱之间的环空中,将套管柱和地层岩石固结起来的过程。
12.完井:使井眼与油.气储集层连通的工序。
13.采油工程: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的总和。
14.泵效: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15.静液面:关井后环形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与地层压力相平衡)时的液面。动液面:油井生产时油套环形空间的液面。
16.无杆泵机械采油:用电缆或高压液体将地面能量传输到井下,带动井下机组
把原油抽至地面。
17.注水井指示曲线:表示在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8.吸水指数:单位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吸水剖面:描述注水井在井底沿井筒各射层开层分层吸水量的图形。
19.相对吸水量: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小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
20.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指裂缝宽度与填砂裂缝的渗透率的乘积。
21.增产有效期:指某井从压裂施工后增产见效开始至压裂前后产量递减到相同的日产水平所经历的时间。
22.增产倍比:指相同生产条件下压裂后与压裂前的日产水平或采油指数之比。
23.酸化:通过相地层注入酸液,溶解储层岩石矿物成分及钻井.完井.修井.采油作业过程中造成堵塞储层的物质,改善和提高储层的渗透性能,从而提高油气井产能的增产措施。
二、 判断题
1.钻速随固相含量升高而下降(√ )
2.射流喷射速度Vi=10Q/A。( √)
3.套管有不同的壁厚,通常小直径的管套壁厚大一些( ×)
4.在抽油生产过程中,泵效可以大于1(√ )
5.造成泵吸入的条件是泵内压力高于沉没压力( ×)
6.上覆岩层压力等于地层压力与基岩应力之和。(√)
7.岩石的强度存在这样的关系:抗压》抗剪》抗弯》抗拉。(√)
9.喷射式钻头属于非淹没非自由射流。(×)应是淹没非自由射流。 10.满眼钻具能防斜,钟摆钻具能纠斜。(√)
11.地层流体侵入就一定溢流。(×)
12.API标准把套管的钢级分为8种共12级。(×)是8种共10级。 13.套管柱受轴向力在井口处最大,外挤力在井底处最大。(√)
14.套管柱设计应从上到下设计。(×)
15.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
16.泵的上冲程时,游动阀关闭,固定阀打开。(√)
17.泵的下冲程时,游动阀打开,固定阀关闭。(√)
cd激光头18.曲柄滑块机构只能用于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的分析。(×)
19.抽油机的悬点载荷,在上冲程时,包括静载荷和惯性载荷;而下冲程时,只包括静载荷。(√)
20.如果上冲程末抽油杆柱伸长,则下冲程末抽油杆柱缩短,反之亦然。(√)
21.有音标井是双声道回声仪;无音标井是单声道回声仪。(×)。
22.动员剂水基压裂液粘度高.携砂性能好.热稳定性好,滤失较小。( ×)P249
23.韧性支撑剂的特点是变形大,承压面积随之加大,在高闭合压力下不易破碎。(√ )
24.PKN模型基本假设条件是裂缝为定缝高.等缝宽的长方体( ×)P263
25.水力压裂正设计是压裂施工规模→增产倍比。(√ )
三.填空题
1.我国常用钻头按类型分刮刀钻头.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PDC钻头四种。
2.钻具主要包括方钻杆.钻杆.钻铤,接头.稳定器等部件。
3.按射流流体与周围流体介质的关系划分,可分为淹没射流和非淹没射流
按射流的运动和发展是否受到固壁限制,可分为自由射流和非自由射流;
按射流压力是否稳定划分,分为:连续射流和脉冲射流;钻井液从普通喷嘴喷出形成射流后,被井筒内的钻井液所淹没,并且其运动和发展受到井底和井壁的限制,这种属于 淹没非自由射流
4.定向井的三要素 井深.垂深.井斜角
5.固井工程包括下套管.注水泥两个生产过程
6.根据功用套管分为表层套管.中间套管.生产套管.钻井衬套
7.在油井中,自下而上随着压力的降低,可能出现的流态依次为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
8.抽油装置是指由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所组成的抽油系统
9.钻柱轴向力等于零的截面称为钻柱的中性点或中性截面
10.钻井液的组分一般包括 液相.活性固相.惰性固相.各种钻井液添加剂
11.钻井液的性能有 流变特性.失水及造壁性
12.压井的方法有 司钻法.工程师法压井.边循环边加重法。
13.固井包括两个生产过程,即 下套管 和 注水泥。
14.油井水泥的主要成分有: 硅酸三钙. 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
15.水泥的硬化可分为三个阶段:溶胶期.凝结期.硬化期。水泥石的组成:无定性物质(水泥胶)、氢氧化钙晶体,是水化反应的产物、未水化的水泥颗粒。
16.任何油井的生产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流动过程:油层渗流.垂直管流.水平或倾斜管流。对自喷井来说,还多 嘴流 这个过程
17.牙轮钻头的破岩原理是冲击压碎作用和剪切作用。
18.钻柱的组成:方钻杆、钻杆、钻铤、接头、稳定器。
19.钻井液的基本成分:分散相.分散介质.各种处理剂。
20.钻井液循环系统分为地面管汇、钻柱内、钻头喷嘴、环形空间。
21.射流对其井底的作用有:清洗作用.破岩作用。
22.钻井泵的工作状态分为两种:当Q<Qr时,为额定泵压工作状态;当Q>Qr时,额定功率工作状态。
23.井斜的原因:地质因素.钻具因素.井眼扩大。
24.井斜控制方法有:减少钻压.采用满眼钻具.采用钟摆钻具。
25.定向井表示方法:水平投影图.垂直投影图.垂直剖面图。
26.二维定向井的设计轨道有四种井段组成:垂直井段.增斜井段.稳斜井段.降斜井段。
27.压井方法有:司钻法.工程师法.边循环边加重法。
28.固井工程包括下套管和注水泥两个生产过程。
29.井底结构大体分为:封闭式井底.敞开式井底.混合式井底.防砂完井。
30.抽油装置是指由抽油机.抽油杆及抽油泵所组成的抽油系统。
31.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箱.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等四大部分组成。
32.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箱.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等。
33.抽油泵主要由工作筒.柱塞.游动阀 和 固定阀 组成。
34.抽油泵分为 管式泵 和 杆式泵。
35.液柱引起的惯性运动也就是惯性载荷只出现在 上冲程。
36.最大载荷发生在 上冲程 凝结水系统中,最小载荷发生在 下冲程 中。
37.泵的漏失包括排出部分漏失.吸入部分漏失.其他部分漏失。
38.理论示功图是以悬点位移为横坐标,悬点载荷为纵坐标。理论示功图中,A-B-C表示上冲程,C-D-A表示下冲程。理论示功图,AB为加载过程,BC为吸入过程,CD为卸载过程,DA为排出过程。理论示功图,AB为游动阀和固定阀都关闭;BC沉砂池固定阀打开,游动阀关闭CD为固定阀和游动阀都打开;DA固定阀关闭,游动阀打开。
39.抽油装置是指由 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 组成的抽油系统。
40游梁式抽油机按结构可分为 常规型.前置型.异相型。
41.注入水的处理措施有 沉淀.过滤.脱氧.曝晒。
42.注水指示曲线右移,斜率变小,说明地层吸水能力增强,吸水指数变大。注水指示曲线平行上移时,地层吸水指数不变,注入层的地层压力升高。注水指示曲线左移,斜率变大,说明吸水能力下降,吸水指数变小。
43.井下配水工具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有:封隔器失效.配水嘴故障.底部凡尔不严。
44刻字笔.压裂液分为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三种。
45.压裂液滤失性受三种机理的控制:压裂液粘度.地层流体的压缩性.压裂液的造壁性。
46.支撑剂按其力学性质分为两大类:脆性支撑剂和韧性支撑剂。矿场上常用的支撑剂是天然砂.人造支撑剂。
47酸化的分类:酸洗、基质酸化、酸压。
四.选择题
1.钻头按功用分为全面钻进钻头.( B ).特殊工艺用钻头。
A.牙轮钻头 B.取心钻头 C.金刚石钻头 D.刮刀钻头
2.钻井液分为油基钻井液.气基钻井液.( B )。
A.固基钻井液 B.水基钻井液 C.高密度钻井液 D抑制钻井液
3.门限钻压是图中( B )段在钻压轴上的截距。(图在书上38页图3-1)
A.OA B.AB C.BC D.OC
4.射流的水力参数包括:喷射速度.冲击力.( A )
A.水功率 B.功率 C.方向 D.压力降
5.地层流体侵入的阶段有(C).(B).(A).(D)。
A.井涌 B.溢流 C.油气水入侵 D.井喷
6.油井水泥的主要成分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 C ).铁铝酸四钙。
A.铝酸三钙 B.铁铝酸三钙 C.铝酸四钙 D.铁铝酸二钙
7.抽油装置是指由 B 抽油杆.抽油泵所组成。
A.深井泵 B.抽油机 C.3g无线摄像机抽油系统 D .抽油管柱
8.游梁式抽油机型号如:CYJQ 12 – 3.3 – 80(H) Y ,可知抽油机的类型是A
A.前置型 B.常规型 C.异相型 D.后置型
9.充满系数β越高,则泵效D
A.越低 B.不变 C.变大 D.越高
10.余隙比K越小,充满系数β越大,泵效η越高,减小K的方法有A 和减小防冲距。
A.增大柱塞冲程 B.增加泵的沉没深度 C.使用气锚 D.减少气体进泵
11.气液比R越小,β就越大。为了降低进入泵内的气液比,可: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