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梁现浇箱梁预应力施工专项方案

阅读: 评论:0

铁路桥梁现浇箱梁预应力施工专项方案
箱梁在浇筑完成后,当梁体强度以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100%后、龄期不小于7天,方可张拉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应及时压浆。
预应力简支箱梁都是在梁体两个端部进行张拉,在梁端头分别留有43cm的后浇带,供箱梁预应力张拉使用,张拉完成后需及时立模并浇筑混凝土进行封闭,由于后浇带空间较小,在穿钢绞线时需人工辅助将张拉千斤顶和钢绞线同时向横桥向弯转一定的角度后,将钢绞线穿入千斤顶内,接着人工慢慢推动千斤顶转动,必要时可以晃动千斤顶,千斤顶转正后,安装工作锚和工具锚,在操作规程进行张拉作业。
1预应力材料的验收、存放及试验
1.1预应力钢绞线
1)钢绞线应成批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生产工艺、同交货状态,按每批钢绞线不大于60t进行检验。
2)钢绞线进场时应同时提交齐全的质量证明材料。还应提供反映预应力筋主要性能的出厂检测报告。
3)预应力钢绞线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次抽取试件作破断负荷、屈服负荷、
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4)通过试验测定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以便修正钢绞线计算伸长值,抽查钢绞线的抗拉强度,是否与材质报告相符。
5)预应力钢绞线应存放在地面经过硬化处理的库房里,应垫高离开地面20cm,并加以覆盖,同时通风、防油污、防锈。海藻苏打水
1.2预应力锚具
1)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进行外观、硬度、静载锚固系数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按同一种类、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且连续进场的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为一检验批,检验数量应符合规定要求。
2)预应力锚具等进场时就同时提交材料的质量证明材料。
3)预应力锚具等进场验收合格后应入库存放,并登记造册。根据领料单发放。
4)预应力锚具等存放应垫高、通风、防油污、防锈。
2预应力钢绞线dmx512协议
预应力钢绞线下料、编束、安装等遵照《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的相关规定办理。
1)钢绞线的下料、成束
(1)领取钢绞线应按试验报告单逐盘检查领料。纵向及横向预应力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Ep=1950GPa,公称直径15.20mm高强度钢绞线,其技术条件符合GB/T5224标准,坚向预应力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k=830MPa、弹性模量为Ep=200GPa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含有断丝的钢绞线不得使用。钢绞线束制作应在特制的放盘柜中进行,防止弹伤人和钢绞线打绞。
(2)预应力钢绞线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散盘后的钢绞线应细致检查外观,如发现缺陷需进行处理。
(3)钢绞线下料时用砂轮机平放切割,不得用电焊或氧气切断。先在切割处画线,切割断口两侧各30mm处先用铁丝绑扎,防止切割后钢绞线散头并有利于穿索,切断后将钢绞线平放地面上,均匀排列,梳理成束,逐个标识。
(4)钢绞线下料长度按设计图纸要求,并考虑千斤顶张拉端的工作长度进行下料;如设计确定长度(设
计规定钢束下料长度为张拉端预留80cm工作长度)后应根据千斤顶实际工作长度进行复核,确定下料长度。设计未定出下料长度时,按下式计算,并经试用后进行修正:
L=L0+2L1+nL2+2L3
式中:L——钢绞线下料长度(mm)
L0——锚具支承板间孔道长度(mm)
L1——锚具高度(mm)
L2——张拉千斤顶支承端面到槽形口外端面间的距离(包括工具锚高度)(mm)L3——长度富余量(mm)(可取100mm)
n——单端张拉为1,两端张拉为2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将各根钢绞线梳理顺直。钢绞线外面用Φ1mm铁丝捆扎成束,其缠绕铁丝间距为1.5m,使编扎成束的钢绞线顺直不扭转。
(6) 由于钢绞线束孔位不同,其长度也各异,应事先编号标出全长,在编扎成束的钢绞线两端系上铁皮小牌,在两头端注明编号,以免混杂。按编号分类存放,存放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m,端部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m。钢绞线搬运时,不得在地上拖拉。
2)钢绞线安装
(1)在穿放钢绞线前应检查波纹管安装位置是否准确,是否牢固定位,检查波纹管孔道是否清除干净,不得留有杂物。横向预应力钢绞线安装时应防止绞编,以减少张拉时的摩擦力。
(2)预应力束穿束前,应将锚下垫板面上灰浆除净,检查锚下垫板下混凝土是否密实,垫板与孔道是否垂直,如有问题,处理完毕后方可穿束张拉。
(3)预应力穿前用压力冲出波纹管道中杂物,用过滤的压缩空气将孔道中的积水吹干,通孔器沿孔道全长通一遍,最后穿束作业。冲孔器直径一般比预应力束直径大2~3mm。
(4)预应力孔道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5)人机结合穿束方法:
①、将一根Φ5mm的高强钢丝从穿束端送进孔内,直到另一端孔口;
②、利用已穿设的钢丝将牵引用的Φ16mm钢丝绳从孔的另一端拉到穿束端;
③、待已编束的钢绞线穿束一端插入一根带环的钢筋,钢束与钢筋焊成一体或钢绞线端头装上穿束套。
④、钢丝绳系好钢筋环或穿束套引线,开动卷扬机,收拉钢丝绳,钢绞线束从穿入端拉至另一端。
(6)机械穿束方法
成盘钢绞线安放分配器上,穿束机将钢绞线送入孔内,孔道口在箱内时,钢绞线由软导向管穿入,钢绞线穿入速度宜为2~6m/s。
(7)钢绞线穿入后,各根钢绞线伸出锚垫板的长度基本保持平齐。
小型塑料封口机
(8)钢绞线下料后应尽快穿束并实施张拉作业,间隔时间宜控制在3天内。穿束多采用人工穿束、机械穿束和人机结合穿束。
3锚具与夹片
锚具与夹片性能至少应100%达到预应力钢绞线的最小规定抗拉强度,锚具的锚固系数、硬度、夹片方式、回缩量(≤6mm)、夹片摩擦力(夹片与钢绞线之间的摩擦力)、夹片外露量等指标应满足产品相关要求。锚圈、夹片、预应力钢绞线的硬度应相适应,并进行必要的实验,锚具锚固后不得有可见的变形。
4张拉设备
张拉设备在选择时需根据设计的单孔钢绞线的束数及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所得的数据来确定相关的千斤顶的吨位及其他参数。
预应力设备的选用及校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标定并满足精度要求。张拉千斤顶在整拉整放工艺中,单束初调及张拉
宜采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整体张拉和整体放张宜采用自锁式千斤顶,额定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1.5倍,且不小于1.2倍,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  1.05,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2)千斤顶校正前,须将油泵、油压表、千斤顶安装好后,试压三次,每次加压后维持5分钟,压力降低不超过3%,否则应出原因并清除,然后才进行校验工作。
3)校验时,要将油表、油泵配套使用不得混用,并记录编号。油泵的油箱量应为张拉千斤顶的总输油量的  1.5倍,额定油压数宜为使用油压的数的  1.4倍。
4)油压表的选用应为:选用防震型压力表,表面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0级,校正有效期为1周。当用0.4级时,校正有效期可为1个月。施工中,如压力表发生故障必须重新校正后才能使用。
灌浆剂5)压力表与张拉千斤顶配套使用。预应力设备建立台帐及卡片并定期检查。
6)在施工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校验或更换已配套校验过的备用张拉设备:
(1)预应力筋连续断裂;
(2)千斤顶严重漏油;
乳鸽养殖
(3)千斤顶更换油压部件或使用修复后的测力仪表或更换油的规格;
(4)油压表和千斤顶使用期限达到校验的有效期;
(5)油压表指针不能回零点超过规定;
(6)油压表在高压时,油表读数稳不住,即使用发现示值超过基本允许误差。
5预应力张拉
根据设计要求,各梁段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在该段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且混凝土龄期不少于10天后方可进行张拉施工。按设计要求,张拉顺序按施工顺序从外到内左右对称张拉。各节段横向预应力筋在纵向预应力张拉后再张拉,并即时压浆。预应力筋张拉前应作若干管道的摩阻试验,并校核设计张拉值。
5.1预应力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1)梁体混凝土强度已满足张拉要求,梁体缺陷(包括锚垫板下蜂窝和孔洞)已修补,修补强度与张拉的梁体等强
2)千斤顶和油压表均在校验有效期内。
3)检查钢绞线、锚具等技术合格证,并对锚具表面进行质量检查。
4)孔道经通孔清理,无残渣及积水。酸性硅溶胶
5)锚下垫板表面清洁,如有与孔道不垂直支承面板已用楔形钢板垫平。
6)做孔道摩阻和锚圈口摩阻测试,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经监理同意后采用规范数据或经验数据。
7)预施应力是以主油缸油压表读数控制,并以钢绞线束伸长量校核,油压表压力计算公式为:P=[(A×бk)/(F×η)]×K

本文发布于:2023-07-11 00:04: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717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钢绞线   预应力   穿束   进行   不得   长度   使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