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原则及依据
1、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施工顺序安排合理、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2)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招标采购原材料,合理组织均衡生产,适时量本分析,确保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
(3)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
避开冬雨季施工,在保证安全、确保质量、满足工期、有利环保的原则下对施工方案进一步优化。
2、编制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类似施工经验、相关设计规范、设计图纸
二、施工工期及质量、安全施工目标
1、工期目标:
计划于10月1日开工,暂定工期60天,于11月29日完成,施工时以业主批准的实际开工日期为准。
2、质量目标:
业主要求本工程质量等级为符合质量验收标准,在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将本工程建成各方都能满意的优质工程。
3、安全目标:
(1)安全生产,无伤亡事故;
(2)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3)杜绝交通事故。
三、现浇简支箱梁施工方案
1、移动模架法现浇简支箱梁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及现场实际,位于两隧道之间的桥梁,墩高超过15m的桥梁,桥长超过3孔32m的简支箱梁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施工。造桥机为下承式,主桁采用钢箱梁,分节制造拼装。造桥机的托架底端直接支承在桥墩上,用型钢焊制成杆件拼装。
施工时,利用已建成的墩台,支承模架的主桁架,墩身上提前安装牛腿托架。模架拼装完毕之后,搭设模板浇注第一段混凝土,在达到设计强度之后,进行预应力张拉,此后利用前伸的导梁及预先设置的滑道,由千斤顶顶推模架至下一孔进行施工。 箱梁内、外模板均采用定型钢模板。箱梁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集中加工弯制,运到施工梁
跨处现场安装。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搅拌车运输,泵车泵送浇筑。
2、移动模架法现浇简支箱梁施工工艺
①移动模架造桥机组成
移动模架造桥机由四大系统组成:支架系统、支撑系统、外模系统和内模系统。 flash测试
支架系统主要由主梁、导梁及横梁系统组成。
琉璃砖
支撑系统由支撑架、移动台车及液压动力系统组成。
外模系统由外模板及竖向和横向可调的支撑系统组成。
内模系统由内模板及竖向和横向可调的支撑系统组成。
②工作原理
支撑系统的支撑架固定在墩身上,利用承台作为支撑点,用于支撑整个支架。
支架总长度大于两倍跨径,可以在支撑系统的移位台车上纵向移动。支架系统的左右两主梁在桥梁轴线方向可拆分,在支撑系统横移油缸的作用下可以横向移位。
天网搜索
外模系统通过油缸与支架的横梁联为一体,底模也在桥梁轴线方向拆分,可以随同支架横向和纵向移位。
内模系统采用可拆分式结构,按工作窗的尺寸设计各板块,可以方便的拆除和运输。
打印机芯工作原理:利用支撑系统和支架系统作为模板支承和施工的平台,制梁完成后,将支架和外模降落至移位台车上,支架系统和外模系统横向外移,使其内净空大于墩身后,纵向前移至下一跨位置,支架和外模合拢,形成完整模板体系制梁。
③各系统的构造特点
支架系统的构造特点:
支架系统由主梁和前后导梁组成纵梁,两联纵梁通过可拆分的横梁联接成支架,支架的横移实现外模的开分,支架的纵移实现制梁位的变换。
主梁:主梁支撑在支撑架移位台车上,始终处于PC梁两翼下方,是支架系统的主要承载结构,单组主梁由3节钢箱梁组成(13m+8m+13m),节与节之间以法兰和高强度螺栓相联,
主梁总长为34m。箱梁的下底面与腹板相对位置各设一条纵向走行轨道,中间设纵移拉板。对于标准跨度32m的连续梁,主梁可考虑由三套主梁模板拼接。
横梁:在主梁内侧,每2.7m的距离设有一组横梁,每片主梁上各设11片,横梁在两片主梁位置相对。每组横梁均为套筒式结构。横梁端部与主梁以悬臂箱梁形式结合,中间处横梁与横梁则相套接并辅以插销,每道横梁上设有4个支承系,用于调整预拱度并支撑外模系统。
井水空调
导梁位于主梁的前后两端,共有4组。
每组导梁长16m,采用2片64式军用梁拼组而成。军用梁的下底面亦设置纵向走行轨道和纵移拉板,导梁与主梁以销轴联接,其自由端上翅400mm,以利上支撑架,主梁和前后导梁总长为66m。
支撑系统的构造特点:
涂料分散机该系统是本造桥机的关键部分,每组由3组托架构成,造桥机自重及施工荷载完全由两组托架承担,托架由支撑架、移位台车及液压系统组成。支撑架为三角形钢构架。该三角构架
的一个直角边贴住墩身支撑在承台之上,该边上下为叉形,按墩身形状制做,利用若干组拉杆使支撑架与墩身抱紧。上叉形处设有压紧丝杆,使托架固定更加牢靠。该托架可承担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力。
移位台车底部骑跨在支撑架横梁上,接触面上设置四氟板,利于移位台车横向滑移。安装在支撑架横梁上的油缸,可以实现导梁的分段横移。台车顶部安设支撑滑槽,支撑导梁,承担竖向载荷。台车上面中部设推拉油缸,推拉油缸牵动支架上的纵移拉板,实现支架纵向移位。台车的顶部还设置两台油缸,通过顶升滑道实现导梁上下移动。
液压泵站设在支撑构架的空档内。
托架移位由吊车和平车完成。
外模系统的构造特点:
外模系统由模板和横向、竖向可调支撑系统组成。
外模板由底模、侧模、翼模及端模组成,均为钢板模,其中底模通过八条槽钢纵梁与振动扁担连接,振动扁担与支架系统横梁上的支承系统相连接,振动扁担在梁轴向可拆分。
横向支撑系支撑侧模和翼模。三根长度可调的撑杆,一端分别支撑在侧、翼模的上,另一端则集中支撑在振动扁担的侧移装置上。侧移装置由丝杆和滑块组成,滑块由丝杆带动,可以带动侧模、翼模在振动扁担上横向移动,实现侧模和翼模在张拉前与梁体的少量分离。
竖向支撑系由振动扁担和支架系统横梁上的支承系组成,在轴纵向可拆分。承担模板自重与施工载荷,调整底模的高度,并可调整PC梁的预拱度。
内模系统的构造特点:
内模由内模板及其可调支撑系统组成。
由于PC梁两端进出口小,PC梁内部的空间开阔,内模不宜采用整体收缩式模板系统,故本设计所采用传统的钢木组合模板系统,分块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