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地下水水位调查报告作者:文龙 于 骁 魏雅雯 赵紫涵 彭子瑞来源:《地理教育》2017年第10期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张掖市甘州区是位于绿洲之上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地下水是该区域的主要利用水源,区域内水资源的利用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安全。研究小组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在地下水水位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区内地下水动态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甘州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变化趋势。然后结合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地下水资源现状评价,并根据本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征给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意见。 二、水位时间变化趋势
根据实际调查和所收集到的资料,截至2015年,调查区内共有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孔40眼。甘州区内地下水类型分为潜水和承压水,分别对其水位进行多年动态分析。 1.潜水水位时间变化
甘州区内有监测数据的潜水水位监测点12个,主要分布于盈科、乌江、西干和大满四个灌区。根据目前尚保持观测的监测点多年累积数据,潜水水位历史变幅1.86~24.10m。位于乌江汪家庄86号点多年水位变幅为1.05m,观测数据标准差0.33,水位变化较小;三水厂附近的电5号监测点水位最大变幅达15.33m,其最高水位为2009年10月观测的1 478.49m,最低水位是2001年8月观测的1 463.16m,火炬点火装置2015年观测数据均在多年平均值以上。 在线测厚
调查小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黑河流域监测点、张掖湿地监测点和城区内部监测点,根据监测数据变化(1999—2011年),绘制了监测点的年际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变化图(如图六氟化硫开关1、图2和图3)。通过数据监测和数据分析可知,监测范围内各个测点的地下水位变化总体呈现这样的规律:水位曲线基本都在多年平均线上下小范围波动,多年变化较小。在2001年7月以前,潜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2001年7月以后潜水位持续上升趋势。通过调查分析和专家交流,在2001年以后,甘州区潜水位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中央控制①近年来张掖市的年降水总量呈上升趋势,对潜水进行补充。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融化,河流径流量增大。③2000年开始,张掖开始创建全国节水型试点城市,农业进行结构改革,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用水量减少。④2000年开始的黑河调水工程,使黑河下泄径流量增大,
对地下水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⑤随着黑河流域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不断增强。
墙角护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