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38871.7
(22)申请日 2019.04.25
(71)申请人 飞依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地址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发
路27号A栋5楼、C栋4楼
(72)发明人 杨尚跃 傅瑜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地理位置服务代理人 苏婷婷
(51)Int.Cl.
G06T 17/00(2006.01)
(54)发明名称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颈动脉超声扫查三维重建
S2、对模型数据进行重采样以获得颈动脉模型数
据源;S3、根据所述颈动脉模型数据源获得其构
成模型的六个表面所分别对应的表面图图像;
S4、拼接六个表面图图像以形成颈动脉3D模型框
架进行显示输出;S5、以3D模型框架为基础,根据
防喷网颈动脉模型数据源,获取3D模型框架上通过任一
面上两个像素点x1和x2的切面的切面图像;S6、
将获得的切面图像与原有的颈动脉3D模型框架
中各个表面图图像拼接为新的3D模型。本发明相
对于观察传统的颈动脉二维纵向切面图,提高了
诊断的准确率。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5页CN 110060337 A 2019.07.26
C N 110060337
A
权 利 要 求 书1/4页CN 110060337 A
闪蒸罐
1.一种颈动脉超声扫查三维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模型数据,所述模型数据包括:与颈动脉血管方向垂直、且连续的多幅横向扫查超声图像,以及扫查设备相关的参数,所述扫查设备相关的参数至少包括:探头扫查深度、探头扫查距离;
S2、对模型数据进行重采样以获得颈动脉模型数据源,所述颈动脉模型数据源包括:重采样后模型中任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
墙体切割开门洞S3、根据所述颈动脉模型数据源获得其构成模型的六个表面所分别对应的表面图图像;
S4、拼接六个表面图图像以形成颈动脉3D模型框架进行显示输出;
S5、以3D模型框架为基础,根据颈动脉模型数据源,获取3D模型框架上通过任一面上两个像素点x1和x2的切面的切面图像,其中,定义3D模型框架静止状态下,通过像素点x1和x2、垂直于显示平面且与所述3D模型框架相交的面为所述切面;
S6、将获得的切面图像与原有的颈动脉3D模型框架中各个表面图图像拼接为新的3D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动脉超声扫查三维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市区工况油耗
M1、配置颈动脉横切面图像为XOY面,Z轴方向为超声探头沿颈动脉血管方向,以使获得的多幅扫查图像沿Z轴排列形成临时3D模型;
M2、对临时3D模型进行重采样,则重采样后模型中任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G(i,j)表示为:
G(i,j)=(PD1*(G1(i,j)+PD2*G2(i,j))/(PD1+PD2),
PD1=D-m1*d1,PD2=m2*d1-D,
G1(i,j)=modelSrc(m1)(i,j),G2(i,j)=modelSrc(m2)(i,j),
m2=m1+1,D=d2*n,d1=S1/(m0-1),
d2=S1/(z0-1),R=(m0-1)/(z0-1),z0=(S1*y0)/S2,
炉用风机(i,j)表示像素坐标值,G1(i,j)表示采样前模型第m1张图像的坐标为(i,j)位置的像素灰度值,G2(i,j)表示采样前模型第m2张图像的坐标为(i,j)位置的像素灰度值,m1表示采样前第m1张图像,m2表示采
样前m1之后的图像,表示向下取整,D表示采样后第n张图像的间隔值,d1表示采样前模型中各个扫查图像之间的间隔,d2表示采样后模型中各个扫查图像之间的间隔,R为比例值;m0表示采样前扫查图像的总张数,z0表示采样后实际的扫查距离,亦即采样后模型的扫查长度,S1表示探头扫查距离,S2表示探头扫查深度,x0表示采样后颈动脉横向扫查超声图像的宽,y0表示采样后颈动脉横向扫查超声图像的高;
M3、根据颈动脉模型数据源建立采样后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动脉超声扫查三维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获取颈动脉模型数据源;
则采样后模型的六个表面对应的表面图图像分别为:
surfacePic1=model[1][x][y],0<x≤x0,0<y≤y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