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第1版 文件编号:JGSZ-JS08-004
1 使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采用干式喷射混凝土、潮式喷射混凝土及湿式喷射混凝土工艺的边坡防护喷射混凝土施工。锚杆喷射混凝土护坡是在坡面上喷射混凝土,靠锚杆、钢筋网和混凝土层共同工作来提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减小岩(土)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的一种路基防护形式。根据岩体风化程度的不同,喷锚支护分为素喷混凝土、挂网喷混凝土和系统锚杆加挂网喷混凝土,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采用干式喷射混凝土、潮式喷射混凝土及湿式喷射混凝土工艺的边坡防护喷射混凝土施工。
2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mesh自组网2.0.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 JGJ130-2001)
2.0.3《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
2.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重庆市 (DBJ50-078-2008)
2.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2.0.6《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2-2008)
2.0.7《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0.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苯丙酮合成
2.0.9《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 (DB 50/5027-2004)
2.0.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2.0.1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2.0.13《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2.0.14《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
2.0.1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3 施工准备
3.1 材料准备
冷却塔减震器3.1.1 锚固工程原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应满足设计要求,方便施工,且材料之间不应产生不良影响,锚杆杆体材料不宜采用镀锌钢材。
3.1.2 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对混凝土有早强要求时,可采用硫酸盐水泥或其他早强水泥。
3.1.3 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以及减少粉尘和混凝土硬化后的收缩,砂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6,含水率宜控制在5%~7%。
3.1.4 小石子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粒径应控制在5mm~15mm;施工用水采用PH值5~7不含杂质及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不得使用污水。
3.2 技术准备
3.2.1 施工前仔细核对设计文件,并做必要的补测和验证。
3.2.2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完成,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3.2 机具配置
锚杆喷射混凝土护坡常用的施工机具:全站仪、交流电焊机、电动空压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灌浆机、插入式振动器、凿岩机、风镐、喷射机等。
3.3 作业条件
3.3.1 业主提供的图纸资料已齐全,设计已进行技术交底和现场交桩,施工方案已经过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批准。
3.3.2 施工条件已形成,现场测量边坡复核和施工测量放线已全部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
3.3.3 已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基础、管线情况,判断出锚杆施工对临近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不良影响,并拟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3.4 应检验锚杆的制作工艺,确定锚杆注浆工艺并标定注浆设备。
3.3.5 应检查原材料的品种、质量和规格型号,以及相应的检测报告。
3.3.6 施工机具设备已进场。
3.3.7 施工场地内机械运行的道路已平整完成,并形成适当的工作面以方便施工。
3.3.8 已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3.9 现场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已落实。
3.3.10 上一道工序检查符合要求,监理工程师已验收。
3.3.11 操作人员接受严格培训,熟练掌握喷射混凝土的技术工艺。
3.3.12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已获批准,并经试喷并达到设计要求。
4 施工工艺流程
4.1 工艺流程图
图4.1 锚杆喷射混凝土护坡施工工艺流程
4.2 测量放线
测量组需对边坡按设计坡率进行放样,并用横纵交叉管线拉直,以便确定边坡修整的情况,且测量组需做好书面和现场的技术交底工作。
4.3 电力设备布设
架设好电力主线路(布线按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在施工周围布置适当数量的碘钨灯,保证夜班能正常进行;每批材料到达工地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4.4 搭设脚手架
脚手架搭设前必须先对现有边坡的稳定情况进行观察,确定安全后再搭设脚手架。脚手架采用φ50mm钢管搭设,支架立柱应置于坚硬稳定的岩石上,不得置于浮渣上;脚手架搭设应满足施工操作要求;并应设置安全栏杆以应付突然出现的情况。搭设管扣要牢固和稳定,钢架与壁面之间必须楔紧,相邻钢架之间应连接牢靠,以确保施工安全。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应根据施工需要在脚手架上设置竹跳板和爬梯,且竹跳板和爬梯应用铁丝绑死,以保证人员及机具的施工安全。
4.5 边坡修整
应先清除坡面和边坡底部的岩渣、浮土和危岩,凿毛光滑岩面,防止出现失脚现象,再根据放样技术交底,对边坡进行修整,过高则用风镐凿除,过低则用浆砌片石嵌补,如遇较大裂缝,可采用灌浆或勾缝处理,以保证边坡的顺直和平台的宽度。在边坡整修及脚手架
搭设过程中,应注意边坡防排水,可在堑顶设置排水沟,避免水流冲刷边坡。由于现有的岩石边坡坡面上会有破碎松散的岩石且不平整,故必须将松散的浮石和岩渣清除干净,以保证喷射混凝土与岩石边坡能更好的粘结在一起,同时又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6 锚杆钻孔
4.6.1医院用筋膜仪 锚杆孔位放测时,应用油漆在岩层面上画出孔位,锚孔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孔位倾角应满足设计要求,偏斜度不应大于5%,并做好放线技术交底。
4.6.2 钻孔机械应考虑钻孔通过的岩石类型、成孔条件、锚固类型、锚杆长度、施工现场环境、地形条件、经济性和施工进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4.6.3 钻孔机械用三脚支架提升到稳定平整的竹跳板上,根据坡面测放的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孔钻机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钻孔深度超过锚杆设计长度应不小于0.5m。
4.6.4 在钻进过程中,应精心操作,精神集中,合理掌握钻进参数,合理掌握钻进速度,防止埋钻、卡钻等各种孔内事故。一旦发生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
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钻孔。
乙酰氨基阿维菌素4.6.5 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安装锚杆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或采用注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
4.6.5 为防止岩层面风化,锚杆钻孔、安设锚杆及注浆也循环进行。对边坡内部的泄水孔,应按照设计的外泄坡度要求钻孔,并及时安装软式透水管。
4.7 清孔、验孔
4.7.1 在达到设计钻孔深度后,应用高压风清除孔内和孔口处的水、浮渣及粉尘,注意清孔顺序是自上而下。清孔完成后,应将孔口暂时封堵,避免碎屑杂物进入孔内。
4.7.2 在清孔的同时,需对孔位、孔深进行检查,漏钻孔及深度不够的孔位应及时补钻。
厂房屋顶光伏发电4.7.3 在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锚杆施工。
4.8 插入锚杆
4.8.1 锚杆插入前需进行定位支架焊接,定位支架采用设计要求的钢筋制作
4.8.2 支架焊接时需满焊支架头,且注意焊接时不得损伤锚杆母材。
4.8.3 锚杆长度按设计要求下料,孔位插入锚杆后外露端头需做成弯钩状并与框架梁主筋焊接或绑扎牢固。
4.9 锚杆孔灌注水泥砂浆
4.9.1 灌浆前应对机制砂进行检查,不得出现石子等杂物,防止机器的堵塞。并应检查注浆泵、管路及接头的牢固程度,防止浆液冲出伤人。
4.9.2 采用压浆机将水泥砂浆注入锚孔,注浆需按孔位自下而上进行。如遇空洞不能加压太大,要保持0.4 MPa的工作压力。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孔底5~10cm处,随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并在孔口处应减压或松压至零。 注浆要保证砂浆饱满,不得有里空外满的现象。
4.9.3 拔出注浆管时应注意钢筋有无被带出的情况,否则应再压进去直至不带出为止,再继续拔管。
4.9.4 浆液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注浆量不得小于计算量。
4.9.5 砂浆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要在初凝前用完,注浆结束后,应将外露的钢筋、注浆管、注浆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同时做好注浆记录。
4.10 锚杆拉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