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艾叶能灸治百病(转载:大河健康报)大灯随动转向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艾叶能灸治百病”。信中医者自然信此。不信中医者可以先了解一下生物化学。自制纳米胶带教程
信号浪涌保护器艾这种植物,因针灸而著名。针灸的灸,就是专指艾灸。艾与艾灸的作用,具有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植物学分类,由粗分到细分,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艾是菊科蒿属,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青蒿,也是菊科蒿属。同属的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不尽相同,但必有相近、相同的化学成分。青蒿素属于生物化学中的倍半萜内酯,艾也富含倍半萜内酯。 把倍半萜内酯分解开来说吧。
电力线网络摄像机萜,是一类碳氢化合物的统称,其分子式单元为“5个碳8个氢”。1个“C5H8”叫半萜,2个“C5H8”就叫单萜,3个“C5H8”就叫倍半萜。倍半萜具有抗氧化作用。凡是抗氧化的,都是保护人体细胞的。
酯,分子式中含有羟基,羟基就是OH,活性强。如果再多一个羧基,羧基就是COOH,活性就更强。既含羟基,又含羧基,就是内酯。
倍半萜+内酯=倍半萜内酯,它抗菌、抗病毒、抗癌。屠呦呦又发现它抗疟原虫。
除了倍半萜内酯,艾还富含桉叶醇。桉叶醇,先在桉树叶子里被发现,故名。桉叶醇杀菌,芳香,是植物香精、精油的成分。
除了桉叶醇,艾还含有少量的侧柏酮。侧柏酮,先在侧柏中被发现,故名。低剂量的侧柏酮,即可增强一些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更强地杀死病菌、病毒和癌细胞。侧柏酮促使免疫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糖蛋白,这种糖蛋白也叫穿孔素,可将病菌、病毒和癌细胞穿孔,致其死亡。这就提高了人的免疫力啊。 此外,艾还含有倍半萜醇、香茅醇、侧柏烯、松油烯、柠檬烯、水芹烯、樟脑成分、龙脑成分,这些有机分子都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美颜棒
上述有机分子,是这样起到作用的:在艾柱燃烧时,这些有机分子从燃烧端挥发出来,也从另一端挥发出来,可以渗入人的皮肤的毛孔,从而起到作用;艾灸的热量,
则使毛孔张开得更大;热量本身就有作用;封闭的艾盒,则让有机分子和热量集中作用于患部或穴位。可见,艾灸的原理与中药熏蒸相同,但比熏蒸的效果更好。
血压袖带科学家从生物化学角度分析艾,与古代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对艾的分析殊途同归。古代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对艾是这样分析的:艾,阳性,通经络,逐寒湿,理气血。
西晋的《针灸甲乙经》是最早的专论针灸的典籍,甲乙是天干次序,《针灸甲乙经》就是《针灸基础》或《针灸入门》或《针灸ABC》,这表示作者的谦虚。
唐代《外台秘要》推崇艾灸,说“御风邪……针、药、汤、散皆所不及者,艾为最要”。
明代《本草纲目》则说“艾叶能灸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