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经济管理主要指对电力经济中的资金流等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并对其进行利用,以此确保在交易过程中,相关部门能够制定合理与详细的实施方案,其具有多项工作流程。通过电力经济管理,电力企业不仅将实现统一化管理,而且还将明确并完成管理目标,确保客户能够体验到平衡的服务质量。该点对我国电力企业发展与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具有促进作用。在电力经济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综合考虑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职能进行整合,详细划分电力经济内容与工作,以此为电力企业提升整体经济效益提供基本保障。总之,电力经济管理在电力企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电力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因此,电力企业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恰当措施,以此加强电力经济管理,满足时代发展与自身需求。 关键词:电价;企业运营
历史降电价政策的目标体主要是工商业及其他用户,电价根据用户类别可划分为大工业、一般工商业,近两年两类电价走势如图1所示。以2018年5月安徽省大工业降电价政策为切入点,基于规上工业分行业经济走势,从定性与定量两个层面对降电价与行业经济活动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并以定性分析指导定量建模参数设定。
1 文献回顾
以往文献大多从研究电价政策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着手,主要集中在电价调整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关系方面,少数文献从行业层面探讨了电价敏感性。张友国(2006)采用CGE模型对我国的电价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各行业产出对电价的交叉弹性系数虽然很小,但耗电越多的行业对电价变化的反映越敏感。谭显东等(2008)探讨了通过差别电价政策来提高电价对具体行业的影响,认为对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会导致电价上涨和用电量下调,但是对整体的物价水平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李华昌等人(2020)以各行业电费占成本比例、毛利率两个维度指标,通过改进的K-means算法,对各行业电价敏感性进行了分类。
图1 历次电价政策中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电价
现有文献不乏从经济总量、结构以及企业成本层面研究电价政策的影响,但较少基于行业真实生产活动水平反馈开展研究。事实上,电价成本对企业的影响还取决于企业用电的“刚性”/“弹性”以及其他影响因素。从真实生产活动反馈入手,采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DID),验证以电价政策提振工业经济的有效性,并刻画不同行业对电价政策的应激度。
2 降电价政策对行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来看,电价政策执行前后工业增加值增长曲线存在形势逆转的特征:以2018年5月大工业降电价为例,电价执行政策前,工业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电价政策执行后的5、6月增速出现迅速反弹,6月累计增速回升0.5个百分点,之后减速上行。根据安徽省发改委信息查询结果,2018年4月左右未出台其他经济发展强力支撑政策,因此,短期(4~5个月)内表现出迅速反弹或表明电价政策对工业经济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不同行业因生产特性等差异,对电价的反应时间点和程度也有所不同,通过行业定性分析,确定采用DID双重差分模型的政策实施时点参数。
3 评价考核方式
线性相位
电价供应质量不仅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而且还与物资供应商信誉具有直接联系。因此,物资供应商应提升自身对物资的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物资的审核力度并谨慎选择供应商。针对该点,电力企业在选择物资供应商时,首先,应对其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考察,例如生产工艺、生产方法、生产能力以及资质等[3]。并且,电力企业因制定相关的评价考核制度,选派专业人员对供应商进行准确评价。若最终评价结果符合相关标准,电力企业即可考虑与该供应商建立合作。其次,电力企业应时刻关注物资的市场价格,确保供应商的物资供应价格符合市场标准,避免造成资金浪费。最后,为避免供应商因疏忽导致质量较差的物资进入电力企业内部,电力企业应制定具有合理性的检验制度,并确保其能够有效落实。若物资与实际要求不符,检验人员应及时上报,对此类物资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以此避免电力企业出现经济损失。以此为基础,电价才能为电力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4 打造相关平台
目前,电子商务与网络科技信息技术已趋向于成熟,因此电力企业应与时俱进,打造出物资采购平台。该种平台能够将物资信息与基本业务转移至网络中,从而全面加强电力企业业务处理效率,确保其能够高效运行。针对该点,首先,电力企业应积极引入相关专业人才,使其对物资采购平台进行建设。并且,电力企业应对该点给予高度重视,满足专业人才的合理要求,将资源侧重于物资采购平台建设,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为加强电力经济管理,电力企业应制定或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使专业人才或普通员工能够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内容,以此打造功能全面的物资采购平台。最后,电力企业应选派相关人员对物资采购工作进行管理,要求其制定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的采购计划,以此确保物资采购平台能够发挥出本身价值。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不仅电力经济管理效率将显著提升,而且自身发展也将得到保障。
此外,电力企业需要对集成化管理模式给予高度重视,并明确其对内部库存管理所产生的影响。首先,电力企业应在供应商的协助下,对订单库存等方面进行调整,制定相关计划,以此为自身生产提供基本保障。其次,电力企业应利用网络科技信息技术,建立物资
管理平台。在该平台中,电力企业可以对物资进行统一化管理,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创建虚拟库存。若某项物资缺少,电力企业即可利用该平台的特殊机制,列出清单。最后,电力企业应注意与物资供应商进行沟通,确保其能够定期对物资进行补充或调整,以此满足电力企业对物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电力经济管理水平与整体经济效益将显著提升,并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 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在电力经济的发展和运行管理当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调控的执行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电力经济的发展,所以对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过硬的技术,并且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提升对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视和投入,从聘用开始就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在人员上岗之后,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保证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够达到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的要求,可以对经济运行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并且可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电力经济运行的稳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6 结论与建议
掏耳器6.1 结论
本文通过定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考察降电价政策对工业行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1)降电价政策对于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电价政策调整后,工业总体经济增速短期内上升0.82个百分点,中期内上升1.55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拉动了装备制造业中的通用、计算机、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纺织业、有、化工行业的经济增长。
2)行业所处产业链位置决定了电价政策效应是否显著以及起效时点。中游制造业对降电价的反应更为强烈,如计算机、专用、通用、仪器仪表和纺织业经济增速在降电价政策执行后有所上升,其中计算机、纺织业迅速反应,政策起效快,其他行业则在政策实施3个月以后受到滞后影响。上游制造业多表现为中期效应显著,有、化工行业的经济增速在政策实施3个月以后才显著上升。而下游电气、汽车制造业对电价政策均不敏感。
6.2 结论
根据电价政策效应研究结论,对电价政策的优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企业侧降电价须结合下游市场侧需求刺激,政策组合拳将收获更为稳定、长期的积极效应;二是电价政策可根据行业反馈做出精细化调整,在助力经济提振的同时减少电网企业经营压力。
历史电价政策对于大工业采取“一刀切”式的降电价,未考虑到行业所处产业链位置以及其对电价政策的敏感性。针对中上游制造业可制定更有利的降价政策,进一步为企业减负,助力企业生产经营恢复;针对下游制造业,由于电价政策作用的局限性,可适当缩小降价幅度,以需求刺激政策为主导,以政策组合推动行业经济恢复。炉温控制系统
有机光电材料参考文献
[1] 张友国.电价波动的产业结构效应-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6-41.
污泥脱水剂[2] 谭显东,胡兆光,张克虎,等.构建多Agent模型研究差别电价对行业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72-177.
[3] 李华昌,揭东帅,徐敏.电力市场化改革下的电价敏感性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20(5):43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