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改扩建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阅读: 评论:0

机场改扩建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以工期管控为主线,以质量、安全为控制点,以“鲁班奖”、“国家级    AAA安全文明标
准化诚信工地”为管理目标,通过运用 BIM技术、绿施工技术、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为 支撑,加强总承包管理实施力度,结合国际国内先进总承包管理经验,制定具有针对性资源 保证体系、制度保证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客户评价体系确保机场航站楼各项目管理目标顺 利实现。
我公司对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进行详细、深入研究,认为本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    周边环境特殊,施工期间不停航管理要求高
2)    新建T2航站楼与原T1航站楼无缝对接,平面管理、文明施工要求高
3) 城市地标枢纽工程且需对运营建筑保护,施工组织及总承包管理要求高,    BIM协调 管理难度大
4)    对原有铆压机T1航站楼保护要求高
5)    本工程机电系统齐全,且需进行转场运营,对综合调试要求高
6)    质量标准要求高,确保“鲁班奖”质量目标实现
7)    规模体量大,施工部署尤为重。
施工管理类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1.1周边环境特殊,施工期间不停航管理要求高
钢丝绳卷筒
特点分析
对策及措施
本工程紧邻T1航站 楼及机场跑道,周边环 境复杂,管线较多,航 空和供给保障设施保护 要求咼,而且施工生产 活动可能受到机场运营 和区域管制影响。
我公司将建立不停航组织机构,通过制定切实可靠的管理制 度,强化重点区域管控,确保机场航站楼工程不停航运营。
项目部成立不停航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各专业参建 单位为组员,常务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根据《机场不停航施工 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稿)》的要求制定项目管理制度。
轴流风机启动
现场实施实名制管理,并与公安单位建立联络机制及时完成 入场人员背景调查工作,形成警民共建的艮好氛围。施工期间咼 度重视区域的特殊性,向全体人员做好环境情况交底,相应的管 理措施交底,要求全体施工人员自觉遵守机场的相关管理规定, 保护航空和供给保障设施,保护环境安全。
科学严谨完成总平面布置,严控塔吊覆盖范围。在交通组织 和材料运输方面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保障航站楼建设的需要 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生产对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特点分析
对策及措施
现场采取统土寸闭式围墙和施工区域警示标志,对于施工工 艺需要动火严格办理动火申请制度,尤其在钢结构焊接过程中除 办理申请制度外,施工点采取点式活动式防护棚,避免焊接等作 业光亮影响飞行区安全。
采取远离飞行区建立集中加工制作场,现场采用预拌砂浆施 工工艺,减少灰尘和施工噪音对航管区的干扰和影响,米用集中 管理方式统一协调施工车辆和现场交通,尽量降低对相邻区域其 他专业施工和交通道路的影响和占用。针对场地雨水、降水设置 管线排至排水明渠中。
依照业主提供的地下管线和设施资料,全方位对施工区域、 尤其是开挖区域进行地下管线和民航设施的普查,采用先进的电 子感应探测设备,确保不因施工对民航管理或航空保障设施带来 干扰和不利影响。
1.2新建T2航站楼与原T1航站楼近邻施工,平面管理、文明施工要求高
特点分析
对策及措施
本工程T1航站楼与 T2航航站楼米用近邻施 工方式,对接设计形 式。在不同施工阶段对 既有运营建筑物的保护 成为本工程平面管控重 点。
针对本工程不同阶段施工特点,我公司特设置总承包平面协 调部负责对运营航站楼的保护工作,通过平面布置、交通引导、 大型设备选择等方式,确保航站楼正常运行安全。
我公司总承包平面协调管理部,下设交通组织规划与协调管 理工作组,负责制定工程施工期间的 T1航站楼与T2航站楼平面协 调管理、交通组织管理方案,并对主要交通道路统一管理,实施 施工区域车辆准入制度和时段控制措施,督导各施工单位严格执 行相关规疋,保障施工区域内外交通的畅通和有序管理状态。
采用定型化钢制围护结构对不同阶段既有建筑物进行保护。 塔吊布置过程中充分考虑施工区段划分、新建建筑物与既有建筑 物位置关系,避免塔吊覆盖运营建筑物及航空围界内。
合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施工安排,在现有条件基础上,米 用机动灵活的工作思路和动态管理机制,最大可能的利用场地通 道,合理利用空闲区域作为阶段性临时周转场地及半成品堆场。 避免影响航站楼运行。
特点分析
对策及措施
进场后立即对对T1航站楼进仃复测,与新建T2新航站楼进仃 复核,确保满足新老航站楼无缝对接设计规划要求。
1.3城市地标枢纽工程且需对运营建筑保护,施工组织及总承包管理要求高,    BIM协调管
理难度大
特点分析
对策及措施
本工程为大型公共 设施,专业系统复杂, 独立分包较多、协调管 理难度大,重点加强屋 面网架结构、精装修工 程、弱电工程等穿插时 间。并通过BIM技术应 用,提前做好各专业深 化设计及协调管理将是 本工程管理重点。
机场航站楼工程为省重点工程,社会影响重大。我公司高度 重视选派优秀管理团队参与机场建设,并发挥我公司为业内顶尖 总承包管理单位优势,总结提炼承建航站楼工程积累大量机场建 设经验及BIM技术应用经验。
我公司将成立以集团总经理为指挥长,行业资深专家为顾问 团的指挥部,全面助力机场建设。
我公司将选派有具有航站楼管理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一级 建造师)任国际机场航站楼总承包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并采用 先进总承包管理模式,对项目经理授权管理,全力打造世界级经 典工程。
我公司进场后发挥我公司总承包管理优势,充分发挥具有    13
项专业资质的优势,以我公司拥有的甲级设计院和深化团队为依 托积极开展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装饰工程、机电工程深化设计 工作,确保完美展现设计意图。
我公司将成立施工总承包管理层、施工管理层、施工作业 层。“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对本工程进行全方位管控,确保管 理目标实现。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采用BIM三维可视化功能,辅助进行各专业 的深化设计、碰撞检查、施工工艺及方案模拟等。建立项目    BIM
理平台,方便业主、设计、监理等参建方对项目情况进行实时监 管,提高管理效率。
我公司将在本项目配置经验丰富的 BIM工程师,组建专业BIM 团队。采用BIM信息技术绘制综合管线布置图、剖面图、预留预 埋图、吊顶平面综合布置图等图纸,建立主要机房计算机三维模 型,指导现场施工。确保将BIM模型深化做到最优。负责整个工程
特点分析
对策及措施
BIM策划与管理,并建立BIM的应用标准,协调各方开展 BIM工 作。
我公司拟将本工程做为BIM示范项目,在深化设计阶段、施工 阶段和运营阶段,在深化设计、碰撞检测、方案模拟、工序模 拟、预制加工、施工平面管理、4D进度管理、IPD模型交付等方面 进行应用。
1.4对运营航站楼的保护要求高
特点分析
对策及措施
本工程一阶段、二 阶段分步开工,T1航站 楼与T2航站楼交替运 营,施工过程中对运营 航站楼的保护将作为本 工程管理重点。
针对工程特点我公司将发挥先进管理经验优势,通过运用    3D
模拟技术及安全管控措施,突出“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管理 方针,确保运营航站楼防护工作满足要求。
进场伊始即开展3D模拟建模分析,通过施工模拟确定最佳最 优场地布置,并邀请机场安管部门进行指导,完成运营航站楼安 全防护整体策划。
开工前完成全部运营航站楼的整体防护工作,重点做好管线 防护、地上门窗防护、出入通道防护等位置防护。进行全员安全 交底,增强防范意识,并制定应急预案交由建设单位审核。通过 安装塔吊防碰撞装置、减少震动较大机械使用,确保运营航站楼 安全稳定。
进场后积极了解、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本工程地下障碍物、 T1航站楼地下结构勘察工作,对未迁移地下管线开展保护工作。 正式施工前采用地质雷达探测仪探测,局部开挖探采用钢板桩支 护,采用机械破碎等方法清楚地下障碍物,并积极与有关管理部 门联系,建立应急预案。
1.5本工程机电系统齐全,且需进行转场运营,对综合调试要求高
特点分析
极化片对策及措施
本工程为现代化的 国际机场,机电系统齐 全,工程分为两个阶段 实施,需做好两个阶段
我公司在本项目将运用全过程调试理念,从前期深化设计、 施工作业、单机试运行、联合调试到工程交付各个阶段全程关注 调试工作。
在深化设计阶段完成系统水力平衡、负荷计算等工作,根据
车载多媒体特点分析
对策及措施
完工后的系统接驳及联 合试运转。功能性及舒 适性要求高,做好机电 系统调试,是本工程重 点。
计算结果在图纸上标记出阀门开度,电气开关整定值等后期调试 所需信息;施工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控制风管弯头、三通位 置导流叶片、软连接、电气线路连接等位置的施工质量;实施阶 段全面应用调试仪器与设备,精确测量、科学诊断,遵照规定表 格全面记录过程数据,确保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达到高效节能工 况。
编制调试手册、移交手册、培训手册、备品备件清单,严格 完成对运维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交底,移交平衡阀调试仪等设备及 备品备件。
1.6质量标准要求高,确保“鲁班奖”质量目标实现
特点分析
对策及措施
根据不同区域建筑 功能特点设置有所区别 的质量控制重点,创造 精品工程尤为重要。
(1)本工程平面面积 大,梁板结构跨度大,
混凝土裂缝控制是技术 管理的重点。
(2)钢结构屋面为空 间网格结构,安装精度 要求高。
(3)金属板屋面防水 渗漏是本工程重点。
⑷机电系统复杂, 子系统繁多,机电协同 管线综合排布难度大。
我公司积累了大量鲁班奖创建施工经验。
我公司将本工程列为我公司重点工程,将选派素质高且具有 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和创过“鲁班奖”工程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 理部,配置具有鲁班奖施工经验专职质量总监一名,落实质量监 督职能,具有一票否决权。并配备承担过“鲁班奖”工程施工的 劳务作业队伍。
进场伊始即开展质量策划,建立健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制 定专项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质量创优方案。现场严格执行质量旁 站制、四检制、 样板引路制等质量管控制度。
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合理设置诱 导缝、设置加强筋等措施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建立精确的钢结 构测量控制点网,控制地面拼装、提升、卸载过程的测量精度, 通过专业的软件完成整个工程钢结构实体建模,生成用于整个施 工过程中所需的详图。严格控制屋面板安装质量,安装相邻屋面 板时,搭接肋定位细致,搭接口,缝密实,选用打钉经验丰富的 安装人员,保证打钉质量,外观感觉横竖成线,受力固定牢固但 不下陷。所有胶缝逐条检查。
成立机电总协调调试组派遣机电专家顾问组,指导整个综合 机电调试,按照调试方案通过分阶段、分系统组织调试以达到最
模板支撑体系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19:2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338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施工   管理   工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