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下发,IT基础架构团队如何应对挑战?

阅读: 评论:0

银⾏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下发,IT基础架构团队如何应对挑战?
⽂章导读(全⽂约四千字,阅读⼤概 7 分钟)
《关于银⾏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重磅下发,对⾦融机构的IT 基础架构有何新要求?本⽂将剖析《指导意见》,分析当前⾦融私有云基础设施⽅案的局限性,解读构建符合趋势的⾦融私有云基础设施所⾯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
今年 1 ⽉中旬,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银⾏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为银⾏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向。按照德勤管理咨询的总结分析,《指导意见》分为七个层次,共计 39 个主要模块。
从《指导意见》勾勒出的数字化转型⼯作整体框架可以看出,科技能⼒建设是转型⼯作的基⽯。《指导意见》原⽂在科技能⼒建设⽅⾯有四条意见,相关关键词提取如下:
•加⼤数据中⼼基础设施弹性供给。
•关键词:多中⼼、多活架构,前端敏态、后端稳态,基础设施虚拟化、云化管理,统⼀监控平台,运维智能化,数据中⼼绿⾊转型。
•提⾼科技架构⽀撑能⼒。
•关键词:分布式架构转型,平台化、模块化、服务化,数据库、中间件等通⽤软件技术服务能⼒建设。
•推动科技管理敏捷转型。
•关键词:敏捷研发运维体系,适应"敏态"与"稳态"的全周期线上交付管理流程。
•提⾼新技术应⽤和⾃主可控能⼒。
采集程序
•关键词:新技术发展,⾃主研发能⼒,降低外部依赖,避免单⼀依赖。
德勤管理咨询对于科技能⼒建设的分析为:必须通过企业级视⾓,⾃顶向下,承载业务能⼒的同时,重构新的架构模式、新基础⽀撑和新的交付组织保障能⼒。具体⽽⾔,需从四个⽅⾯考虑。
•运⽤企业级视⾓,重塑架构能⼒,打造"敏态"与"稳态"的双态交付能⼒。客户和企业双重视⾓兼顾,追求⾯向客户敏态发展,⼜追求⾯向企业稳定合规管理。
•分布式技术将在⾦融机构⼴泛应⽤,系统云化是⼤势所趋。搭建⾼效弹性、开放灵活、安全可靠的分布式基础架构,推进应⽤架构由单⼀的集中式向“集中式+分布式” 双核异构混合模式转型。同时以微服务为核⼼,采⽤“开源+⾃研”的开放式架构,不断拓展实现应⽤分层解耦。
•应对数字化转型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环境,构建企业级业技融合的敏捷能⼒。通过建设开发运维⼀体化,应⽤⼀站式的全流⽔线⼯具链平台,连接开发、测试、运维、管理四个⾓⾊,打通需求、开发、测试、部署、运维五个环节,⽀撑“敏态”与“稳态”的全周期线上交付管理流程。
•统筹兼顾短期和长远的信息技术⾃主可控的升级改造⽬标,坚持安全可控和创新发展并重。建⽴新技术专项试点推⾏⼩组和专项⼯作机制,顶层组织推动,并增强外部合作培育⽣态。
以⾄上⽽下的企业级视⾓看科技能⼒建设,下沉到 IT 基础设施层⾯,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趋势:
•传统架构向软件定义、分布式架构和按需服务的云化转型是⼤势所趋。
•云化基础设施,要弹性敏捷,且能⽀撑稳敏双态,实现数字化转型需求下的统⼀架构。
•统⼀管理平台,实现运维智能化,管理多中⼼、多活集。
•对技术创新、关键技术⾃主可控的需求越来越⼤。
•节能降碳,打造绿⾊数据中⼼。
⼀、当前⾦融私有云基础设施⽅案的局限性
毫⽆疑问,满⾜这些趋势的云化基础设施,才能更好⽀撑银⾏业和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前市场上构建⾦融私有云化基础设施的相关⽅案主要包括:基于公有云进⾏私有化部署的专属云⽅案、基于 OpenStack 和 Ceph 等构建的开源⽣态⽅案,以及基于 VMware 系列产品构建的⽅案。⽬前这些⽅案存在以下局限性:
1.专属云⽅案:通过移植公有云建设专属云,可以在⼀家⼚商获得从私有云到公有云的统⼀⽅案和服务。但存在初期
投⼊⾮常⼤、运维困难、产品封闭等弊端。
2.开源⽣态⽅案:利⽤OpenStack、Ceph 等开源软件构建私有云基础设施,可快速从社区获得最新的功能,但部分
开源软件架构复杂、运维困难、在稳定性和性能⽅⾯表现⽋佳,⽬前⼤部分应⽤于开发测试环境,对于运维能⼒有限的团队,⽆法⽀撑重要⽣产业务运⾏。
3.VMware ⽅案:基于VMware 系列产品构建⾦融机构的私有云,这种⽅案⽐第⼀种专属云⽅案更加轻量,⽐开源⽣
态⽅案更稳定且“⽣产就绪”,但存在价格昂贵、与信创转型⽅向相悖等问题。
态⽅案更稳定且“⽣产就绪”,但存在价格昂贵、与信创转型⽅向相悖等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融机构需要轻量且能⽀撑双态的私有云基础设施,同时要满⾜关键组件⾃主可控的需求。
⼆、兼顾⾃主可控,构建轻量且能⽀撑双态的⾦融私有云基础设施
|存储是转型的重点和难点之⼀
在基础架构中,存储因为同时涉及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可靠性,成为 IT 基础架构最核⼼的组成部分。同时,基于专有硬件的传统集中式存储,也是⽬前影响整个基础架构敏捷性的重要瓶颈。如何实现存储的分布式和软件定义创新架构转型,同时符合⽣产环境对可靠性和性能的要求,是分布式存储相关产品评估的重点。
|不同类型⾦融机构可按需选择不同部署架构
随着⽬前 CPU 能⼒的持续增强,基于软件定义的分布式存储,⽬前也衍⽣出存算分离部署和计算存储融合部署的超融合架构,⾦融机构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其中⼤型⾦融机构由于具备更强⼤的运维能⼒,资源池的扩展⽅式需要更加灵活,更倾向于存储和计算资源池独⽴部署,各⾃扩展。⽽对于中型和中⼩机构,计算存储融合部署的超融合架构⽬前也已经被⼴泛使⽤。
除了软件定义的分布式存储,超融合架构还包含了数据中⼼常见的计算虚拟化、⽹络及管理平台等要素,通过更加简洁的部署和运维⽅式,实现了传统虚拟化向弹性的云化资源池转型,结合 CMP 云管理平台,可以形成完整的 IaaS 解决⽅案。⽬前,越来越多⾦融机构选择该⽅案作为构建轻量云化基础设施的重要技术路线。同时,随着国内专业超融合⼚商的出现,⾦融机构可以借助该⽅案同时实现基础设施的分布式云化转型和信创转型。
根据 Gartner 最新版的《超融合基础设施软件关键能⼒》报告,超融合的适⽤场景包含混合云、云原⽣、边缘、VDI,成为众多⾦融机构的选择。在⾦融机构的实际混合云 IT 架构中,超融合能够⽀撑包括核⼼数据库容灾在内的重要⽣产业务、包括开发测试在内的⼀般⽣产业务,以及各类互联⽹敏态业务,帮助⾦融机构构建能够⽀撑稳敏双态业务的云化基础设施。
虽然⽬前超融合从服务器虚拟化、桌⾯虚拟化、分⽀机构场景扩展到数据库、云等关键业务场景,但不同⼚商的超融合产品参差不齐,仍需重点考量产品对核⼼业务场景的⽀撑能⼒,如稳定性是否⾜够、性能是否优化,等等,让超融合架构真正实现对敏态和稳态业务的⽀撑。伸缩式雨棚
|构建围绕 K8s 的云原⽣相关基础设施
高效渗透剂除了基于传统虚拟化进⾏的基础架构云化转型,另⼀个⽆法忽视的趋势是以容器和 K8s 为核⼼的现代化云原⽣应⽤基础设施建设。⾦融机构需要保持应⽤的快速创新迭代,即需要基于容器平台进⾏应⽤
灭火的开发,这对于 IT 基础设施⼜有了全新的要求。
许多容器平台是基于 K8s 构建的,但 K8s 只是编排管理⼯具,⽆法解决⾦融机构将应⽤迁移到容器平台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根据 CNCF 在 2020 年的调查报告,企业向容器环境迁移⾯临的主要障碍因素,排名最靠前的、且能由⼚商解决的,是安全和存储。
因此,⾦融机构在考察⽀撑容器平台的 IT 基础设施时,需要关注产品是否能够解决容器安全问题、能否为容器提供⾼性能且稳定的存储。
|国产化替代中的关键⽣态⽅案整合
除了以上⼏个问题,提升⾃主可控能⼒、降低外部和单⼀依赖也是对 IT 基础设施的关键要求。不仅仅是某⼀个硬件、某⼀个软件,⽽是从底层 CPU、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分布式存储,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等各个层级的全⽅位国产化替代。
因此,⾦融机构在考察⼚商产品时,⼀⽅⾯要关注该产品本⾝的国产化情况,另⼀⽅⾯也要关注该产品是否有⼴泛的各层级产品适配及成熟⽣态。
三、SmartX 企业云基础设施如何应对以上问题?
SmartX 企业云基础设施,⽬标是为⽤户提供计算、存储、⽹络与内⽣安全以及云原⽣相关基础服务,⽀撑⽤户基于虚拟机的各类传统应⽤,以及基于容器平台的各类现代化应⽤,同时提供多数据中⼼、多集统⼀管理服务。
⾃成⽴⾄今的近⼗年时间,SmartX ⾸先以分布式存储为核⼼,构建围绕虚拟化的云化基础设施的产品线,包括超融合(SMTX OS、SMTX Halo)、分布式存储(SMTX ZBS)、多集管理(CloudTower)。通过完全⾃研并不断打磨分布式存储,解决了分布式存储的稳定性和性能关键问题。
围绕超融合基础架构,SmartX 持续加强 VMware 虚拟化⽀持,以及⾃有虚拟化 ELF 的企业级特性,同时推出CloudTower 多集管理软件和超融合⽹络安全组件,帮助⽤户完整构建弹性敏捷的云化基础设施。
隔离桩基于该产品线,来⾃⾦融、医疗、制造等多个⾏业的⽤户已部署了 10000+ 节点,其中 69% 为⽣产环境。不仅受到Gartner、IDC、GigaOm 等国际分析机构的认可,更在中国超融合软件⾦融⾏业市场份额排名第⼀。在⽤户实际部署使⽤中,SmartX 云化基础设施被证实能够⽀撑稳态和敏态业务,既能提供云的弹性敏捷,⼜能提供与传统架构相当的⾼性能与稳定性,⽤户复购率达到 77%。
针对容器环境的安全与存储挑战,SmartX 已经发布了 IOMesh,为云原⽣应⽤提供持久化存储,是国
内⾸款通过OpenShift 认证的存储产品。同时,SmartX 也正在开发云原⽣⽹络与安全产品,为⽤户构建云原⽣环境的零信任。
此外,因为始终坚持创新、核⼼⾃研为⽤户构建云化基础设施,SmartX 在帮助提升 IT 基础设施国产化⽐例上也有天然优势。SmartX 企业云基础设施的产品线核⼼组件完全⾃主研发,根据 FossCheck 检测结果,核⼼组件代码⾃主开发率接近 100%。此外,SmartX 扩展了⼴泛的信创⽣态,从上层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到下层 CPU 完成了⽣态⼚商的层层适配,并积极参与信创产业联盟和相关标准制定。
SmartX 企业云基础设施,还能帮助⽤户加快数据中⼼的节能降碳。在《⼀⽂读懂如何利⽤超融合节能降碳》这篇⽂章中,经过通⽤场景下的对⽐计算得出,从传统物理环境到传统虚拟环境,仅是虚拟化这⼀层即可带来 20%-80%的节能(取决于虚拟机部署的密度);⽽从传统虚拟环境的集中式架构进⼀步过渡到超融合架构,实现分布式存储到计算侧的融合,可再带来⾼达 31% 的能耗节省,加速数据中⼼降碳的步伐。
参考资料:
1.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2.德勤管理咨询七⼤⽅⾯详解《关于银⾏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16:5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336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转型   基础设施   融合   架构   云化   机构   构建   分布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