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有人预言无纸时代即将来临,打印机的末日已到。然而全球纸张消费量每年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打印机的销量以平均接近8%的速度在增加。这一切都预示着打印机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发展越来越来快,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宽广。从1885年全球第一台打印机的出现,到后来各种各样的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它们在不同的年代各领风骚,今天让我们寻觅历史的足迹,从技术、品牌与产品、应用市场及目标消费者三个方面,回顾喷墨打印机的光辉历史,同时对喷打未来的发展趋势作简单分析。 一、技术
喷墨打印机基本的工作原理都是先产生小墨滴,再利用喷墨头把细小的墨滴导引至设定的位置上,墨滴越小,打印的图片就越清晰。基本原理看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正如微积分原理也并不复杂,复杂是的如何运用一样。下面介绍喷墨打印机几次技术突破具有历史意义的纪事。
时间 事件纪要
1976年 全球第一台喷墨打印机诞生
1976年 压电式墨点控制技术问世
1979年 Bubble Jet气泡式喷墨技术问世
1980年8月 Canon公司第一次将其气泡喷墨技术应用到其喷墨打印机Y-80,从此开始了喷墨打印机的历史。
1991年 第一台彩喷墨打印机、大幅面打印机出现
1994年 微压电打印技术问世
1996年 Lexmark利用EXCIMER氩(ARGON)/氟(FLUMRINE)雷射切割技术推出全世界第一台1200*1200dpi超高分辨率彩喷墨打印机 Lexmark CJ7000
1998年 全球第一款同时具有1440dpi的最高分辨率和六打印功能的彩喷打EPSON Stylus Photo700面世
1998年 全球首款7照片打印机Canon BJC-7100诞生
1999年 第一台不使用计算机可打A4照片的彩喷墨打印机EpsonIP-100横空出世
2000年 第一款支持自动双面打印的彩喷墨打印机HP DJ970Cxi诞生。
2003年 全球第一款应用八墨水技术的数码照片打印机HP Photosmart 7960问世
2005年春 全球首款9照片打印机HP Photosmart 8758诞生
1976年,第一台喷墨打印机诞生
喷墨打印技术早在1960年就有人提出,但过了16年第一部商业化喷墨打印机才诞生在IBM,原始的 IBM4640采用欧洲瑞典路德工业技术学院的教授 Hertz 和他的同僚所开发,称之为连续式喷墨技术。所谓连续式喷墨,是无论印纹或非印纹,都以连续的方式产生墨滴,再将非印纹的墨滴回收或分散。但此技术几乎是用滴的方式将墨点印到纸上,效果之差可以想象,因此在现实中毫无实用价值。
1976年,压电式墨点控制技术问世
与IBM4640同年,西门子科技的三位先驱研究者Zoltan, Kyser 和 Sear在同年研发发展成
功压电式墨点控制技术(EPSON 技术的前身),并将其成功运用在 Seimens Pt-80上,此款打印机在1978年量产销售,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具有商业价值的喷墨打印机。
1979年,Bubble Jet气泡式喷墨技术问世
日本佳能的研究员成功地研究出 Bubble Jet气泡式喷墨技术,此技术利用加热组件在喷头中将墨水瞬间加热产生气泡形成压力,从而墨水自喷嘴喷出接着再利用墨水本身的物理性质冷却热点使气泡消褪,藉此达到控制墨点进出与大小之双重目的。这里引用该公司的一个小故事,1977年7月的一 天,东京目黑区的Canon 产品技术研究所的第22研究室的远藤一郎,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偶然将加热的烙铁放在注射针的附件上时,从注射针上迅速地飞出了墨水。受此启发,2年后发明了气泡式喷墨技术。
与此同时,惠普也发明了与之本质相同的技术,HP和Canon 都不约而同地宣称是自己的研究人员率先发明了喷墨打印技术,以此建立自己在喷墨打印领域的地位。不过“气泡”这一概念已被佳能抢去,惠普只好将此命名为Thermal Ink-Jet。
1980年8月,Canon公司第一次将其气泡喷墨技术应用到其喷墨打印机Y-80。 从此开始了喷墨打印机的历史。
红外光通讯 1991年,第一台彩喷墨打印机、大幅面打印机出现
惠普HP deskjet 500C是全球第一台彩喷墨打印机,1994年6月,国内才出现经本土改造过的产品HP DeskJet 525Q。HP DesignJet是惠普公司首次将其热喷墨打印技术应用到大幅面打印机中,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单大幅面喷墨打印机。彩喷墨打印机、大幅面打印的出现都是喷墨打印机史上最为重要的里程碑。
1994年,微压电打印技术问世
早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爱普生就开始了压电技术的研究,历经将近20年,终于成功地将微压电打印技术应用于打印机领域,实现了产品化。微电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许多微小的压电陶瓷放置到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喷嘴附近,利用墨水在电压作用下会发生形变的原理,使喷嘴中的墨汁喷出,在输出介质表面形成图案。 此后,爱普生的智能墨滴变换技术、自然彩还原技术、超精微墨滴技术等;佳能的专业照片优化技术、四重控技术等;惠普的富丽图分层技术、智能彩增强技术等。均进一步提升了喷墨打印机的技术含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可以用喷墨打印机栅栏门
制造出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目前,科学家们已经使用喷墨盒“打印”出精确模式的干细胞,现在科学家们正将此技术应用到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探索打印细胞三维结构的途径。 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材料科学家保罗·卡尔弗特说,三维技术将有助于揭开细胞之间的通信密码,或许在未来,人造人体器官能够通过这种喷墨0204电话录音
打印机制造出来。 科学界利用喷墨打印机来研究干细胞早有传统。去年,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培养干细胞的“喷墨打印机”,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利用干细胞。
打印机助干细胞发育
获取干细胞并将其培养成为所需的细胞并不容易,因为人体组织非常复杂,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它们必须以正确的模式进行分层,才能正常运转。科学家想出了一套系统,他们把一层营养蛋白质放在一块2.54厘米见方的玻璃片上,然后用一个自动控制的喷墨式打印机在上面将少量蛋白质喷成一种特殊的形式,它可以让细胞生存、发育和分化。然后,将干细胞放在这种模具上发育,就会形成不同的细胞。
为了设计新的细胞打印机,卡尔弗特到电子器件商店购买了喷墨打印机,改装其核心部件并安装在实验室内一个由软件控制的装置上。卡尔弗特称:“你所看到的安装在机器中间的正是类似于喷墨盒的东西。然而喷头喷出的并不是各种颜的墨,而是不同类型的细胞培养基。尽管这种细胞打印装置仍使用微型针式打印模式,但细胞培养基却并未受损。”
卡尔弗特希望此项技术能够制造出微型器官用于医学测试。他还希望,将来人类能够按照需求制造出可移植器官。
打印机内部的清洗
由于蛋白精打印机内部的部件比较精密,即使是普通的擦拭或者加润滑油都有可能会对打印质量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像,所以内部的清理一定要谨慎小心,根据我的经验,列出以下可以清洗的部件,供大家参考。
1.墨粉保护装置:打印机的墨盒都会有一些衬垫,它们的作用是在传输纸张的滚筒系统中吸收过剩的墨粉。用户可以把它从机器中取出,用手工的方式进行清理。一般在新的墨盒中也会包含一个新的衬垫。
2.送纸滚筒:它们是打印机的传送部分,将纸张从纸槽拖曳到打印机的内部,但在这个过程中,纸张上玷污的油和灰尘也会在滚筒上沉淀,长时间不清洗就会导致卡纸和送纸错误,这也是打印机最容易出现的故障。在这里,我们可以用酒精泡过的棉花团或湿布清洗这些沉积物。此外,在一些办公设备专业用品商店有专门的滚筒清洁器。
3.冠状电线:它们是在打印机内部用来传送静电的专门电线。静电是用来将墨粉吸引到纸张的,但是灰尘的沉淀会影响静电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式的激光打印机影响尤其严重)。用户可以使用棉布将灰尘轻轻擦去,但是请不要使用酒精或者其它溶剂,它们会影响打印机的效果,一般在老式激光打印机当中,冠状电线在打印机内部是裸露的。如果不到,打印机手册中会指明它们的位置。
4.通风口:与计算机内部相似,许多激光打印机内部也有内部风扇,常年的工作会被灰尘和污物阻塞。我们必须保证定期清理通风口和风扇的页片,保持打印机内部的空气流动。
以上是激光打印机内部可以清洗的部件,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由于激光打印机都是使用高热的方法将墨粉吸附到纸张上。所以切记在刚刚完成打印机任务时进行打印机的清洗工作,并且注意所有带有温度警告标志的部件。在一些办公用品商店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专门的激光打印机的“清洁纸”出售,它们表面覆盖有特殊的纸张,可以吸附打印机纸张通路中的灰尘和过剩的墨粉,同时因为它们会经过完整的打印过程,所以对于打印机内部的清洗也是最彻底的。
打印机外部的清洗
与清洗内部比较起来,打印机的外部清洗总的来说是比较容易和安全的。一般用户在清理计算机硬件的外表面时可以使用清洗汽车内部时使用的清洁/保护喷雾剂,这种产品可以帮助减少静电,对于塑料的表面比较安全。可以将清洁剂喷在柔软的布上,然后用它擦拭设备的外壳(注意不要将喷雾剂喷入机器内部),同时,在清洗打印机外部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空气出口,风扇通道和纸槽中吹入压缩空气,来清除灰尘和污物。
打印机虽然算不上是娇贵的产品,但由于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下,定期的清洗与维护可以
有效的延长它的寿命。一般一月对外部进行一次清洗,两个月对内部进行一次内部清洗,可以大大提高打印机的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激光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概述
一、基本结构
激光打印机是由激光器、声光调制器、高频驱动、扫描器、同步器及光偏转器等组成, 其作用是把接口电路送来的二进制点阵信息调制在激光束上,之后扫描到感光体上。感光体与照相机构组成电子照相转印系统,把射到感光鼓上的图文映像转印到打印纸上,其原理与 复印机相同。激光打印机是将激光扫描技术和电子显像技术相结合的非击打输出设备。它的机型不同,打印功能也有区别,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要经过:充电、曝光、显影、转印 、消电 、清洁、定影七道工序,其中有五道工序是围绕感光鼓进行的。当把要打印的文本或 图像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预处理。然后由打印机驱动程序转换成打印机可以识别的打印命令(打印机语言)送到高频驱动电路,以控制激光发射
器的开与关,形成点阵激光束,再经扫描转镜对电子显像系统中的感光鼓进行轴向扫描曝光,纵向扫描由感光鼓的自身旋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