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早期名为谱牒;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服装道具制作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系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
家谱源于何时 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开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一、家谱在族人心中的地位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受国人关注,影响人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大概非
家谱莫属了;从遥远的古代到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帝王诸侯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还是目不识丁的乡野农夫,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还是世居乡间连县城都未曾履迹的山民,家谱都是他们心中无法释怀的牵挂;多少次,仓皇辞庙日、背井离乡土的人们抛却了万贯家财,却怀揣着家谱不忍舍弃;多少次,肩负着父祖的乡愁夙愿,天涯浪子回到故土,寻寻觅觅,访求自己的根之所载-----家谱;家谱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让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对其视若珍宝 这是因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管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荫之下,总是他最大的心愿;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认同感;”
二、修编家谱的目的
1、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坠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个“名”就是人之本,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你的子孙也就是失去了根本;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2、清源、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源意识,使这个大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我安徽舒城怀德堂汪氏一支,从上次1924年重修到现在已有90多年没有续修了,有很多怀德堂后裔都不知其先祖,更有不少族人家谱中均无记载;所以“家谱续修,意义重大,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
3、教化、育人;儒家思想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人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为人之伦理的教导;如果君不行政,臣不司职,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中华文化将如何发扬光大家谱是很好的教材,引导后代族人当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家谱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4、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祖,二是下对后人;先祖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文化,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能健康发展;这些都溶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 简单回答就是:寻根留本,清源备查,教化育人,承前启后;
三、历史上各阶段家谱的功能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谱是血缘习俗中的一个重要角;家谱就是血脉的谱系;家谱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其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随着历史上的政治、思想观念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家谱的功能和作用大体上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从有文字记载的“甲骨铭记、鼎彝铸文”时期;我们称之为先秦以远,主要表现为夏、商、周三代的帝系世本,其功能是“详世系、溯源流”;由于帝王的王位世袭、嫡子继承;宗法制下的诸侯、卿大夫等所遵循的世袭递衍的分封制,谱牒作为以血缘为基础的载录,为传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第二个阶段是“九品门第,谱局籍库”时期;秦汉以来,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氏族的宗法组织
被官僚制度所取代,所以,谱牒除了帝系承袭外,遂又成了官僚阶层必备的籍录;尤其是东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专设史官,是为官修谱;这一阶段,谱牒的功能有:一、用于遴选士官;“选人咸登资簿,厘其流品”;官员的选举必先稽查谱牒,知其祖况身世;以“别贵贱,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而考其真伪,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这就意味着,举官必查谱,有谱才有可能入选;于是家谱就成了官僚阶层一种特殊的文凭;二、作为婚嫁时,门第选择的备查资料;凡世族中的新贵旧士,为了门第的光彩荣耀,讲究对等,门第相当;三、便于人际交往,熟悉彼此身世家史、名讳、职阶,以达到相应的对等交往;综上可以看出,官修谱时期的谱牒,其作用是承传备查,为上层社会服务的;
3、第三个阶段是“追述本系,秉承先哲”时期;到了隋唐,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开始以才选人,推行科举新制,在政治上限制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为庶族地主打开了晋仕之门;旧有的士族大姓,部分地沦为“贫贱”, 隋唐王朝的任官,不再以家谱为依据;家谱为门阀居官的作用渐趋下降;但是,旧的“士族门阀观念”积重难返,仍旧“纪其先烈,贻阙后来”,而“荜门寒族,百代无闻,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秉承先哲”;从此,私纂家谱逐渐兴盛起来;所以说,唐代是我国谱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交错转折时期;
医学护理模型4、第四个阶段是“私家修谱,卷帙浩繁”时期;自宋代以来直到清代时期;谱牒的功能缘于时代的政治变革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失去了原有的大部分功能;“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以至于到了其子不传的地步”;官修谱止,而私修谱兴;以宋代欧阳修、苏洵为代表,这时有再造谱牒盛况之举;谱牒的功能转变为:第一、“辨昭穆、别亲疏”;把谱牒的意义定为“谱牒之作,以述往事,示将来,俾子孙知祖之所自始,且知一本万殊之义”;第二、作族谱,以敦祖睦族;“有族者皆睦,则天下孰与不善;不善者不得肆”;“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由爱族而爱国,由各族团结而全国团结;尊敬先祖是族人的优秀品德,和睦族人是团结的社会基础;第三、“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借助谱牒这一形式,规范族人的行为准则;第四、谱牒中的家规、宗戒用于约束族人的不轨行为;
从谱牒纂修的发展过程看,由官修到私修;由上层社会进入到各个阶层社会;由少数人拥有,扩大到民众所有;因此,谱牒就有了服务、规约、表彰和监督全体族人的社会性作用;
高频变压器参数5、第五阶段就是当今社会;家谱在发展和延续的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变迁,它的功能也有所不同;作为现代社会的家族,尤其是广大农村,由于各个村落仍与姓氏和家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仍然存在着较强的族观念;续修家谱仍然是一个不可忘却和忽略的大事;那么,现代修谱
还具有那些功能呢 除了详世系、溯源流之外,一般认为至少还有以下几点:第一、联亲疏;将松散的家族关系,以谱牒的方式,连成一个血缘关系的统一体,明确本族人之间的亲疏辈分关系;第二、把“永久崇拜共同的先祖”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含有尊祖敬宗的伦理意义,并以先祖为本,敦宗亲之谊;第三、为后嗣续昭穆;及时不断地反映本族人丁的繁衍、生存发展状况;第四、为迁居移民,有史为证等一系列的现实作用;
四、现代修谱的价值
一部优秀的家谱,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发源,生息、繁衍的无止无终过程,可以说是一部与时间并存的生命史,活在谱中的一代代子孙,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无不反映出他所处的时代种种特征;透过家谱,可以看出它包含有如下几种价值:
1、对宗族史和家庭史方面的价值;“家之谱,尤国之史也”;宗谱最直接的反映是该宗族及其成员的历史;通过对谱牒记载的宗族结构、宗祠组织和祭祀活动、宗族规约和家范、族产和收支用途、宗族的文化教育和训导思想、婚约的习俗和礼仪、宗族与政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最完整最真实地了解社会基层民众的生活面貌,而所有这些研究的内容,谱牒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2、对人口统计的价值;谱牒的记载除了世源、宗族规约、礼仪等之外,其最主要的就是人丁和世系,也是记载非常慎重和详细的部分,从中可以分析研究当时的人口统计、人口增长率、人口寿命、年龄结构、从业状况、文化程度、居住与迁徙等,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了解其生存环境和质量,从而反映人们的生活进程和进步;
3、对历史人物考察的价值;在历史上有过某些重大影响和作用的人物,这些人在正史、地方志和文集里往往不一定有完整的记载,而谱牒的传记、履历、世系,对一些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常常可以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以起到“补史不足”的作用;关于谱牒的这一作用,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被古人所用,例如司马迁作史记,在自序中言道:“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4、对基层社会研究的价值;基层社会家业的兴衰,是宗谱传记中常见的内容;广大众是历史的主人,他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喜怒哀乐,风俗习惯,是历史研究所不能忽视的对象;特别宋代以后,民间的修编家谱越来越多,这种性质决定它必然包含大量的广大众的历史资料;而谱牒的简历是以每一个族内男性成员为主的,这些普通众的传记素材,向史学家提供了基层社会活动的史料;而这些史料,又是正史以外难以得到的原始资料;
5、对妇女史研究的价值;女子的家庭生活及其在家庭、宗族中的地位,谱牒有一定分量的记载;主要表现在族权、夫权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宗谱的世系部分,虽然以男性的记述为主体,但也涉及妇女的诸多问题;全面探索妇女史,向谱牒索讨资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mogii>柔翼无人机
6、对地方史志的帮助;我国宗族史的特点是族望与地望的紧密结合;记载宗族史的谱牒,也必然反映宗族与地域的关系,既然有宗族与地方的记录,则宗族世代的生存活动就是地方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编写地方志,就利用该地方谱牒史料;现在谱牒研究者论述其研究对象的学术价值时,大都指出它可以弥补地方志资料的功用;谱牒对地方史志研究和今日编写地方史志起着提供素材的作用,因此,族谱资料对地方史志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通过以上对谱牒的评价,可以看出:第一、真实可靠的谱牒,无疑是人类自己发展与繁衍的家族档案,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第二、记录过去和现在,并以此延续,是人类文明的特征和表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第三、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只是在文字发明后的几千年,才有短暂的历史记载,包括谱牒记录;这种记录无论存在什么问题,从人类学这个角度看,它反映的是人类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是人类自身进步的表现;因此,家谱是祖国文化宝库的一部分,它蕴藏着大量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家庭制度、人物传记
以及地方史志的资料,时至今日,它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存在和延续的现实意义;
免摇启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