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阅读: 评论:0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付伟;赵俊权;杜国祯
【摘 要】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influenced by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climate condition so that the air,water,soil,grasslands and biology keep the original condition,which is an ideal place to develop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Alpine grassland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the local nomads for living. In consideration of impact of grazing on the grassland,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lpine grassland was discussed in terms of ' structure-demand-supply' system.%青藏高原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气、水源、土壤、草原、生物等保持着原生的洁净状态,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理想之地,高寒草地也是当地牧民赖以生存和世代经营的基础.结合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影响,从放牧生态系统的“结构—需求—供给”角度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探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梨花化妆品
【期刊名称】so.csdn/api/v3/search?p=1&t=all&q=《草原与草坪》
【年(卷),期】2013(033)001
【总页数】5页(P84-88)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作 者】付伟;赵俊权;杜国祯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812.8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地跨西藏、青海省全境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云南西北部部分地区,占中国领土面积的26%,平均海拔4 000m,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又被视为除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冷源、生态源、水源和生命之源。
青藏高原是具有全球意义的一个脆弱生态系统,在其253×l04km2的面积上森林生态系统仅占8.6%,草地生态系统占50.9%,农田生态系统占1.7%,湿地生态系统占0.1%,湖泊生
态系统占1.2%。其他37.5%的面积为冰川雪被、沙漠戈壁和荒漠[1]。青藏高原的草地不仅是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基地,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1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概述
青藏高原是我国天然高寒草地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域,这里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天然高寒草地面积1.28×108hm2[2]。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m 以上的高寒草地可利用草地面积达1.059亿hm2,其中,西藏0.57亿hm2,青海0.38亿hm2,川西北0.073亿hm2,甘南0.036亿hm2,占北方草原区(2.2亿hm2)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8.20%[3]。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种类包括高寒草甸、高寒灌木、高寒草地和高寒荒漠,高寒草地面积居各种类型草地之首。
2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当地众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具有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止风沙、净化空气的作用,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是地球上
独特的基因库[4]。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放牧生态系统和最大的草地系统之一,约有1.3亿hm2的牧场和7 000万的家畜[5]。
在青藏高原的放牧生态系统中,草畜平衡是核心,放牧强度和频率直接影响草地植物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进而影响家畜生产力、草地恢复力和稳定性。研究草地植被的生长变化,是优化草地生态系统,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以草地生态系统最优模型为科学管理的依据,才能使草地既满足最大的经济效益,又实现草地的生态功效,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6]。牙模
2.1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的影响
放牧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干预,不仅改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形态特征,也会改变草地的生产力、物种的结构和多样性。放牧也会直接影响草地的养分和物质的循环以及草地的演替方式。由于全年6~7个月处于负温状态,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植物落以寒冷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牧草生长季短,产草量低,净第一生产力为200~500g/(m2·a)[7],因此,过高的放牧强度容易造成“黑土滩”退化草地,而且一旦破坏较难恢复。
放牧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干扰方式,对植物落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8]。高寒草地植被对放牧有一定的耐受性,轻度放牧有利于刺激可食性牧草的生长,增加其在落中的比例,在落中占主导地位。中等程度的放牧使落资源的复杂度和丰富度增加,增强草地植物落的稳定性。一方面,草地在合理的载畜量时,家畜采食牧草能够刺激植物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的提高,植物利用补偿作用,使储存于各组织和器官中的碳水化合物得到补偿。同时,在进化过程中,植物发展了防卫机制,食草动物亦随之产生有关的适应性,即植物与食草动物产生协同进化作用;另一方面,重度放牧条件下,当草地超过了它的载畜量时,家畜采食牧草会抑制草地植物的生长,因为随着家畜数量增加,对草地植被的采食强度和频率加大,干扰过于剧烈,减少了有机质向土壤中的输入,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小于家畜采食的部分。同时,过度放牧改变了植物的竞争格局,增加了竞争排除,最终可能导致草地植物落产量、高度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2.2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的影响
放牧通过采食、践踏和排泄物等3种形式影响草地[9]。适度放牧对土壤有积极的影响,但长期过度放牧会使生态系统崩溃。不合理的放牧会导致土壤紧实,持水量减少,影响土壤腐殖质和氮的积累,使土壤退化。
动物的践踏和排泄活动都会对草地产生双重作用。适宜的践踏活动使土壤的渗透性和通气性提高,加快种子的萌发,有利于草地植物落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但高强度的践踏活动会增加土壤紧实度,降低其渗透性和通气性,从而影响草地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引起草地的退化;一定数量的家畜排泄物可参与草地的物质循环,向土壤补给营养物质,但过多的家畜粪便超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分解能力,使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运行,破坏草地的植被结构和土壤结构的动态平衡,导致草地的退化。另外,由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中的微生物因地处高寒地区,分解和转化养分速率较慢,对高寒草地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影响更大,动物的践踏和排泄活动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产生的负面作用会更强烈。
3 放牧生态系统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可持续利用关系
铝钉机3.1 放牧生态系统的草地可持续利用内涵
草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一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行为,对草地进行开发和经营,从而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10]。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本质是在不同尺度及不同等级层次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相互冲突目标之间的权衡与取舍。草地可持续利用具有发展性、可持续性、公平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这种可持续性强调,在时间尺度上,当代人的需要不能够危
害和削弱后代人对草地资源系统及其产品的需求[10]。因此,草地可持续利用就是在特定区域内,草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和再生能力维持稳定的发展,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最佳综合效益[11]。放牧生态系统的草地可持续利用是维持草畜平衡,使草地畜牧业从单一经济目标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综合功能目标转变,构建更具发展潜力和可持续的青藏高原牧区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
支承辊
3.2 放牧生态系统“结构—需求—供给”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可持续利用关系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息息相关,从生态学的角度可分析放牧生态系统的结构,从经济学的角度可分析放牧生态系统的需求与供给,最后形成放牧生态系统“结构—需求—供给”。
“结构”代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特征”,即不同植物种类组成的生物系统,用植物落类型和特征来描述。良好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结构是实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结构”决定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而生产力又决定着“供给”。对于放牧生态系统来说,植物落通过提供第一性生产和生态环境效益分别满足畜牧业的生产需求和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需求。1.059亿hm2的高寒草地,每
年生产近2亿t的可食牧草,由1 300万头牦牛、5 000万只绵羊和其他一些草食家畜转化成近30万t牛、羊肉,2万t羊毛和近40万t的鲜奶及奶制品[3]。同时,“需求”与“供给”两者不可分离。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其最主要的需求是提供第一性物质生产以满足牧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00:5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30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草地   青藏高原   放牧   植物   生态   影响   土壤   利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