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osip温带草原景观:是温带半干旱地区地带性植被景观。
组成单位:由多年生低温的旱生草本植物(主要是禾本科植物)构成的植物落。禾本科的针茅属(StipaLinn.)一般总为典型植物。草原的分布很广,在欧亚大陆、北美中部、南美南部以及非洲南部等地均有大面积分布。我国的草原可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 温带半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有三种,分为热带半干旱、温带半干旱与寒带半干旱三种。由于这些地区的降水量都比较少,因此植被一般比较稀疏,而且以耐旱的一年生等短生长周期植物为主。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就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带,属于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为150-500mm,大多在350mm以下,干燥度为1-4。降水变率大,主要集中在夏季。
温带草原景观形成条件:草原分布区的土壤主要为黑钙土(中国大多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尤以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松嫩平原中部、松辽分水岭地区,以及向西延伸到
真空海绵吸盘燕山北坡和阴山山地的垂直带谱上更为集中)、
栗钙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北冰红葡萄酒棕钙土(中国内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中西部、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城盆地外缘以及中部天山北麓山前洪积扇的上部等地都有分布)这三类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为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钙化过程,土壤剖面的不同层次出现钙积层。此外,这三类土壤局部有盐渍化过程。
温带草原景观生态条件:草原中以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植物占优势。在禾本科中,又以丛生禾草针茅属(Stipa)最为典型。
禾本科是种子植物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大科,是人类粮食和牲畜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工淀粉、制糖、酿酒、造纸、编织和建筑方面的重要原料。
豆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菜的重要来源之一。
莎草科有的可供编席或造纸。
温带草原景观-草甸草原
在雨水适中、气候适宜的条件下,由多年生丛生禾草及根茎性禾草占优势所组成的草原植被,称为草甸草原。
草甸草原地区属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350~450毫米,≥10℃的年积温在1800~2000℃之间,雨水适中。这里牧草生长茂密,一般草高达60~80厘米,覆盖度60~85%;产量高,质量好,亩产青草225~400公斤,优质牧草可占50~80%。 草甸草原主要分布在平坦的洼地和北向的坡地上。如内蒙古东北部森林草原带的下部,东北北部广阔平坦的冲积平原、坡地、河谷低地和丘陵地的淡黑钙土、黑钙土和草甸土地区都有分布。
高原上的低地、河湖遗迹以及丘陵起伏的地段,由于小地形起明显的作用,可以生成草甸草原、沼泽草甸和盐生植被等组成的草甸草原复合体。草甸草原是中国主要的天然优良割草场。
由于生态条件和优势种植 物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丛生禾草、根茎性禾草及杂类草等3种草甸草原亚类。植物种类都比较丰富,例如,以丛生禾草贝加尔针茅为优势种的贝加尔针茅
草甸草原,每平方米可达20种左右。主要禾草有贝加尔针茅、羊草、隐子草、野古草、拂子茅等;杂类草有柴胡、萎陵菜、麻花头、蒿类等。这些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五颜六,故有“五花草塘”之美名。
草甸草原的气候与土壤条件,虽不如疏林草原好,但仍有较多的雨水,而且气温较高。所以,在没有人工灌溉的条件下,也能生长多种优良牧草,是良好的天然放牧场和割草场,适于发展大牲畜,尤其适于养牛业。
温带草原景观-典型草原
建种由典型旱生植物组成,以丛生禾草为主,伴有中旱生杂类草及根茎苔草,有时还混生旱生灌木或小半灌木。
分布典型草原的地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量约为250至450毫米。典型草原主要由针茅、羊草、隐子草等禾草,伴生中旱生杂草、灌木及半灌木组成,草丛一般高30至50cm。在我国,典型草原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西部、锡林郭勒高原大部及鄂尔多斯,高原东部等地。
后挂式耳机
编织袋折边器温带草原景观-荒漠草原
茶油精
荒漠草原为草原中最旱生的类型。建种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常混生大量旱生小半灌木,并在落中形成稳定的优势层片。荒漠草原属于自然带的一种,主要是受自然环境影响形成的。
地理位置处于大陆内部,年降水量≤200毫米。气候干燥,少雨,属于大陆气候。其次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合理的放牧和开垦以及开采矿物,直接导致草原荒漠化的进程。荒漠草原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内部。如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就有荒漠草原分布。在荒漠草原以荒漠为主,生长的植物主要是一些耐旱,叶小而少而且根深的植物。原因是叶小而少可以减少蒸发,根深可以充分吸取底下水分。
草原化荒漠是一方面是受自然条件影响,比如说降水,水分蒸发度以及空气的湿润程度。更主要的是人类的活动起主导地位。草原化荒漠是在荒漠的自然基础上进行植树种草等人工改造,促使荒漠的程度减轻,逐渐转化为草原。
温带草原景观-高寒草原
高寒草原为草原落的一种植被类型。它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环境为寒冷而潮湿,日照强烈,紫外线作用增强,空气稀薄,土壤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昼夜温差极大,年平均温度不到1℃,植物生长季短,年降水量约40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植物多低矮丛生,叶面积缩小,根系较浅,植株形成密丛。我国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帕米尔高原及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等亚洲中部高山。
高寒地带气候寒冷而潮湿,日照强烈,紫外线作用增强,空气中CO2含量降低,空气稀薄,土壤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温度变化剧烈,昼夜温差极大,年平均温度不到1℃,生长季短,仅120天,年降水量约40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
植物多低矮丛生,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陷,机械组织与保护组织发达,根系较浅,植株形成密丛,基部常为宿存的枯叶鞘所包围,起保护更新芽越冬的作用。
有以营养繁殖为主的多年生草本、垫状小灌木或垫状植物。如针茅属紫花针茅、座花针茅,以及克氏羊茅、假羊茅,还有莎草科硬叶苔草,小半灌木有藏籽蒿、藏南蒿、垫状蒿等。垫状植物有垫状驼绒藜、垫状点地梅、垫状棘豆、垫状蚤缀等。我国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帕米尔高原及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等亚洲中部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