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1.根据动物的某些特征,如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外形特点、有无脊椎等,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动物归为一类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分类。 2.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椎,将它们分为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像蚊虫、蜗牛、水母、河蚌、蚯蚓等是无脊椎动物,像青蛙、猴、鲨鱼、鸟等是脊椎动物。
3.脊椎是人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撑,有nhdt-471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4.脊椎是由一节一节的骨头组成的,这样的结构可以方便脊椎弯曲。脊椎可以支撑身体、保护内脏、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5.我国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朱鹮、、宽尾凤蝶等。
6.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运动、以颌取食的变温脊椎动物。
7.鱼类的共同点: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表面有鳞、有鳃、有鳍、嘴总是不停地开合、眼睛长在头部两侧、生活在水中等。
8.鱼鳃和鱼鳍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混合交换
9.如果根据鱼鳍生长的位置,鱼鳍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10.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合作,某一动作需要多个鳍相互作用。
11.尾鳍:控制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12.背鳍、腹鳍:起平衡作用。 臀鳍:协调其他各鳍的作用。
13.鱼在游动时,它的各鳍是配合运动的。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
14.鱼用鳃呼吸。水流由口进入、经过鳃后流出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15.鸟类是体表有羽毛、有翅膀、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
16.根据构造和功能,羽毛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
17.鸟类正羽呈扇形排列,便于扇动空气;具有防水性,利于鸟类雨天飞翔;正羽管中空,可以减轻鸟体重量,便于鸟类高空飞翔。
18.绒羽紧贴鸟的身体,像棉花一样蓬松,细小而柔软。绒羽可以帮助鸟类在飞行时保持体温。
19.喙和足是鸟类的主要器官,喙也是鸟类特有的器官。
20.哺乳动物是身体表面有毛、恒温、胎生和哺乳的高等脊椎动物。
21.哺乳动物的皮肤不仅具有敏锐的感觉,还有调控体温的作用;皮下脂肪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
22.哺乳动物有奔跑、飞翔、跳跃、游泳等多种运动方式。
第二单元
仿形车床
23.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的生命活动、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非生命体的(溪水、白云、月亮等)的运动等等。
24.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是机械运动,如地球的自转、弹簧的拉伸等。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5.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6.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27.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一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二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28.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9.按照运动的路径分类,可以把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0.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
31.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上的人的运动、苹果落地的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风车的转动,铅球的抛物线运动。
32.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
前进——物体从后往前运动 后退——物体从前往后运动
摆动——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 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滚动——平动与转动的平面复合运动 绕圈——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做做圆周运动
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33.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不是单一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往往是由多个简单的运动组合而成的。如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上下
运动。
34.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常用的速度的单位有千米/小时、米/秒。
3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亿米/秒。
36.为什么不能从楼梯上快速的跑下来?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楼梯上快速奔跑具有很大的能量从而止不住脚步,易冲撞他人或自己跌倒,造成伤害。
37.为什么不能高空抛物? 高空抛物,越接近地表速度越快,从而能量越大,容易对地表附近的人或物造成伤害,甚者会威胁生命安全。高空抛物不仅是道德上的问题,有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8.有些物体乍看上去似乎不动,其实它们在运动。用什么方法能判断指甲和月亮是在运动的?
可以根据一段时间后指甲变长判断指甲在运动;可以以树木或房屋为参照物判断月亮在运动。
第三单元
39.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40.生活中五种常见的力:摩擦力、风力、磁力、弹力、浮力。 41.在探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的实验中,钢珠改变运动方向,是因为磁铁对钢珠有磁力,使钢珠的运动路径朝着磁铁的方向偏转。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42.毛巾挂件 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拉力大小会影响小车前进的快慢。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
43.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关系的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质量和小车行进的路程;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拉力(末端挂钩上钩码或垫圈的数量)。
44.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弹力。
45. 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地越长。或者说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6.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47. 弹簧测力计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挂钩。
48.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 “0”刻度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3)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49. 通过对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发现是:
(1)在弹性限度内,也就是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就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就越短。
(2)每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伸长的长度相同。
(3)每个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
5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51.物体在液体或在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52.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1)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0”刻度处;
(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物体,使物体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对物体的拉力大小,它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5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54.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55.把物体做成流线型是减小液体或空气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桥梁应力检测56.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流体(如水、空气)中物体的形状等会影响摩擦力(或阻力)的大小。
吸湿剂
57.鲸或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几乎不会引起水的波动,有利于减小海水的阻力。飞机、火箭、高速列车、跑车等,都是模仿鱼类设计成流线型,以减小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
58.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如加深轮胎花纹、体操运动员比赛时手上抹镁粉、下雪天给汽车轮胎装防滑链、用毛巾包裹瓶盖拧瓶盖等。
59.减小压力或增加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可以减小摩擦力。如轴承中的小钢珠、给自行车链条上加润滑油、冰壶比赛中刷冰等。
60.摩擦力的好处:可以产生人们需要的反作用力。如地面对鞋子的摩擦力使人前进、地面对轮胎的摩擦力使汽车开动等;固定物体、防止物体在其他力的影响时发生运动,如筷子夹起食物、游戏机的机械臂夹起娃娃等。
61.摩擦力的坏处:增大运动时的阻力,如游泳时受到的阻力等;造成物体的磨损,如鞋底、车胎的磨损等。
62.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63.如果石块在水里受到浮力,那么浮力+石块在水里受到的拉力=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在空气中测得的提起石块的力要小。
64.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65.同样体积的物体,质量越小的越容易上浮。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上浮。
66.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能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比如实心的金属球在水里会下沉,但是把它制成空心的船就能浮在水面了。
67.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在船舷齐水处做记号就是为了确保船先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船与石头受到的浮力等于船与大象受到的浮力,而两种情况下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重力,所有石头和大象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简单点说,曹冲称象就是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第四单元
68.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都是一个闭合电路。
69.手电筒的亮与灭是由开关控制的。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
70.一个完整的电路应包括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部分。
71.在实验中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插座接电。因为使用交流电做实验,不安全。
72.手电筒的构造及如何连接的:手电筒由电池、开关、导线(铜片)、小电珠等组成。塑料外壳起固定作用,反光杯起反射聚光作用。手电筒的各部分通过直接接触或导线(铜片)连接,开关闭合后形成通路。
73.制作简易开关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用一枚图钉固定回形针的一端,使它能转动,并使该回形针的另一端能够搭到另一只图钉上。
74.画电路图时应注意:(1)用电器、导线、电源等电路元件都有两个连接点,互相连接时中间不能断开;(2)起点和终点分别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3)导线应分别接触小灯泡金属侧面和底部的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