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 评论:0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 kg 的物体最可能的是 (    )
2.据报道,一个普通农民发明了塑料袋小提手,能防止双手
被较重的塑料袋勒得发痛。使用这种小提手提塑料袋能(  )
A .减小对手的压强
B .减小对手的压力
C .增大对手的压强
D .增大对手的压力 3.假如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以下相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  )
A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有
B .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760mm 汞柱)
C .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相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 .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相关
4.下面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举重运动员举杠铃不动
B.人用力却没有把重物提起
C.某同学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
D.旅客提着行李上楼梯
5.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这个滑轮的说法,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动滑轮,能够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能够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D. 这是一个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6.物体A 在拉力作用下沿同一水平面匀速运动了一段距离为s ,如以下图所示。试比较拉力F 1 ,F 2 及拉力所做的功W 1 、W 2的大小(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摩擦不计)(    )
A .212
1F F =  21W W =    B .2121F F = 214
1W W =  C .214
1F F = 21W W =      D .2141F F = 2141W W = 7.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下图,一阵大风
滨江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下期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得分_______
小提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s
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以下相关这个现象及其解释,准确的是()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8.以下几种说法中准确的是:()
A.动力臂越长的杠杆越省力
B.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越大的杠杆越省力渗透印章
C.阻力臂越短的杠杆越省力
D.阻力臂与动力臂的比值越小的杠杆越费力。
9.在以下图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钓鱼杆B.筷子C.镊子D.瓶盖起子新型环保砖
10.如图,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
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
处于漂浮状态,所浮力为F乙。能够肯定的是()
A.F甲<F乙      B.F甲>F乙      C.ρ甲<ρ乙      D.ρ甲>ρ乙
11. 如右图所示,一根轻质木杆A端细线下所挂50N的重物静止在
水平地面上。当在B点加竖直向下的力F=30N作用时,木杆恰能硅链
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细线竖直。已知OA=15cm,OB=5cm,
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A.80N          B.60N            C.40N            D.20N
12. 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下图的四种方案(机器
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3.2009年3月,在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中,中国队首次夺得冠军。冰壶由花岗岩凿磨制成,底面积约为0.018m2,重约187N 。比赛时,冰壶由运动员推出后在一个非常平整的冰
道上滑行,运动员在冰壶行进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扫
刷”,使冰转化成薄薄的一层水,冰壶能够走得更顺滑。
(1)冰壶被推出后,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
____________。
(2)用冰刷“扫刷”冰道的目的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冰壶停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_Pa。(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4.如下图,杠杆AC(刻度均匀,不计杠杆重)可绕支点O
自由转动,在B点挂一个重为40N的物体,为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在杠杆上的A点施加一个力,要使这个力最小,
则这个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这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N。
15.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
制作了如下图的装置。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水深
为h= 0.2m,此时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是_________ Pa.然后
松开铁夹,水流入a、b两管,稳定后,a管中水面的高度为
h1,b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2,则h1________h2(选填“>”、“<”或
“=”,取g = 10N/kg).
16.建筑工地上,工人用独轮车运送石块如下图,石块与独轮车的总重
为600 N.重心在A点,则工人两手对车所施加向上的力F是______N;
要想使F更小一些,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水平地面上,用6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木箱,使木箱前进5m。
拉力所做的功是_____J,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__J.
F
18.如下图,动滑轮重为120 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绳子的拉力是200N,
则物重是N;若重物上升的高度是0.2m,则绳子自由端下降m。
三、作图题(10分)
19.(3分)如图14(答题卷)所示,粗细均匀的棒一端搁在地上,另一端与支点O连接.要求:(1)作出地面对棒的支持力和棒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画出重力的力臂
20.(3分)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甲(答题卷)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1.(4分)用滑轮组提起重物,要求省32的力,且拉力方向向下,请画出滑轮组(答题卷)的绕线方法。(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22.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实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将蘸水的
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
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 。  请完成以下问题:
⑴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        ,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 大气压=                  。
⑵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
23.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双人雨披水    5 朝上    4.9 2
水    5 朝下    4.9 3
水    5 朝侧面    4.9 4
水 10 朝侧面 9.7 5
水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⑵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⑶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相关。
2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假如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尽享准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数据为F1=6N、L1=20cm、F2=4N、L2=30cm。该同学这些数据能否得出实验结论? .
理由
冰鲜台(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实验方案比较,你认为那种方案好并
说明理
(4)如图15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假如在两侧钩码下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端将下沉。
五、计算题(19分)
25.(9分)如图8—34所示,重为20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容积V=6×10-3m3底面积S=2×10-2m2,高h=0.4m。当容器装满水时(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26.(10分)如图2—3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为500N的
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拉动,若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
为120N,物体移动速度为0.2m/s。营养块
求:(1) 物体受到的地面摩擦力?
(2) 5s内,拉力F移动了多少距离?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5:57: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27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杠杆   水平   实验   冰壶   压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