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 103内陆人寿命:
女性平均77.37岁 男性平均72.38岁
香港,贫富差距世界第一、每周工作时长亚太区第一、高房价全球大城市第一、光污染全球第一,但人均寿命也是世界第一。
香港,生活工作“压力山大”、居住环境逼仄、城市狭小拥挤、贫困人口中三分之一是老人……但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港人是怎样做到健康长寿的呢?它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对于内陆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借鉴和参考。
政府统计处指出,截至2014年,香港人平均寿命上升到世界第1位,第2位是冰岛,第3位是瑞士。香港女性平均寿命86.7岁,打破了日本女性多年来保持的全球最长寿记录;男性平均寿命则为80.5岁。在全世界,只有香港、瑞士等一小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男女平均寿命都超过了80岁。 同年纪的香港女性,比内陆的女性看上去至少年轻10岁面包包装袋。
香港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固废焚烧
香港学者认为,主要有3方面原因:高效而低价的公共医疗体系是公众健康的坚实保障;香港独具特的饮食养生功不可没;还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减少传染病发生。 重病住院每天仅需100港元
香港人如果患上重病,在公立医院住院要用多少钱?答案是每天100港元。包吃住,也包药品。如果病人经济困难,这100港元也可以减免。
在香港,只要有香港身份证,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公立医院医疗。根据规定,香港市民在公立医院就诊,CT免费;感冒之类的小病,政府负责63%;需要看专科门诊的病,政府负责95%,而最高规格的手术如肝移植,政府全包。日常保健方面,公立医疗系统的例行儿童保健、学生保健、老人体检和慢性病、疫苗注射等,大多为免费。
香港政府奉行“不容因经济困难而得不到适当医疗服务”的宗旨,因此医疗一向是香港政府开支的重头。数据显示,每一名港人住院时政府对医院的补贴额,每日平均高达3190港元,病人自付的100港元仅占医疗成本的3%。
此外,虽然香港城市狭小拥挤,但急救却非常高效。打电话叫救护车90%都能在12分钟内到达,大量心脏病和重伤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抢救。香港的公共场所如地铁站、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域,都有配置心肺复苏器等设备,突发病患大多可得到及时救治。
看病最重要的就是医生的医术,而香港医生的医术绝对是世界一流。
香港的医生是社会的精英人,几乎所有的香港执业医生都是博士学历,而且要么是本地一流的医学院毕业(如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要么在英联邦国家深造过,而且只有最高分的尖子生才能就读医学院,专科医生的学习时间更长达十几年。由于是全英文教学,香港的医生可以及时有效的了解到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资源和手段,与全世界的医生分享病例心得,使得医生们的视野得到极大的拓展。电子感应垃圾桶
shenh
香港的名医常被戏称“月球人”甚至“星球人”,意指他们月薪甚至周薪可高达百万(粤语俗称一百万港元为“一球”),甚至护士在香港也属高薪人士。医护人员顶尖的薪酬正对应着香港国际一流的医疗水平,这样的医疗体系无疑也是巨大的烧钱机器。然而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香港普通市民的医疗费用却十分低廉。
香港的医生监督体系完善而严苛,任何小小的过失都有可能会让医生永久失去行医资格,就连开了贵药给病人,都会面临最高7年的监禁。医生的社会地位与收入都很高,医生不敢也没有动力从病患身上捞黑心钱。这使得就医环境纯粹,医生只为一心一意看好病人的病,树立自己的口碑,更不会有医患之间激烈的矛盾。
香港药物引进与世界同步
中空板封边机
香港的药物引进也是与世界接轨的,政府会第一时间引入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老百姓能吃上最好的药。而在大陆,不仅引进新药的速度很慢,而且在把控国内生产的仿制药质量的力度也很薄弱。同样一种药,在香港买的就是比大陆买的有效许多。
在香港,从来没有患者因为买不起药而耽误的。政府监管到位,医药体制分离,流通环节简单,本着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的目的,很多药比大陆便宜许多。以抗肿瘤药物赫赛汀(Herceptin,440mg/支)为例,大陆售价24500人民币,香港售价18500港币,差价近万元。
另外,内陆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降价死或低价死(即“低价药”缺货,或“高价药一降价就死”)。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内陆“廉价药”奇缺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