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B1.的干燥块茎。又名赤箭、赤箭芝、独摇芝、定风草、离母、合离草。主产于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性平, 味甘。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能。主治头痛眩晕, 肢体麻木, 小儿惊风, 癫痫抽搐, 破伤风等症。为临床常用贵重药之一。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名贵紧缺中药,是我国公布的34种名贵药材之一,已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药用植物。
1.历史沿革
两千多年前,人们就把天麻列为治病的神药。天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将天麻列为上品,并认为有“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之功效,也即可神经头痛,追风镇静作用。唐代《新修本草》和宋代苏颂《图经本草》中亦有天奇功效的记述。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历代书籍中关于天麻功效的论述做了总结归纳:“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增年、消臃肿、下肢满,寒疝下血;主治风湿,四肢拘挛,瘫痪不遂,小儿风痫,惊气,助阳气,补五痨七伤;风虚眩晕,头痛,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等。在现代医疗中《全国中草药汇编》将天麻功效综述为“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小儿惊厥等症”。 而对于天麻的道地性,据历史可查阅的资料记载:《中华本草》列天麻产地时,贵州为首选。胡世林主编的《中国地道药材》一书,也将“贵药”列为天麻之首。日本著名药学博士难波恒雄在《汉方入门》中
称“天麻佳品出贵州”再次论证了贵州天麻的珍贵性,使贵州天麻被国外众多专业人士认知,并享誉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贵州境内西北部的大方、毕节地区所产野生天麻更是久享佳誉。贵州天麻享誉
中外,素有“北参黔麻”的美誉;作为地道药材,名气堪与人参媲美。
2.生药学研究
2.1植物形态
防火罩天麻为多年生寄生草本,高60-100cm。全株不含叶绿素。块茎肥厚,肉质,长圆形,长约10cm,径3-4.5,有不甚明显的环节。茎圆柱形,黄赤。单一,叶呈鳞片状,膜质,长1-2cm,具细脉,下部短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长10-30cm,花黄赤;花梗短,长2-3mm;苞片膜质,狭披针形或线状长椭圆形,长约1cm;花被管歪壶状,口部斜形,基部下侧稍膨大,先端5裂,裂片小,三角形;唇瓣高于花被管2/3,具3裂片,中央裂片较大,其基部在花被管内呈短柄状;花蕊柱长5-6mm,先端具2个小的附属物;子房倒卵形,子房柄扭转。蒴果长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15mm,具短梗。种子多而细小,呈粉尘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2.2药材性状tbase
天麻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至
淡黄棕,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菌素。顶端有红棕至深棕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至淡棕,角质样。
2.3适生环境
天麻为寄生植物,无根,无叶绿素吸收和制造养分,必须依靠寄主蜜环菌来提供养分。蜜环菌是一种兼性真菌,常寄生或腐生在树根及老树于的组织内。天麻和蜜环菌性喜凉爽、潮湿的环境,因此,温度、降雨量、海拔、光照、土壤、地形和地势均为影响其生长发育。 2.3.1温度对天麻生长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天麻生长的主要因素。
天麻喜欢在夏季较凉爽、冬季又不十分严寒的环境中生长。天麻地下块茎在地温14℃左右时开始生长,20-25℃生长较快,30℃受到抑制。一年之内整个生长季总积温3800℃左右。海拔在1000米左右,最适宜天麻及蜜环菌生长。
2.3.2降水量对天麻生长的影响:水是天麻块茎主要组成部分,天麻一般含水量在80%左右。现已证明天麻可以从土壤中吸取部分无机盐和矿物质,但这些营养物质必须溶于水才能被渗入天麻。阴雨连绵、多雨潮湿是野生天麻分布区的主要特点。
2.3.3光照对天麻生长的影响:天麻是非绿植物,其地下茎生长从播种到收获,都在土壤中进行。地上茎出土后,强烈的直射光会危害花茎,日灼病会导致植株枯死。因此,在冷凉的高山区栽培天麻,增加直射光照射可提高土壤温度,故应选择阳山栽培天麻。
2.3.4土壤对天麻生长的影响:天麻喜生长在较疏松的壤土中,这种土类土壤质地较均匀,是砂粒、粘粒和粉粒大致等量的混合物,物理性质较好,通气透水,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
2.3.5地形和地势对天麻生长的影响:天麻分布的海拔高度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递减,天麻分布的海拔同度也渐趋降低。
2.4天麻繁殖方法
人工栽培天麻一般以无性繁殖的方式为主,长期的无性繁殖导致天麻种性明显退化、侧芽萌发率降低、病虫害抵御能力减弱以及产量和品质下降。天麻有性繁殖是克服种性退化的有效方法,用有性繁殖培育的零代或一代天麻作种,是获得天麻稳产和高产的重要途径,其中能否培育优质的天麻种子是有性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2.4.1有性繁殖:天麻有性繁殖是箭麻室内培箭、人工授粉、种
子在萌发菌作用下萌发形成原球茎,原球茎接种上密环菌形成米、白麻。选择重100g以上的麻形短、
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腐烂斑点、鹦哥嘴物损伤无畸形的种麻,按上法随采随栽,抽薹时要防止阳光照射,开花时要进行人工授粉。
2.4.2无性繁殖:天麻无性繁殖是利用天麻块茎进行生产的技术,是米、白麻在密环菌参与下形成箭麻的过程分冬栽或春栽。冬栽天麻接菌率高,生长快,时间在11月。春栽在3~4月。栽前要培养好菌床。适宜蜜环菌生长的树种,常用壳斗科的青杠、槲栎、栓皮栎、毛栗等,以树皮厚、本质坚硬、耐腐性强的阔叶树为好。
2.5采收加工
h5n7野生天麻和家种天麻都应在天麻休眠期采收,天麻采挖后,应及时加工,一般以5 天之内加工为宜,以免糜烂造成损失。传统的加工过程包括:
2.5.1分档、清洗按鲜麻大小及完好程度大致分档,然后及时清洗,洗净后要在当天蒸煮完毕。否则,加工成品外观发黑。
吸收二氧化硫2.5.2蒸煮根据天麻大小不同,在蒸笼中蒸5~30min。蒸制方法天麻药效损失较少。通常还可在开水中煮制,天麻煮沸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明矾,加工后的天麻半透明,但有效成分损失较多。
2.5.3烘干烘烤温度50~60℃。在烘干过程用硫磺熏蒸可保证天麻雪白,防止虫蛀,但可改变天麻的p
H 值,降低药效。
3.化学成分
天麻中主要含有酚类、苷类、多糖、类甾醇及有机酸类等化合物。采用现代化学分析方法对天麻中上述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3.1酚类化合物及苷类
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3, 4-二羟基苯甲醛、
4, 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4, 4'-二羟基二苄基醚、4-乙氧甲苯基4'-羟苄基醚和香草醛、对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3, 5-二甲氧基苯甲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腺苷;2, 2'-亚甲基-二(6-叔丁基-4-甲基苯酚)、对羟苄基甲醚、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羟苄基-β-D -葡萄糖苷、尿苷、腺嘌呤和尿嘧啶等成分。
3.2多糖类
天麻中多糖类的成分主要有:GE-Ⅰ、GE-Ⅱ、GE-Ⅲ[17]、1→6 键接支链的α-( 1→4) -D-葡聚糖等成分。
3.3 甾醇、有机酸类及其他化合物
β-谷甾醇、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柠檬酸、琥珀酸、棕榈酸等化学成分。
4.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云:“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 眼黑头眩, 风虚内作, 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之草, 故为治风之神药”。因此,现代对天麻的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镇静、抗惊厥、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改善血循环、益智、延缓衰老等方面。
电梯广告框4.1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卫生香天麻素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诱导的细胞死亡和凋亡,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检测到天麻素对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刘凌钊等通过实验证实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天麻的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关。
4.2抗惊厥作用
临床研究证明了天麻构成成分香兰素以及其共生菌蜜环菌有抗癫痫的作用。香草醇在无明显中枢镇静作用时,就能抑制大鼠点燃效